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梅山村肖像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错落有致的农家古居,石屋石墙,院前石碾、院内地窖、院后石磨等民俗物品,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村风景。曲折的石板弯路,几百年树龄的参天古树,幽静而神秘,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古朴民风,形成了“观梅山异石、赏无量风光”布局。“这里犹如陶渊明笔下的诗意田园,太美了!”从外地自驾车前来游玩的李先生饶有兴致地称赞着古村的风貌。
  梅山村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的最东北部,东部与宁阳接壤,北隔大汶河与肥城相望。全村92户386人,村子三面环山,东接梅山,北靠虎山,东北部与杭山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梅山村遍布天然山石的村居环境。这里的溶洞和古居历史悠久,古老的民俗,原生态的村居保留至今,俨然成为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相传明朝洪武年间,郭姓五脉之一迁陵地时,一只凤凰从郭家陵地飞出,郭姓子孙尾随其后寻求风水宝地,凤凰最终落于军屯乡东北部,郭姓子孙历经风雨把陵地迁到此处,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源盖起了石屋居于此,起名梅山村。
  应了这个美丽的传说,梅山果真成了块风水宝地,1977年恢复高考时,村里的郭克武第一个考上了大学,后来又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所出版的《烽火大汶河》《关内关外》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汶河两岸的文化。时至今日,梅山村92户出了30多个名牌大学生,成为梅山村一个美丽的传奇。在央视热播的《探秘汶上圣物》和《河湾村的喜事》也是以军屯东部山区和梅山古居为背景拍摄的。
  登高俯览,梅山村依山而建,即使在现代化席卷城乡大潮的冲击下,小村的建筑、周边环境和民风仍保持着久远的古韵和原生态的品质。在这里,小村的宁静、古朴、单纯、悠闲,很容易让人们消除现代都市生活带来的喧闹、紧张和烦乱,更能唤醒人们沉睡在心底的那份渴望休闲与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情结。
其他文献
钢铁工人在新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曾有着重要的代表意义,以至于被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印刷在第三套人民币5元纸币上。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工业城市。过去,钢铁制造业一直占据着重庆工业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等大型钢铁企业支撑着重庆工业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近年来重庆经济主体的转型和国际化都市的步伐加快,曾让市民骄傲重工业之魂的钢铁企业大都已迁离主城或者破产消失,火红炼钢炉和轧钢机前的工
期刊
我从拿起相机至今已有40多个年头了。在这40年的摄影历程里,从记录、报道摄影到拍摄太行山人物、风情,再到后来的太行风光拍摄,我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太行山。  朋友们经常问我,你不厌其烦地进山拍照到底为什么?不累吗?我点点头,报以淡然地一笑。  我喜欢山,对山的仰赖与尊崇由来已久。  我的故乡是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村镇。每天早上一起床,站在当院仰望北方,就会看到似乎紧贴着我们的那晨曦中的红红崖壁,看到
期刊
120里路,换算成国际通用单位也就是60公里,乍听上去,并不算长,可要是知道这每一寸的路面,都由一个人靠着锄头和铁锹这种最原始的工具来修补的,这120里便陡然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这是一个人不懈的伟力,亦是一个人坚守的史诗,在这四十余年漫长的修路时间面前,任何语言和物质上的褒奖都黯然失色。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路就在那儿,天经地义的,不容驳辩,但很少人能想
期刊
粗糙的手,皴裂的皮肤,沉重的脚步,但眼神里却闪烁着渴望美好生活的信念和火焰,他们是一个群体,他们是城市菜农。  城市和菜农,这两个词语似乎是一个矛盾体,但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形式上的统一。有人说,随着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一座城市其实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所共同建造的,每一个游走在这座城市间的个体都是参与者,也是创建者。这其中有建筑工人,有环卫工人,有上班族、司机、商店老板、学生……当然,也有菜农。
期刊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是颇受沂蒙百姓喜爱的传统地方剧种。虽然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但它并不专属于成年人。在临沂艺校,有一群小小少年,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一个梦想,一个和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柳琴梦”。  从2013年起,临沂市艺术学校恢复了柳琴戏专业。目前,该专业共有两届学生,47人在读。他们中大的十五六岁,小的只有十二三岁,不少学生小学刚毕业便来到这里学习。  和升入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同,学习柳琴戏要更辛
期刊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我遇见了你不胜凉风的娇羞。一袭绿裙,泼洒了无需渲染的水墨丹青;粉面红颊,书写了倾国倾城的绝代芳华。你究竟是来自人间还是天堂,根扎红尘,却圣洁如神妃仙子,荷花,你装饰了世间繁华的风景,更装饰了我如痴如醉的梦!  你本就是九天仙女,王母身边最美的玉姬,因厌烦了天宫的寂寞,羡慕人间的精彩而偷偷下凡,迷醉于西湖的碧波青山,即使被王母娘娘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也放不下对人间的痴恋,
期刊
千山之巅,万水之源,宗教信仰的天堂。西藏,在人们的心中总是充满着雄壮和神秘的色彩,喜马拉雅山以其巍峨展示着西藏的高大与不可一世;纳木错湖以其纯净诉说着西藏的圣洁与不可亵渎;布达拉宫以其神圣诠释着西藏的神秘与信仰的力量。你可知道西藏还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草木葱茏,鸟语花香,那里良田阡陌,屋舍俨然。西藏心窝里的江南,珠峰后的世外桃源,她就是吉隆沟!  最后的秘境  “知道吉隆沟吗?”“不知道。”  “
期刊
“奔驰的绿皮火车/挤满了种种陌生/对面白发的先生/他问我要去哪里/我说票根上的城……”  这首《绿皮火车》的歌谣用寥寥几句的白描,就勾勒出了那些记忆里正在逝去的场景。绿皮火车,作为曾经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曾经满载着你我的爱情和向往从一个城市轰鸣到另一个城市,驻足,然后驶去,它是整整一代人的心灵记忆。而现在,这些记忆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慢慢成为了照片或者书上的场景。也许,成昆线是最能挽留这一段记忆的长度
期刊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清代诗人的《村居》记录了春天放飞风筝的生活图景和盎然生机。风筝,在现当代还被诸多文艺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寄托和隐喻意义,比如鲁迅的散文《风筝》、美国小说《追风筝的人》、电影《蓝风筝》等。风筝本体的自然放飞,是每年春季的仰首眺望,也是对独运匠心的文化传承。在此不妨以潍坊风筝为中心,来回望中国风筝的历史源流、工艺之美与文化传承。 
期刊
“精”者,小而优。关于精妙的印象,在我们的记忆里,《核舟记》恐怕无出其右。“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小小桃核,长不盈寸,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可谓精妙之至。殊不知,有这样一个村子,竟也有这般能力,集广博珍品于一隅,汇百世文蕴于一处,她就是培田古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