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运用初探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r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2-01
  
  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研究语言现象的学科已经悄然引人注目,模糊语言也被人们频频提及。模糊语言主要指模糊词或者模糊词组,集中体现在词义的模糊性方面,词义模糊指的是反映在词义中的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的不清晰及客观对象性态的某种弹性和伸缩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词义中的客观对象的类属边界存在混沌状态。如时间词“春、夏、秋、冬”,除了在天文历法中所作的人为的明确规定外,它们在日常用语中所表达的都是模糊概念;相邻的两词之间很难找到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年龄词也是这样,如“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相邻的两词之间也存在一种界限不清的混沌状态,还有颜色词如“赤、澄、黄、绿、青、蓝、紫”它们各自的边缘地带也存在着许多词义所不能反映的“过渡色”,其次,词义中的客观对象与对象间的关系的反映。离开对象间的对比,两者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语言中这样的词还很多,如“大、小”、“长、短”、“美丽、丑陋”、“伟大、渺小”等。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并做到恰到好处,有时需要精确。一般来说,在签订条约、协议、合同或者写公告、通知、发布命令时,应该做到精确,有时则需要模糊,文学语言中充满了模糊词,可以说,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文学。下面就个例谈谈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独到运用。
  1 模糊语言重叠,客体或者意境在模糊词语重叠使用后,形态混茫,神象恍惚,可以显示出大自然浩瀚的气势和无法估量的美德模糊状态,可以开拓人的视野,把人的有限兴趣诱入无限之中,更加衬托出人的的精神世界的美,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里用模糊词语重叠,描写作者的孤单寂寞,极度哀伤的处境,将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里若用与这些词语相当的精确词语来表达的话,将会使本首词的意境尽失。再如民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苍茫茫”的景色与辽阔无际的草原,绵绵不断的山脉,数不清的牛羊组成一幅生活图景,具有气象上的混沌美,神象恍惚的模糊美。
  2 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说明语言的迷糊度,这在语言运用中屡见不鲜。如“蜗行”、“飞快”、“冰凉”、“甜如蜜”、“轻如鸿毛”等。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是把这种抽象的、模糊的“美”具体化、明确化的佳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这样的表达尤为突出,比如“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馊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长睫毛下一双欲眠的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无论如何,从此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在快乐地生长”诸如此类的表达不胜枚举,其语言的模糊度产生的效果,真是妙不可言。
  3 在含糊其辞中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即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韵。通过特定情境下模糊语言的运用,不以人物的对话,独自而获取艺术效果,而是以无言的美来强化艺术魅力,从而打动读者的心扉,如《红楼梦》中在宝玉挨打后,有这样的描绘:黛玉见到伤痕累累的宝玉,并未嚎啕大哭,而是无声无泣,心中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而说不出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吧!”这句话说得非常含糊,其实就是作者模糊语言的运用,此情此景,黛玉这样说再恰当不过了,表面上这是在规劝宝玉改掉叛逆的行为,其实可能只有宝玉能够理解吧,她如此说,乃是出于彼时彼地的心情和困难的处境,是正言若反,话外有话,这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
  总之,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语言传达信息交流思想,模糊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随着对模糊语言学研究的深入,模糊语言在我们生活语言中运用也会越来越广。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9-02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教育的两大任务是:保持学生学习的欲望、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就成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塑造者。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礼貌习惯、安全习惯、遵守纪律习惯等。这些习惯相互联系而又互相影响,在学生的成才之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个案出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4-02  1 问题的提出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却有着大体一样精神套路、言语方式;相当数量的作文,从谋篇布局到语词的选用,甚至开头结尾,都如出一辙。这一切提醒我们,作文教学迫切需要在个体化上努力。为此,我对我校部分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一番调查,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27-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在具体执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3-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富有生气的教育活动。文字的创造是为了记录人类社会的信息,信息记录下来是为了阅读传播,因此可以说文字与阅读是同生俱存的。  人类的阅读史比文字史更久远,在创立文字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学会了辩解绳结和图形的意思,这便是最初的阅读。但也有些学者坚持认为,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5-01    文学名著既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又是璀璨的语言珍宝和精神食粮。阅读名著的过程,既是文化的传承,又是精神的陶冶,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典雅、优美、丰富的书面语言的学习环境,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进入这种语言交流的过程,对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这是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远不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1-01    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根据“互动——合作”的理念,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来构建“对话体”的课堂教学。  1 感悟式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8-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现阶段,在高中阶段开设校本选修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高中阶段的校本选修课如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7-01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进行的。好的教学内容赋予好的教学形式,对于完成授课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教育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教材来源于生活,内容浅显易懂,但教育意义深远。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08-01  基本不等式aba+b2(a0,b0)有一些变形式:a+b2ab(a0,b0),  a2+b22ab(a,b∈R),a2+b2 (a+b)22(a,b∈R),ab(a+b2)2(a,b∈R)它们在求解某些最值问题方面有着显著用途。  例1.已知x>2,求函数y
期刊
【摘要】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秉承诵读传统,提高语文素养。这主要基于四点认识:①诵读法是千年来汉语教学中的优良传统。②诵读法是最能体现汉语言阅读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③诵读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④诵读法是许多语文教育界的精英分子的钟爱。  【关键词】 诵读;汉语言语音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