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探微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英语教纲上对“说”英语有明确的要求。“说”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另一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心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而且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原因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氛围,比如各种活动丰富的英语角,英语超市,英语剧社等等,学生似乎也很感兴趣,但最终都还是离不开教师或多或少的提醒和帮助,在教师的引导下才有所创新。因此,这些活动很难说对学生综合应用的水平有多大意义上提高,无非也还只是美丽包装下的表演而已。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这么多“哑巴”英语的现象?
  
  (一)从教师角度来看,原因有:
  1、英语教学目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
  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学科成绩评价虽然也有口试,但还是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践的形成性评价。
  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象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所需的“主动”、“自我体验”是相矛盾的。
  
  (二)从学生角度来说,原因有:
  1、语言积累不够。
  2、脑海中只有支离破碎的单词、短语和单句,没有语篇感。
  3、只能在教师设定的模拟情景中表演,不能灵活表达。
  这三个原因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原因是后一原因的基础。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层层递进的,只有在解决好前一原因后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后一原因。
  
  三、采取的措施
  
  (一)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1、依托朗读培养良好语感。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除分角色朗读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跟机读:录音机里发出的是纯正的且极富有童趣的原版录音,起到了纠正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之效。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常让学生在读熟后,再以最好的状态录在磁带上,再挑出一些读的较好的录音,在早读时间里播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想知道是谁的声音,自然而然就听得非常认真。而被播放录音的同学也会因此感到十分高兴。没被播出的同学除了羡慕之外,也增添了下次好好朗读、录音的动力。此时,教师再点拔播放录音的同学好在哪里,该怎样读才更好。这就为学生下次更好的朗读指明了方向,效果也较好。
  师徒结对:根据对新知掌握好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弱点,相互帮助,是促进学生口语进步的一大对策。师徒结对活动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然不是说一定要要师傅教徒弟,徒弟掌握得好,他可以反过来指导师傅。他们有问题及时举手,教师进行辅导。
  培养领读生:选出英语口语不错的学生,让其先一课课读给我听,读的流利准确了,让其作为领读生,并且告诉他们自己朗读首先必须正确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回家多听多读,争做一位好老师。在这样的鼓励下,领读生几乎能做到每课熟读、读好,以便充实自己的英语,把正确的发音教给其他同学。
  2、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我要求学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学生有了大量的背诵后,为什么还是不能张口就说?因为大量的背诵还只是输入。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有效的对话,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学英语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是在大量背诵的基础上,在陌生环境中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仍可能是几个关键词,而不是整句话。所以在实际生活的自由表达中,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从背诵到表演课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表演课文之前,要让学生至少能有完整的一句话的输出。如果能做到在任何情况都能“逢问能答”的程度,就为从“句”的输出到“篇”的输出奠定了基础,因为能做到在任何情况的“逢问能答”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这就避免了某些学生背得很熟,却是有口无心的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按课文表演,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背诵到表演,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加深感悟。但仅仅是表演课文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按其功能性创设类似的情景再次让学生表演,例如英语超市,英语剧社等。
  有了前面这些大量的工作做铺垫,学生的表演可能会加入自己的思想,但扩展还不是很大,而且整个对话的结构还是会受到课文的限制。尽管如此,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台阶。
其他文献
摘要:武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称之为我国的国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武术也已经走向世界,并且深受国内外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喜爱。现在国际武联已经把武术列为世界锦标赛项目,在我国也是全运会项目。  在武术运动中柔韧性训练占有很重的位置,柔韧性训练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儿童时期。那么,如何提高儿童武术运动员的柔韧性,成为我们武术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本文通过用等组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济南武术
期刊
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期刊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涉、坠、遽、契、惑”这5个字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3、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  1、理解“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期刊
“探索规律”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后,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教学。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是对某问题提出多方设想或多种解决办法,从中探索规律。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探索等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单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意味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务必改变过
期刊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就使用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999年5月,教育部在北师大召开了“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数学课程相互关系”研讨会,会上强调指出:“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内涵包括多方面,既包括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而后者我们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每个教师应面对的重大课题。创新意识是由多种类型的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有机和的培养,它与常规思维相比最基本的差异在于常规思维通常都是逻辑思维,而创新思维除了逻辑思维外,还包含了各种形式的非逻辑思维。它是以非习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就是观察与他人所观察相同的事物,而想出与他人思考的不同
期刊
一堂数学课四十分钟,要想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数学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必不可少。  要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要我们的老师做有心人,自觉地找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在已有的经验中进行构建,力图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曾经听一位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础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更主要的还要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做变革。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最大弊端是费时、费力、又费神,而学生对于我们的这一劳动成果却不珍惜,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的连评语也不看就塞到书包里了。长期如此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受益甚微,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叫做“徒劳无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随着新教材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强了。我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