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截锅贴孝敬外婆
锅贴馍,北方面食之一。把生面饼子贴在锅上烙熟,下面焦黄香脆,上面松软适口。1959年,我在河南嵩县第一中学上初中。腊月二十三晚上,食堂给每个学生分了半个锅贴馍,有二两多重。除了半个锅贴,大铁锅里飘着白菜叶的咸汤可以随便喝。
那时,我已经饿得双腿浮肿。可以想象,这半个锅贴对我的巨大诱惑。但我只喝了一肚子咸水,把锅贴省了下来,用手绢包好。腊月二十六放寒假,我走了40多里路赶回家,把锅贴馍呈献给生病卧床的外婆。外婆喜出望外,一定要让我妈尝尝,我妈哪里舍得尝。外祖母也没舍得一次吃完,分成好几次吃了。
(李春兰/文,摘自《快乐老人报》)
与炸药同眠
1960年3月,我和石油技校1000多名师生参加开挖百—克水渠大会战。当年7月,我所在的二连搬迁到第二工程地段。刚到地方,连长就带着图纸,和排长去看开挖水渠的任务点。这里地势高、地不平,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凿隧道穿过。更难办的是,这段水渠下边岩石成堆,一看就知道是块难啃的骨头。
刚开始几天,大家还感觉比较轻松,每天也还都能完成任务,可挖到大约1米深的时候,大家就再也挖不动了。当时水渠指挥部的其他几个连队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整个挖水渠的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
水渠工程指挥部经过研究决定,向克拉玛依市政府申请调用炸药实施爆破施工。几天后,指挥部给我们连队送来2吨炸药和10箱雷管。连长让我们卸在离连部30多米的空地上,用帆布盖好,通知大家晚上开生产会议。因为当时我患了胃病在休息,所以领导决定让我看守炸药。
没想到,第二天下了一场小雨,堆放炸药的地方严重积水。为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连部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挖了一个地窝子,将雷管炸药都放进地窝子里,我就住在里面看守。
晚上,我就用10多箱炸药搭成了一个简易的单人铺,枕头就是两箱雷管。当时我对雷管炸药的危险性毫无常识,也根本没意识到这有多危险。那段时间,我按连部的料单,给前来领料的各排班发放雷管和炸药,就这么过了近1个月。
眼看还剩几百公斤炸药了,这时其他连队发生了炸药意外爆炸事故,水渠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下来进行安全检查。当检查组来到我们连队,看到我竟然睡在雷管炸药上时,检查人员吓出了一身冷汗,让我立即搬出地窝子,并把雷管收回到指挥部。
事后,连长在班排长会议上对这件事做了检讨,我也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
(郭森/文,摘自《中国石油报》)
在外交部当厨师
1956年,经组织审查批准,我被调往北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食堂当厨师。
当时,周恩来是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部长助理是乔冠华。外交部食堂每天有1000多人就餐。周总理每年都要来外交部很多次,每次来,食堂是他必看之地。因此,我在外交部食堂工作的近两年中,每次和周总理近距离接触我都记得,共有13次。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每到开饭时间,他就到食堂看看这个同志打的饭,尝尝那个同志买的菜。
外交部的副部长是张闻天、姬鹏飞、章汉夫,有专人为他们做饭。但是,他们的家人从不搞特殊,都是在食堂买饭,或拿回家吃,或在食堂吃,从没有见过谁多吃多占。每到开饭时间,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
那时,和我国建交的仅有十几个国家。来了外宾,若是高规格的,如国家领导人,就去国际饭店;低规格的,就由外交部礼宾司负责接待。因此,为了招待客人,我学会了做各种西餐。
“一专多能”是我在外交部工作时的常态:来了外宾,我们就到机场当欢迎群众;文化部在中南海举办文化活动招待会,发“票”给我们去当观众,因此,我也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每年国庆节也让我们参加国庆游行,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57年,外交部调我到我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当厨师。遗憾的是,这时我接到家中母亲病危的电报,领导就安排我回了老家,结束了在外交部当厨师的工作生涯。
(赵树平/文,摘自《新老年周刊》)
锅贴馍,北方面食之一。把生面饼子贴在锅上烙熟,下面焦黄香脆,上面松软适口。1959年,我在河南嵩县第一中学上初中。腊月二十三晚上,食堂给每个学生分了半个锅贴馍,有二两多重。除了半个锅贴,大铁锅里飘着白菜叶的咸汤可以随便喝。
那时,我已经饿得双腿浮肿。可以想象,这半个锅贴对我的巨大诱惑。但我只喝了一肚子咸水,把锅贴省了下来,用手绢包好。腊月二十六放寒假,我走了40多里路赶回家,把锅贴馍呈献给生病卧床的外婆。外婆喜出望外,一定要让我妈尝尝,我妈哪里舍得尝。外祖母也没舍得一次吃完,分成好几次吃了。
(李春兰/文,摘自《快乐老人报》)
与炸药同眠
1960年3月,我和石油技校1000多名师生参加开挖百—克水渠大会战。当年7月,我所在的二连搬迁到第二工程地段。刚到地方,连长就带着图纸,和排长去看开挖水渠的任务点。这里地势高、地不平,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凿隧道穿过。更难办的是,这段水渠下边岩石成堆,一看就知道是块难啃的骨头。
刚开始几天,大家还感觉比较轻松,每天也还都能完成任务,可挖到大约1米深的时候,大家就再也挖不动了。当时水渠指挥部的其他几个连队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整个挖水渠的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
水渠工程指挥部经过研究决定,向克拉玛依市政府申请调用炸药实施爆破施工。几天后,指挥部给我们连队送来2吨炸药和10箱雷管。连长让我们卸在离连部30多米的空地上,用帆布盖好,通知大家晚上开生产会议。因为当时我患了胃病在休息,所以领导决定让我看守炸药。
没想到,第二天下了一场小雨,堆放炸药的地方严重积水。为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连部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挖了一个地窝子,将雷管炸药都放进地窝子里,我就住在里面看守。
晚上,我就用10多箱炸药搭成了一个简易的单人铺,枕头就是两箱雷管。当时我对雷管炸药的危险性毫无常识,也根本没意识到这有多危险。那段时间,我按连部的料单,给前来领料的各排班发放雷管和炸药,就这么过了近1个月。
眼看还剩几百公斤炸药了,这时其他连队发生了炸药意外爆炸事故,水渠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下来进行安全检查。当检查组来到我们连队,看到我竟然睡在雷管炸药上时,检查人员吓出了一身冷汗,让我立即搬出地窝子,并把雷管收回到指挥部。
事后,连长在班排长会议上对这件事做了检讨,我也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
(郭森/文,摘自《中国石油报》)
在外交部当厨师
1956年,经组织审查批准,我被调往北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食堂当厨师。
当时,周恩来是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部长助理是乔冠华。外交部食堂每天有1000多人就餐。周总理每年都要来外交部很多次,每次来,食堂是他必看之地。因此,我在外交部食堂工作的近两年中,每次和周总理近距离接触我都记得,共有13次。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每到开饭时间,他就到食堂看看这个同志打的饭,尝尝那个同志买的菜。
外交部的副部长是张闻天、姬鹏飞、章汉夫,有专人为他们做饭。但是,他们的家人从不搞特殊,都是在食堂买饭,或拿回家吃,或在食堂吃,从没有见过谁多吃多占。每到开饭时间,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
那时,和我国建交的仅有十几个国家。来了外宾,若是高规格的,如国家领导人,就去国际饭店;低规格的,就由外交部礼宾司负责接待。因此,为了招待客人,我学会了做各种西餐。
“一专多能”是我在外交部工作时的常态:来了外宾,我们就到机场当欢迎群众;文化部在中南海举办文化活动招待会,发“票”给我们去当观众,因此,我也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每年国庆节也让我们参加国庆游行,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57年,外交部调我到我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当厨师。遗憾的是,这时我接到家中母亲病危的电报,领导就安排我回了老家,结束了在外交部当厨师的工作生涯。
(赵树平/文,摘自《新老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