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仪式”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传播新时代文化思想的重要途径,在艺术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仪式”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本文基于党建工作特点,综合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差异性,创新“仪式”教育在基层党建工作中重要作用,探讨创新“仪式”在艺术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应用价值。
关键词:“仪式”;基层党建;艺术高校;教育效果
引言
“仪式”是由符号构成,具有强化身份、强调意义、凝聚力量作用,拥有符号传播功能。“仪式”教育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应用具有适应性,且在试验阶段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仪式”具有承载精神文明、宣扬传统文化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实践形式单一、制度认知不足等情况,创新“仪式”形式内容,可有效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作用。
一、“仪式”概述
“仪式”是指典礼形成的秩序,是一种非强制性制度,主要用于承载精神力量。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仪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宣誓仪式,在特定的情境中重温入党誓词,实现对精神的洗礼,加强对党员的精神教育,严肃入党誓词;二是会议仪式,从申请入党到正式入党就是一种仪式,包括审核、考察、入党会议,仪式现场庄严肃穆的气氛、研究的流程,使得参与者能够感受肩负使命,洗涤心灵,进一步增强对入党各环节的严肃态度;三是佩戴党章,党章是承载精神的载体,具有带头模仿作用,能够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党员同志在各种重要的场合佩戴党徽,能有效增强对党员的模范效应,四是缴纳党费,缴纳党费是党员义务体现,通过定期缴纳党费,可以树立党员同志的党性意识;五是缅怀过去、参观圣地,定期开展党性教育,在缅怀过去的同时,通过仪式性教育,加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在艺术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可以创新思考“仪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仪式”不仅具有承载精神文明,树立模仿形象的作用,而且在党建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二、“仪式”在艺术类高校党建中作用分析
(一)丰富教育内容
“仪式”在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中具有丰富教育内容、补充教育信息作用,是辅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形式。因此,在应用“仪式”教育时,应注重其对教育内容形式的拓展作用,通过“仪式”的不同形式,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对高校行政及教学工作的实效影响作用。“仪式”具有传承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艺术元素,增添新艺术内容,突出尊重历史、尊重传承,在“仪式”中注入更多时代元素。在仪式内容上,不仅可以参观圣地、缅怀过去,还可以选择一些共鸣性比较强的历史事件,定期观赏红色电影,宣传历史以及文明,探寻通过新媒体技术形式传播党的思想,促进党建工作开展,规范党员行为。在教育形式上,应坚持传统礼仪阵地与新时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改变传统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生以及教师可在参与仪式过程中收获情感,在尊重历史前提下,提高对党的历史作用认同度,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实现丰富教育内容目标。因此,“仪式”在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中应用具有丰富党建内容、优化教育形式作用,但需要重点把握“仪式”设计、“仪式”内容、“仪式”形式,创新“仪式”形式内容,艺术性高校党建工作将大有作为。
(二)拓寬教育载体
报告会、志愿活动是比较常见的基础党建工作,相比较上述教育模式,“仪式”教育在党建工作中更具真实性和直接性,且可以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被“仪式”所教育。参与“仪式”教育可增强党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创造良好氛围,给予参与者更加直观的精神冲击,获得更直接的党性洗礼。“仪式”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工作,是承载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在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回归生活、回归历史、回归现实,挖掘正确的价值观传递实践意义。现实生活中很多平凡的琐事均可以成为“仪式”的载体,也可以成为党建工作的载体。例如,佩戴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少先队员对于少年具有带头模范作用,是一种对先进价值观的传递。艺术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可以应用佩戴党章、党徽等仪式,将行为、规范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让党员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接受党建工作教育,指导个人行为。同时,艺术类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传递党的主张和党的宗旨,通过“唱红歌”、“演红戏”、“描红画”、“说红语”等艺术形式创新党建“仪式”形式内容。
因此,“仪式”具有拓宽党建工作载体作用,但需要将其与生活、专业、实践、时代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其在艺术类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价值[2]。
(三)优化教育效果
“仪式”教育是利用象征效果,利用场景构建、场景融合方法提升党建工作科学性。唤醒情感是“仪式”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营造氛围情境实现互相感染。
“仪式”具有优化党建工作效果作用,很多高校简化入党仪式以及入党流程,影响党员思想觉悟。甚至很多高校存在“不走心”、“无所谓”、“没感觉”等情况出现,很多党员无法在仪式上感到身份的转变,没有积极投入到党建工作之中。
仪式教育就是对上述问题的完善以及补充,在加强仪式教育的过程中,增加党员的党性教育,达到党建教育的目的。例如,通过构建特定环境,增强党员入党仪式感以及荣誉感,规避“仪式”执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增加“仪式”感染力。
“仪式”教育在艺术类高校中具有提升基础党建工作效果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避免形式主义问题出现,减少因外界因素、环境因素、形式主义造成“仪式感”降低、认同感下降情况。因此,“仪式”在艺术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具有优化教育效果作用,在有意识开展“仪式”教育情况下,可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结论
总而言之,“仪式”教育在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中具有承载文化、呈递精神文明作用。基层党建工作要不断创新“仪式”应用方式、传递新的理念、价值、内容,引导党员参与、模拟,提高党员对党的先进性认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加强党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平,方晓敏,李行芬,等.以“党员宿舍”创建活动助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以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22-23.
[2]廖卢琴.构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评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技术师范
[3]大学财经学院为视角[J].学理论,2019(11):100-102.
作者简介:
陆淮光,性别:男,安徽淮南人,1986年6月出生,学历:硕士研究生 民族:汉族 职称:安徽艺术学院,助教 研究 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仪式”;基层党建;艺术高校;教育效果
引言
“仪式”是由符号构成,具有强化身份、强调意义、凝聚力量作用,拥有符号传播功能。“仪式”教育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应用具有适应性,且在试验阶段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仪式”具有承载精神文明、宣扬传统文化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实践形式单一、制度认知不足等情况,创新“仪式”形式内容,可有效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作用。
一、“仪式”概述
“仪式”是指典礼形成的秩序,是一种非强制性制度,主要用于承载精神力量。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仪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宣誓仪式,在特定的情境中重温入党誓词,实现对精神的洗礼,加强对党员的精神教育,严肃入党誓词;二是会议仪式,从申请入党到正式入党就是一种仪式,包括审核、考察、入党会议,仪式现场庄严肃穆的气氛、研究的流程,使得参与者能够感受肩负使命,洗涤心灵,进一步增强对入党各环节的严肃态度;三是佩戴党章,党章是承载精神的载体,具有带头模仿作用,能够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党员同志在各种重要的场合佩戴党徽,能有效增强对党员的模范效应,四是缴纳党费,缴纳党费是党员义务体现,通过定期缴纳党费,可以树立党员同志的党性意识;五是缅怀过去、参观圣地,定期开展党性教育,在缅怀过去的同时,通过仪式性教育,加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在艺术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可以创新思考“仪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仪式”不仅具有承载精神文明,树立模仿形象的作用,而且在党建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二、“仪式”在艺术类高校党建中作用分析
(一)丰富教育内容
“仪式”在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中具有丰富教育内容、补充教育信息作用,是辅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形式。因此,在应用“仪式”教育时,应注重其对教育内容形式的拓展作用,通过“仪式”的不同形式,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对高校行政及教学工作的实效影响作用。“仪式”具有传承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艺术元素,增添新艺术内容,突出尊重历史、尊重传承,在“仪式”中注入更多时代元素。在仪式内容上,不仅可以参观圣地、缅怀过去,还可以选择一些共鸣性比较强的历史事件,定期观赏红色电影,宣传历史以及文明,探寻通过新媒体技术形式传播党的思想,促进党建工作开展,规范党员行为。在教育形式上,应坚持传统礼仪阵地与新时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改变传统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生以及教师可在参与仪式过程中收获情感,在尊重历史前提下,提高对党的历史作用认同度,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实现丰富教育内容目标。因此,“仪式”在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中应用具有丰富党建内容、优化教育形式作用,但需要重点把握“仪式”设计、“仪式”内容、“仪式”形式,创新“仪式”形式内容,艺术性高校党建工作将大有作为。
(二)拓寬教育载体
报告会、志愿活动是比较常见的基础党建工作,相比较上述教育模式,“仪式”教育在党建工作中更具真实性和直接性,且可以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被“仪式”所教育。参与“仪式”教育可增强党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创造良好氛围,给予参与者更加直观的精神冲击,获得更直接的党性洗礼。“仪式”是一项系统化的教育工作,是承载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在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回归生活、回归历史、回归现实,挖掘正确的价值观传递实践意义。现实生活中很多平凡的琐事均可以成为“仪式”的载体,也可以成为党建工作的载体。例如,佩戴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少先队员对于少年具有带头模范作用,是一种对先进价值观的传递。艺术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可以应用佩戴党章、党徽等仪式,将行为、规范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让党员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接受党建工作教育,指导个人行为。同时,艺术类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传递党的主张和党的宗旨,通过“唱红歌”、“演红戏”、“描红画”、“说红语”等艺术形式创新党建“仪式”形式内容。
因此,“仪式”具有拓宽党建工作载体作用,但需要将其与生活、专业、实践、时代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其在艺术类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价值[2]。
(三)优化教育效果
“仪式”教育是利用象征效果,利用场景构建、场景融合方法提升党建工作科学性。唤醒情感是“仪式”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营造氛围情境实现互相感染。
“仪式”具有优化党建工作效果作用,很多高校简化入党仪式以及入党流程,影响党员思想觉悟。甚至很多高校存在“不走心”、“无所谓”、“没感觉”等情况出现,很多党员无法在仪式上感到身份的转变,没有积极投入到党建工作之中。
仪式教育就是对上述问题的完善以及补充,在加强仪式教育的过程中,增加党员的党性教育,达到党建教育的目的。例如,通过构建特定环境,增强党员入党仪式感以及荣誉感,规避“仪式”执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增加“仪式”感染力。
“仪式”教育在艺术类高校中具有提升基础党建工作效果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避免形式主义问题出现,减少因外界因素、环境因素、形式主义造成“仪式感”降低、认同感下降情况。因此,“仪式”在艺术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具有优化教育效果作用,在有意识开展“仪式”教育情况下,可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结论
总而言之,“仪式”教育在艺术类高校党建工作中具有承载文化、呈递精神文明作用。基层党建工作要不断创新“仪式”应用方式、传递新的理念、价值、内容,引导党员参与、模拟,提高党员对党的先进性认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加强党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秀平,方晓敏,李行芬,等.以“党员宿舍”创建活动助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以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22-23.
[2]廖卢琴.构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评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技术师范
[3]大学财经学院为视角[J].学理论,2019(11):100-102.
作者简介:
陆淮光,性别:男,安徽淮南人,1986年6月出生,学历:硕士研究生 民族:汉族 职称:安徽艺术学院,助教 研究 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