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对偏常生进行了界定,把偏常生行为归为几类,并且根据偏常生的分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亲身经验和研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偏常生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偏常生;类型;对策
一、对偏常生的界定
提起偏常生,第一反映就是“差生”,在班级制造麻烦、让老师十分头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还有的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导火索。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就更差了。这样的学生,如果学校和老师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往往物极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终身不能改正的恶习,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压力。
那什么是偏常生?偏常生就是偏于常态行为的学生,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违反与其年龄的准则和纪律。偏常生往往在品德、心理、学习、行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有一些严重的问题,而导致的一种长期的行为障碍,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的问题不是一般的老师表扬、关爱、批评、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偏常生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某一方面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一种长期的行为障碍,有的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
偏常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经常是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开始时往往偏常生在一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的发现,对其听之任之,让其自由蔓延下去,成为了一种坏的习惯。等到家长、老师发现问题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其在其他方面也渐渐的受到了影响而导致了问题越来越多,而这时家长和老师才回首反思,为时已晚。那么,我们了解偏常生的概念之后,就要从发现一个偏常生的萌芽情况后,就及时的用正确的方法将其纠正。
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转化这些偏常生、促进偏常生的能力与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是学校心育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偏常生工作的探索
从偏常生的成因及行为表现分为几个类型:品德偏常型、心理偏常型、学习偏常型、行为习惯偏常型。
1.品德偏常型
这类偏常生出现最多的就是有暴力的倾向,在校园和班级破坏性极大,往往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就会影响带动一批学生养成不良的风气。学校和老师教育起来也很困难,必要时需要给予纪律处分。这种学生总是挑战学校纪律和教师权威,首先要把他“打败”,然后才谈教育。他们往往软硬不吃,对付他们有时需要一点方法,一点谋略,与其强硬不如智取,需要某些特殊手段,使他们没有了群众的基础,在班级中的“暴力”成为人人痛恨的现象,他们也就无用武之地。教育这种学生,最考验教师的社会经验是否丰富。
还有一种品德偏常的学生,就是偷偷地拿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如果不制止,将来就会成为一种道德品质的问题,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发生这种情况时,老师要分析再处理。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甲学生的家里也很富裕。一段时间,班里总是出现学生的一些小文具不见的情况。后来,才发现这些都是被他偷拿走的。经过了解,发现他的行为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和别人的东西都好的心理。这种时候其实并不能说是偷,而是一种心理在作怪,只要加以引导就会让他改正。与真正的贪小便宜为乐、以不劳而获为价值观的偷窃是有区别的,教育这类学生时,不要扣大帽子,以免引上歧途。
2.心理偏常型
如果说品德偏常型问题生给人印象是“坏”,那么心理障碍型问题生给人的感觉就是“怪”。这类学生的行为违反常态,不符合通常的逻辑,令人费解,甚至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与众不同。常见的问题有攻击性、抑郁症、孤独症、自恋、自卑、狂躁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与遗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有关。往往还伴随着语言上的障碍和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乙学生就是典型的一例。该生语言表达上能力较差,带着说起话来含含糊糊,有口吃的现象。由于他和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有时和别人说话表达不清楚,遭到其他学生的讥笑,又争论不过别人,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情急之下,只有用打骂来取胜。所以这类学生不会和同学交往,学生中的人缘也不好,长此下去,心理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为心理的问题。从我对他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的暴力中还透着一些恐惧和发泄。别人只要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做出激烈的反应,大打出手,借机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他的暴力行为是一个典型的恐惧发泄心理的过度反应。心理的疾病也像身体的疾病一样,必须及时治疗,有时是我们老师解决不了的,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转介、建议去正规的医院系统治疗。
3.学习偏常型
这类学生一般是最受到老师和家长关注的,因为学习成绩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来。但是,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就是没有学习障碍,学习成绩差就一定有学习障碍。但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下降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比较常见的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回家不完成作业、和厌学。
许多学生都有上课不注意听讲的现象,以男生居多。由于青少年有意注意力的时间有短有长,一般同龄中女生多好于男生。而我们这里说的学习偏常是学生没有能力去集中注意力。对于这种学生要通过系统的注意力训练改善,一味进行批评会适得其反。
不完成作业的一類是:书写障碍性。例如,丙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他很愿意去表达,平时喜欢问一些问题。不了解的老师都觉得他是一个学习主动、勤于思考的人。其实,他是典型的书写障碍。像英语这类说说唱唱的课,他很喜欢,但是遇到语文作业中大量的写和数学作业中大量的算,他就不能完成了。这就需要家长在家中多引导养成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同时通过一些体育训练方式增加腕部力量,加强书写训练。
还有一种是厌学。比如,丙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懒惰成性。他的懒惰是班级里数一数二的,不但在学习上懒惰,在值日、劳动、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在上的样子。好像这种懒惰已经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了,这种作风让他做任何事都是懒于去动,懒于去想。这种学生光是去批评根本就是徒劳。教育这种只能对他降低要求,慢慢来。学习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了兴趣和信心。他对于学习已经自暴自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基本是破罐子破摔的典型。增加大他的学习力度,对于他来说是没有效果的。那么要真正打开他的心灵,让他有一些学习愿望,就得想办法从别处开花。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工作。 4.行为习惯偏常型
行为习惯偏常的学生的主要印象就是“赖”。这种学生往往知错认错,但是屡教不改。他们有的显得很幼稚,;有的显得很萎靡不振,扶不起;有的几分钟热情,进步不能坚持。他们一般管不住自己,给教师带来无穷的麻烦,很让人头痛。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他们的毛病主要也是由家长惯出来的,所谓“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形成难,坏习惯形成快,且一旦形成很难改正。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与他们家庭沟通技巧,只会给家长打电话告状是不行的,要学会诊断其家庭教育的问题,而且能给家长“支招”,当然也要给学生“出招”。另外,就是特别需要耐心,因为这种事不可能立竿见影,只能慢慢来。
其实,以上几种类型都可以归结为家庭教育的原因。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最初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连锁的问题。其实,学生的成长都多多少少受到家庭的影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容易造成偏常生。
①父母一方或两方有暴力倾向,或者经常以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这个危害不言而喻。
②家长以“软暴力”为主要教育方式。 “软暴力”指的是父母通过讥讽、辱骂、数落、苛刻、厌恶、蔑视和冷漠等方式,对孩子心理进行伤害,使孩子产生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也被称为“心灵施暴”。有很多家长打着爱的旗号,以“爱之深,责之切”为开脱,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其实,“软暴力”比纯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具有杀伤力,往往会给孩子一生留下阴影,使孩子产生心理的障碍,甚至心理的疾病。
③高标准、严要求的家庭。这类家庭大多数都是望子成龙的典型。有些父母是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条件和兴趣,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孩子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一定要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做,这些已经严重脱离孩子的实际能力。还有的家长觉得自己活得不如意,一定要孩子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做一个成功者。还有的家长在事业上有成,工作很出色,就同样来要求孩子也要做一个学业有成的人,而不至于让自己丢丑。这些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在哪方面做得不好,或者没有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就打击责备,只能让孩子背道而驰。
④单亲家庭。由于单亲家庭孩子只受到一方的照顾,或者在父母失败的婚姻中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而导致各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单亲家长的工作忙,无人教育和照顾,家庭教育缺失,才使许多单亲的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思维敏感、感情脆弱,老师的一句话和一个手势都会令他注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待单亲的孩子格外小心,避免语言刺激。
三、偏常生教育的反思
偏常生教育难就难在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智慧去教育他们,他们是教育中的难点,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方式取得成功的最好证明。对于“偏常生”教育的对策,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尊重学生,尊重偏常生
学生是人,偏常生也是人,是人就要被尊重,就象要求学生尊重老师一样,老师也要尊重学生,把两者放在平等位置上。正如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既是教育学生的最起码的原则,也是“偏常生”教育的出发点。教育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进取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追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快乐和成功。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得到同样发展机会。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不可带任何功利的意识教育偏常生。应多赏识偏常生的优点,常与偏常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可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2、沟通,沟通,再沟通
与家长沟通,与学生沟通,与科任教师沟通,不断沟通是转化“偏常生”的关键。
偏常生往往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和遗弃的孩子,偏常生的“问题”一定有原因,我们不应该去责备他们,而要努力地寻找问题的所在。在偏常生教育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偏常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3、给予“爱”
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偏常生”更需要关爱。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比正常人更丰富、敏感、脆弱,更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帮助和信任。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当他们行为造成过错时;当他们对前途迷茫时;当他们自暴自弃时;当他们处在迷茫、无助时;教师应伸出热情真诚的手,拉他们一把,他们有可能变好。反之,如果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反遭嫌弃、斥责、批评、挖苦的话,引发其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于偏常生,教师应该以真诚的情感,细微地关心去爱他们,帮助他们,给其信心,尊重、信任他们能够进步。
4、加强心理辅导
许多教师习惯于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一堆大道理对于中学生来说已经是有点麻木了,甚至反感。理解和帮助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心理辅导的关键是师生之间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师生之间就能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融洽起来,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帮助偏常生重新确立起自信心,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的,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为教育创造契机。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小时候是个典型的不学好的淘气包,上学时经常在上課时说话,往同学头上扔黑板擦,回家作业经常赖着不交;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 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以后成功。
5、还需要的是耐心
偏常生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偏常生过程中,教育转化偏常生必须有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人的行为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偏常生故态复萌,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偏常生的教育工作,教师除了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心理的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偏常生保持不断进步的势头。
教师应对自己充满信心, 相信每一个学生潜意识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班级心理辅导》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
[2]《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
关键词:偏常生;类型;对策
一、对偏常生的界定
提起偏常生,第一反映就是“差生”,在班级制造麻烦、让老师十分头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还有的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导火索。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就更差了。这样的学生,如果学校和老师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往往物极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终身不能改正的恶习,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压力。
那什么是偏常生?偏常生就是偏于常态行为的学生,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违反与其年龄的准则和纪律。偏常生往往在品德、心理、学习、行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有一些严重的问题,而导致的一种长期的行为障碍,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的问题不是一般的老师表扬、关爱、批评、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偏常生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某一方面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一种长期的行为障碍,有的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
偏常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经常是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开始时往往偏常生在一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和老师没有及时的发现,对其听之任之,让其自由蔓延下去,成为了一种坏的习惯。等到家长、老师发现问题时,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其在其他方面也渐渐的受到了影响而导致了问题越来越多,而这时家长和老师才回首反思,为时已晚。那么,我们了解偏常生的概念之后,就要从发现一个偏常生的萌芽情况后,就及时的用正确的方法将其纠正。
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转化这些偏常生、促进偏常生的能力与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是学校心育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偏常生工作的探索
从偏常生的成因及行为表现分为几个类型:品德偏常型、心理偏常型、学习偏常型、行为习惯偏常型。
1.品德偏常型
这类偏常生出现最多的就是有暴力的倾向,在校园和班级破坏性极大,往往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就会影响带动一批学生养成不良的风气。学校和老师教育起来也很困难,必要时需要给予纪律处分。这种学生总是挑战学校纪律和教师权威,首先要把他“打败”,然后才谈教育。他们往往软硬不吃,对付他们有时需要一点方法,一点谋略,与其强硬不如智取,需要某些特殊手段,使他们没有了群众的基础,在班级中的“暴力”成为人人痛恨的现象,他们也就无用武之地。教育这种学生,最考验教师的社会经验是否丰富。
还有一种品德偏常的学生,就是偷偷地拿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如果不制止,将来就会成为一种道德品质的问题,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发生这种情况时,老师要分析再处理。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甲学生的家里也很富裕。一段时间,班里总是出现学生的一些小文具不见的情况。后来,才发现这些都是被他偷拿走的。经过了解,发现他的行为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和别人的东西都好的心理。这种时候其实并不能说是偷,而是一种心理在作怪,只要加以引导就会让他改正。与真正的贪小便宜为乐、以不劳而获为价值观的偷窃是有区别的,教育这类学生时,不要扣大帽子,以免引上歧途。
2.心理偏常型
如果说品德偏常型问题生给人印象是“坏”,那么心理障碍型问题生给人的感觉就是“怪”。这类学生的行为违反常态,不符合通常的逻辑,令人费解,甚至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与众不同。常见的问题有攻击性、抑郁症、孤独症、自恋、自卑、狂躁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与遗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有关。往往还伴随着语言上的障碍和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乙学生就是典型的一例。该生语言表达上能力较差,带着说起话来含含糊糊,有口吃的现象。由于他和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有时和别人说话表达不清楚,遭到其他学生的讥笑,又争论不过别人,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情急之下,只有用打骂来取胜。所以这类学生不会和同学交往,学生中的人缘也不好,长此下去,心理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为心理的问题。从我对他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的暴力中还透着一些恐惧和发泄。别人只要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做出激烈的反应,大打出手,借机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他的暴力行为是一个典型的恐惧发泄心理的过度反应。心理的疾病也像身体的疾病一样,必须及时治疗,有时是我们老师解决不了的,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转介、建议去正规的医院系统治疗。
3.学习偏常型
这类学生一般是最受到老师和家长关注的,因为学习成绩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来。但是,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就是没有学习障碍,学习成绩差就一定有学习障碍。但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下降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比较常见的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回家不完成作业、和厌学。
许多学生都有上课不注意听讲的现象,以男生居多。由于青少年有意注意力的时间有短有长,一般同龄中女生多好于男生。而我们这里说的学习偏常是学生没有能力去集中注意力。对于这种学生要通过系统的注意力训练改善,一味进行批评会适得其反。
不完成作业的一類是:书写障碍性。例如,丙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他很愿意去表达,平时喜欢问一些问题。不了解的老师都觉得他是一个学习主动、勤于思考的人。其实,他是典型的书写障碍。像英语这类说说唱唱的课,他很喜欢,但是遇到语文作业中大量的写和数学作业中大量的算,他就不能完成了。这就需要家长在家中多引导养成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同时通过一些体育训练方式增加腕部力量,加强书写训练。
还有一种是厌学。比如,丙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懒惰成性。他的懒惰是班级里数一数二的,不但在学习上懒惰,在值日、劳动、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在上的样子。好像这种懒惰已经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了,这种作风让他做任何事都是懒于去动,懒于去想。这种学生光是去批评根本就是徒劳。教育这种只能对他降低要求,慢慢来。学习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了兴趣和信心。他对于学习已经自暴自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基本是破罐子破摔的典型。增加大他的学习力度,对于他来说是没有效果的。那么要真正打开他的心灵,让他有一些学习愿望,就得想办法从别处开花。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工作。 4.行为习惯偏常型
行为习惯偏常的学生的主要印象就是“赖”。这种学生往往知错认错,但是屡教不改。他们有的显得很幼稚,;有的显得很萎靡不振,扶不起;有的几分钟热情,进步不能坚持。他们一般管不住自己,给教师带来无穷的麻烦,很让人头痛。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他们的毛病主要也是由家长惯出来的,所谓“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形成难,坏习惯形成快,且一旦形成很难改正。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与他们家庭沟通技巧,只会给家长打电话告状是不行的,要学会诊断其家庭教育的问题,而且能给家长“支招”,当然也要给学生“出招”。另外,就是特别需要耐心,因为这种事不可能立竿见影,只能慢慢来。
其实,以上几种类型都可以归结为家庭教育的原因。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最初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连锁的问题。其实,学生的成长都多多少少受到家庭的影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容易造成偏常生。
①父母一方或两方有暴力倾向,或者经常以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这个危害不言而喻。
②家长以“软暴力”为主要教育方式。 “软暴力”指的是父母通过讥讽、辱骂、数落、苛刻、厌恶、蔑视和冷漠等方式,对孩子心理进行伤害,使孩子产生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也被称为“心灵施暴”。有很多家长打着爱的旗号,以“爱之深,责之切”为开脱,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其实,“软暴力”比纯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具有杀伤力,往往会给孩子一生留下阴影,使孩子产生心理的障碍,甚至心理的疾病。
③高标准、严要求的家庭。这类家庭大多数都是望子成龙的典型。有些父母是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条件和兴趣,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孩子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一定要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做,这些已经严重脱离孩子的实际能力。还有的家长觉得自己活得不如意,一定要孩子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做一个成功者。还有的家长在事业上有成,工作很出色,就同样来要求孩子也要做一个学业有成的人,而不至于让自己丢丑。这些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在哪方面做得不好,或者没有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就打击责备,只能让孩子背道而驰。
④单亲家庭。由于单亲家庭孩子只受到一方的照顾,或者在父母失败的婚姻中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而导致各方面的问题。正是因为单亲家长的工作忙,无人教育和照顾,家庭教育缺失,才使许多单亲的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思维敏感、感情脆弱,老师的一句话和一个手势都会令他注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待单亲的孩子格外小心,避免语言刺激。
三、偏常生教育的反思
偏常生教育难就难在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智慧去教育他们,他们是教育中的难点,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方式取得成功的最好证明。对于“偏常生”教育的对策,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尊重学生,尊重偏常生
学生是人,偏常生也是人,是人就要被尊重,就象要求学生尊重老师一样,老师也要尊重学生,把两者放在平等位置上。正如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既是教育学生的最起码的原则,也是“偏常生”教育的出发点。教育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进取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追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快乐和成功。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得到同样发展机会。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不可带任何功利的意识教育偏常生。应多赏识偏常生的优点,常与偏常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可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2、沟通,沟通,再沟通
与家长沟通,与学生沟通,与科任教师沟通,不断沟通是转化“偏常生”的关键。
偏常生往往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和遗弃的孩子,偏常生的“问题”一定有原因,我们不应该去责备他们,而要努力地寻找问题的所在。在偏常生教育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偏常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3、给予“爱”
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偏常生”更需要关爱。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比正常人更丰富、敏感、脆弱,更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帮助和信任。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当他们行为造成过错时;当他们对前途迷茫时;当他们自暴自弃时;当他们处在迷茫、无助时;教师应伸出热情真诚的手,拉他们一把,他们有可能变好。反之,如果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反遭嫌弃、斥责、批评、挖苦的话,引发其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于偏常生,教师应该以真诚的情感,细微地关心去爱他们,帮助他们,给其信心,尊重、信任他们能够进步。
4、加强心理辅导
许多教师习惯于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一堆大道理对于中学生来说已经是有点麻木了,甚至反感。理解和帮助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心理辅导的关键是师生之间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师生之间就能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融洽起来,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帮助偏常生重新确立起自信心,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的,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为教育创造契机。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小时候是个典型的不学好的淘气包,上学时经常在上課时说话,往同学头上扔黑板擦,回家作业经常赖着不交;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 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以后成功。
5、还需要的是耐心
偏常生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偏常生过程中,教育转化偏常生必须有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人的行为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偏常生故态复萌,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偏常生的教育工作,教师除了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心理的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偏常生保持不断进步的势头。
教师应对自己充满信心, 相信每一个学生潜意识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班级心理辅导》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
[2]《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