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的“平民意识”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cheng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将至,眼看着儿子即将从幼儿园毕业,就要升入一年级成为小学生,我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但是妻子近几天却为儿子要上小学的事大伤脑筋,原来,儿子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在毕业之后的“出路”却各不相同——
  与儿子要好的小伙伴中有两位是“不一般的人物”,小朋友毛毛是“高官子弟”,另一个小朋友东东是“富商子弟”,而儿子却是个标准的“平民子弟”:爸爸是一名人民教师,妈妈是普通工人。因为家庭背景的差异,毛毛上完幼儿园后打算去市里最好的公办学校,东东要跨片去最华丽的私立学校,而儿子却只能按照市里的要求到一所普通小学就近入学。因为对儿子要去的这所“平民小学”不太满意,所以妻子心里产生了不平衡。
  妻子心有不甘地对我说:“都是同一起跑线的孩子,怎么这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差别就这么大呢?官家的孩子可以去最好的学校,富家孩子可以去最牛的学校。不行,我得找找关系托托人,即使花钱也要帮儿子调学校,万万不能让他这么小就落后于人,耽误了以后的发展。”我劝妻子:“现在市里划片招生的规定很严格,孩子都要就近入学的,再说,什么样的小学与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能划等号,关键还是看他自己。”
  我们谈话的时候,儿子正沉浸在对自己的小学生活的憧憬中,快快乐乐地玩着一只纸折的小飞机——儿子从小就很有平民风格,快乐的理由总是这么简单,不需要商场里的贵重玩具,只需有这么一只纸折的飞机就能让他感到幸福,妻子扭头问他:“儿子,知道你的小伙伴新学期都去什么学校上课吗?”儿子才不在乎这些事情呢,他只是对自己即将展开的小学生涯充满了期待,于是兴高采烈地回答:“毛毛要去市实验小学,东东要去汇寓苑小学!”
  妻子又问:“那你知道自己要去哪所学校吗?”
  儿子照实回答:“我要去离家最近的人民路小学呀!”
  妻子叹了口气:“凭什么毛毛和东东去的是最好的学校,而你去的却是最差的学校?”
  对新学校充满期望的儿子听到妈妈这么评价,很是不满,他放下手中的纸飞机呼啦一下站起来,反驳妈妈说:“你说得不对,我的新学校可漂亮了,不许妈妈说我们学校的坏话!”
  听到儿子还这么得意,妻子不高兴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志向?以后毛毛和东东变成了凤凰,你还是只土鸡时,就知道妈妈的话正确了!”
  儿子听到妈妈如此攻击自己的学校,幸福平和的心态立刻被搅得云消雾散,一时不能承受,眼里含了泪水:“不是的,那天路过学校我还跑到围栏边看过,我的学校有好大的操场,很多哥哥姐姐在踢球、玩耍,还有高高的教学楼,老师们看起来又亲切又和蔼……我的学校不是土鸡,我喜欢人民路小学,等我成为一名小学生以后一定会很快乐的,我要在那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当飞行员!”
  听完儿子带着哭腔喊出的话,我和妻子都震惊了,深深为儿子平和踏实的心态而感动。是啊,就算不是名校又如何?所谓阶层和等级,都只是大人附加在学校上的标签,只要孩子怀着一颗纯真的心,热爱学习和生活,有理想有信心,将来一样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我为儿子的话而感到汗颜,同时也陷入了沉思:任何一位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许都需要拥有一些“平民意识”,只有拥有了这种意识,孩子的成长才会变得简单而且幸福。平民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是保护剂,是快乐无忧的源泉,但却常常会被大人日趋势利的心理所压制并损害——压制孩子的平民意识,其实就是在损害孩子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所以,请一起来保护孩子的平民意识,保护孩子的童年吧!
其他文献
小琳长得胖嘟嘟的,由于超重,平衡能力不太好,无论是走路、活动游戏等行动都比其他同学慢一拍,一些孩子因此给她取名“笨猪”,并经常对着她唱“猪——你生日快乐”。  夏天,拉拉脖子上长了痱子,于是把头发剪短了,齐耳朵,于是有同学取笑她,叫她“西瓜太郎”。  这一类戏弄和取笑的事件,都在孩子的生活中上演。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经历,他们常常因此紧张、焦虑、胆怯甚至自卑:他们越来越不活泼,变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我观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主观上认为自己聪明、记忆力好、反应快等,将直接促进孩子的自我认知发展。其实,人在3岁之前还没有“我”的概念,直到7岁后才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在这段时期,基本上大人说孩子是什么,他就认为自己是什么。所以说,家长肩负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自我认知的重大责任。激励是让孩子产生良性的自我认知的最好方式,如果大人总是否定孩子,那他从小就有“我笨,我做不
很多父母总认为孩子年纪尚小,动作笨拙,不放心让他独自做事,常常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更不用说让孩子给自己帮忙了。比如,孩子刚想要帮大人做些喜欢做的事,家长就会立刻做出回应:“别动,这是你该干的活儿吗?”如此几次,孩子就会失去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有时,父母“迟缓”一些,让孩子亲身去实践,自己动脑解决问题,亲眼看到结果,可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的小孙子皓皓,今年3岁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善动脑筋,爱
儿子到加拿大留学,他所在的小学总共才300多人,每个班十多名学生。在加拿大,班级学生的人数若超过20名,家长们就可以向学校提出抗议。儿子学校的设施是国内小学无法比拟的,棒球场,曲棍球场等等,应有尽有。可出国的收获却并不在于得到好条件,而在于观察到了国外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孩子要上学了,我一边给他收拾东西,一边指责:“瞧瞧该带的带了没有,你总是丢三落四的”、“你这脑袋忘性这么大,赶明儿说不定
记忆是人类智力结构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基本手段。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前儿童记忆处于意识中心,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中,以记忆占有优势地位。如果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孩子每一次都要重新去认识那些已经碰见的事物,不能获得任何生活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智力活动。  记忆力虽会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的保持时间、容量以及内容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能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科学、适当的训
面对孩子的冷漠,家长常常伤心地感叹: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是谁偷走了他们的爱心?其实,仔细观察和深刻反思之后,我们惊愕地发现:爱的杀手正是爱子心切的父母自己,他们使孩子只知道享受被爱的温馨和幸福,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    场景一:  妈妈给宝宝买来点心,宝宝津津有味地吃着,这时,奶奶走过来逗宝宝:“这么多好吃的,让奶奶也尝尝。”然后拿起点心轻轻咬了一口。宝宝大哭,非要奶奶把点心吐出来。妈妈连忙
[摘 要] 以2017年全国卷卷Ⅰ理科第20题为例,以韦达定理的应用为载体,在关注学生成长与培养学生思想方法的形成等方面浅谈对高三复习工作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构造;换元;关注学生;思想方法  小小刍议,抛砖引玉  (1)利器之一:貼近学生,关注学生.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唯有主体参与,才能实现真教学. 学生的每一次疑问、质疑正是我们教师教学的起点,只有基于学生的起点,关注到学生的知识水平、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现在不少孩子竟然不会玩耍、没空玩。孩子“玩”的天性正在逐渐退化。下面有一个典型案例:  3、4岁时,小轩问妈妈:“我可以玩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要先背这首唐诗。”  7、8岁时,小轩问妈妈:“我可以玩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要先练钢琴。”  再大一点,小轩问妈妈:“我可以玩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要先把这10道奥数题做完。”  现在的小轩不再问妈妈,上了小学以后,
女儿的出生给我们这个小家庭增添了不少情趣。可是由于工作忙碌,我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与女儿游戏、交流,对女儿关心很少。我心想,反正妻子是搞学前教育的,养育女儿的事就由她一人“承包”算了,于是便心安理得地做起了“闲职”爸爸。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本幼教杂志上一篇题为《教养孩子,需要父亲更多的参与》的文章,原先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安宁下来了。因为,在胆小、怯懦、做事拖拖拉拉的女儿身上,我看到了父亲
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头玩的游戏。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就可以循序渐进地玩手指游戏,来锻炼手指的小肌肉群,提高其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及控制能力。    Step1:  初步了解手的结构,培养孩子对手指活动的兴趣。  首先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手,使他知道手有手心、手背、手腕和手指,然后再逐一认识5个手指的名称。认识后再通过游戏“手指点名”进行巩固,即家长说出一个手指的名称,孩子立即伸出相应的手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