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才能。
对于小学生来讲,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孩子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在以下四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一是看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是否思路灵活,思维敏捷;二是看学生是否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多种途径思考和解答问题;三是看学生能否超越知识范围想出解题的新途径,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四是看学生能否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独立自主地以新的角度探索解题的方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1 把基础知识学“深”学“活”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中出奇”。“奇”就是创造能力。这就是说对教学内容,不仅要达到“掌握”,而且要使之转化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只有如此,才能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为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达到理解“深”、掌握“熟”、运用“活”的要求,能举一反三,在合理中求灵活。
2 沟通知识联系,使之形成网络
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我们都要安排和上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并使新旧知识逐步结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
如学习了除法、分数、比例知识后,我们进行了复习。通过复习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当练习中出现下面的问题:“李师傅生产一批零件,6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3/8,要完成全部任务还需要几小时?”时,学生就运用了用分数意义理解去列式、用工程问题理解去列式和用比例问题理解去列式的三种理解、六种解法。有些方法很简捷,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
3 开拓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针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多的特点,我们除去让学生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分析方法外,还教给学生运用转化、假设、消去和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和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六一班有学生若干人,其中3/5是女生,这学期又转入8个男生,这时男生和女生人数相等。问女生原有多少人?”我们曾做过一次调查,没讲上述方法前,学生多用一般解法,即女生为,则男生为1-3/5 =2/5 ;女生比男生多3/5-2/5 =1/5 ;1/5是8个人,则全班人数为8÷1/5=40;女生为40×3/5=24人。而学会了转化、假设、消去和逆推等方法后,就出现了运用假设推理进行解题、运用转化方法进行解题、运用等量关系进行解题的三种解法,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
4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创造力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有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同时也要促进知识的生长和再生。学生创造性思维正是知识生长和再生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鼓励和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我体会到:重视一题多解练习和编题练习,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和编题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运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组合的思维活动,发散量越多,集中性越好,创造力也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出适应“三个面向”的开拓型人才,基础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正是这项基础工程的需要。邓颖超同志说:“第一树立创造的志向,第二培养创造的才干,第三开展创造的活动。”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方向。
对于小学生来讲,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孩子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在以下四个方面衡量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一是看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是否思路灵活,思维敏捷;二是看学生是否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多种途径思考和解答问题;三是看学生能否超越知识范围想出解题的新途径,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四是看学生能否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独立自主地以新的角度探索解题的方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做法如下:
1 把基础知识学“深”学“活”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中出奇”。“奇”就是创造能力。这就是说对教学内容,不仅要达到“掌握”,而且要使之转化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只有如此,才能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为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达到理解“深”、掌握“熟”、运用“活”的要求,能举一反三,在合理中求灵活。
2 沟通知识联系,使之形成网络
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我们都要安排和上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并使新旧知识逐步结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
如学习了除法、分数、比例知识后,我们进行了复习。通过复习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当练习中出现下面的问题:“李师傅生产一批零件,6小时完成总工作量的3/8,要完成全部任务还需要几小时?”时,学生就运用了用分数意义理解去列式、用工程问题理解去列式和用比例问题理解去列式的三种理解、六种解法。有些方法很简捷,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
3 开拓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针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抽象、隐蔽、条件变化多的特点,我们除去让学生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分析方法外,还教给学生运用转化、假设、消去和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和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六一班有学生若干人,其中3/5是女生,这学期又转入8个男生,这时男生和女生人数相等。问女生原有多少人?”我们曾做过一次调查,没讲上述方法前,学生多用一般解法,即女生为,则男生为1-3/5 =2/5 ;女生比男生多3/5-2/5 =1/5 ;1/5是8个人,则全班人数为8÷1/5=40;女生为40×3/5=24人。而学会了转化、假设、消去和逆推等方法后,就出现了运用假设推理进行解题、运用转化方法进行解题、运用等量关系进行解题的三种解法,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
4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创造力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有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同时也要促进知识的生长和再生。学生创造性思维正是知识生长和再生的一种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鼓励和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我体会到:重视一题多解练习和编题练习,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和编题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运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组合的思维活动,发散量越多,集中性越好,创造力也就越高,就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出适应“三个面向”的开拓型人才,基础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正是这项基础工程的需要。邓颖超同志说:“第一树立创造的志向,第二培养创造的才干,第三开展创造的活动。”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