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记忆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f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史回溯 “开门节度”王审知
  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闽王祠。这座静静地立在城市喧嚣中的千年古祠,原本是闽王王审知的府邸。说起王审知,在众多专家看来,这是一位鼓励贸易、招徕海中番夷商贾的良主明君。
  晚唐五代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中国通往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对外经贸交流重心渐渐向海上转移,这为福州与中原地区交流以及发展海外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王审知治闽时期,他“尽去繁苛,纵其贸易”,开辟甘棠港作为福州外港,设“乌猪港”为福州内港,积极招徕“蛮夷商贾”,与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诸岛等建立了商贸关系,使得许多外国船只云集于福州城,奠定了福州港居于南下、北上枢纽的贸易格局,盛况空前。
  今天,在马尾亭江镇的闽安村,我们还能找到王审知下令建造的石桥——迥龙桥。
  这是一座长66米、宽4.6米的石桥。虽然已在邢港河上跨立千年,但仍保存完好。据当地文史学者杨成和先生介绍,迥龙桥是唐代对外交流贸易的历史见证,“闽安虽是小村落,但是从汉代开始便是外贸重地,当时王审知开辟甘棠港,闽安是甘棠港到福州的必经之地。由于迥龙桥的建立,沟通了南北岸的交通,许多货物从闽安运到东南亚各国,福建运抵京城的粮食也要经过邢港运出,这使得海上贸易更加旺盛。‘邢’就是旺盛的意思,可见当时的繁华程度。”
  海运兴衰 扬帆开洋说吴航
  如果说王审知的开明,让福建赶上了“盛于唐”的末班车,那么明代郑和下西洋,则奠定了福建海上贸易回归的历史地位。
  明代时,福州由于造船工艺先进、装备精良,成为全国重要的造船基地。所造船只既可以用于海上作战,又可作为商船用于航海交通。郑和七下西洋,都选择了在福州驻泊与扬帆,这大大促进了福州的海外贸易。
  说起郑和下西洋,我们不得不再提一个地方,长乐。
  长乐,在三国时期,东吴在此造船,这就是“吴航”这个名字的由来。吴航曾经有个太平港,北临闽江口,是进出闽江、东海的一大港口,古代往来商船货物在此聚集。在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都在吴航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补给粮草,并等候季风以适时扬帆出海。
  郑和在吴航驻泊,需要一个能远眺太平港的瞭望塔,船队出入太平港也需要一座航标塔。吴航南山山顶上的圣寿宝塔,便担当起了这个角色。宝塔正处闽江海口,靠近东海前哨,登高可以俯瞰吴航四周全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从圣寿宝塔往山下步行几分钟,便到了郑和史迹陈列馆。馆中有一块“天妃灵应之记碑”,俗称“天妃碑”。这是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夕,在长乐太平港候风时率部属撰文所刻。碑文有31行,一共1177字,记述了郑和前六次下西洋的经过,以及第七次下西洋的任务、航行时间、船只、人员等情况。这块碑在中国的航海史上相当重要,是郑和下西洋的最好见证。
  海潮涨落 耕海为田看霞浦
  福建霞浦有着1800年的文化历史,是闽东最古老的“海上明珠”,海文化渊源绵长、深邃广袤。霞浦有长达404公里的海岸线,滩涂面积全国最大。在霞浦这片滩涂上,自宋代起,就能见到勤劳的霞浦人种养海产的身影。如今的霞浦,更是被誉为“世界最美的滩涂”,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近20万人次,霞浦滩涂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影赛上频频获奖。
  海耕海植的原生态霞浦,敞开着大海一样的坦荡胸怀。霞浦海岸线将一湾海水分隔成内海和外海,内海的东吾洋和官井洋,属于少有的湖泊性海洋,因此,霞浦的海的雄浑壮阔和湖的灵秀隽永。
  沿线均是一望无际的滩涂,滩涂上插着的竹竿,在夕阳的余晖下,似一排排落叶挂着霜的胡杨林。竹竿,渔网,赶海人忙碌的身影,在霞光与水色的映衬下,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海丝”路遥 蚵壳厝里说春秋
  泉州在唐代能成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不仅是海岸线长,天然良港资源优越,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中原文化、古越族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长期互动、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泉州文化,这种多元文化赋予泉州人吃苦耐劳、敢拼会赢的个性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创造出了一段世界海上交通史的奇迹。
  如今,泉州蟳蜅还保留着一种别具特色的古民居——蚵壳厝,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构成了闽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蟳蜅蚵壳厝的蚵壳并非泉州原产,专家考证此种蚵种产于非洲东海岸,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曾抵达非洲许多国家的一大佐证。
  大海变化莫测,“海丝”航线凶险丛生,行船人渴望神祇保佑平安往返,妈祖娘娘便成为宋代以来最为著名的航海保护神,供奉她的天后宫与清净寺只隔一箭之遥,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首建,它是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祭祀天后的宫庙。
  海缘绵延 东山关帝连两岸
  与妈祖信仰遥相呼应的,当属东山关帝信仰。据查证,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东山关帝庙是台湾数百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也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香火遍布台湾。
  东山关帝信仰有着“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合二为一的特殊性。明洪武年间,东山被纳入国家海防要地,关帝信仰被官方带入,最初以“战神”面貌出现。随着倭寇肆虐、清初“迁界”和“复界”、“粮户归宗”和商业兴盛等一系列国家和区域社会大变迁,东山关帝信仰的海洋性和宗族性随之诞生,最终在清中期成为一尊无所不能的“全能之神”,更是东山岛居民的“帝祖”。
  作为东出岛民众最为崇信的神灵,几百年来东山关帝庙宇的香火生生不息。作为台湾大多数关帝庙的祖庙,在当年两岸的交流和对话中更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当代已连续举办22届的东山关帝文化节更成为全岛每年一度的“节日”。
其他文献
上下杭街道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曾经的商业街区,这里居民的信仰也十分丰富多彩。  上下杭街区具有浓厚的商业文化。早年,老板供祀的是行业之神:纸业供祀蔡伦,酒业供祀杜康,茶业供祀陆羽,被供祀者均为手工业者,说明这些商人并未脱离农耕文化。  后来,上下杭的工商业者开始共同信仰妈祖、关帝和张真君。妈祖是海神保佑他们平安行船,几乎每个商业会馆都供奉有妈祖。关羽是信神,商业上需要的是信誉,龙岭顶就建有
期刊
新旧更迭,无法阻挡。但这里的居民搬进了崭新的公寓,是否会梦到斜窄的木梯和窗外瓦片上的青苔,那一刻的梦中,不知自己已是异客了吧?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一束束洒落下来;尘土,随着搬运车飞扬……终于到了挥手告别的时候。上下杭,曾经的回忆是在此刻封存,还是开启?  上下杭里绿树成荫,路旁有着宽窄不一的小巷子。透过沿街的院子大门,依稀可见里面曾经的热闹:大院有天井,同一天井下住着几户甚至十几户人家。大清早,
期刊
崇武古城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福建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崇武”乃“崇尚武备”之意
期刊
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年历史的古城,闽江在这里流入东海。1842年,福州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茶业和瓷器出口贸易中心,涌入了大量的外国商人、传教士,他们在当时留下了不少文字影像的记录,成为现在我们了解旧时福州的另一条途径。  福建是摄影术在中国的最早登陆地之一。1842年,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福州成为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许多外国使节、传教士、商人、旅行者纷至沓来。他们带来了刚刚
期刊
厦门鼓浪屿的知名,大半得益于岛上的“万国建筑群”。这些万国建筑始于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五口通商”,福建通了“两口”,一“口”是厦门,另外一“口”就是福州。历史上,福州烟台山的万国建筑数量多达近千栋,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不亚于鼓浪屿。不过,与如今蜚声海内外的鼓浪屿相比,烟台山的万国建筑甚少被外人知晓。  有人说,福州是一个没有太多个性的城市,缺少“城市记忆”。这样的“城市记忆”,就如同鼓浪
期刊
安泰河是福州众多内河中处于市中心的一条,它的前身是唐五代罗城护城河。它东起古仙桥,经武安桥向西沿秀冶里、朱紫坊、桂枝里、玉山涧至仓角头,通湖桥稍向西北,经斗门桥在观音桥与文藻河汇合转西行,在西关水闸与白马河相交汇。河道全长2520米,平均宽度9米。  安泰河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中心,是市区东西走向的一条主要内河。它的前身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所建罗城的护城河。水从琼东河入古仙桥下,经武安桥(秀冶巷口)、津
期刊
摄影感言  摄影让我更多地了解社会,感悟自然,体味人生;让我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张扬个性;让我享受生活,享受艺术,收获友谊。感谢摄影用影像理解世界。摄影是一种瞬间的视觉艺术,早一点或晚一点按动快门,都意味着永远丧失了最关键的那个瞬间。作为一个真正的摄影者来说,需要的不是器材的高档,而是镜头后面的那双眼睛。
期刊
“五六十年代河边捉鱼;七八十年代河边灭蚊子;九十年代河边捞垃圾……”上个世纪短短40余年间,在一些老福州人的眼里,福州内河变了几副面孔。古代扩城、地理变迁、交通水运三大原因促成现在“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福州。  汉代开始 六次大扩城  “最早的内河,其实就是护城河,从唐代到明代,一直没变。”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披露他对内河的新研究。  福州内河如此多,是古代扩城、地理变迁、交通水运三大原因造成的。
期刊
白马河从台江帮洲路漳江入口处,经义洲白马桥,穿越新辟的大庆路,北上注入西湖。这条河道至今仍通舟楫。如果端午时节,人们还可在河岸绿林间,观赏往来龙舟竞渡,为民间习俗文化的一大景观。河水应江潮涨落,古有“白马观潮”风光。  【繁荣前生】  著名木材贮运场  和历史文明相伴而生的白马河具体有多久的历史,很难考证。但是,这条河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让人印象深刻。  据历史记载:“清朝年间,闽
期刊
在涌动的商潮中,许多“老商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老商业或代表了一个传统消费时代的终结,或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的退出是福州现代商业发展的缩影。  2014年4月1日,在福州经营了19年的麦当劳东街店正式关闭,它的关闭让很多福州消费者都想起了台江百货、华联商厦、茶亭街、东街口天桥、上海西餐厅、外文书店等近20年仍在记忆中却已逝去的老商圈、老商业街和老店。在这些地方,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