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关键内容,尤其在素质教育阶段,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当前知识积累与技能掌握的关键素质,更是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必要品格,是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与能力。因此,文章即以小学语文为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与有效策略,进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文字运用
一、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重点,是小学时期引导和培养的基础功底;语言思维则是教学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拥有熟练表达能力,完成高效沟通的重要环节;此外还应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与文化理解,让学生能够在表达中创造美,在学习中传承文化。
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主体地位
在当前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主要负责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引导,进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相应知识与能力的效果。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另一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的主动性能力较弱,因此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被动完成认知学习进行授课,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并阻碍了学生主动性與个性化的发展。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现代素质教育发展迅速,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层出不穷,但是在小学低年级段,部分教师由于认识不足或学习不及时,并未熟练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停留在多媒体,并未熟练掌握微课、小程序、微信平台等教学运用的技巧,进而教学时的运用方法单一化,缺乏激趣效应,使得学生的学习难以主动参与。
(三)核心素养培育不足
发展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诉求,即使在小学阶段,教师也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引导,让学生的知识、思维、实践能力以及文化基础得到综合性的发展,以此为后续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基础。但当前部分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从而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引导与培养。
三、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以生为本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以生为本的深层内涵,一方面要立足于人本,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善用激励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方式,鼓励和关怀学生,关注学生本身的需求,同时达成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则要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自我表达与活动参与过程,引导学生在独立或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思考与实践的能力。
(二)因材施教
自古以来因材施教都是教师应当坚持的教学原则,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因材施教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语文课程,则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个体的能力与水平,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他们掌握相应的课程内容,达成个体的成长目标;第二,要保证教学方式的因材施教,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师必须保证教学方法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该年龄段正是追求童趣,发展兴趣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兴趣,利用情境、多媒体、教学平台、游戏活动等形式与辅助工具,让学生乐于学习。
(三)综合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综合发展是关键原则,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有所偏颇,而是要结合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但总体上要保证其具备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以此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让学生从知识、思维、技能、行动、品格等各个层面进行发展与成长。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优化活动设计,引领语言构建与运用
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语用能力既是基础也是重点,教师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准确运用词句进行表述,并能够将自我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完整呈现。只有让学生具备此两方面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展开有效沟通,实现语言建构和运用的直接目标。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具有更充分的空间,教师则需要掌握活动的设计技巧,通过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引导学生的语用能力建设。
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笔者就组织学生开展以语用练习为目的的活动。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课文,并熟悉课文中不同角色对荷叶的描述与形容,让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其次,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荷叶的理解,上台将这篇课文续写,从更多人物或动物的视角解析荷叶的形状与内涵,或者进行重新概述讲解,讲出在小水珠、小蜻蜓等不同视角中的荷叶。该过程笔者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他们积极猜想。比如有的学生从莲子的视角出发思考,笔者就会让学生自行创编,提出了“荷叶是我的温床”;有的学生则改变了小鱼儿的表达,提出“荷叶是我的玩伴”,这时笔者就会积极鼓励和赞扬,让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就感。最后,笔者还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将今天学会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且能够让他们在不断练习中获得语言与文字的运用能力,具备相应的语文素养。
(二)善用问题诱导,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思维则是影响学生表达顺序与逻辑、表达技巧与效果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在交流沟通时都要通过语言思维控制,进而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与用词特征,以确保表达的效果与目的,适应相应的环境氛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而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具有良好逻辑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儿歌》这篇儿童诗歌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这首儿歌中描写了哪几种小动物与昆虫?第二,你们可以根据诗歌中的描绘想象他们的动作和行为吗?第三,通过阅读之后,你们可以画出各个小动物与昆虫的形态吗?并以这三个问题为驱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在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之后,笔者则利用这三个具有逻辑关系与层次变化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分别回答。其中前两个问题是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这篇诗歌所描绘的形象与事物,而最后一个问题则是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推动语言与图像思维的转化,从而通过绘画与阅读的整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建设与发展。比如笔者还将学生绘制的图案配上相应的诗歌,就成了学生自制的绘本读物。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个性化成长,能够将语言与想象进行有效转换,从而获得了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深化拓展认知,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良好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发展。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审美体验与评价等活动,引导学生具有审美的意识,并能收获健康积极的情趣与品位,从而能运用语言与文字进行表现美和创造美;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审美认知,结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联合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品位。
例如在学习《彩色的梦》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共同朗读这首儿童诗,并在朗读的同时,要求他们想象诗歌描绘的梦境画面;其次,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这首诗歌对应的动画作品,将学生的梦化作一团五颜六色的云,飘过草坪使其变绿,路过野花让其变红。随着诗歌的朗诵,这团梦境云不断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形象表现,产生对美的认知与追求。最后,在学习结束后,笔者还会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可以选择本课诗歌描绘的梦境,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做的梦,并将其画出来,最终笔者还会组织学生开展展示与欣赏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与欣赏自己的美术作品,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素养。
(四)挖掘文化内容,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与文字本身既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尤其在中国,文字本身不仅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独特的魅力,而且留下了众多传统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还需要立足文化本身,让学生能够热爱、认知、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并将其中的文化进行展示与呈现,让学生在学习理解的同时,将文化渗透于心,并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进行弘扬与传承。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笔者就会以傣族的“泼水节”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针对不同的节日文化进行讲解。比如学生对端午节比较感兴趣,笔者就会为他们讲述屈原的故事,讲解粽子美食,展示龙舟比赛等。通過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与融合,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教育,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健全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以及综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活动设计、问题诱导、认知拓展以及文化挖掘等手段与方法,从而全面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成为新时代下的优秀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张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5.
[2]林澜瑛.新课改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0(91):26-27.
[3]庾婷婷,王媛.融合创生为课堂赋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创享课堂”内容建构[J].教育科学论坛,2020(31):63-66.
[4]闫学琴.注重轻负高效,渗透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20(31):103-104.
作者简介:
徐雪平,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文字运用
一、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重点,是小学时期引导和培养的基础功底;语言思维则是教学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拥有熟练表达能力,完成高效沟通的重要环节;此外还应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与文化理解,让学生能够在表达中创造美,在学习中传承文化。
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主体地位
在当前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主要负责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引导,进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相应知识与能力的效果。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另一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的主动性能力较弱,因此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被动完成认知学习进行授课,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并阻碍了学生主动性與个性化的发展。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现代素质教育发展迅速,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层出不穷,但是在小学低年级段,部分教师由于认识不足或学习不及时,并未熟练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停留在多媒体,并未熟练掌握微课、小程序、微信平台等教学运用的技巧,进而教学时的运用方法单一化,缺乏激趣效应,使得学生的学习难以主动参与。
(三)核心素养培育不足
发展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诉求,即使在小学阶段,教师也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引导,让学生的知识、思维、实践能力以及文化基础得到综合性的发展,以此为后续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基础。但当前部分教师认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从而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引导与培养。
三、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以生为本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以生为本的深层内涵,一方面要立足于人本,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善用激励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方式,鼓励和关怀学生,关注学生本身的需求,同时达成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则要立足于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自我表达与活动参与过程,引导学生在独立或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思考与实践的能力。
(二)因材施教
自古以来因材施教都是教师应当坚持的教学原则,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因材施教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语文课程,则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个体的能力与水平,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他们掌握相应的课程内容,达成个体的成长目标;第二,要保证教学方式的因材施教,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师必须保证教学方法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该年龄段正是追求童趣,发展兴趣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兴趣,利用情境、多媒体、教学平台、游戏活动等形式与辅助工具,让学生乐于学习。
(三)综合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综合发展是关键原则,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有所偏颇,而是要结合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针对不同的课程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但总体上要保证其具备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以此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让学生从知识、思维、技能、行动、品格等各个层面进行发展与成长。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优化活动设计,引领语言构建与运用
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语用能力既是基础也是重点,教师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准确运用词句进行表述,并能够将自我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完整呈现。只有让学生具备此两方面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展开有效沟通,实现语言建构和运用的直接目标。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具有更充分的空间,教师则需要掌握活动的设计技巧,通过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引导学生的语用能力建设。
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笔者就组织学生开展以语用练习为目的的活动。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课文,并熟悉课文中不同角色对荷叶的描述与形容,让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其次,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荷叶的理解,上台将这篇课文续写,从更多人物或动物的视角解析荷叶的形状与内涵,或者进行重新概述讲解,讲出在小水珠、小蜻蜓等不同视角中的荷叶。该过程笔者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他们积极猜想。比如有的学生从莲子的视角出发思考,笔者就会让学生自行创编,提出了“荷叶是我的温床”;有的学生则改变了小鱼儿的表达,提出“荷叶是我的玩伴”,这时笔者就会积极鼓励和赞扬,让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就感。最后,笔者还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将今天学会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且能够让他们在不断练习中获得语言与文字的运用能力,具备相应的语文素养。
(二)善用问题诱导,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思维则是影响学生表达顺序与逻辑、表达技巧与效果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在交流沟通时都要通过语言思维控制,进而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与用词特征,以确保表达的效果与目的,适应相应的环境氛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而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具有良好逻辑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动物儿歌》这篇儿童诗歌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这首儿歌中描写了哪几种小动物与昆虫?第二,你们可以根据诗歌中的描绘想象他们的动作和行为吗?第三,通过阅读之后,你们可以画出各个小动物与昆虫的形态吗?并以这三个问题为驱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在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之后,笔者则利用这三个具有逻辑关系与层次变化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分别回答。其中前两个问题是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这篇诗歌所描绘的形象与事物,而最后一个问题则是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推动语言与图像思维的转化,从而通过绘画与阅读的整合,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建设与发展。比如笔者还将学生绘制的图案配上相应的诗歌,就成了学生自制的绘本读物。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个性化成长,能够将语言与想象进行有效转换,从而获得了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深化拓展认知,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良好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发展。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审美体验与评价等活动,引导学生具有审美的意识,并能收获健康积极的情趣与品位,从而能运用语言与文字进行表现美和创造美;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审美认知,结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联合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品位。
例如在学习《彩色的梦》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共同朗读这首儿童诗,并在朗读的同时,要求他们想象诗歌描绘的梦境画面;其次,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这首诗歌对应的动画作品,将学生的梦化作一团五颜六色的云,飘过草坪使其变绿,路过野花让其变红。随着诗歌的朗诵,这团梦境云不断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形象表现,产生对美的认知与追求。最后,在学习结束后,笔者还会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可以选择本课诗歌描绘的梦境,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做的梦,并将其画出来,最终笔者还会组织学生开展展示与欣赏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与欣赏自己的美术作品,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素养。
(四)挖掘文化内容,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与文字本身既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尤其在中国,文字本身不仅具有深远的影响与独特的魅力,而且留下了众多传统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还需要立足文化本身,让学生能够热爱、认知、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并将其中的文化进行展示与呈现,让学生在学习理解的同时,将文化渗透于心,并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进行弘扬与传承。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笔者就会以傣族的“泼水节”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针对不同的节日文化进行讲解。比如学生对端午节比较感兴趣,笔者就会为他们讲述屈原的故事,讲解粽子美食,展示龙舟比赛等。通過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与融合,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教育,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健全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以及综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活动设计、问题诱导、认知拓展以及文化挖掘等手段与方法,从而全面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成为新时代下的优秀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张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5.
[2]林澜瑛.新课改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0(91):26-27.
[3]庾婷婷,王媛.融合创生为课堂赋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创享课堂”内容建构[J].教育科学论坛,2020(31):63-66.
[4]闫学琴.注重轻负高效,渗透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20(31):103-104.
作者简介:
徐雪平,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城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