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是把过去一定程度上推行机械化训练,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被动式课堂,转变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构建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探究课堂。
一、以兴趣吸引学生参与
心理学理论认为,只有感兴趣的东西,人们才容易记住。小学生学习数学也一样,只有让他们养成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 营造民主氛围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例如:在教学简算25×16时,我让学生合作交流,看哪一组想的方法又快又多。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们个个踊跃参与,积极尝试。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有个小组甚至想出十多种解法。再如,判断“在同一平面内不能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的对错时,学生的判断出现分歧,我便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分组讨论证明自己的判断。这样,对错两种意见就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加深了学生对平行线与直线区别的认识,内化知识的形成。
2. 激发求知欲望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有趣的问题,激疑启思,让学生跃跃欲试,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问:“红红的姐姐今年12岁,但只过了三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就被激活了,都想知道为什么。我顺势引入新课,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望进入了探究学习的情境中。
营造民主氛围,激发求知欲望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教学提供环境,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
二、以主体地位吸引学生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例如,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开放式学习活动,创设学生主体探索的环境。使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封闭、压抑中解脱开来,形成“我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实现学生全程参与,使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状态,在参与过程中思维、实践、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获得信心,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形成思维方法,进而自主地探究。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在明确了表面积的概念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沿课本的图案剪下展开图,自己折一折,量一量,看看都有哪些面是相同的,每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就饶有兴趣地动手并思考,之后通过讨论,很快就推导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组织,学生是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进行的,既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主动地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要吸引学生的主体参与,必须优化参与环节。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启发,与其他学生形成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机制。例如,教师可通过组织同桌交流、前后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拥有倾听、吸取以及发表的权利。信息渠道畅通,合作学习全面展开,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程。
三、成功体验吸引学生参与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取得的成功,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却是有深刻体会的。所以,教师应创造能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学习情境,对每一个取得成功的学生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的成功体验转化为动力,保持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从成功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潘孟良
一、以兴趣吸引学生参与
心理学理论认为,只有感兴趣的东西,人们才容易记住。小学生学习数学也一样,只有让他们养成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 营造民主氛围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参与。例如:在教学简算25×16时,我让学生合作交流,看哪一组想的方法又快又多。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们个个踊跃参与,积极尝试。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有个小组甚至想出十多种解法。再如,判断“在同一平面内不能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的对错时,学生的判断出现分歧,我便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分组讨论证明自己的判断。这样,对错两种意见就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加深了学生对平行线与直线区别的认识,内化知识的形成。
2. 激发求知欲望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有趣的问题,激疑启思,让学生跃跃欲试,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问:“红红的姐姐今年12岁,但只过了三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就被激活了,都想知道为什么。我顺势引入新课,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望进入了探究学习的情境中。
营造民主氛围,激发求知欲望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教学提供环境,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
二、以主体地位吸引学生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例如,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开放式学习活动,创设学生主体探索的环境。使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封闭、压抑中解脱开来,形成“我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实现学生全程参与,使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状态,在参与过程中思维、实践、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获得信心,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形成思维方法,进而自主地探究。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在明确了表面积的概念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沿课本的图案剪下展开图,自己折一折,量一量,看看都有哪些面是相同的,每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就饶有兴趣地动手并思考,之后通过讨论,很快就推导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组织,学生是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进行的,既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主动地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要吸引学生的主体参与,必须优化参与环节。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启发,与其他学生形成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机制。例如,教师可通过组织同桌交流、前后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拥有倾听、吸取以及发表的权利。信息渠道畅通,合作学习全面展开,合作激智,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合作交流的过程。
三、成功体验吸引学生参与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取得的成功,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却是有深刻体会的。所以,教师应创造能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学习情境,对每一个取得成功的学生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的成功体验转化为动力,保持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从成功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