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学任务的统一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研讨者:陆云(教研部)、罗国忠(教研部)、陆建辉(教研部)、唐红萍(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学)、钟桂红(桂林市榕湖小学)、杨超(柳州市第十七中学)、陈燕虹(桂林市秀峰区教研室)、房敏之(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黄晓毅(柳州市飞鹅路逸夫小学)、罗千雅(柳南区实验小学)、李文馨(桂林中华小学)、李丽(桂林市榕湖小学)、涂伟红(柳州市第四十五中学)
  
  【关键词】 学生主体教学任务高效课堂统一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9.002
  
  陆云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更进了一步,我们更明确地追求那种尽可能让学生收获进步快一点、多一点的课堂效果。追求高效,并不等同于急功近利。二者的区别在于:急功近利者不顾学生的现状和需要,揠苗助长,生拉硬扯,以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或看上去热闹、好看的教学形式为主要价值诉求;而高效课堂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采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对学生予以切实有效的指导,以求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出发点究竟是为了教师、学校的利益,还是为了学生的利益?其过程是要展示教师的才华,还是要帮助学生思考?其形式是教师控制课堂,还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答案不言而喻。但如今令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是: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充分自主了,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的教学任务如何按进度完成?为此,请大家就如何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学任务的统一,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唐红萍在一线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我常听老师们感叹“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真是不应该。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多少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丰富的内容,广泛的应用,趣味的知识,睿智的思想,多样的方法……如今我们讲求高效教学,我认为高效教学首先就应当是师生双方轻松活泼的、充满热情的教学。比如,我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这个重难点内容时,基于多年教学经验我知道,我们老师平时喜欢让学生强记和套用公式,而忽略了“圆柱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3倍”这个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这一事实,而教材中关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其实不是单纯推导了一个公式,它还介绍了一种用“割补”的方法求体积的数学思想,而“割补”过程中图形的变化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个“组织学生开展实验”的教学环节:首先用圆锥状的容器盛满沙子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实验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公式的可靠性),然后运用几何画板将分割过程从头到尾展示给学生。在推导公式时,我又和学生一起将所要比较的圆锥“分开—复原—再分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上教学过程将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有机融合,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既降低了理解难度,减缓了理解坡度,又让学生通过思考、实验、讨论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有效提高了数学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与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统一,教师创造性的设计和引导非常重要。
  钟桂红复习,是整理、提升、运用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学任务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处理不当,也会带来很多问题。通常的复习课,教师很容易上成单纯的知识回忆课(教师一言堂)或知识训练课(学生题海战)。这些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而灵活地运用知识梳理、设置前置性练习、进行数据的统计对比、设计选择题等复习策略,可以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学习,并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有效地实现教学任务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恰当的策略引导非常关键。
  杨超“高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至高境界,它更注重教师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去优化课堂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的目的。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花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高效课堂”的根本,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为本。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在自己的课堂上想方设法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他们享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无穷乐趣。比如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我与生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
  生:“陋室”好像并不简陋。屋陋,心不陋。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等句子就可以看出来。
  师:那同学们能否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读出作者的心境呢?
  (一生很有感情地读;同学掌声响起。)
  生:我们组有些同学认为刘禹锡“德并不馨”,因为他有轻视百姓的嫌疑,凭此他就不能与孔子齐名。
  生:据我自学时查找的资料,儒家的交友之道是“无友不如己”。当时的刘禹锡刚好遭贬,更加孤芳自赏,用当下时尚的说法就是心情很不“给力”。所以我想,在此理解为一种“不同道不相为谋”的心态可能更为妥当。
  师:好一个有个性的评解!作者是不是“德馨”,陋室究竟能否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提并论,咱们还得从《陋室铭》的字里行间去品味,大家不妨静心再读一遍课文,看看有何新的感受。
  (生再次自由地、投入地读文章。)
  生:刚才我读时感觉自己快背下来整篇文章了,特别容易记住。
  生:我发现全文用韵、对偶特别多。
  师:这就是铭文的特点。
  生:我再读文章时觉得它与之前我学过的《爱莲说》有点像,都是关于立身的,说的都是人要有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生:是的,所以我觉得之前有同学提出的对刘禹锡用孔子的话作结有点不解这一问题,其实是他想与古之圣贤为伍,认为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与他们是一样的高尚。
  师:我想这也是一类古代知识分子对人格的追求吧。
  ……
  以上“对话”,不仅圆满完成了既定教学任务,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性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更为充分的提高,学生变得更会学习、更爱学习了。我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这就是尊重学生的生命。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生命”。这在下面两个学生的“读后感言”中亦可见一斑:
  “他的房子很狭窄,和我的家一样,但是他的心——很开阔。环境太嘈杂,这是我常常用来和妈妈抱怨,用来和爸爸对抗‘学习无法提高’的幼稚借口。现在我懂了,一个人内心宁静,他就会拥有一个无比强大的世界。宁静可以致远,我今天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我想我以后要努力做一个内心饱满的人。”
  “这就是刘禹锡。他没有选择去‘桃花源’,因为他心中有‘桃花源’。在淤泥之中保持着纯洁和乐观多么的不容易!课后我在网上看了几首刘禹锡的小诗,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到‘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我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小资’。以前我还背诵过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便是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诗意盎然,他又怎么会躲起来独自悲伤呢?”
  学生学完本课后对作品和作者的以上理解,靠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达到如此深刻。所以说,要实现有效教学,我们的教学就必须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必须从顺应教师教学的思路转变为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地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尝试自主地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去参与和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性发展。没有“自主”,学生无法走出教师装点过的天空,去创造更美丽的天空,这样的课堂当然就不会成为高效课堂。我想,只有收起教师的“言语霸权”,鼓励学生的“原创学习”,学生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学生才能经常享受到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感动,增强学习的信心,我们的教学有效性才会大大提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来“高效课堂”的春天!
  陈燕虹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其核心任务是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思考来学习——通过思考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当我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时,课堂所焕发的活力是无法估量的,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我曾对15节课做过观察统计,结果显示,课堂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8%—15%)获得了较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教学班50人为基数,那么获得较多机会的学生仅为4—7人。
  如果我们把获得机会的学生称为“优势学生”的话,其余的学生就可称为“非优势学生”。我也曾在课后与多名“非优势学生”进行过简单的交谈。据了解,他们多数人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都在上课15分钟以后逐渐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老师不会要求自己回答”,占比67%。这就是说,学生非常清楚老师会与谁发生教学互动,而这个“谁”不是他们!因此,他们在课堂一开始就在心理上缺乏对教学的融入感,缺乏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他们注定会逐渐脱离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旁听者。
  那么,如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任务的思考与回答中来,使课堂呈现为高效呢?
  首先,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一些不好的观念和习惯。在课堂上,教师习惯请“优势学生”回答问题,这些学生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作答,保证了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这看似高效、实则低效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优势学生”掌握了的知识和拥有的能力,很多“非优势学生”其实并未真正掌握和拥有。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请不同能力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答问中来。如新授课的例题教学一般会由5—6个问题引导学习,那么教师就应该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答问者。比如首次回答选中等的学生,这就等于给“优势学生”留下了补充的余地,同时,也给中下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复述模仿的机会。学生答完以后,教师还应养成询问的习惯:“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你们如何评价?”“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你能重复这个想法吗?”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所有学生的回答,牢固树立起无论回答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的观念。
  其次,教师要明确表现出尊重学生的态度。学生是很敏感的,他们能感知到老师是希望听到正确的答案,还是期待听到学生创造性的答案。后者更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任务中来,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传递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①通过言语传递。如“你的回答非常精彩”“虽然最终答案错了,但你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这是个美丽的错误,谢谢你的展示,你帮助大家避免了类似的错误”等。②通过眼神传递。在学生答问时,教师的眼神应该是有感情的,要自始至终注视回答者,直至学生回答完毕。另外,教师还要通过环视课堂,与听答的学生进行眼神接触,示意对他们的回答有所期待。③通过耐心的倾听传递。即便学生的回答背离了自己心中的答案,老师也不应随意打断学生,要尽量让学生说完。④通过表情传递。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合适的表情,比如微笑、惊奇、兴奋、思索等。⑤通过必要的等待传递。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和节奏,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思考才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心和核心。
  再次,教师要通过恰当的引导,促进学生持续思考。学生学习的意愿和积极性是不能长久维持的,教师只有相机进行合适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在教学时要多追问:“为什么你这样说?”“为什么这个答案是合理的?”“你采用的这个方法优势是什么?”等等。这些提问是要引导学生重新思考他们的答案,反思并判断答案的正确性。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给出自己的答案;要帮助学生更加认真地思考、修正和完善思维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自信等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得以更长久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最后,有效的反馈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指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一定要给出合适的反馈。不给学生反馈会使学生无法判断答案的正误,对学习目标和任务产生不确定感,进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而反馈也是需要技巧的。①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给出肯定的反馈。②学生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完善时,可以给出带有修正性的引导反馈。③当学生答案不正确时,也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个答案不正确,然后再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不正确。④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心中的答案不吻合时,教师必须避免两种反馈:一是不给予任何评价,转而请“优势学生”回答;二是以批判性或者藐视的态度直接予以否定。⑤教师的反馈用语也要注意,不能仅仅说个“很好”“不错”打发学生,必须说清“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这才能给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也就是说,教师的反馈越明确、越具体,学生就越受益。
  总之,当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自主思考时,课堂上学生主体和教学任务之间的和谐统一便得以建立,高效课堂的春天便会来到。
  房敏之高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必须整体把握教学任务和教学思路,必要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态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主体性与教学任务的统一。例如有位教师准备上九年级文言文《孟子二章》,进教室时却发现学生都在叽叽喳喳地议论昨晚地震时自己的感受,于是他灵机一动,对教学内容做出了大胆的调整,顺势对学生说:“大家都在讨论昨晚的地震,很热烈,当时你们害怕吗?想了些什么?咱们就来讨论讨论吧!”学生一听,兴趣很高,反应热烈,纷纷发言起来。讨论完毕,这位教师便要求大家把各自的感受、感想写成一篇作文。结果,许多学生写得很生动。
  罗国忠如果因为某种特殊状况而对教学内容做出重大变更,是否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产生呢?
  房敏之如果把握得好,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正如上面那位老师的变更,其实变更的内容或训练要点,也是该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感兴趣的事谈体会”,“用证据说明观点”。那位老师不过是将先上阅读课、后上作文课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当然,内容调整的跨度应是有限度的,比如同一个单元或同一个学期的内容调整等。
  陆云大家的讨论,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高效的课堂,其出发点必定而且只能是学生。但是,提倡自主学习以后,一些教师对自身的引导作用重视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不能分割的。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既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致于影响教学任务的达成,确保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呢?
  黄晓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核心要素,更是课堂高效的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方式,运用“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看谁想的解法巧”等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容易阶段性疲劳的学生不断进入精神亢奋状态,以确保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不断寻求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置悬念,通过观察、比较、诱导等方式,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探究。学生的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设疑、要求释疑、萌发猜想、决定一试,这一系列思维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可激起学生探索和追求新知的浓厚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为学生搭建创造的平台,注重知识的实践运用,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教师必须予以有效指导,通过设计与教学任务相关联的问题与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算、画、演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进而实现学生学习主体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美统一。
  罗千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很重要,但我认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和发展的成就感,这更应成为我们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巧。例如,小学计算教学的研究一直备受数学教师们的青睐,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在计算教学中,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本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可偏废,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味让学生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让学生进行算理的探究,而偏偏这后者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最不易掌握且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更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求联而不求全”,要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有效的梳理并帮助学生完成对算理的阐释。推而广之,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教师都应以联系的、整体的观点看待每一节教学内容,努力帮助学生认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总之,“数学是一种文化,又是一种技艺”。计算课教学,是新时期教学研讨的“旧”题“新”做,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尝试,真正推崇扎实高效,就一定能使学生在算理、算法、技能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进而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学任务的和谐统一。
  陆建辉在现实中我们知道,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时会出现教师放手后却收不住的尴尬,并因之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的进度。同时,部分学生由于参与度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或思想方法差异而导致在课堂上被边缘化,甚而导致了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对以上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李文馨在大班英语教学中,“两级分化”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教师通过自己的有效组织与指导,尽可能地缩小两极之间的差距,扎扎实实地推进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比如我所任教的某班四年级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城区或市教育局组织的英语考试,每年的考试中都会有一些学生分数为D等(60分以下),占比为10%左右。而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农民工、小商贩的子女,其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与其他学生有明显差距:通常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而且从一开始就比同学慢半拍,基础薄弱再加上小学英语的教学时间延长(一至六年级),这使得他们与优等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差距越拉越大。为此,我将“学困生”这个概念重新予以界定。我认为,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不积极思考,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难集中,对直观的材料记忆优于对语言材料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而不善于逻辑思维等。针对以上“学困”,我采取了如下对策:
  第一,创设情境,把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社会活动舞台,模拟真实情境,将枯燥、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个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英语、用英语。例如,在教学食物的内容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食品店,把讲台设计成食物柜台,我扮演售货员,在柜台上摆出食物或食物模型后,便与学生一起表演起购物来。学生在表演活动中学习运用英语,课堂教学顺利、流畅,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境中自然地习得了英语知识。
  第二,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学困生”的英语训练。我不仅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讲英语,还鼓励他们在课后多与家长、哥哥、姐姐们说英语。比如适当布置家庭听说作业,要求其向父母介绍自己的老师,教父母自己学到的英语知识等。此外,我还采用了以下方式:课前两分钟英语口语练习、分角色模拟英语会话、用英语讲故事、用英语表演课本剧等。
  第三,运用积极评价,让“学困生”拥有成功体验。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点滴进步时,我会及时表扬他们;在课堂上,我也会尽量安排容易成功的活动让他们参与,为他们增加体验成功的机会;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我会耐心纠正,鼓励为主。我还与所任教的五个教学班都建立了QQ群,在群里发布“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进步,并给他们留言,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罗国忠说到关注“学困生”的问题,我又想到了中等生和优等生。现在的情况是,为了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我们已经在关注并研究“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取得了一些成绩,非常令人欣慰。但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如今已在一定范围内显现。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克服呢?
  陆云我当年在学校担任教学任务的时候,会让学得好的学生来帮助其他学生,也会在每节课中设计一两个较有难度的问题,让那些已经确定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往更高程度发展,有时甚至允许他们不和大家一起学习同样的内容。在作业或检测的时候,我也会设计一些选做题、加分题,让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我当年的学生作业和测试往往有很多得分超过一百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很高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期末统考成绩也很好。
  李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我以《木兰从军》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要深入研读文本,备好学生。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研读文本,独立备课。备课不仅是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以学定教,备学生。我们需要根据班上每一个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现状来确定课堂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诸方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需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安排相应的教学步骤——或读或议,或讲或练;或重点讲解,或放手自学;或统一授课,或分组讨论。要从教与学整体的角度对每个教学环节做出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我将《木兰从军》这课教学设计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语文姓语,词句训练;第二阶段,激情导读,升华主题;第三阶段,超越文本,提升思想。其中我反复斟酌的是,像《木兰从军》这样的历史题材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其在阅读中自主感悟是有难度的,因为它远离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我必须运用语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从而把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印在学生的心里。
  第二,问题设计分层,具针对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设计有坡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问题,开辟一条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往教学目标的道路。对于后进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认知性、可记忆的问题;对于中等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理解性和推理性的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在《木兰从军》的教学设计中,我抓住了一个多元性的主线问题: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要求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提问,问题涵盖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学生参与面广,个个学得兴致盎然。
  第三,正确定位角色,营造课堂氛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教师要努力创设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建构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真实”问题情境,积极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在执教《木兰从军》一课时,我先后扮演木兰的父亲、母亲、奶奶、弟弟等角色,让学生们分别充当花木兰来尝试去说服一个个家人。这样的教学设计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中的语言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还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在优秀生的带动下,其他学生受到感染纷纷参与,既学到了方法,又习得了知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第四,教学形式多样,确保全员参与。为了使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为此,教师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按照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的要求组织学生学习,尤其要注意巧设疑点以激发学生灵感,促进学生人人思考、个个发言,避免出现教师和尖子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先回答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中等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优秀学生,教师则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木兰从军》一课的设计中,我就分别运用了看图说词、品句朗读、句式转换、想象对话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全程全员参与了文本的感悟、理解、品味、朗读。
  第五,加强合作学习指导,有效扬长补短。首先,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但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组长可以由组织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内还可以另设记录员、汇报员等)。其次,教师要热情地加入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参与学生的讨论,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及时了解弱势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予以帮助等。
  第六,设计个性化的课堂练习,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学法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要进行科学的作业设计,使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且难易有别,呈阶梯式(可设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等),使之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如我上完《木兰从军》一课后,设计了五项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做。①读一读:有感情地读课文和《木兰诗》。②写一写:想象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③说一说: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④看一看:课后看花木兰的动画片或戏曲。⑤找一找:了解、收集其他的历史故事、英雄故事等。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作出教学反馈,以查缺补漏。
  陆云目前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其实无效。李丽老师这个“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提法很好。请大家好好想想,你们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指导学生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的?
  涂伟红在我看来,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学习目标明确,确保合作学习的效能。首先,要提炼出具交流价值的问题。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问题要提得有交流的价值,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你怎样看待中学生上网”等问题。其次,要挖掘出具思考价值的问题。许多值得争辩、探讨、质疑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中出现的易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学生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学生有了不同于教材的想法的问题等,都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再次,便是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二是小组内分工协作,明确组员的具体责任。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明确每个组员的学习责任,要求各自承担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做到分工协作,既要凸显学生个体学习与思考的价值,又要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确保小组合作不偏离主题且具有实效。教师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而应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比如对活动进展顺利的小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要帮助学生明确角色责任,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要及时发现并予以调控,将他们迅速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等等。
  四是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创设宽松、宽容的学习环境。
  ……
  陆云在教学任务和管理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社会和教师的困惑与焦虑与日俱增,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效益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人士在各种场合多种媒体不遗余力地为我们的教育出谋划策,令人感动;我们教师,作为一线直接的教育工作者,责任尤其重大,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心情尤其迫切。这次讨论,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及策略方法,对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大家谈到的主要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向重点难点,使学生学有所获,有效发展;个性化指导,避免两极分化;课内外结合,加强运用,合作交流。相信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轻松愉快、省时高效的教学将不再是奢望,我们的中小学校园一定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更多的老师和学生一定能够享受到更加幸福的教育教学生活。谢谢大家!
  (责编白聪敏)
其他文献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课例 赏析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5.004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引趣,其乐融融  师:早就听说××小学的学生又聪明又漂亮,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看那女生长得……男生长得……(夸学生外貌漂亮。)  (生笑。)  师:刚才校长告诉我,我们班的男生最聪明,(问男生)对吗?  生:对——  师:但
期刊
学生自我认同危机与教育的应然姿态等5则  周杰、周洋在2010年第8期《教育学术月刊》上撰文认为,学生的自我认同就是学生对“我是谁”的回答和体验,教育理应成为引导、促进和实现学生自我认同的力量,但当下学生自我认同出现了缺乏个人经历连续性的一致感受的危机。人的生命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运动,每一个当下的体验连接并形成人的整个生活过程,人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具有连续的统整性,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就存在于这种连续的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数学学校数学  教学尝试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9.021    沟通生活与数学课程的联系是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把“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等同起来,让学生产生误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之一。下面
期刊
邝永辉在《教育导刊》2010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四步策略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第一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学生“想创新”的思维火花,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追求发展的观念和热衷超越的情绪。第二步,鼓励学生敢质疑敢创新。创新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还要具备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
期刊
被人们戏称为宜州“西伯利亚”的凤朝小学距宜州市城区80公里,距福龙乡政府所在地30多公里。这里,群山绵延,层峦叠嶂。凤朝,是偏僻、落后、闭塞、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的代名词。但“山村学校一面旗”——凤朝小学校长兰旭海,却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不羡富贵驻深山    在山村执教,生活是清贫的,兰旭海曾有过几次摆脱清贫的机会。  1988年,弟弟从广东回来,见到身材瘦小、面色蜡黄、衣着朴素、每月只
期刊
【关键词】 设问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片段反思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9.026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的“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
期刊
【关键词】 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9.02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除法》按三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确定商的位数、笔算时商所写的位置以及商的大小;第二层是除数是比较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计算,重点是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成整十数,然后确定商的位数及大小,不需要调商;
期刊
【关键词】 认数教学 教学设计评析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5.02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 能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整十数,会读、会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
期刊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聋校作文教学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A).2011.05.037    聋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影响,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无序状态,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那么,如何培养聋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其作文水平呢?笔者尝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其中。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聋校学生听觉
期刊
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政府通往达佑屯的路上,56岁的乡村教师周宏军挑着一担东西,正急匆匆地赶路。  山路蜿蜒崎岖,边上不是险峻沟壑,就是悬崖峭壁。双脚挤进坑洼缝隙,一不小心就会摔跤,记者跟在他后面行走,也不免胆战心惊。正值酷暑,他全身汗如雨下,衣衫湿透。  就在这条山路上,周宏军来来回回走了38年,义务帮学生挑生活学习用品,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行程7万多公里,足可重走六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环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