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boy13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临床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内科护理学的教学现状仍然是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以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教师亦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从导致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践能力欠缺,在遇到临床具体问题的时候无所适从,所学的知识不知如何去用。经过几年来的尝试和改革,我认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主要的改革方法总结如下:
  1 优化课堂内容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理论知识学习的效果,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疾病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讲授每一系统或疾病之前,指导学生提前复习相关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分析总结疾病的临床表现;提出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治疗的方法,一般先由学生提出,教师最后总结。第二部分内容是疾病护理知识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一般先由学生根据所学疾病的知识,结合健康评估和护理学基础的内容,按照护理程序分析并提出具体护理措施。在进行护理评估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根据疾病的特点、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紧扣每个系统疾病和每个疾病评估的重点,然后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后进行效果评价。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大大加强了学生基础与临床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保持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如每一个疾病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逐条灌输,学生理解不够深刻,知识前后衔接不紧密,遇到具体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
  2 精选课堂案例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离不开临床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临床最新的、典型的、有启发性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案例的内容要紧扣课堂内容,并且要能体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问题的设置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预见性护理的能力。可以用来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也可穿插在中间,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或者放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地进行辅导。如在学习肾病综合征这一疾病时,可以选择典型案例,提前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与慢性肾炎之间的异同点,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的疾病。或者放在中间部分,让学生分析“三高一低”临床表现发生的机制,并提出治疗的原则或方法。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诊断及其依据,并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重点强调饮食护理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3 加强课间见习管理
   课间见习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患者的机会,而不是面对疾病。学生要通过与患者或者家属交流,获取患者的信息,独立判断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而不是靠机械的记忆教材中提到的全部护理措施。为了提高学生见习的效果,在见习之前带教老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提前告知学生见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做好思想和知识的准备;其次要与见习的科室提前联系,选择典型病例4~5例,准备好病例资料及护理用物,并提前告知病人并取得病人同意。学生到科室以后,分成小组,每组4~5人,选择一例典型病例,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带教老师在床旁指导,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汇报讨论结果,带教老师进行评议、修正和补充。在见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思考,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内容、精选课堂案例、加强课间见习管理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强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临床护理工作和成才奠定基础。另外,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临床,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应不断学习,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注意贴近临床,有机地将教材内容和临床护理新进展结合起来,将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结果:中、高度妊高征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组。结论:动态观察妊高征孕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可预测妊高征的严重程度,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程度,对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提高围产医学质量,对了解病情变化或缓解时各项指标变化,有一定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淘汰原因,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9月乌兰察布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08~2011年9月乌兰察布市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为5.83%,其中HBsAg、抗-HCV、抗-TP、抗- HIV及AL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对儿科疾病应用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门诊与病房收治的100例患儿其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报告。结果:24例提示感染,22例考虑感染,4例原幼稚细胞被检测出(4例均系急淋白血病);28例小细胞性贫血被检出(16例系缺铁性贫血,12例系地中海贫血);22例被检出异型的淋巴细胞增多(8例系传单增多症,8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对受检者应用乳腺钼钯摄影后,其辐射剂量的评估情况。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应用乳腺钼钯摄影的92例受检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受检者均以LiF等热释光粉末的探测器来监测其乳腺摄影后乳房的压缩厚度以及乳腺受照的平均剂量。结果:患者乳房压缩厚度平均是4.59cm,全部受检者入射体表的平均剂量在CC位为7.21mGy,在MLO位为6.82m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凝血常规检测在乙肝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我院收治的280例乙肝患者进行凝血常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凝血常规指标正常范围进行比较,轻度乙肝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中
期刊
【摘 要】 本文概述了团体辅导的科学内涵及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论述了团体辅导的理论及应用,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使高校大学生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团体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面对的压力普遍加大,他们在环境适应
期刊
【摘 要】 了解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在大批量献血员ALT检测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丙酮酸氧化酶氧化丙酮酸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和4-氨基氨替比林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达200u/l,与紫外酶偶联速率法比较,相关系数r=0.991,y=1.072x+1.032,n=9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别
期刊
【摘 要】 医学院校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较大,对其压力的测量主要有四个量表;他们的压力源主要有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考研压力、自我压力和家庭或生活压力;他们的压力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   【关键词】 大学生;压力源;压力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压力作为联结社会心理事件与疾病之间的概念,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焦点,并被广泛应用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等领域
期刊
【摘 要】 为适应21世纪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教研室坚持强调“三基”教学,提出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突出护理,注重专科特色的教研教改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课程三方面对眼耳鼻咽喉科护理学教学进行改革,旨在为临床培养实用型专科特色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 教学改革;PBL式教学;专科护理特色;操作技能   为了适应21世纪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期刊
【摘 要】 妇产科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一门临床学科,在操作技能与临床过程方面都是相当严格的。同时妇产科存在着隐私性又是很特殊的,面对学生在临床实践的机会少,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这就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出了一个难题,应该怎么样把妇产科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提出实施多样化教学的解决方案。本篇文章对如何将多样化教学理论应用到妇科实验教学的实践中来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应用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