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丰钱鉴赏与集藏》序文(节略)

来源 :中国钱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咸丰钱研究是清代钱币研究重要内容,咸丰钱始终吸引着钱币收藏与研究者的目光,自清人鲍康《大钱图录》问世以来,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咸丰钱的著录和研究文章,对咸丰钱的历史背景、历史面貌、历史教训、从收藏、研究、艺术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深究与剖析。王文良先生积二十余年专集咸丰钱之功,不辞辛劳将切身体验和研究心得编著成书,眼前这本《清代咸丰钱鉴赏与集藏》无疑扩充与丰富了咸丰钱研究的新篇章。
  本书摆脱了以往单纯就钱论钱的桎梏。一方面,在对咸丰钱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努力对各地区不同钱局所铸钱币的历史面貌进行还原。对每个钱局铸的咸丰钱主要风格特征,都有扼要的描述,提纲挈领,切中要害。本书不仅包罗了中原各地、各省铸咸丰钱,还涵盖了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六个钱局的咸丰钱,也有比较丰富、贴切的展示。另一方面,对咸丰钱的收集、辨识、鉴赏、保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言之有物,实实在在,有条有理,使人读来有碰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之感。
  书中有许多内容和观点,足以引起同好们的共鸣,有的可供借鉴,有的是对初入门朋友的警示。书中提到的六条“咸丰钱版别复杂多变的原因”,完全击中了咸丰钱所以如此风云变幻的要害。书中提出的咸丰钱“精品收藏”五点条件,是十分现实的,对集币者很有参考价值。书中提出的“提高识别水平,克服受骗上当的办法”,当是作者多年收集咸丰钱币的真实感受。
  作者是从一枚咸丰宝昌当五十起步的,正是这枚书法秀美、铸造精整的普通品咸丰大钱,激发了他对咸丰钱的兴趣,埋下了种子,进而萌发、成长。他刻苦专研钱币传拓技巧,又与时俱进,迅速掌握了数码摄影手段,努力磨炼钱币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夫。他在泉海中学习游泳,饱尝了收藏之百味,在“收藏数十年间,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学到识泉和为人的道理”,打下了坚实的钱币知识基础。凭着他练就的非凡泉识和猛追精神,就能够勇于大浪淘沙,果断抓住机遇,也必然会获得丰硕的成果。诸如咸丰宝泉(克勤郡王)当三百雕母,当是今日集钱者难以奢求的大珍品,他能够留得这些宝贝,足以见得机遇永远向勤奋者召唤,或许这就是集币的魅力。
  本书的成功,可喜可贺!功夫不负世间有心人,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的这份钱币大餐!
  (责任编辑 高聪明)
其他文献
《外国货币侵华与掠夺史论》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本由曲振涛、张新知教授撰写的专著,是一本集知识性、鉴赏性、资料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创新之作,是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此项内容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其研究内容简要,史料与实物脱离,不能全面系统地阐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发行货币的全貌,更不能深刻地揭露和阐述这些外国货币的性质、种类、数量、流通范围和对我国经济
期刊
2004年6月15日,一位潜心研究中国铜元的日本老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就是秋友晃先生。秋老是一位令人景仰的中国铜元研究者与收藏家,他的去世令人惋惜,也叫人怀念。我想为老先生写点纪念的文字,可是情郁于中,每一次提笔都感到文不达意,于是只好放下了,可这一放竟过了四年之久。  近期,从网上看到施诚一先生于2004年12月为秋友晃先生写的祭文,再一次勾起了我对秋老的怀念之情!  我与秋老相识是1992
期刊
北京印钞有限公司退休干部,对印制行业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著名雕刻家吴彭越先生,因病于2008年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吴彭越1922年2月23日生于天津市,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财政部印刷局艺术传习所学习凹版雕刻技术,1944年考入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前身)学习,1948年调中央印制厂上海厂任雕刻技佐,1950年调北京人民印刷厂任雕刻技佐,195
期刊
2008年8月1日,“苏州市钱币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苏州桃园度假村迎宾楼召开。到会的钱币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共计85名。苏州市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高志罡,政协副主席学会名誉会长孙中浩、黄铭杰,市民政局领导等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听取并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推选并组成了第六届理事会,人民银行苏州中支分管行长王文卓当选会长,陈余标任秘书长。  (邹志谅)
期刊
2008年9月20日桂林钱币学会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中心支行副行长谷壮海致开幕词。陈功印会长代表第四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  与会的有关领导对桂林钱币学会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肯定和赞扬。经过充分酝酿,大会选出学会第五届理事、常务理事。陈功印为会长、谷壮海为第一常务理事。蒙泽群为秘书长。王大平、刘靖波为名誉会长。  桂林钱币学会陈列馆于当日正式对外开放。 
期刊
清朝铜钱和白银并用,政府规定一两白银兑换1000文铜钱。乾隆初年,市场上一两白银仅能兑换700~800文,政府认为钱价(以白银为标准的铜钱的价格)过高,并认为是私销所致。为了防止私销从而平减钱价,乾隆五年清政府实行铸造“青钱”①的政策。本文拟从钱价和私销问题等方面讨论铸青钱政策的效果。    一 改铸青钱后的钱价问题    清代,人们的日常开支多使用铜钱,而大额交易及交纳赋税多使用白银,因此钱价与
期刊
有清一代,始终实行银两制度,银两是国内外商贸往来或债务清算等的主要流通支付手段。由于中国白银产量不多,为了满足币材需要,必须不时地从国外输入大量白银,银两价格不能不受世界市场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自19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银两对外汇价一直波动不止,对中国国际收支活动造成了复杂的影响,如出现了所谓“镑亏”。①至清末十余年间,曾历经甲午战争与庚子之役皆惨败的清政府背负着沉重的外债,而银两
期刊
2003年11至12月,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对武钢球团矿厂在该市新征用的新庙茅草村地块内的六朝家族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六座,其中M2出土铜钱3566枚,这批铜钱种类丰富,数量繁多。①2006年8至10月,鄂州市博物馆、鄂州市钱币学会组织专人对这批铜钱进行了清理。    一、钱币的种类    这批铜钱共3566枚。种类有货泉、五铢、铸剪边钱、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直一、无
期刊
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主管、《西部金融》编辑部出版、陕西省钱币学会主编的《西部金融》2008年钱币研究增刊(总第2期)已于8月下旬出版发行。  《西部金融》2008年钱币研究增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A4开本,168页,标题附英文翻译,彩图12页,定价:内地RMB20.00元,港澳台US$6.00元,国外US$15.00元。印量有限,欲购从速。  凡购买以上书刊,均含邮资。一次性购书20元以上者另加
期刊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李晓萍撰写的关于南宋金银货币研究和鉴赏的专著《尘封千年的国家宝藏》于2008年春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南宋除了纸币与铜钱等重要通货外,贵金属黄金白银也作为国家的基本财富参与到地方政府的上供、国家税收、专卖制度、海外贸易等领域中来。而且较前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在中国金银货币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陆续在浙江杭州、湖州、温州、安徽六安、高淳、河南方城、上蔡、商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