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之作 微雕之宝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273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年前年,在当时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评审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中,一件台屏式《华夏之宝》微雕系列多宝阎十分夺目地展现在众多专家们的面前。大家被这件奇特的工艺美术品所吸引,并且给予高度评价,其独特的构思、宏伟的設想、完美的艺术造型,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可谓不可多得的当代工艺美术珍品。其内容纵横数千年,以历代文物为范本,以微雕艺术的形式,经过认真查考,采用难度极高的微雕手法,细微地表现缩小至近乎一粒米大小的器物,十分逼真。由于用料讲究,周长兴大师工作室里所收罗的天然彩色石料五花八门,有的属稀有矿石,难能可贵,令人目不暇接。
  整件《华夏之宝》多宝阁,高70厘米,长120厘米,分为九扇立屏,分隔为378格,陈列着1111件小雕件,按历史排列,最早始于史前新石器时代而终于清代。具体从古陶、彩陶、夏、商。周青铜器,汉唐玉器,清三代之瓷器,以及历代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刀剑银饰等厅堂陈設器物,形象逼真,用料最少的瓷瓶仅重0.05克,其精雕细刻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此作品先后获得2004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获得大世界吉尼斯纪录,2008年荣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展(北京)”金奖。
  而今,周长兴大师和女儿周丽菊将历经二十余年呕心沥血、精心制作的这件堪称珍宝级的作品捐献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不仅是他们父女的光荣,也是上海工艺美术界之骄傲。目前《华夏之宝》已陈列于天安门广场一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之贵宾厅(石厅),为这座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改建后的艺术殿堂增添了新的篇章。
其他文献
石雕在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艺术价值颇高,从产生到繁荣,无不深深地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是我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石雕作品种类繁多,各有特色,众多雕刻高手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石雕艺术,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要煞费苦心。摆在每个从艺者面前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技艺水平,创作出高水准的石雕作品,这不仅需要数十年的雕刻积累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还需要读懂石头的“生命”和“语言”。正因为石头
期刊
唐卡是西藏文化美丽的外衣和修饰,像点缀在雪域高原的一颗色彩斑斓的宝石。唐卡是西藏民族主要的绘画形式,它纯朴原始的色调,繁密精致的构图和庄严神秘的造像让我们倾倒和膜拜。它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以至在西方的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唐卡的收藏不用任何标示就可以辨别出它是来自世界最高的雪域绘画。  “唐卡”一名,乃藏文汉译,或称“唐嘎”、“唐喀”等。“唐”字的含义很多,在《法华经》中的解释是“徒然”,如“功不唐捐
期刊
大凡借黏性的陶、瓷土与釉,通过窑火的历炼,用以表达艺术理念者,谓之“陶瓷艺术”。简称为“陶艺”。所谓“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理念与陶瓷科技相结合的新生代。  犹如水墨画之笔墨与宣纸、油画之油画专用颜料、笔与画布等,陶瓷的土与釉,再通过火,都是借以表达陶瓷艺术的多种媒体,所以陶瓷艺术同水墨画、油画,乃至雕塑等其他艺术一样,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切只是表达的媒体与方式各有不同而已,其对艺术创作的概念
期刊
一、论坛  2013年7月29日,由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2013两岸工艺文化交流论坛”在台湾南投举行。主办方邀请了来自大陆的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王敏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研究中心主任陆君玖;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郭艺;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周南。台湾的前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林盘耸;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教授、崇右技术学院教务长陈启雄;台湾天染工
期刊
上海近代美术和工艺教育起步甚早,清同治年间创办的土山湾孤儿院美术工场是中国早期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工艺培训机构。民国时期,上海艺术与设计教育曾鼎沸一时,上海美专等多家新型艺术院校的开设引领一时风气之先。但建国伊始,艺术设计教育却遭遇到了始料未及的挫折。此后几十年时断时续,起起落落,总体上处于低层次、小规模和片面化的境地,与上海作为全国工商业中心和文化重镇的地位不相吻合。  一、高等美术教育的断层  
期刊
优秀的图书封面是融设计与技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它超越图书内容本身,是各种艺术样式的综合表现,具有超然美感的图书封面终将名留设计史册。  过去七十多年里,企鹅出版社一直是经典著作出版业界的翘楚,为全球读者的书架提供了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图书,选题包罗古今,涵盖各种流派和学科。无论身处何方,一本企鹅图书,总能给你带来灵感和欢愉。它的设计与内容一起,受到不同审美情趣和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的喜爱。  在企鹅出版的
期刊
中国元素在装帧设计中的运用,虽说是见仁见智,但随着我国与世界各行各业的交流愈来愈广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元素愈发被世界各国的设计师们所重视。书籍装帧设计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中国元素”,把传统视觉元素,大量地运用在书籍设计理念中,我们不妨从《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画册的装帧设计中,去解读设计者核心设计理念中“情”、“大”、“细”、“精”的“中国元素”。  一、中国元素之情  从某种角度来说
期刊
明式家具名扬中外,苏式家具与明式家具一脉相承,是明清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生产的硬木家具。一般前者常偏重于指家具的制作工艺、结构、品种和类别;后者则偏重于讲家具的造型、款式、艺术风格和品质。在蜀江这片土地上,随着发展演变,精明巧智的“木作”架构出吴地独特的家具造型,产生了中国家具文化中光彩夺目的“苏式”美。“木作”是技术,“苏式”是艺术,在此获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成为了吴地文化的精粹。  
期刊
“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不刻意追求,任其自然。”在上海半岛泠窑瓷艺馆品味陈家泠先生这句话,倍感贴切。陈列室里“出水芙蓉”,“鸟栖柳梢”,“夕照江南”等,各种青花的、五彩的、釉里红的、窑变色的、夸张的作品,瓷器莹白如玉,色彩绚丽如霞,现代中蕴含着传统文化,既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质,又散发着古朴的韵味,“泠窑”的新海派艺术精神可见一斑。  画入瓷器:“灵”与“材”融合  在新时期中国画坛产生过相当影响的
期刊
黄杨木因其色质细腻、有象牙质感而著称,被誉为“木中象牙”。所谓黄杨木雕,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黄杨木作为原料而进行雕刻的艺术品。我国黄杨木雕起源于唐宋时期,当时被用于印刷业制作文字插图木印版,后来又被广泛运用于制作各种造型丰富,形式多样的观赏性艺术品。  在我国黄杨木雕的历史上,上海黄杨木雕可谓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这与上海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个在近代以后迅速崛起的国际化大都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