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滋味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a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的枇杷褪去青色,明黄色的外皮,勾走了教室里專注的目光。
  虽然早已是即将成年的高中生,但不知是枇杷的酸甜滋味,还是那诱人的黄色,鬼使神差,惹我们伸出手,想悄悄地摘下一个,让酸甜萦绕在舌间,浸入犯困的血液。
  教室里,风扇转得飞快,老式的空调发出噪音。是“年少气盛”吧,教室里的温度堪比火焰山。有人在习习凉风中奋笔疾书,有人在呼吸中酣然入睡,有人小心翼翼地看着闲书,有人呆呆地盯着某处。互相不打扰,各自有各自的愉悦。
  打开门,涌入的热流像食堂的队伍,晒得发烫的石子路像一溜烟下肚的拌面。去食堂的路,总像是开了阀的流水,人头攒动,争先恐后。
  食堂变来变去的菜,总是那么熟悉。一楼、二楼的滋味却不相同,大概烧菜的师傅一个来自北方,一个来自西部,让学生们体验“异域风情”而找不到家的感觉。
  队伍缓缓移动,菜越来越少,吃得好不好,全靠排得早不早。食堂里“人声鼎沸”,果然中国人,够地道。
  没有林荫的大道上,全是快步走的“眯眯眼”,五月的艳阳天,可不比六月差。
  走进打着空调的小卖部,熟练地拐向左侧。雪糕﹑汽水应有尽有。冒着白雾的冰条,冰得牙齿发抖,铝罐把“寒冷”交给了手,“呲”的一声就感到了清凉。
  昏昏沉沉的午自休,教室像个大通铺,侧着脸,正着睡,开门声也变得温柔,像一首安眠曲。
  每周一,歌的前奏响起,没睁开眼睛的同学们东倒西歪地站起来,伸伸懒腰,打打哈欠,为下午的奋斗蓄满了力量。
  太阳慢慢地隐进了山边,留下一片胭脂。同学们暗暗脚上蓄力,只等那“发令枪”一响,闪电一样地跑去食堂。那风速让玛丽莲·梦露来不及捂裙子。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一个个十七、八岁的女孩、男孩走出食堂,像是老奶奶、老爷爷一般,悠悠然地走回教室。
  教学楼灯火通明,却静得像座空楼。五楼的杯子摔碎,一楼都能听出哪个教室的小可怜。
  小虫子硬是要从小细缝中挤进来,饶有兴趣地在学生附近探头探脑,或是做些破坏,也许它们知道,这些人不会让它丢失性命,至多是用“如来神掌”送自己一阵“狂风”。
  夜已深,路灯亮着。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回宿舍,那是一个“小号的家”,是一天忙碌后休息的地方。
  呼噜声、磨牙声、梦话就像一首动听的交响曲,这就是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也就是高中的滋味。
  (指导老师:谷福林)
其他文献
【读背文本】  《论语》十二章  [春秋]《论语》1  子2曰:“学而时习之3,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6乎?”(《学而7》)  曾子8曰:“吾日三省吾身9:为人谋而不忠乎10?与朋友交而不信11乎?传12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13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4,四十而不惑15,五十而知天命16,六十而耳顺17,七十而从心所欲18,不逾矩19。”(《
期刊
茶中美人  我很赞同作家白瑞雪的那句话:“那小小的一碟菜里,吃得出食物本来的味儿,吃得出天地生养万物竞发。包含在简单食物里的海洋与土地的气息,是人之来处,也是人之终将所往。”一语道明人与美食的不可分割。  对于资深吃货的我来说,今年算是上了一所好大学。从学校东门出去,穿过菜市场,走过矮桥,就有一条小吃街满满当当全是美食。吃倦了学校食堂的饭菜,就可以带上室友来这里光顾了。可惜有时正值晚餐饭点,那些外
期刊
1.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吉安人。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文天祥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2.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  3.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文天祥想,这种时刻不能只顾惜自己。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文天祥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他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
期刊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2,都督诸路军马3。时北兵已迫修门外4,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5,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6,北邀当国者相见7,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8。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9。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10,予更欲一觇北11,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12。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13,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
期刊
“回去吧。”不知什么时候起,他的声音已这般沙哑。吱呀一声,雕花木门永远地关上了。我望着他落寞的背影,依旧是不变的灰衫,依旧是挺得笔直的腰杆。几片黄叶漫无目的地飘飘荡荡,被樓里的风一卷,又落下,像极了很轻很轻的一声叹息。  初见老人,是在街口偏僻的一角。彼时他负手而立,仰头端详着墙上挂着的一幅书法。我冒冒失失地撞进来,被一阵松香呛得直咳嗽。他只是淡淡地瞥了我一眼,复又转过身去,对我这位不速之客置若罔
期刊
公元1279年,在风雨飘摇中,一只小船到了广东珠江口的零丁洋上,船上一人枷锁紧缚却神态自若,对着江水从容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舟中之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进士,二十八岁任江西提刑,之后仕途一路顺畅。宋
期刊
苏 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东坡先生、坡仙。四川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外出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读到《范滂传》时,为之慨然太息,苏轼说:“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母亲回答:“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母贤儿慧,传为佳话。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刑赏
期刊
从伟大心灵的日常记录,到中国文人的生生不息,传统的严肃,沙龙的自由。它在这里。  从百家争鸣到年轻一代的思想争锋,道与术的思辨在创意中获得新生。  感受历代王朝的宏大历史,思考古时陪都与当代雄安新区的异同。  时代风雨搅动英雄潭水,当今演说者重新讲述历史辙脉。  这里有艺术,这里有思想。这里有先锋,这里有后秀。  此刻北平落雨了,也许是想涤清这座城市不断惹上的尘埃,也许更是为了滤净这群学子心中的杂
期刊
他旅行 他回来  他经识了废墟的晕眩  驼铃的寂寞  帐下寒冷的醒寤  同情中断了的辛辣  ——福楼拜《情感教育》  一  “还是穿那件塔夫绸的吧。”  “红的?”  “嗯。”  恍惚中听见了这样的对话,我慢慢翻了下身。不认识,这两个人我都不认识。  “夫人,那个小姑娘好像睡醒了。”  “是吗?快给她梳洗打扮下。”  我刚想问“你们是谁,这是哪里”,突然发现自己没法说话。这时,那个漂亮的贵妇人已经
期刊
月亮是很美的。在古代文人的诗歌里,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忧伤凄美;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静谧悠然;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彷徨悲戚。于古人,花前月下是最美的景,镜中水月是最绚烂的梦。  我却曾对月亮有过深深地误解。  小时候觉得,月亮上有一棵大大的桂花树,还有个不知疲倦的吴刚在拼命砍树,可大树纹丝不动。月光并不刺眼,满月时看去似乎真的能看见一棵树的影子,是暗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