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追寻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幸福是亘古不变的追寻。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注人的灵魂,他认为幸福是人类灵魂所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罗素则认为“一个幸福的人,拥有实在的生活,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1]
  关键词:幸福;追寻;高更;繁华
  保罗·高更是19世纪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现代画派的杰出代表。高更出生于于富裕之家,祖父曾是一名周游世界的水手,祖母个性倔强、敢于追梦,受祖母的影响,高更个性独特,高傲且执着,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后来为了追寻真我而离开家庭。高更幼年丧父,对母亲甚是依恋,因此在创作中往往乐于表现健硕的女人体。
  一、返朴——出走繁华
  高更在法国巴黎中过着富裕的生活,住着漂亮的房子,在社会中有着较好的地位,但高更却感到越来越不快乐,于是他离开他的家庭,来到了法国西部一个荒凉之地——阿文桥,开始执笔作画,想在艺术中去寻找自己丢失的那些不快乐。图1就是高更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描绘的画面简单而质朴,三只小猪正在进食,近处是一些摆放的食物,他画的就是这种与他在巴黎生活毫不相关的,而在农民家庭中最微不足道的场景。他想逃离这个工业城市,回到传统的农业生活,每天的快乐不会因为股票空的数字上涨下跌起伏,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幸福到底是什么?
  高更每天画当地人的生活,与妇人一起做一些传统手工,织布做陶。作品《听讲道后的幻觉》是他在布列塔尼所作,画面中的居民穿戴的是他们自己手工制作的衣帽,保留着最传统的民俗民风,一切要使用的东西都是亲自去做。画面描绘的是周日,人们去教堂做礼拜,此时神父说你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而我们要与之艰苦地搏斗。画面的右上角描绘地是圣经中长着翅膀的亚哥,他正在同魔鬼对战,只有打败了魔鬼,才能获得幸福。高更在画面中间用一条宽大的线条分割现实与想象,体现出高更对于内心世界的关注,这也是他出走繁华的巴黎,来到朴实的乡村从追求的幸福。
  二、归真——切断繁华
  “他像逃避暗礁一样逃避现代文明,向往原始土著生活的平静质朴与充满人性。”[2]1891年高更来到了大溪地,这是一个纯碎的土著人聚居地,人们的生活是最原始的,穿着就是简单的围着一块布。高更被这块土地深深的吸引,他为这里着迷,后来他在这里生活下来,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他认为这里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在图3中,高更真实的再现了大溪地的场景,他认为这种围着一块自己染出的红布的健硕母亲是最美丽的,用自己的劳动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拥有最美好的人性,他如同西方殖民主义的一位忏悔者,他认为我们不应该用现代文明去侵蚀这块净土,去让他们学习法文,这无疑是人类对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反省。高更在此期间写了不少著作,他说道:“文明离我越来越远,我学着简单的思考……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平静。”[3]在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图4),中描绘了整个大溪地的原住民的生活,从婴儿的出生到老人的死去。这幅画诚然是高更的理想国度,画面中间站立的男子他靠摘树上的果子过活,他们与动物和睦相处,父母看着出生的婴儿,居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即画面左上方的神明,而对比当时巴黎的人们,对于教堂已经没有这样神圣的崇拜感了。高更认为失去信仰的工业社会是无法带给人们幸福感的,因此他选择了返回原始,皈依本真,切断城市繁华,追寻自己的幸福乐土。
  参考文献:
  [1]《罗素文集》,王正平译,第102页,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2]《现代艺术与原始艺术内蕴的融合》,叶桦,韶关学院学报,2004
  [3]Paul Gauguin.Noa.Translated by O.T.Theis.1919
  [1]《罗素文集》,王正平译,第102页,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2]《现代艺术与原始艺术内蕴的融合》,叶桦,韶关学院学报,2004
  [3]Paul Gauguin.Noa.Translated by O.T.Theis.1919
其他文献
摘 要:湖南花鼓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广受人民喜爱,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因此,应当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并贴近实际生活,改进花鼓戏的戏曲特点,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喜欢,进而促使湖南花鼓戏能够不断传承下去。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传承  一、湖南花鼓戏的语言特点  花鼓戏是以长沙地方语言为基础的剧种。它以长沙语音为标准音,以长沙
期刊
摘 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以其命名的“芥川文学奖”至今影响着日本文学界。他的短篇小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重要特点即取材自历史,尤其是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典籍传说中取材颇多。他的短篇小说《尾生之信》取材自中国古代尾生的传说,并对其进行了创新性地改编,极大地丰富了尾生的形象。同时也“借尾生之酒浇自身块垒”——其“尾生”形象隐喻着他本人的执着与悲剧,为后人提供了解读芥川的新视角,本
期刊
摘 要:纵观中国古代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腐旧思想埋没了多少卓越的女性才人,在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双重影响之下,能够接受教育追求艺术的女子历历可数。客观环境的严苛和自身条件的局限让女性面对书法望而却步,但也有一些女性书家利用自身优越的社会地位突破限制,走出了自己的书法大道。《玉台书史》不分卷,清代厉鹗所著。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清代文学家厉鹗所著录《玉台书史》的整体性研究,从《玉台书史》的书家
期刊
对于《百年孤独》,说不清的感受,五味杂陈。说是魔幻,的确如此,死去的亡灵竟然可以无处不在,死去的灵魂“死够了”还可以继续回到人间,这是马尔克斯把人类自成为智人开始的梦想写在纸上。倘若没有斗鸡对手亡灵的无处不在和吉普赛老人的复活,也就不会有马孔多小镇的出现和延续,是魔幻和如影随形的孤独奠定了《百年孤独》的根基。  孤独,是马尔克斯创作的永恒主题,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孤独的。《族长的秋天》写尽了独裁者的孤
期刊
摘 要: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
期刊
摘 要:音乐表演属于艺术表演的范畴,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本质属性。相同的音乐作品,不同表演者的表现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无可替代的音乐表演艺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表演艺术个性,但是想要取得良好的音乐艺术表演效果,单靠个性是远远不够的,这时还需注重音乐作品的内涵的共性。本文将对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音乐表演;共性;个性  一、音乐表演艺术中的
期刊
摘 要:在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中,涉及到死亡的作品不占少数,患病的童年和成长中生离死别的经历使得白先勇对死亡有了独特的理解,因此死亡成为白先勇创作的一个核心主题。本文将从这个主题出发,对白先勇短篇小说中涉及死亡的篇章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感受白先勇对待生死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白先勇;死亡叙事;短篇小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大陆对台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一些台湾作家慢慢进入大陆读者和学者的视野,其中最早
期刊
众所周知,舞蹈是可见的艺术,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二者搭配才能展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音乐能够提升舞蹈表演的效果,引导舞蹈表演的情感发展,同时也是舞蹈编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所以,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对于提高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舞蹈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一、视唱练耳与舞蹈编导  自古以来,舞蹈同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舞蹈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音乐的伴奏衬托了舞蹈韵律
期刊
文化仿生作为仿生设计的新领域,是以传统元素作为设计来源,运用仿生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对产品进行情感价值上的提升,将晦涩难懂的文化元素注入设计中。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艺术形式种类的丰富多样,普通的实用功能已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艺术、文化价值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而陶瓷作为古老又新的物品,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更是凝结了中华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与文化,见证了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进程,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期刊
摘 要: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留下了许多丰富、珍贵的文学遗产。他被公认为是俄罗斯文学界中最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作家,这种表现主义倾向不仅体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在他的戏剧中也表现得颇为明显。《人的一生》正是这样的一部极具表现主义特征的戏剧作品。本论文以戏剧《人的一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戏剧理论、表现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理论,挖掘出安德列耶夫所表达的悲观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