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要的问题
作为学生家长,这段时间你一定百感交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全家人工作、生活的节奏。家里的娃,史无前例地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你更是要一边配合学校“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每天陪孩子按课表上课,一边还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再加上一周几次的在线课外班,真是水深火热,焦头烂额。
为了准备这次话题,我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的十几所学校,做了一个“小学生居家学习,家长最担心什么”的调研,下面,我列出家长最担心的前10个问题:
孩子作息不规律,时间分配不合理,怎么办?
孩子不够自觉,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做作业拖拉,效率不高,怎么办?
和其他孩子比,这段时间落后了,怎么办?
学习习惯不好,总受电子产品干扰,怎么办?
父母上班,家里老人陪着,搞不定上网问题,怎么办?
缺少户外运动时间,视力受损,怎么办?
隔着屏幕,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降低,怎么办?
一个人闷在家里,同学间缺少交往,怎么办?
不知道家长你发现没有,这10个问题,前面的6个,作息、注意力、学习习惯这些,即便没发生疫情,也是家长平时焦虑的几大榜首话题。只不过因为这段时间孩子一直宅在家里,这些问题集中爆发了,我把它叫作“孩子的成长性问题”。后面4个,孩子的视力问题、一个人闷在家里这些才是由疫情直接引发的问题,我把它叫作“孩子的适应性问题”。
重新看待家长角色
孩子的适应性问题不难解决,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挑战”交给孩子,你不用事事代劳,相反还可以多示弱,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
比如怕电子产品伤害孩子视力,与其想尽办法严防死守,结果孩子不乐意,你还气得够呛,那就不如把问题抛给孩子,问问他有什么解决办法,你们再一起评估,最后选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来执行。
孩子的成长性问题,我建议建立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别指望这么多问题都能在一两个月里解决,把目标集中聚焦在“陪伴学习”上,再把其他问题统一到这个大目标下解决。
在说“怎么办”之前,先了解一下老师和学校在这段特殊时期的情况:首先,对老师来说,在线教学是全新的挑战,出现各种状况都很正常,这时来自家长、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就尤其重要。还有,因为不能面对面教学,这段时间老师会比平时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家长可能会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者微信,这是老师在释放关注、希望得到反馈的信号。
其次,有的学校会顺势进行教育改革,逐渐降低老师“教”的成分,放大孩子自己“学”的价值,比如增加阅读比重、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任务等,这些也需要家长配合孩子一起完成。
知道了学校的情况,家长可以做什么呢?我建议先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居家学习,家长不可避免地会承担学校和老师的部分功能,需要从这个角度重新来看自己的角色,你要有意识地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心里的角色界限特别清楚,老师讲道理他乐意听,家长可就未必了,说多了他还会反感。虽然孩子不喜欢家长说教,但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所以,家长可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他。
可以设计一些小的仪式感,成为孩子学习动力的激发者。我的同事吴军老师说过,疫情期间,他二女儿的中学停课了,但孩子每天在家里还是會穿戴整齐、背上书包。然后,吴军老师会像送孩子上学一样,把孩子送到书房门口,孩子在里面完成老师要求和自己规划的学习任务。中午休息和下午放学的时候,他再把孩子从书房里接出来。这样的仪式感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特别有效。
家长还可以成为孩子独特学习经历的创造者。关注孩子的课业确实重要,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无处不在,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和生活对立的。比如鼓励孩子画画、拍照、自己设计玩具,然后在这些作品上标记上他的名字,代表是他的专利发明,这些独特的经历,会让孩子更有学习兴趣。
陪伴孩子学习,只是调整角色定位还不够,还要注意守住学习底线、养成学习习惯,并扩展学习外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守住学习底线
很多家长把这段时间作为提升孩子分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除了学校的课程,还给孩子报了好多线上的课外班,生怕浪费了他在家的时间。
任何学习都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兴趣为代价。这段时间,学校和课外班的课程,只能选择在线网课的形式,就算课程的互动设计得再好,上网课也属于“接受式学习”,时间一长、内容一多还是会折损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主张在学习任务上做减法,只要能守住学习底线,孩子可以按时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行了,课外班这种额外的学习任务越少越好。
这个时间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比如睡前半个小时的亲子阅读,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下来。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帮孩子养成一两个学习的好习惯。
家长还可以用家庭清单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目标感。先和孩子协商列出一份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清单,在这份清单的基础上,再给孩子一份奖励清单,让他自己填写,完成了学习任务想要什么奖励,如果他说打游戏,也可以,但要写清楚时间限定,是15分钟还是20分钟。这样坚持一个月,孩子的目标感会明确很多。
在守住底线、培养习惯的基础上,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可以做,就是帮孩子拓展学习的外延,也就是前面说的在实际生活里学习,比如练习一种技能、尝试一门手艺,烧菜、做家务、运动健身等,都是在学习。
居家这段时间还特别适合帮孩子构建师生关系。此次疫情,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挑战。对老师来说,他们习惯了从孩子的眼神、姿势、言语中获得反馈,然后给他具体的辅导。孩子居家学习,老师没法获得这些信息,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这是老师最焦虑的。
这时,如果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就是对其工作最大的支持。注意,不是展示皆大欢喜的学习成果,是反馈老师最想知道的真实问题,请他帮忙。比如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哪儿卡壳了、卡了多长时间,老师能不能辅导他。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恢复正常学习秩序后,建立良好学习姿态的重要条件。
作为学生家长,这段时间你一定百感交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全家人工作、生活的节奏。家里的娃,史无前例地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你更是要一边配合学校“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每天陪孩子按课表上课,一边还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再加上一周几次的在线课外班,真是水深火热,焦头烂额。
为了准备这次话题,我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的十几所学校,做了一个“小学生居家学习,家长最担心什么”的调研,下面,我列出家长最担心的前10个问题:
孩子作息不规律,时间分配不合理,怎么办?
孩子不够自觉,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做作业拖拉,效率不高,怎么办?
和其他孩子比,这段时间落后了,怎么办?
学习习惯不好,总受电子产品干扰,怎么办?
父母上班,家里老人陪着,搞不定上网问题,怎么办?
缺少户外运动时间,视力受损,怎么办?
隔着屏幕,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降低,怎么办?
一个人闷在家里,同学间缺少交往,怎么办?
不知道家长你发现没有,这10个问题,前面的6个,作息、注意力、学习习惯这些,即便没发生疫情,也是家长平时焦虑的几大榜首话题。只不过因为这段时间孩子一直宅在家里,这些问题集中爆发了,我把它叫作“孩子的成长性问题”。后面4个,孩子的视力问题、一个人闷在家里这些才是由疫情直接引发的问题,我把它叫作“孩子的适应性问题”。
重新看待家长角色
孩子的适应性问题不难解决,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挑战”交给孩子,你不用事事代劳,相反还可以多示弱,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
比如怕电子产品伤害孩子视力,与其想尽办法严防死守,结果孩子不乐意,你还气得够呛,那就不如把问题抛给孩子,问问他有什么解决办法,你们再一起评估,最后选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来执行。
孩子的成长性问题,我建议建立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别指望这么多问题都能在一两个月里解决,把目标集中聚焦在“陪伴学习”上,再把其他问题统一到这个大目标下解决。
在说“怎么办”之前,先了解一下老师和学校在这段特殊时期的情况:首先,对老师来说,在线教学是全新的挑战,出现各种状况都很正常,这时来自家长、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就尤其重要。还有,因为不能面对面教学,这段时间老师会比平时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家长可能会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或者微信,这是老师在释放关注、希望得到反馈的信号。
其次,有的学校会顺势进行教育改革,逐渐降低老师“教”的成分,放大孩子自己“学”的价值,比如增加阅读比重、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任务等,这些也需要家长配合孩子一起完成。
知道了学校的情况,家长可以做什么呢?我建议先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居家学习,家长不可避免地会承担学校和老师的部分功能,需要从这个角度重新来看自己的角色,你要有意识地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心里的角色界限特别清楚,老师讲道理他乐意听,家长可就未必了,说多了他还会反感。虽然孩子不喜欢家长说教,但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所以,家长可以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他。
可以设计一些小的仪式感,成为孩子学习动力的激发者。我的同事吴军老师说过,疫情期间,他二女儿的中学停课了,但孩子每天在家里还是會穿戴整齐、背上书包。然后,吴军老师会像送孩子上学一样,把孩子送到书房门口,孩子在里面完成老师要求和自己规划的学习任务。中午休息和下午放学的时候,他再把孩子从书房里接出来。这样的仪式感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特别有效。
家长还可以成为孩子独特学习经历的创造者。关注孩子的课业确实重要,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无处不在,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和生活对立的。比如鼓励孩子画画、拍照、自己设计玩具,然后在这些作品上标记上他的名字,代表是他的专利发明,这些独特的经历,会让孩子更有学习兴趣。
陪伴孩子学习,只是调整角色定位还不够,还要注意守住学习底线、养成学习习惯,并扩展学习外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守住学习底线
很多家长把这段时间作为提升孩子分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除了学校的课程,还给孩子报了好多线上的课外班,生怕浪费了他在家的时间。
任何学习都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兴趣为代价。这段时间,学校和课外班的课程,只能选择在线网课的形式,就算课程的互动设计得再好,上网课也属于“接受式学习”,时间一长、内容一多还是会折损孩子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主张在学习任务上做减法,只要能守住学习底线,孩子可以按时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行了,课外班这种额外的学习任务越少越好。
这个时间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比如睡前半个小时的亲子阅读,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下来。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帮孩子养成一两个学习的好习惯。
家长还可以用家庭清单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目标感。先和孩子协商列出一份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清单,在这份清单的基础上,再给孩子一份奖励清单,让他自己填写,完成了学习任务想要什么奖励,如果他说打游戏,也可以,但要写清楚时间限定,是15分钟还是20分钟。这样坚持一个月,孩子的目标感会明确很多。
在守住底线、培养习惯的基础上,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可以做,就是帮孩子拓展学习的外延,也就是前面说的在实际生活里学习,比如练习一种技能、尝试一门手艺,烧菜、做家务、运动健身等,都是在学习。
居家这段时间还特别适合帮孩子构建师生关系。此次疫情,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挑战。对老师来说,他们习惯了从孩子的眼神、姿势、言语中获得反馈,然后给他具体的辅导。孩子居家学习,老师没法获得这些信息,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这是老师最焦虑的。
这时,如果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就是对其工作最大的支持。注意,不是展示皆大欢喜的学习成果,是反馈老师最想知道的真实问题,请他帮忙。比如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哪儿卡壳了、卡了多长时间,老师能不能辅导他。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恢复正常学习秩序后,建立良好学习姿态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