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有效讨论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讨论是老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是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有效讨论 讨论策略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传授有关知识。《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课堂讨论教学法与这一要求相适应,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
  然而,在当前的课堂讨论中,有些讨论无法开展,也有一些讨论,场面上很热闹,学生说说笑笑,而实际上,学生没有认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笔者以为,只有充分做好选题、准备、调控、总结诸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讨论。
  1.科学选题是有效讨论的前提
  首先,讨论的题目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讨论的题目应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知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本身比较关注的或认识上存有困惑疑虑的知识。例如,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初二教材的重点,也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讲到自我保护时,我以“怎样看待网络”为题组织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言异常踊跃,通过相互补充,对上网的利弊逐条罗列,比我原先设想的还充分。而后,我趁热打铁,提问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网络,学生很轻松地得出了答案。
  其次,讨论题目的难易要适度。论题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过于艰深,学生难以把握,讨论容易冷场;过于简单,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讨论无法展开。有些理论问题枝节太多,老师一时半会很难讲得清楚,不能作为论题让学生讨论。
  再次,讨论题目要有新鲜感。青少年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但只有论题合他们的“胃口”才能让他们乐于探究。有好几次,我在备课时,设置了讨论题,但上课效果却不理想。反思时才发现我设置的讨论题枯燥乏味,连自己都缺乏讨论的激情,何况未成年人。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正确结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主动、热情地进行讨论,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2.精心预设是有效讨论的关键
  首先,老师要充分估计学生讨论时可能提出的看法和问题,事先做好引导的准备。老师要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答案有个大致的判断,并做好分析评判的准备。有的老师课前不精心预设,遇到学生提出的新的见解,自己也说不清楚,敷衍塞责,这既不是科学的态度,更会严重损害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形象。唯有精心预设,才能准确解答课堂讨论中的生成性资源,使“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
  其次,要指导学生自学与讨论题目有关的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观点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的。在教学《保护环境》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集思广益,讨论政府在环保方面该如何作为。我事先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上网调查,实在没有条件的,进行家庭调查,问问父母,了解一些做法,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因学生准备充分,发言相当活跃。
  再次,要事先进行恰当的分组。我一般把学生按五到六人分成一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设一组长,负责召集、协调和记录,在发言时,每组至少有一名代表发言。由于是大家自由组合,所以各组之间竞争意识很强,讨论气氛很热烈。
  3.调控过程是有效讨论的保证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当然,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而应该是讨论的参与者。教师直接参与讨论,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使学生畅所欲言。但如果教师仅仅是参与了讨论,而忽视了对整个讨论过程的调控,就可能会使讨论的秩序出现混乱。
  讨论时,有些学生偏离论题,高谈阔论,争论不休,还有部分学生会完全离开命题,自由闲话。如果我们只是追求表面气氛的“热烈”,对某些胡侃闲聊、借讨论机会乱说闲话的行为不加约束,甚至对讨论中出现的一些违纪现象也视若无睹,就会导致纪律松散,甚至失控,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所以,在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应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并注意其他组讨论的情况。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既要亲切关怀,贴近指导,直接参与到一些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又要注意巡视,及时观察各组的讨论动向,对一些讨论中偏题跑题的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和指导,而对那些以讨论为名相互嬉闹的学生要及时加以制止。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关注全局,调控整个讨论过程,这是讨论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4.科学总结,是有效讨论的条件
  讨论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老师要善于做好总结工作。
  教师要肯定学生认真参与讨论和积极发言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尤其要及时发现和鼓励闪耀着创造性思维和闪光思想的发言,对那些优良思维品质的嫩芽要精心呵护和培育。要千方百计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保护他们探求新知的创造精神,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的观点作总体的分析评判,就讨论的论题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促进学生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进行课堂讨论教学必须精心准备、周密筹划、有效组织、科学总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恰当运用课堂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们应当更多地使用这一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改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直观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 直观教学法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语言直观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中学思想政治课则
当前的初中生基本上是“90后”,他们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认知能力比较强,却不能用这些知识、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落实不到行动上,即所谓的“眼高手低”、“说着容易做着难”。所以,如何将学生认知、观念转变为自觉行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此,我谈谈自己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抓住课堂,因势利导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过于溺爱,
目的 分析评价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依从性与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肺癌化疗治疗的患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
随着社会人类的老龄化,脑部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限制了大多数药物(>98%)的脑内转运。如今的脑靶向技术还不能达到
在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不乐观,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呢?创设高效课堂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注重考点教学,
要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理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艺术性地实施,这是每位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育事件、教育情境都是由很多的细节组合起来的。因此,关注教育中的细节,从教育中的细节处着眼,以此管窥教育真谛,提升教育智慧,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关注细节,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1.细节,会使教育教学更加和谐高效。“天下难事,必作于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制定开放的教学目标,把政治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展示时代性和实践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设疑导思,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主体作用 现代化教学技术 问题情境  新时代,高中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目的 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n=31)为常规护理方法 ,试验组(n=31
该论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喹啉、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测试其生物活性,以期发现高活性的AⅡ受体拮抗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构效关系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心血管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