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救赎 ——探析迟子建中篇小说《晚安玫瑰》的独特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特色鲜明,意蕴丰厚,以其浓厚的温情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2013年,迟子建的新作《晚安玫瑰》问世.这部作者用时最长、篇幅最长的中篇小说,突破了以往温情的风格,显得更加凄绝、苍凉、悲苦.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析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一是对传统死亡主题的突破性叙述;二是爱情主题与女性意识;三是宗教信仰与心灵救赎.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文的标准是针对非吸入气雾剂中的抛射剂建立的,而上世纪国内外气雾剂中抛射剂使用最多的是氟利昂(CFCs),因为其不论从价格还是性质来讲都比较符合制药生产厂家的要求,但
作者简介:谢汶君(2000.4-),女,汉族,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人,湖南省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高三学生。  1  “证件。”一个面无表情的男人对我说。我迟疑了一下,将手中被我捏得满是皱痕的“通行证”给了他。男人接过“通行证”,在上面画了一笔,粗暴地塞给我,说:“左转第三间。”我转过头,朝我进来时的那扇门望了望,玻璃门外是一列整齐的队伍——都是学生。他们看上去有些奇怪,苍白的脸颊上不带一丝表情。  穿
期刊
摘 要:把《李白与杜甫》定性为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书中充满矛盾的话语,主观性的判断,牵强的阶级分析印记,都让这本书受到质疑与诟病。即使郭沫若曾亲自回应称其只是“千家注杜,太求甚解;一家注李,太不求甚解”,只是“反对的是把杜甫当为‘圣人’”。而这样的翻案也因为注入了诗人气质的郭沫若自我的生命反思而变得更为复杂,诗人与政客的双重灵魂共驻一体,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书写中剥开自身。 
摘 要:蒋一谈主编的《截句诗丛》[1]的上市,引发了“截句热”,蒋一谈认为截句是一种诗非诗的文体,但是在其命名时又以诗命名,是一种矛盾的说辞。截句不是诗,不该以诗歌的名义冠之。对于截句何处何存,还是处于一个过渡性阶段。  关键词:截句;诗;新文体  作者简介:桂影影(1991-),女,汉族,安徽桐城人,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女性主义文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李健吾先生以其鉴赏式的印象批评,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一位颇具特色的批评家,其批评中西兼蓄,寻美咀华,充分展现了他的独特意蕴和隐含的具体操作流程。笔者随着他对林徽因等作家作品的批评,尝试从激流泛舟之心灵摄获、高空鸟瞰之感受整合和绿原漫步之美语抒写三部分,探寻这种批评的具体操作步骤。  关键词:李健吾;印象批评  作者简介:刘金英(1982-),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
以前,在贵州省平塘县委宣传部工作的我既是宣传部的新闻科长,又是地区报《黔南日报》驻平塘记者站的记者。2000年6月20日,还不到6点钟我就被床头边的电话吵醒了,刚刚拿起话
摘 要:近年来,针对中西比较诗学中诗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就诗学一词从词语,文化,到历史“语境”和翻译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就“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不可通约性阐发作者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更为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诗学;中国文论;不可通约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2  一、“诗学”的兴起  
郭海山今年 36岁,1982年参加工作,22岁就被提拔为县财政局副局长,后又历任崔庄镇镇长、安肃镇镇长。1998年5月担任安肃镇党委书记。他多次受省、市、县委表彰,1999年被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
摘 要:本文从杂文对自由创作、现代传播学、语言运用、思维解放等几个角度,简要阐述鲁迅杂文的时代意义,它启示创作要自由创造,现代传播学要关注大众灵魂,语言运用要具有融合意识,不断解放我们的思维。  关键词:鲁迅;杂文;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1  杂文是鲁迅先生文学成就之一,它凝聚着鲁迅先生对社会、民族、人
摘 要:老舍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先生出生于北京,因此北京地域文化对老舍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和素材,在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中,北京情结凸显得特别明显。而地域文化与作家作品之间必然有一种互动的关系,根据对众多文化作家的研究发现,文学创造者的作品大多都有地域特征,而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老舍先生。因此本文将从“异乡的寂寞”、“回忆的情调”、“理想的图景”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