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基础教育多年来一直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改革,从古代的四书五经、到封建社会的私塾学堂……,第一次采用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最后到1901年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学校,从学校的建立迄今为止,基础教育前后又进行了5次改革,但总体上收效都并不很明显。尤其是第五次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在学校组织的“三课”活动中,看了一个班的数学广角中,关于“植树问题”一课的教学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果真是课程改革走到了失败的尽头?还是我们的课堂确实存在着问题?我选不出合适的答案,这节课的全过程在我大脑中来回走了不知几遍,课是这样设计的:
  1、教师谈话引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演示游戏:教师说“我这里有150米长的绳子,每隔15米打一个结,猜猜一共可以打几个结”?学生纷纷发表见解,都说150÷15=10(个),教师就开始演示,学生观察。结果第一次正好打了10个结,教师发现和自己课前的预想不符合时,这才发现刚才打结的时候没有按照“平均分”的原则去做。就随意在“段距”比较大的一段里面又打了一个结。牵强附会的凑足了11个结以后,这才让学生一起数用这段绳子打的结,学生一数发现是11个,教师就告诉学生:“实际打的结往往和习惯上计算出来的结数不一样多,也就由此得出;正确的结数应该在习惯算出的得数上加1”,所以你们才错了。
  3、尝试例题:“四年级学生在全长100米的小路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多少棵树苗”?生1:100÷5=20(棵),20×2=40(棵)。师问:“为什么是40棵”?生回答:两端都栽就要乘2,所以是40棵。刚才的结论没有发挥丝毫的作用。这时教师感到学生受到误导,赶紧在原题“路边”两字中间加“路的一边”植树,学生怎么计算也就是100÷5=20(棵)的结果,谁会想到还要再加1呢?教师急忙引导,正确的结果要在计算出的得数上加1。学生只是跟上教师的讲解,顺着老师不规范的演示,生搬硬套的得出这一题的结果。教师发现这一结论的引用并不顺利,接着又让学生动手操作:“20厘米长的毛线,每隔5厘米打一个结,两端都打结,一共可以打几个结”?部分学生开始行动,他们有些已经意识到了“平均分”,还有些学生受到老师不规范的演示实验的影响,随意的打结,有4个、5个、甚至6个的……,这样既不严格、也不规范新的实验对学习的内容毫无作用,反而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有何效益可言?
  4、巩固练习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植一棵树,一共种了36棵树,从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有多远?”学生自由练习,3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生1和生2都是:6×36=216(米),216+1=217(米);生3:(36-1)×6=210(米),3名同学中只有一名计算正确,教师从两名计算错误的同学入手进行纠正,全班没有一个人能找出错误的理由,教师又从正确的这个同学入手进行评价,仍然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正确的理由。教师很失望,依然牵强附会的写出:“全长÷株距+1=棵数”的公式。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到惋惜。该“出手时就出手”,早就应该得出的结论这时写出来有用处吗?就这样,课堂在学生的层层迷雾里,在教师们的惋惜中结束了。这样的课堂,何以体现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的人就说新课程改革不如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好,急于给这次课程改革下“失败”的结论。其实,课改并没有失败,而是我们缺乏课程改革更新理念的支撑。缺少实现课堂实效性的方法,那么,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我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观和人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相似,就是人们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评价的正确认识。认识的不到位、评价方式的单一化、评价内容的空洞化,都是影响教育调研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二、 培养探究与参与意识
  课堂操作活动,“贵在示范、重在实践”;许多操作活动,教师只注重演示实验,而忽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如:“植树问题”教学,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亲自动手给绳子打结,一段绳子把它分成两端(每端都打结),一共打几个结?分成三段、四段呢?学生自由操作,一定会有同学发现其中分得(段数、结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把刚才的发现推广到“平均分”的时候,“段数与结数”的关系仍然成立,学生自然会得出:在“平均分”的时候,“段数、结数与全长”的关系式:全长÷株距+1=结数(棵数)的公式,(全长÷株距)实际就是段数,结数总会比段数多1,所以要加上1。学生对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的规律、得出的结论的理解,往往比教师演示时得出结论的理解要深刻的多。应用起来一定得心应手。同时学生很可能会为暂时的重大发现,而感到欣慰,激发学习热情,点燃再次探究的欲望。下次学习活动参与性更高。
  三、明确对问题探究意识
  1、教师自身要有不怕“出现问题”的意识;
  课堂上有些教师往往害怕出现意外。几十个学生各自的操作,结果很有可能各种各样,教师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千万不能有害怕遇到问题的做法和想法,一味的把学生往自己课前预设的结果上引。课堂上如果学生没能按照自己课前预设的结果来回答问题时,要么责怪学生太笨、要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结果。却很少去想:“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到剪子上?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精心设计下一个问题”?
  2、教师要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
  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与生活”的数学教育理念。设计贴近学生活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3、教师要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像春雨滋润幼苗一般,迈出稚嫩的步伐,断断续续的撒向祖国基础教育的大地。这次课程改革对于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广大一线教师也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潮流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课堂上学生辩论中的争鸣、合作中的发现……,许多结论的形成与得出,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要知道学生的这些发现是许多数学家在多年的实践中,通过反复操作、实验,经过不断思考而归纳总结出来的数学智慧、数学思想的结晶。有些概念、公式、定律的得出,甚至牺牲了数学家们一生的时间。我们的教师不是数学家,我们的学生也并不全是天才,他们怎么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现伟大的理论,这就在于我们的教师能否彻底理解数学家工作的艰辛,每一个定律、结论得出的不易。我们的教师是否用心去思索这些结论的形成过程。哪怕是沿着数学家思维结晶的路线走一圈也好。牛顿在苹果树下,被一个小苹果砸到头上,他会想苹果为什么会砸到他的头上?为什么苹果会往地上掉,而不往天上掉?一连串的为什么?让他昼夜不宁,他甚至又走到苹果树下,等待迎接第二个、第三个苹果掉在他头上的感觉。正是在反复“挨打”中思索、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对学生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学校决定推行“瓮安四中5115有效课堂”,如今,这一教学模式在七年级也试行一个学年,在实施“5115有效课堂”过程中,我初尝到了课改带给教师和学生的快乐,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的发展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现与大家交流,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最初,小组合作对于我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
期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灵魂。抓好德育教育,其他矛盾便会迎刃而解。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一代新人。作为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我深深的认识到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德育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我努力把德育寓于历史教学之中,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一、高中历史教学德育
期刊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都知道这句话“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强调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
期刊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
期刊
从事多年中学班主任工作,我始终认为: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中学是青少年成长中探索求知,掌握技能,培养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意识的觉醒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取向。其中对学生推进素
期刊
本人在若尔盖降扎乡小任教,在任教期间,深刻体会到由于老师授课方式的差异对学生产生的结果截然不同,因此认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小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很关键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应努力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以现就鉴于
期刊
英语新课程从小学到高中,是有着其本身体系的一贯性的:从《英语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十年是一以贯之的,分为九个级别。应该说,从课程整体编排上,中小学英语衔接应该是较为顺畅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衔接不畅的问题。因此,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就成了摆在中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英语老师平时在进行英语教研活动时,经常听到部分英语老师抱怨小学英语老师没使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能熟练地解题,就以为达到了教学目的,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训练,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思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是语无伦次、毫无条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学实践。  一、培养自信,激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育系统,在教学资源的分配分配上存在共享程度不高、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系统扩充性差等缺陷。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促进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变革教学活动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教育服务能力,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云计算 ;互联网;教育  一、云计算概述  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
期刊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