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浙江·邵伟德】:教材是上课的内容,而教学重难点是上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它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种观点认为:“教材分析”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与基础;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重难点是“教材分析”中的一个部分;第三种观点认为:“教材分析”是对授课内容整体技术的分析,与教学重难点无关。
【河北·翟国胜】:个人观点同意前两种看法,而且前两种观点是统一的,并没有矛盾,通过教材分析,了解并精炼出教材中的主教材,重点里的难点,如果把一次课看作一场演出,那么重难点该算作高潮部分的环节,没有重难点的突破,这场演出只能是平淡的,但离开整节课只谈重难点也是不成立的,红花还得绿叶配,失去了其他环节的辅助,一节课当然是不完整的。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个人更加倾向于第一种观点:“教材分析”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与基础。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首先,我们在组织与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期阶段,必须在第一时间把学段课程、教材和教法给读懂吃透,只有通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很好的理清教学重难点、制定教学目标、预计教学初步计划。如以初二男生1000米为例,教材内容重难点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常态教学中,这个教材内容重难点的确定就不适合所有教学对象:对于优秀生群体来说,稳定的跑步节奏感、身体重心、呼吸方法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而稳定的节奏感就成为了教学内容的难点;对于良好到及格之间的学生群体来说,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摆臂方法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而均匀的跑速就成为了教学内容的难点;对于须努力的学生群体来说,用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身心“极点”,坚持跑到终点就成为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因此,我们可以说教材内容分析是教学内容重难点确定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而教学内容是现实的、生动的、动态的和变化的。如篮球是教材内容,而篮球基本技术之一“运球”内容又由多种多样的课堂生成内容组成的,从原地侧身躺地、下蹲、弯腰、坐地拨球、滚球、推球,原地手掌拍球、拳头击等运球,行进间运球上台阶、爬楼梯,运球绕、钻双杠、跨栏架等障碍物就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必须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的,然后再移引到真实性课堂里去验证、探究到最终生成为实案的过程,这个实案恰恰是原先教材内容里面没有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教材内容分析是教学内容重难点确定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根据全国教材编制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地方化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是不统一的,如江苏版、人民教育版、上海版等多样化教材。再者,国家性教材内容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地区的每一所学校和每一所学校里面的每一个班级,而地方性教材在国家性教材统领下,依据本地方体育文化特色、教育对象实际需求、地方性教育资源等因素来灵活制定。因此,我们可以说教材内容分析是教学内容重难点确定的前提和基础。
【河北·樊江波】:对于教材与教学重难点的关系?我认为,同一教材在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重点和难点是不同的。如果这个问题提出限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不是会好点呢?例如:在水平一阶段,教材是上课的内容,而教学重难点是上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江苏盐城·妖言惑众】:对于“重点是根据教材的性质而定的,而难点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而定的。”我提出以下几个疑点:(1)难点既然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而定,那应该叫“学习难点”,怎么能叫“教学难点”?难道学习与教学是一回事?(2)在教学设计上才能出现学生的“学习难点”,怎么能出现在教案上?难道教学设计与教案是一回事?(3)教案是老师准备好的东西,居然出现老师“教学难点”,仅从字面上看,老师在教学时到底有没有准备好?(4)教案是教师自己看的东西,如果教案上出现“学习难点”,那么老师是在教还是在学?(5)教案上出现教学难点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重庆·renminly】:个人认为,教材的重难点不等同于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是对这个教材的动作结构、价值、地位、重难点及这个教材对于该学段学生的具体功用等进行分析,其中的重难点是指这个教材本身的重难点,而不应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应该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具体学情而定。为此,我认为邵教授提出的“第一种观点认为教材分析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与基础”是合理的,提出的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是片面的,是值得商榷的。
【江苏南京·李安成】:重点是根据教材的性质而定的,而难点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而定的。
我认同这个观点。以体育课而言:学生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前进行教学难点预设是正常的、合理的。但到了课堂上很可能出现教师所预设的教学难点并不符合所有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所呈现的学练难点。
教案是实施教学流程的第一步,也可称为预案,经过正式性课堂反复试验,接着课后修改,再课堂试验,再反思总结,可能就是实案了,也就是比较理想的学练教案。
在实际中,有的教学难点并不是学习难点,学生在学练中所呈现的学习难点也并不是教师预设的教学难点,有的教学难点确实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这可能也是因我们在不同阶段会遇到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有关吧?
【江苏盐城·妖言惑众】:我认为:(1)教案是每次上课前准备好的,不再修改的成熟的预案。(2)上课可以验证教案,但课堂的运作是执行教案不是验证教案。(3)无论反复试验多少次,在每一次上课前准备好的预案,仍是成熟的预案。既然是成熟的教案怎么会有“教学的难点?如果有,证明你没准备好!
同时,我想解释两点:首先,在正常的教学中,上课是在执行教案,不是为了验证教案。如果是为了验证,那这不是正常教学,而是试验性的教学,此时所谓的教案也只能称之为试验性教案。对于正常教学,我不否认教学的过程有一个验证的作用,但这只是教学过程的次要功能,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教案并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教学流程中,“执行教案”是教案制定后的第一个流程,或者叫“第一运作行为”。之后,才是验证、评价的第二个流程。我们常说:“教学的过程也是验证教案的过程”,这也要分第一位与第二位的,执行教案,是第一位的,有一定的前置性、先决性;验证教案是第二位的,有后置性、迟滞性。也就是说只有已经有了执行行为,然后才能有验证、评价的行为。这个关系不能颠倒,而且二者之间也不可能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浙江·邵伟德】:教材是上课的内容,而教学重难点是上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它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种观点认为:“教材分析”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与基础;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重难点是“教材分析”中的一个部分;第三种观点认为:“教材分析”是对授课内容整体技术的分析,与教学重难点无关。
【河北·翟国胜】:个人观点同意前两种看法,而且前两种观点是统一的,并没有矛盾,通过教材分析,了解并精炼出教材中的主教材,重点里的难点,如果把一次课看作一场演出,那么重难点该算作高潮部分的环节,没有重难点的突破,这场演出只能是平淡的,但离开整节课只谈重难点也是不成立的,红花还得绿叶配,失去了其他环节的辅助,一节课当然是不完整的。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个人更加倾向于第一种观点:“教材分析”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与基础。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首先,我们在组织与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期阶段,必须在第一时间把学段课程、教材和教法给读懂吃透,只有通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很好的理清教学重难点、制定教学目标、预计教学初步计划。如以初二男生1000米为例,教材内容重难点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常态教学中,这个教材内容重难点的确定就不适合所有教学对象:对于优秀生群体来说,稳定的跑步节奏感、身体重心、呼吸方法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而稳定的节奏感就成为了教学内容的难点;对于良好到及格之间的学生群体来说,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摆臂方法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而均匀的跑速就成为了教学内容的难点;对于须努力的学生群体来说,用顽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身心“极点”,坚持跑到终点就成为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因此,我们可以说教材内容分析是教学内容重难点确定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而教学内容是现实的、生动的、动态的和变化的。如篮球是教材内容,而篮球基本技术之一“运球”内容又由多种多样的课堂生成内容组成的,从原地侧身躺地、下蹲、弯腰、坐地拨球、滚球、推球,原地手掌拍球、拳头击等运球,行进间运球上台阶、爬楼梯,运球绕、钻双杠、跨栏架等障碍物就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必须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的,然后再移引到真实性课堂里去验证、探究到最终生成为实案的过程,这个实案恰恰是原先教材内容里面没有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教材内容分析是教学内容重难点确定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根据全国教材编制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地方化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是不统一的,如江苏版、人民教育版、上海版等多样化教材。再者,国家性教材内容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地区的每一所学校和每一所学校里面的每一个班级,而地方性教材在国家性教材统领下,依据本地方体育文化特色、教育对象实际需求、地方性教育资源等因素来灵活制定。因此,我们可以说教材内容分析是教学内容重难点确定的前提和基础。
【河北·樊江波】:对于教材与教学重难点的关系?我认为,同一教材在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重点和难点是不同的。如果这个问题提出限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不是会好点呢?例如:在水平一阶段,教材是上课的内容,而教学重难点是上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它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江苏盐城·妖言惑众】:对于“重点是根据教材的性质而定的,而难点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而定的。”我提出以下几个疑点:(1)难点既然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而定,那应该叫“学习难点”,怎么能叫“教学难点”?难道学习与教学是一回事?(2)在教学设计上才能出现学生的“学习难点”,怎么能出现在教案上?难道教学设计与教案是一回事?(3)教案是老师准备好的东西,居然出现老师“教学难点”,仅从字面上看,老师在教学时到底有没有准备好?(4)教案是教师自己看的东西,如果教案上出现“学习难点”,那么老师是在教还是在学?(5)教案上出现教学难点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重庆·renminly】:个人认为,教材的重难点不等同于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是对这个教材的动作结构、价值、地位、重难点及这个教材对于该学段学生的具体功用等进行分析,其中的重难点是指这个教材本身的重难点,而不应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应该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具体学情而定。为此,我认为邵教授提出的“第一种观点认为教材分析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与基础”是合理的,提出的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是片面的,是值得商榷的。
【江苏南京·李安成】:重点是根据教材的性质而定的,而难点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而定的。
我认同这个观点。以体育课而言:学生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前进行教学难点预设是正常的、合理的。但到了课堂上很可能出现教师所预设的教学难点并不符合所有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所呈现的学练难点。
教案是实施教学流程的第一步,也可称为预案,经过正式性课堂反复试验,接着课后修改,再课堂试验,再反思总结,可能就是实案了,也就是比较理想的学练教案。
在实际中,有的教学难点并不是学习难点,学生在学练中所呈现的学习难点也并不是教师预设的教学难点,有的教学难点确实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这可能也是因我们在不同阶段会遇到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有关吧?
【江苏盐城·妖言惑众】:我认为:(1)教案是每次上课前准备好的,不再修改的成熟的预案。(2)上课可以验证教案,但课堂的运作是执行教案不是验证教案。(3)无论反复试验多少次,在每一次上课前准备好的预案,仍是成熟的预案。既然是成熟的教案怎么会有“教学的难点?如果有,证明你没准备好!
同时,我想解释两点:首先,在正常的教学中,上课是在执行教案,不是为了验证教案。如果是为了验证,那这不是正常教学,而是试验性的教学,此时所谓的教案也只能称之为试验性教案。对于正常教学,我不否认教学的过程有一个验证的作用,但这只是教学过程的次要功能,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教案并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教学流程中,“执行教案”是教案制定后的第一个流程,或者叫“第一运作行为”。之后,才是验证、评价的第二个流程。我们常说:“教学的过程也是验证教案的过程”,这也要分第一位与第二位的,执行教案,是第一位的,有一定的前置性、先决性;验证教案是第二位的,有后置性、迟滞性。也就是说只有已经有了执行行为,然后才能有验证、评价的行为。这个关系不能颠倒,而且二者之间也不可能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