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er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被教师们广泛采用。于是,课堂上学生动了起来,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问题,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
  1.学习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以4-6人一个小组,或可合并可分为八人一大组为宜(两个小组长),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以常用的四人小组为例,一般应选拔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成绩中下的学生担任记录员;成绩中上的学生担任发言人;同时,角色要定期轮换,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兴趣有新鲜感,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4.小组活动座位的安排可根据情况而定
  如果在课堂上,那要根据合作的内容不同采取T字型、环型、面对面型、扇型等的座位方式;如果在课外,则采用自由灵活的方式,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本来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困难。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差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既定目标。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再互相交流。
  2.学会交流和倾听
  交流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及观点不一致时学生之间进行质疑、讨论。学生交流前,教师应教育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求陈述有条理,层次清晰,声音适当,充满自信;并要求学生学会文明的交流,告诉学生在小组集体讨论时,要注意减轻说话的音量,尽量不妨碍到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3.学会总结与汇报
  当小组合作交流即将结束时,小组长应组织小组成员对记录员的记录进行小组反思,保留大部分组员同意的意见和小组还存在争议的意见,整理好交流成果,并由小组长安排好汇报方式,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与众不同,代表的是小组这个集体,所以上来汇报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
  4.学会欣赏与激励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教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发言有创见时,要懂得鼓掌,表示赞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激励评价,既能充分肯定同学发言好的地方,如“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你们小组的想法真棒!”这样,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
  三、善于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1.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说出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达到共识,从而能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2.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不易理解时,教师有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老师点拨,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
  3.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生活化问题。当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时,教师适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不同解法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4.在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一般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这时可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从而达到了补缺补漏、完善认知的目的,同时解决了差异问题。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应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让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引入“基础分”和“提高分”,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增加了动手实践和发表见解的机会,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尤其是对中差等学生,更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内容和学习的乐观态度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也就是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期刊
同题异构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执教的老师不同,所备的课的风格、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同题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和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同题异构,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笔者近期观摩了《经济生
期刊
一、游戏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学生乐于参加一些竞赛性的活动,依据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活动,可使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在英语教学恰当地运用游戏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符合“乐学”的原则。  例如我在
期刊
混合模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借助信息技术,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数学关系密切,所以最适合进行混合教学模式尝试。从授课角度分析,首先是数学教
期刊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交际英语教学法。随后众多语言教学专家,对这一理论不断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到九十年代该理论走向成熟。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语言习得的最基本途径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在语言教学中,给学习者提供
期刊
一、运用课后阅读练习题组织预习  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大多会在学习新课前布置学生在校或回家预习新课。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预习,除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外,还要能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大致了解文章条理,收集一些资料等。要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预习,而有些课文后的阅读练习题就可以直接拿来作为预习导航,为学生的预习指引方向或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如《负荆请罪》一文后的练习题:联系课文内容,查阅
期刊
一、教学前反思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在 “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
期刊
一、“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重视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智力三位一体的合金”。能力是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应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的,历史课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记忆、理解、思维、综合、概括等多方面,其中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会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为主要方式的思维过程。
期刊
一、师生和谐——为有效课堂奠基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有了爱心、责任心,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营造师生和谐和温馨的课堂氛围,不断修正自己的低效或无效行为。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教师应努力做到:课伊始,情已生;课进行,情更浓;课已终,情犹存。  二、目标明确——为有效课堂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
期刊
启示之一:真实  我们见过的化学方程式非常多,但是它们都遵循两个原则,其中一个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捏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化学反应和物质。比如,  Cu + C12 CuCl2 是正确的;而2Cu + C122CuCl是凭空臆想捏造的,必须坚决防止出现。化学方程式十分注重真实,由此得到重要的启示是教學也必须注重真实。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我们的教育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