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ppx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才能。
  对于小学生来讲,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孩子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在以下四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一是看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是否思路灵活,思维敏捷;二是看学生是否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多种途径思考和解答问题;三是看学生能否超越知识范围想出解题的新途径,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四是看学生能否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独立自主地以新的角度探索解题的方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1 把基础知识学“深”学“活”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中出奇”。“奇”就是创造能力。这就是说对教学内容,不仅要达到“掌握”,而且要使之转化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只有如此,才能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为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达到理解“深”、掌握“熟”、运用“活”的要求,能举一反三,在合理中求灵活。
  2 沟通知识联系,使之形成网络
  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我们都要安排和上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并使新旧知识逐步结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
  如学习了除法、分数、比例知识后,我们进行了复习。通过复习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当练习中出现下面的问题:“李师傅生产一批零件,6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3/8,要完成全部任务还需要几小时?”时,学生就运用了用分数意义理解去列式、用工程问题理解去列式和用比例问题理解去列式的三种理解、六种解法。有些方法很简捷,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
  3 开拓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针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多的特点,我们除去让学生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分析方法外,还教给学生运用转化、假设、消去和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和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六一班有学生若干人,其中3/5是女生,这学期又转入8个男生,这时男生和女生人数相等。问女生原有多少人?”我们曾做过一次调查,没讲上述方法前,学生多用一般解法,即女生为,则男生为1-3/5 =2/5 ;女生比男生多3/5-2/5 =1/5 ;1/5是8个人,则全班人数为8÷1/5=40;女生为40×3/5=24人。而学会了转化、假设、消去和逆推等方法后,就出现了运用假设推理进行解题、运用转化方法进行解题、运用等量关系进行解题的三种解法,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
  4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创造力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有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同时也要促进知识的生长和再生。学生创造性思维正是知识生长和再生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鼓励和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我体会到:重视一题多解练习和编题练习,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和编题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运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组合的思维活动,发散量越多,集中性越好,创造力也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出适应“三个面向”的开拓型人才,基础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正是这项基础工程的需要。邓颖超同志说:“第一树立创造的志向,第二培养创造的才干,第三开展创造的活动。”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方向。
其他文献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应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根主线逐步展开。那么,应该怎样来创设教学情境呢?  1 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体现情境的趣味性  问题源于某种情境,而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则是产生
期刊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给予学生的一些鼓励的目光,多一些真诚的赞许,多一些会心的微笑,多一些心灵的沟通,学生便多一些自信,思维会更加活跃,想象愈加丰富,课堂参与的热情就越高。”  说实话,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少表扬学生,反而在学生出现错误时经常批评。最近在一堂普通的美术课上,在学生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少有的认真程度,甚为欣慰,就随口表扬
期刊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它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编采人员、整合新闻资源,同时基于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进行新闻判断,并根据所作的判断去取舍新闻、整理原稿、制作标题、编辑画面,以求再现新闻真实、落实编辑政策、吸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  【关键词】兴趣;愉悦;自信;成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新课标下,我们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影象等多种媒体信息。它使我们的英语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实践证明, 生动有趣的课件远比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吸引力和震撼力。  【关键词】信息;新课程标准;多媒体;教学效果    为了感受信息,人类拥有五种感觉:视
期刊
本学期开学后不久发生的学生顶撞老师的事件,至今想起来仍有颇多的感触,现进行整理。  刚进入高二年级,文理分科后的不同班级的同学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班集体。刚上任不久的班长侯美辰同学把课间时与本班女生杨可发生争吵的事告诉了我,她诚恳地检讨了错误,并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事后我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起因是当天杨可小组的值日做得不好,侯美辰按照规定要求她们再值日一次,杨可认定是班长故意整她,不仅当即拒绝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应享有快乐的权利,课堂也应成为学生快乐的场所。审视数学课堂,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甚至有不少学生因为不快乐而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快乐的学习,
期刊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从体验中走进语文新课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当前课改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任务呢?重视个性评价导向,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  语文学习具
期刊
一直期待有那么一种教材,能让农村的孩子在每周两节英语课上有真正的收获,而不是应付于学校的要把课上完,老师们一课只上几个单词,下一节课又匆匆忙忙去上另一课。一学期下来,学生能认识几个单词都不错了,学生们所欠的知识越来越多,到高年级上英语课就坐飞机了,什么都不懂。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这是我倍感头痛的问题。农村的小孩接触英语的机会少,缺少相应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起点要比城里的小学生低。那么如何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