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当空舞,“线板”莫离手——以《我的奇思妙想》习作教学为例

来源 :小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hx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安排了较多想象类习作训练(如三年级的《我来编童话》,四年级的《我和____过一天》,五年级的《神奇的探险之旅》,六年级的《变形记》),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喜欢想象,所以也喜欢这类习作.他们在习作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想象,常常令教师叹为观止.但是,想象是否越丰富、越奇特就越好呢?
其他文献
一、谈话对比中“感”出量感rn课始,我便出示饼干盒、魔方等规则的立体图形,以及土豆、石块等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提问:“你最想求哪个物体的体积?”随后,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感受这些图形的规则,猜想应该有公式来解决,也有学生选择挑战一下,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橡皮泥的体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小组代表根据分类选择不同的探究活动.这个环节,学生感受真切,师生交谈融洽,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最主要的是在短时间内顺其自然地引出了探究活动.
期刊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页,有一道拓展类的思考题,如图1.rn这道题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轴对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只能从横向对折或纵向对折找到两种剪法,少部分学生通过折对角线找到第三种剪法.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轴对称的知识,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很难进一步从本质上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这个单元后,对本题进行了二次拓展教学设计.
期刊
一、研究的缘起rn2011年版课标将原来的“空间与图形”更名为“图形与几何”.这种名称上的变化,其根本上是为了强调数学课程的特质——抽象概念、得到概念间的关系、建立基于概念的命题等[1],同时也体现从学习领域到课程内容的调整.而“作图”正体现学生对图形概念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图形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空间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上接第1期第76页)rn第四条: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靠突击;必须加强基本功训练,打好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rn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大脑也处在发育的过程中.因此,学生的学习必然是逐步积累的,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特别要重视练好基本功.
期刊
虽然量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体验,但仍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等基本活动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经历度量单位的建构过程.至于量感的建立,则离不开后续的课时跟进以及课后学生实践练习与活动体验的强化.
期刊
《认识苹果》是于永正老师1989年秋天带领四年级学生开展的一次认识苹果的说写训练课,这次习作活动后来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成教学节目播放.于老师共用五个课时组织了这次习作活动:写保证书,向家长转述去果园的通知;到果园参观,认识苹果,品尝苹果;分组筹备苹果展览会,为苹果写一份说明,练习讲解;写海报,通知全校师生,举办展览会,全班同学做讲解员;为报社写通讯报道,写照片说明.
期刊
在《桥》的教学过程中,我巧妙运用音乐元素指导学生朗读.朗读中节奏的变化,重音、语气、停顿的恰当使用,使我们读出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形象的光辉与伟大.
期刊
高中新课标中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概括里有“思维发展与提升”一项,可见语文学习离不开思维训练,语文学习的效果也与思维训练的质量紧密相关.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册都专门安排习作单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单元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单篇课文教学,它把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进而组织教学.本文就从确定目标、创设情境任务、组织活动、落实评价四个方面来具体谈谈三(下)习作单元的教学安排.
期刊
“平移”是“图形的运动”板块的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将“平移”分两次进行编排:三年级上册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平移现象,初步建立物体平移的表象,学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这一阶段是对平移的定性认识;四年级下册认识平移的特征和要素,学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体会“平移”的数学含义,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这一阶段开始对平移进行定量描述.
期刊
编排重“趣”.一是要有童趣性,开发富有智慧、儿童喜闻乐见的作业资料,精心设计符合儿童特点、充满童趣的作业;二是要有多样性,根据认知规律,设计运用感官、感知,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作业,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手工制作等手段编排多样性作业;三是要有科学性,在研究课程、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梳理核心知识与技能,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