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吓跑人才?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h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并创造出大量机会。2013年,中国GDP增速达7.8%,虽然较2012年稍有回落,但依然在世界几大经济体中名列第一。近年来多家中国国有企业公开招聘海外高管,吸引了众多海外人才,其中除了华人以外还有外籍人士。中国主权投资基金中投公司成立之初,便在全球招聘人才,世界各地的应聘者络绎不绝。相比国企,民营企业决策灵活,为高管开出的薪酬更具吸引力,因此不少海内外高级人才投靠到民企帐下,这也为民企在近几年来的爆发式成长提供了优秀的智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当今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热潮,中国涌现出一批创业者。与以前那些做投机生意或者靠政府关系创业的人不同的是,如今的创业者很多都是懂技术、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甚至还有在海外担任高管。在这些中国创业者中不乏外籍人士。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空气污染严重,空气中有害物质远远高于国际健康标准,与国际上同类城市相比,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确实糟糕。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地区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首部《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显示,在2012年环境竞争力排行上,中国在133个国家中位列第87位。其中,在生态环境竞争力方面中国排名第124;在空气质量方面中国排名第132。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即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中国排名分别为129,132,131位。以PM2.5为例:世卫组织(WTO)PM2.5国际标准为24小时小于25微克,而北京PM2.5长期在24小时100微克以上,顶峰时值超过500微克。污染不仅给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还削弱了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近一两年来出现了一些因环境污染导致的人才流失现象。一些高学历、高技术、高净值的本土以及海外人才离开中国。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外一些人才因为担心污染而不愿意来中国。
  面对环境的恶化以及人才的流失趋势,政府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改善环境的迫切性,并且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今年三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向污染宣战”,表明了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决心。这是一方面的努力,同时,多数外国企业和个人还是选择在中国把握发展的机遇。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数据,2003年全年来到中国的外国专家约有613,000人,其中有超过60%的专家在中国大陆工作时间超过三个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外国人认可中国在经济方面不断提升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对跨国企业和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尽管中国目前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生产成本都有明显上升,但是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利润率依然较其他地区高。更重要的是,面对中国独一无二的市场容量和巨大需求,无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面临很多机会。奥迪汽车从1986年开始进入中国与中国一汽进行合作,在2005年成为奥迪在德国以外的全球第三大市场,2007年成为中国市场上首个实现年销量超过十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奥迪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诸如此类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们认为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键还是跨国企业自身是不是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首先要看企业所处的行业景气度和企业在该行业领域里的影响力。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具备很高的成长性、行业景气度高、企业利润率高,这类企业正在吸引着全球大量的人才,而行业中的领头羊,诸如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思科(Cisco)等更是人才争先进入的理想企业。2013年,小米成功招揽谷歌(Google)全球副总裁,Android产品部门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相反,传统的制造和加工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显得弱了很多。
  其次,企业的战略是否清晰、合理。企业战略清晰、合理能够使人们看清楚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员工的职业前景,从而提供一个明确可见又可实现的未来蓝图。
  第三,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力水平影响人才决定是否为其效力。领导者要在工作设计上赋予人才更多的权利,让其充分发挥。传统的领导者,尤其是亚洲领导者倾向于规则、层级以及领导的权威和下级的服从,而如今的领导力水平更应体现在鼓励和引导参与,注重内部共识、团队建设和沟通。
  第四,跨国企业全球总部对中国公司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决定了中国公司的发展希望和管理者们的职业前途。中国公司在跨国企业全球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吸引海内外的人才聚集,而企业总部在中国公司的大量管理投入、资金投入、研发投入等势必会为中国公司的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以戴姆勒(Daimler)为例,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于1986年就进入中国,2006年将地区总部搬至北京,标志着其进一步强化中国业务,如今中国市场在不断投入下成为其全球最大市场和利润来源。在中国的十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本土以及海外人才加盟,同时通过中国这块跳板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的高级管理人员数不胜数,现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长兼CEO、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总裁的蔡澈(Dieter Zetsche)就是出自其中国市场。
其他文献
1964年8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三线建设问题时,毛泽东提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工厂可以一分为二,要抢时间搬到内地去。不仅工业交通要搬家,而且学校、科学院和设计院都要搬家。  在毛泽东讲话精神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运动。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迁徙到崇山峻岭的最深处,在贫瘠、险要、艰苦的环境里建起了一处处“工业园”,位于皖南
期刊
最近一段,关于混合所有制的讨论很多。重提混合所有制,无非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希望通过一种企业产权改革形式,多种渠道引入民间资金。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整个社会的治理,产权制度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看它的治理结构。十几年前,笔者提出产权改革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和运作的科学化,即基本治理结构的科学化。著名经济学家董辅先生不赞成这个观点,董辅说:我不赞成这个看法,但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民用汽车的生产曾停止过一个时期,因而造成了战后初期供不应求的畸形繁荣。其实新车有的是,可是英美汽车垄断企业的组织极为严格,不在他们垄断网中的人,除非付出很高的黑市代价,否则就休想买到新车。长期以来英美汽车垄断企业在我国素有其各自的特约经销商,局外人已无插手余地。在那时尴尬局面下,孔令侃因我对此素有联系,比较熟悉,不得不和我商讨打开僵局的办法。我认为只有把特约经销权搞过来,成
期刊
为什么企业家精神呈现一种瞬间即逝的泡沫化现象和个案现象,不能长久延续和广泛发展?为什么企业家精神在各个不同的地区间呈现一种不可比的差异化现象?为什么一些企业可以获得持续创新的动力而同时大量的企业却因企业家精神的不足而衰败?这需要我们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嬗变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投资创业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创新的一种极其稀缺的无形资源。无论是企业还是城
期刊
墨家与儒家在战国时期并列为显学,影响极为广泛。秦汉以后墨学中绝,隐匿于历史深处。近代墨学复兴,又同西学形成密切关系。墨子与墨学的历史沉浮,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在价值观上儒墨相通之处居多,但儒学推崇周礼,墨学推崇夏政。在管理思想上,墨子提出“兼爱”、“尊天”、“明鬼”、“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十大主张。其思想内核是“兼相爱,交相利”,实现“兼爱
期刊
批判墨子最激烈的是孟子。他的名言是“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凑巧的是,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家一系在后来绝迹。因此,后人重温或者追忆墨学,往往从孟子对杨墨的批判切入(对于这一批判,宋代二程和朱熹有详细的辨析)。正因为孟子的缘故,后人在谈到墨子时也分为两个方向,要么追随孟子,要么批评孟子。现代学人傅斯年,就以对照的方式列举了儒家和墨家的对立,包括:
期刊
编者按:大半年过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倡导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政府层面动作频仍,以上海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指导意见,国资委也选中几家央企跃跃欲试,但以首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为代表的民营资本却呛声不断。为此,本刊采访了早在2002年就开始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取得成功的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听听这位“过来人”怎么看。  政企不分依然是国企的顽疾  :您认为
期刊
编者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备受关注,MBO也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十多年前MBO一度成为国有资本退出的主要形式,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争议,当然也有国有资本被低价出售的个案。MBO是否是混合所有制的破局之道?本刊摘编整理了部分专家观点,抛砖引玉,以供思考。  观点·吴敬琏 权利过分介入是最大问题  “经理人收购”是产权改革的一种办法,尤其对于中型企业来说是一个能够保证企业在
期刊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公司)于1926年由四川省合江县卢作孚等创建。民生公司最初只有一艘70吨的小火轮,行驶重庆合江间的支流短航线。由于具有一套新颖的管理方法,由于把握住了特殊的时代脉络,也由于其创始人卢作孚对“实业报国”的坚持,它在众多的中外轮船公司竞赛中独占鳌头,抗战前夕已基本上独占川江航运,抗战后更插足沿海和东南亚航线,成为影响超出国界的民族资本航运企业。  二、三十年代的川江航业 
期刊
正确的管理如果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则身处其中的人几乎完全察觉不到管理的存在。  ——弗雷德蒙德 · 马利克  源自美国的创新总是能在中国引起骚动。伴随着Facebook、Twitter、Quora等创业公司的兴起,人人网、新浪微博、知乎等追随者以“中文翻版”的面貌在中国粉墨登场。  新产品、新公司层出不穷,催生它们的技术力量日新月异,驾驭它们的组织力量却万变不离其宗,那便是管理的哲学。凯文·凯利《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