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收藏的乾隆款仿汉唐铜镜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铜镜经过漫长的发展,到明末清初,由于玻璃镜从欧洲传入我国,铜镜逐步被玻璃镜所取代。清乾隆时期,作为主要为照颜工具的铜镜,社会上还在使用,但由于铜镜制造业已进入衰退时期,铜镜只讲求实用,一般均铸造粗糙,图像模糊,纹饰简单,而清宫中则是另一番景象。
  乾隆皇帝十分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将清官所藏青铜器分门别类,以《考古图》《宣和博古图》的体例,先后编成“西清四鉴”,即《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和《宁寿鉴古》,共收录了4000多件青铜器。乾隆皇帝还仿效“西清四鉴”,编成了专门收藏铜镜的“西清古鉴”和“宁寿鉴古”,它们外表似书,实以木材制成书形嵌入铜镜,其上书有铜镜的时代、名称及尺寸等说明。为迎合乾隆皇帝的这一爱好,这一时期造办处铸造的铜镜工艺精良,出现了许多仿汉唐纹饰的铜镜,并将一些铜镜装入特制木书和匣中收藏。比如有的乾隆款仿汉唐纹饰的铜镜,被装在题有“朗鉴函辉”“葆光规古”的木书中,其外还配有刻着相同书名的术箱。沈阳故宫收藏的十件乾隆款铜镜,也是装在一只红松木匣中(佡峻岩、刘静妹《沈阳故宫藏乾隆款铜镜考》,《满族研究》2004年第4期)。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铜镜的观赏性和收藏意义显然大于实用性了。
  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几件清官内府造乾隆款仿汉唐铜镜观察,虽然铜镜的形制或主要纹饰属于汉唐时期,但已失去了汉唐时期的神韵,更多表现出的是清代的形制风格,很有特色,下面试分几种类型。
  一、形制、纹饰均基本仿汉唐铜镜。如:
  乾隆款双螭纹镜,直径8.4厘米,圆形。平圆纽,纽上有“乾隆年制”款。小圆纽座,座外饰变形双螭纹,其外有铭文带,铭文为:“四神警列兮,双螭卫光,央(映)重瞳兮,千万岁。”铭文外为三角形锯齿纹两周,间饰莲瓣纹一周。窄平缘。此镜与东汉时期龙虎纹镜的纹饰相近,但汉镜为一龙一虎,身中段均压在纽下;双螭纹镜为二螭龙对峙状。三角形锯齿纹虽与汉镜相同,但其间加有斜线等,其中近铭文的一周倒更像波浪纹了。莲瓣纹则不见于汉镜纹饰。
  乾隆款博局纹镜,直径11厘米,圆形。平圆纽,纽上有“乾隆年制”款。方纽座上饰草叶纹,座外方框中有乳丁12枚。方框外饰博局纹,间以8枚各由六内向连弧纹组成的乳丁纹及神兽纹。其外有铭文带,铭文为:“炼形神照,壁月腾炗(光),周天分埜(野),庚袁十式(二)。”铭文外为栉齿纹、三角形纹、变形兽纹各一周。窄平缘。
  此镜总体纹饰风格与汉代博局纹镜十分接近,细节上,神兽中一般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栉齿纹带中被添加了波浪线,三角形纹则像层峦叠嶂的山峰。
  乾隆款瑞兽葡萄纹镜,直径13.9厘米,圆形。平方纽,纽上有“乾隆年制”款。纽外分为内、外两区,间以双弦纹。内区饰八瑞兽和葡萄纹;外区饰瑞兽、雀鸟和葡萄纹。近缘处有铭文一周,铭文为:“朱光远耀,宛马从东,蒲桃目疋(苜蓿),移种离宫,柧(觚)棱金爵,棱(凌)云诉(溯)风,县(悬)黎垂棘,宝气浮空,镕金启范,万象昭融,望蟾阁上,冰轮正中。”平缘。
  此镜与典型的唐代瑞兽葡萄纹镜的形制、纹饰非常相近,但瑞兽形态、葡萄枝蔓均显呆板,整个镜背纹饰处在一个平面上,不见盛唐纹饰的风韵。
  二、形制仿汉唐铜镜,纹饰有较大不同。如:
  乾隆款长宜子孙铭文镜,直径10厘米,圆形。平圆纽,纽上有“乾隆年制”款。圆纽座,座外饰四出如意纹及火焰纹。其外饰16内向连弧纹和卷云纹各一周,近缘处有铭文一周,铭文为:“螽斯鹿(麟)趾兮蕃其庆,神炗(光)照室兮男子之彦,辟(璧)月兮来堂,耿玉绳兮天横。”窄平缘。
  这件铜镜应是仿照了东汉时期的长宜子孙变形四叶纹镜,“长宜子孙”铭文的位置与汉镜相同,变形四叶纹演变成清代流行的云头如意纹,还增加了火焰纹、卷云纹以及铭文带。
  乾隆款铭文镜,直径8.8厘米,圆形。平圆纽,纽上有“乾隆年制”款。圆纽座,座外饰弦纹两周,上有半圆形纹。其外饰四组变形兽面纹,近缘处两弦纹内有铭文一周,铭文为:“清光盈金盘,仙阁涵珠英,旾(春)华(花)秋月景,长明凉台轩馆。”窄平缘。此镜更是把汉镜中的内向连弧纹简化,与变形兽面纹结合,图案恰似当时的吉祥纹饰蝙蝠纹。
  三、形制不同,纹饰具有汉唐风格。如:
  乾隆款铭文长方镜,长12.3厘米,宽9.9厘米,长方形。长方形平纽,纽上有“乾隆年制”款。长方形纽座,座外长方形框,框内饰变形星云纹。其外饰半浮雕状主纹饰,为仙人、神兽和六花瓣式乳丁纹等。主纹饰外饰铭文一周,铭文4字一格,间以半圆枚乳丁和雷纹。铭文为:“吾作明镜,幽涑(炼)三商,配像万疆,竞从序道,敬尔贤良,周刻典祀,百年长乐,巛(坤)事主阳,福禄正明,富贵安乐,子孙蓍昌,贤者高显,立(位)至公卿,与师命长。”近缘处饰间以小乳丁的夔龙纹和菱形为主的纹饰各一周。窄平缘。
  此镜应仿自汉“环状乳神兽镜”(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4年),但形制上与汉镜多为圆形不同,被设计成长方形,样式新颖,与汉镜纹饰均等比环列比较,排列灵活。如从汉镜方枚、半圆枚变化而来的方框铭文及纹饰,因是长方形结构,以至长边和短边的方框不能等分,使长边四角处出现四个长方形框。又如半圆枚被做成小连弧纹镜形图案,放入方框,并以雷纹填充。铭文更是仿于汉镜,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吾作明镜铜镜,铭文中“吾作明镜”“幽涑三商”等类似文句都在方枚之上。乾隆款铭文长方镜的铭文中就有与这些铭文相同或相近的词句。
  四、以汉唐镜纹饰为题材,创作出新内容的铜镜。如:
  乾隆款万春芙蓉镜,两件。其中一件直径14.3厘米,圆形。平方纽,纽上有“乾隆年制”款。双圆弦纹纽座,座外有重环纹一周,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牡丹花纹,外区饰梅花和雀鸟纹。其外有弦纹和铭文各一周,窄平缘。这件铜镜纹饰中雀鸟的形态,明显仿自唐镜中的同类纹饰。
  另一件镶嵌在一方形木盒里,正面露出镜面,背面是可开启的支架,上面雕刻出镂空的璧形图案,其间还镂刻出绚索、圆环等。中间圆孔露出镜纽,为平方纽,纽上有“乾隆年制”款。木盒外附有书形匣,匣面上题有“万春芙蓉镜”。翻开书匣,在圆形槽内书有篆、楷两种字体的相同诗句,为:“美蓉园,万花谷,碧团团,红簇簇,早莺啼,晚蜂宿,斗芳妍,散芬馥,环曲江,净如沐,望仙楼,穷远目,熘金波,开锦幅,映春光,满华屋。”将此诗句与上件铜镜的铭文对照,内容完全相同,且篆书部分的字体和铭文一致,推测应该就是木盒中铜镜的铭文。
  由以上几例乾隆款铜镜可以看出,乾隆时期内府铸造的铜镜,仿古镜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一是为了取悦于当朝的皇帝,也是铜镜发展到了末期,制镜工匠们已不再对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铜镜进行创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他文献
2009年,广东省博物馆通过拍卖方式,征集了一幅题款为“五羊何浩写”的《万壑秋涛卷》,在此之前,有论者曾著文评论这幅长卷:  “史料中又可多出一名明朝的宫廷画家,绘画史上又增加了一幅明朝的宫廷绘画作品,值得一记。”  (聂崇正:《记新发现的一幅明代宫廷绘画》)然而,对于这个在画史中长期被忽视的明代院体画家何浩,这幅画的画史意义应该还不仅仅于此,如果从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家哈斯克尔“艺术史可能不那么举足
期刊
中华民族是尊玉、崇玉、敬玉、爱玉、贵玉和尚玉的民族,有着其他国家和民族无法比拟的独特的玉文化史。  中国玉器艺术历经漫长岁月,被人们赋予了无比神秘的色彩,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深植于传统文化之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功用。8000多年前,原始先民就用玉制作工具和装饰品。伴随着原始宗教的产生,玉器在新石器时期成为神灵的信物。商周时期,随着祭祀,礼仪的完备,玉器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进入汉代,神
期刊
金融海啸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大的冲击,反而挤压了原有的市场泡沫,特别是在新一轮资本金大量涌入情况下,艺术市场整体会出现更多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当前艺术市场的新格局、新发展、新态势与新方向,已经成为左右整体投资观念的风向标。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调整后中国艺术市场会更加充满活力拥有更为广阔的投资前景。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之作势必会迎来新的投资和收藏热潮。正因为如此,云南典藏根据自身发展,适时的调整其于
期刊
内地市场历年拍卖的古代玉器主要是明清玉,或者准确来说主要是清代玉器——1994年内地拍卖市场起步之初即呈现出了这种基调。当年中国嘉德秋拍,瓷杂专场240件拍品玉器占42件——元玉1件,明玉3件,清玉38件;北京翰海当年秋拍200件瓷杂中玉器25件——2件宋玉,清玉23件。  1996年北京翰海秋拍,首次将以清代玉器为主体的中国玉器作为独立的专场进行拍卖,369件拍品拍出82.38%,成交额1711
期刊
元青花人物玉壶春瓶,造型修长秀美,好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胎薄,局部可透光影。白釉细腻而莹亮,白中泛青。口沿内绘青花卷草纹,腹部绘人物故事图。据《靖节先生集-五柳先生传》记载,陶渊明宅前有五棵柳树,因而自称“五柳先生”。陶渊明常携琴会友,又因有脚疾,常有二童子随从服侍。该图案十分形象的描绘了陶渊明外出携琴访友的情景,陶渊明走在前边,二童子前后呼应,边走边语。周围有柳树、鹿、石、花卉陪衬,布局得体,
期刊
3月15日—18日,“笔墨纸砚承载文明一苏士澍金石书法文房展”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展览由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国家文物局主办,文物出版社、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承办。  苏士澍先生曾多次举办个人书法请教展和汇报展,均获得成功。本次展出的有饱浸苏士澍心血的新型文房四宝,还有他出自对这些产品的喜爱之情而自做的诗歌,如《文房四宝赞歌》《泾县宣笔》《良才宝墨》等,并以
期刊
中国古代玉器在明、清两代发展到了高峰,数百年间制造了大量作品,其中有少量已消失,大量作品流传于世,为人们所收藏,这些作品与现代玉器不易区别,如何鉴别这些玉器,受到了广大玉器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明清玉器所用玉料    明清时期玉器使用的玉料主要为新疆玉、岫岩玉、翡翠,又以新疆和田玉为主要玉料,和田玉的玉料主要有绿、黑、白、青、糖、黄等色,绿玉有两种,一种以北京明定陵出土绿玉带钩为代表,绿色翠浅
期刊
国家文物局新任命副局长  2月12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干部大会,任命顾玉才、宋新潮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国家文物局向国家博物馆  划拨39万余件文物  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举行了文物交接仪式,将其管理的39万余件文物整体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从而使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总量突破百万件。这批文物珍品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家文物局和有关部门致力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
期刊
石涛墨竹概述    画竹,以现有的资料显示,最早发现于汉石刻竹叶碑。其画竿用实笔,画叶用双钩,启我国画竹之先河。唐代吴道子画竹,竿、枝、叶全以线为之,当是肇双钩竹画法之先声。  墨竹,作为一个典型且为中国人一直喜爱的画科,则是以北宋文同(生于四川新兴里)为鼻祖,所谓“黄钟一震,瓦釜失声”是也。苏轼自是一位推波助澜者。至元朝,精、擅墨竹的大家,一若雨后春笋,非但成就斐然,而且阵容庞大。如:赵孟淆(子
期刊
有关明清两代的影像研究一直是文博领域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罕见的《明君良臣肖像册》的出现,引发出众多的学术问题,无论从书画鉴定的角度、图像考证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关涉到明清两代帝王将相的“写真像”的认知(即从明代“江南画派”、明末清初的“波臣画派”,再到清代康乾盛世时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人的“西洋画法”一直是对“肖像写真”的追求)、太庙与功臣祠影像的供奉(明清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