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开放课程在动画专业的建设与应用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2051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文件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于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至此,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动画专业作为艺术设计学科下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其独特的行业背景和学科特点。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模式是多维度的,其课程数量与日俱增。在当前背景下,打造有深度的在线课堂,将“泛在学习”“OBE教育理念”等准确地与之深度融合,使在线开放课程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泛在学习;OBE教育理念;动画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3-0126-05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等国家文件[1],以及“双一流大学”“在线开放课程”“高水平本科教育”等高频词的出现,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对象。当下社会对传统意义上的“985工程”“211工程”大学也有了新的认知。相较于过去“只看牌子”“只看专业”的盲从式填报志愿的现象,人们开始更关注“教学质量”与“就业前景”。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流本科课程又细分为线上线下课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其中,线上课程及混合课程都涵盖了在线开放课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线上课程共为1875个混合课程,共为868个,共占比54%,在线开放课程成为一流课程建设的主流。名单中,2020年与动画相关的课程一共有5门,其内容涵盖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动画创作、动画理论及动画产业,分别与当下动画学科的五大分支对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线课程数量庞大,授课形式千篇一律,怎样利用现有技术,打造出具有一定深度和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是每一位一线动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动画专业背景情况
  (一)动画专业的整体特征
  动画专业是隶属于戏剧与影视学的二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是属于艺术学的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是一个纯粹的交叉学科,与其他平行学科之间相互影响,二级学科之间更是如此。其中,动画与平行学科下的电影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以及设计学下的艺术设计学、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度更深,它与动画专业的整体特征密不可分。总体来说,动画专业的整体特征可分为理论性、实践性和逻辑性。
  1.理论性。理论性是动画专业最容易忽略且十分重要的前期属性。不同于艺术史论、戏剧学、电影学、美术学等纯理论学科,动画学科的理论性体现在实践过程中。从平行学科到动画细分专业,这些专业相互独立且互为补充,最终通过先理解再创作(制作)的形式表现。例如,大多数艺术学院的动画教学大纲里都有艺术概论、美术史、动画概论、视听语言等先修课程。这些课程往往都是必修基础课,并且在其他专业如电影学、艺术设计学、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等课程体系中也存在。可见,在艺术学的大框架下,艺术理论课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这些课程的知识体系会对后续课程的展开起到先导作用。除此以外,其他的实践类课程也都存在自身的理论基础。例如,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原画设计等课程都有色彩造型原理和设计学创意思维的理论,无纸动画软件课程有二维逐帧动画和运动规律的理论,三维建模与材质渲染课程有多边形建模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等。由于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制作一个相关的动画前期设定或运动片段,所以课程的理论性被实践性所掩盖。
  2. 实践性。实践性是动画专业甚至整个艺术类专业的共性。动画专业往往以制作一部动画短片的形式来反映学科特征。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制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动画专业的外延逐步扩大,所涵蓋的知识体系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技术,而是融入插画、手办、广告、科普、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自媒体等众多相关领域,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其中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是数字媒体艺术和艺术与科技专业。以三维动画方向的制作软件为例,主流的三维软件有Maya、3DMax和C4D,其对应的细分领域为动画特效、室内设计和广告。在处理模型制作方面,三者都能完美胜任。三维动画专业教师至少需要精通上述软件中的一种,部分专业教师甚至可以在这三个专业方向上互通代课。
  动画专业的实践性还体现在知识储备的更新上。例如,早期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是前期(Photoshop)+中期(Maya/3DMax/C4D)+后期(PR/AE),教师只需要掌握这三个阶段的任意一款软件,就能胜任教学工作。现在,游戏引擎UnrealEngine5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游戏行业的制作流程,也影响了三维动画的制作模式,它的Sequencer套件不仅可以渲染和导出整个场景动画,还能够分割每个镜头的逐帧动画,并进行剪辑与合成,成为未来动画行业的主流。所以,动画专业的实践性决定了高校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学习新技术,掌握前沿动态,适应未来行业的发展需求。
  3. 逻辑性。动画专业的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在看似并行排列的专业课程后面,实则是一个行业制作流程的分解,如同电路的并联与串联。例如制作一部三维动画短片需要经过前期设定、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前期设定包括剧本、角色、场景、故事板,中期制作包括建模、材质、绑定、Key动画、渲染,后期合成包括配音与后期软件合成,整个流程基本涵盖三维短片创作的全过程。动画专业的教学大纲设定了包括剧本写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故事板设计、三维建模与材质渲染、三维角色绑定与动画、音乐基础、后期非编软件以及三维短片创作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一种环环相扣的紧密逻辑,如同汽车流水线上的每一个零件,通过自动化流水作业共同组装出一辆汽车。所以,一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与上下游教师相互沟通课程内容,让课程不再孤立存在,这样才能完美诠释动画教学体系的逻辑性。   综上所述,动画学科与其他同类别的设计学科一样,学科体系存在相互渗透的理论交叉性,课程内容存在与时俱进的实践性,课程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逻辑性。所以,动画专业的学科建设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在关联,课程设计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新理念。
  (二)本科生的毕业情况
  一直以来,艺术类专业的学科特征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纵观近年来动画、游戏、数字媒体领域的高速发展,能否培养出与行业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每个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在《中国动画教育现状分析》一文中说到,“虽然大学生就业压力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艺术类学生就业难也是全球共同存在的一般现象,但是我国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暴露了更深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2]。可见,动画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仅与产业转型、行业规模、疫情影响等原因有关,更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
  目前,动画专业的分布十分广泛,各大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动画专业,个别没有动画专业的院校也通过开设数字媒体或游戏动漫等交叉专业代替。从宏观上看,培养的动画人才的数量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真正能投入相关领域工作的人数不多。学生毕业后的具体情况大致分为三类:考研、考编、公司入职。
  1. 考研。由于高校对本科生的考研率有要求,加之社会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升,继续深造成为许多本科生的首选,部分专科生也会通过“专转本”的形式提高学历,因为研究生学历在现阶段已经成为许多企事业单位和初高中学校报考的最低门槛,这就使得超过总量1/3的学生加入了考研大军。
  2. 考编。目前,由于国家对事业编制报考条件的限制,许多用人单位对学历及专业有特殊要求。“硕士以上”“专业对口”“18—35岁”“应届毕业生”等附加条件虽然令大多数动画专业学生望而却步,但还是会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回老家报考无专业限制的事业编制。小学美术教师编制的报考率较高,虽然此类学校需要美术专业的师范生,但是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再报考学校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此类学生的数量也占到总量的1/3。
  3. 公司。其余的学生会选择进公司,大致可分成两类——跨行型和对口型。由于一些学生在选择动画专业之初并非是真正感兴趣,只是出于分数达标或谋求学历等原因,所以在就业方面会选择如电商、销售、文秘等无专业限制的工作,部分领域的大公司薪资水平也并不低,造就了跨专业求职的现象。一部分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会选择动画游戏公司,但是他们在毕业后无法直接进入公司,需要在相关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在达到一般行业标准后才能进入公司。
  总体来说,动画本科生的就业情况与其他专业相似,考研、考编及改行仍然是主流,而真正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并不多。这一现象的时间跨度长、范围广,不仅折射出动画相关行业的总体规模不足,更反映出我国动画专业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在线开放课程的普及会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外延平台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概念
  在线开放课程又叫“慕课”(MOOC),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012年,美国顶尖大学陆续开设网络学习平台并提供免费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3]。2013年,教育部开始大力推动慕课建设,目前已有1000余所学校开设了慕课,“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等网站相继开设,为广大学生用户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慕课建设在近年来初具规模,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
  事实上,学界关于“在线开放课程”本身的界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凡是符合“大型”“开放式”“在线”的课程都可以纳入慕课的范畴。从目前互联网平台使用情况来看,视频网站、慕课网站、网络直播都是一种在线课程形式。虽然这些平台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性,就是“免费在线开放”。由于承载教学资源的媒介从家用电脑转为移动端通信设备,学生们都能都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在线学习,这就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学习模式,与近年来流行的“泛在学习”教育理念如出一辙。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形式
  目前,互联网上的主流在线开放课程形式主要有视频网站、慕课平台和网络直播。从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三者各有优势且互为补充。下面就以三维动画专业方向的建模课程为例,从教学资源、学习模式、受众范围三方面来分析各平台的具体情况。
  1. 视频网站。视频网站是教学资源最丰富的平台,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媒介。目前,我国主流视频网站有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和哔哩哔哩。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2020年9月统计了各主流视频网站日活用户量,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在1300萬左右波动,优酷、芒果TV和哔哩哔哩在3000万到5000万左右波动[4]。其中,除芒果TV没有相关的建模教程以外,其他4家均有大量建模教程供网友观看。纵览这些教程视频,无外乎分成两大类——单个教程和系统课程。单个教程一般由模型制作爱好者上传,内容为某个功能的介绍,时长一般在20分钟以内;系统课程一般由行业从业者或者培训机构统一上传,内容为一个案例的一整套建模流程,总时长没有上限。课程内容涵盖角色建模、硬表面建模及场景建模,且无论是单个教程还是系统课程都是免费的。这些视频网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页,都配有对应的电脑及手机客户端,能够更加有效便捷地服务大众。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视频网站上的教学视频并不是在线开放课程,只是一种视频素材,是在线开放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学生门更倾向于通过在视频网站平台上学习的方式来弥补在课堂上的不足,从而达到泛在学习的最终效果。
  2.慕课平台。慕课平台是国家倡导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主流平台,2019年2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截至2020年,国家级一流在线本科课程已有2743门(线上+混合),分布于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网、人卫慕课、融优学堂、学银在线以及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5]。其中中国大学MOOC平台是最主要的一流课程平台。不同于视频网站的高自由度,中国大学MOOC上的在线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在线学习过程,学生将通过注册登录—预约课程—在线学习—课堂作业—考试—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一整套课程学习。它的教学视频是根据该课程的学时数和章节数来编排,时长为10—15分钟,每一章有对应的测验环节,在进行至最后一周时会有考试环节,学生通过在线提交答案进行考试,且在课程结束后公布学期成绩。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完全模拟高校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学习时间和周期固定,授课目标明确,并且每节课有对应的PPT和课件供学生练习,对于一些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相较于视频网站的海量教学内容,MOOC平台课程种类比较有限,课程深度比较浅显,不能满足学生想学什么、就有什么的要求。这也是由该平台的申报、审核、评选、定稿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所决定的。换言之,慕课平台上的课程是以学校为单位、平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申报,代表着该校的综合水平,它的建课要求决定了“不是想报就能报上的”这一甄选条件。总之,慕课平台的规范性决定了它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范围,对应的手机App也能起到课程进度跟进的作用,是目前泛在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3.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是自媒体时代下的一个新兴行业,为传统教育方式提供了新思路。在發展初期,网络直播留给人们的印象并不太好,随着工信部对直播行业的大力管控,如今教程直播也开始慢慢兴起。目前,国内最大的直播平台有抖音、B站、快手、斗鱼和虎牙。其中斗鱼和虎牙的视频内容主要为游戏直播,抖音和快手为短视频,B站为分区UP主。与之相关的直播人员大多来自动画游戏制作培训机构,或是从游戏公司离职的从业者。教学类直播一般时间较长,通过制作一个案例来讲解建模的某一个环节的注意点。通常在直播画面的右下角会写上QQ群,吸引感兴趣的学生加入。这类直播教学的优势在于有较强的“代入感”,会给人产生一种“一对一”上课的错觉,但是往往会因为操作速度太快,仅仅停留在看一看的阶段。这种网络直播的教学方式与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十分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面向大众,后者只针对班级的学生。可以说,通过网络直播来进行学习,能够真实模拟课堂学习氛围,实现泛在学习的情境。
  综上所述,视频网站、慕课平台和网络直播是当下互联网的三大平台,视频网站在教学资源方面比较丰富,慕课平台在学习流程上较为全面,网络直播在受众范围上相对广泛。三大平台在对象的学习模式方面虽有所差异,但是都能够为泛在学习提供有效的媒介,在技术上给予自学者极大的帮助。如同在线开放课程的三个外延,各自独立且互为补充,为动画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在线开放课程与动画专业的融合
  现阶段,针对动画专业发展相对滞后于行业发展的情况,可以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优势来充分弥补动画专业学科建设上的不足。可通过引入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科调整,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来达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现对口就业。
  (一)结合优势学科的特色办学
  目前,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太多,人才培养方案类似,课程设置千篇一律,导致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那么,如何才能“去同质化”呢?其实,如果能结合本校强势专业或优势资源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动画学科,就能够实现去同质化。例如某校大气科学专业全国排名前列,在学科建设初期就将动画学科的某一方面服务于该学科,以气象科普动画、三维流体特效、虚拟现实模拟技术等为办学特色,将动画与大气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出能服务于气象行业的动画人才。同理,将该理念应用到林业、农业、工业、医疗等大学的动画建设中,就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动画专业特色办学。再如某校动画专业长年在三维动作捕捉方面投入大量设备,专业教师团队也长期致力于角色绑定与动作制作,那么它在动捕领域里就是无法替代的,能够专门培养动作设计方面的专供型人才。动画门类有很多,从二维到三维,从模型到手办,每一个门类都能作为一个特色办学点。这样,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而不是什么都略懂一点的“通才”。
  (二)OBE教学理念下的课程设计
  OBE全称为“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最早由美国学者斯派帝在其《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成果导向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学生的成绩,而是在于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真正拥有的能力[6]。换句话说,OBE教育理念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课程不再是一种循规蹈矩的刻板印象,而是促成学习结果的手段。动画专业的课程特点就与之十分契合,不同于传统文理科照着教材死记硬背,动画课程通常以制作一个项目或完成一个作品为考试形式。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在作品完成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所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而符合动画专业学科特征的OBE课程设计就是当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根据我国动画专业的相对滞后性的现状,可结合互联网技术,将OBE教育理念与新型在线开放课程有效融合。
  1. 小班化开放课程平台
  过去,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操作演示法是动画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能够把某一工具或流程讲透彻。缺点在于受投影设备的限制,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注意力容易分散,操作速度难以把握,太快学生会跟不上进度,太慢时间又不够用,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如今,视频网站、慕课平台、网络直播等在线教学平台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搜索到需要的知识。因此,建立一个在线课程平台,将每一届学生收录进来,通过小班化的线上交流形式辅助线下常规教学,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平台选择可以是多维度的。例如,通过建立QQ群,将以往的教学过程录屏,以章节命名并上传至百度云或相关视频网站。学校还可利用各种在线平台来建立课程,这些平台可以是公共平台(中国大学MOOC、腾讯课堂等),也可以是校内平台(超星等),最后给出其他教学资源和网络直播的视频链接,供学生课外参考。这样,一套以“QQ群+慕课平台+视频资源”为主的完整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就建立完毕。这种体系能够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提问、课后扩展,有效做到学习的正迁移,并为泛在学习的展开提供有力依据。
  2. 云课堂式在线互动
  传统在线开放课程给人固有的板书式印象,学生在面对众多课程时无从选择,部分课程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云课堂相比传统课堂而言,其优势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集物理空间、资源空间、交互空间于一身的多维度数据一体化采集与应用的集合。云课堂与在线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直播互动属性,利用各种云平台(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能够有效地营造出一种真实的上课环境,教师可通过连麦提问或抢答来还原真实课堂的互动环节。云课堂技术在应对疫情等突发性情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组织起课堂机制,回放功能还有利于学生的复习,直播过程的素材也能够成为教学评价的有效依据,是一种十分便捷的课堂组织形式。
  3. 项目主导团队协作   在OBE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以完成一个小型项目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从而改变按部就班的“填鸭式”教学。动画专业的项目形式与其他设计类学科相似,都需要流程化的团队协作。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强,知识范围广,需注重学科交叉。这里以三维动画课程设计为例,在课程编排时,教师可以先将最终的大作业布置给学生,细分到每一个章节,先将案例结果展示出来,其中用到的工具和理论知识可在课程平台里下载,让学生先预习一遍;在正式上课时,主要操作环节就可以略讲,详细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以5人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最后的大作业,创建分工表,对应每个人完成的部分,可以是大场景中的某个模型,也可以是前期角色场景设定,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培养了团队的协作意识,为日后的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和公司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纵然,我国动画专业相对滞后于行业发展,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但是随着“双一流”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数据时代为动画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泛在学习的落地提供便利,引入OBE教育理念,给学科特色定位指引方向。动画专业的现代化教育改革,需要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与时俱进,方能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 (2015-04-16)[2015-04-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504/t20150416_189454.html.
  [2] 肖永亮. 中国动画教育现状分析[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03):71-77.
  [3] 刘璐.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对当前教育的影响[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8-10.
  [4] QuestMobile研究院. 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20半年大报告[R]. 2020.
  [5] 姚光庆,王华,任双坡,等. 网络课堂:大学生的“第四课堂”,教与学的新空间[J]. 中国地质教育,2020(01):50-53.
  [6] 王宝珠,刘翠响,曾成,等. 基于OBE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01):38+42-44.
  (薦稿人:周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基金项目:2021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1YBJG33)。
  作者简介:尹欣(1988—),男,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教学、电影理论。
其他文献
摘 要:江华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是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特有的用于庆祝丰收、乔迁、婚庆祭祀的一种群众性舞蹈,以其独特的身体运动符号承载起丰富而厚重的瑶族文化。本文选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这一角度,通过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从江华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形态演变等方面,探讨长鼓舞主客体的能动性和结构性,总结出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在本真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瑶族长鼓舞传承和保护的建议,以期能给研
期刊
摘 要:学习马列经典原著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客观要求,但现实情况是,有些基层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缺少时间和精力学马列经典原著;马列学习务虚不务实;理论素养较差,看不懂、学不会马列;教条式学习经典原著,学习效果差,造成马列经典原著学习虚化的问题。所以基层人员在马列经典原著学习中,应当优化学习环境,解决“没空学”问题;提高思想认识,解决“不愿学”问题;提高学习能力,解决“学不会”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
期刊
摘 要:从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高职学生在学习、情感、人际交往和就业创业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逐渐成为影响高职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在缓解学生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分析音乐教育教学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路径,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举办形
期刊
摘 要:对弹拨乐器组来说,音调有着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和西方交响乐团相比较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规模,给民族管弦乐团带来了深厚的记忆,使民族管弦乐艺术实现了在声音方面环绕立体化,色彩多元化,表现上也非常丰富。本文以弹拨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弹拨乐的现状为出发点,对弹拨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民族管弦乐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弹拨乐组;民族管弦;管弦乐队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是课程育人的具体要求,课程育人是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学校教师应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贴切的育人元素,凸显价值引领,实现课程育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湖南工商大学在理念上坚持以“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为核心,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强调师风师德的培育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在教学内容上挖掘有形和无形元素,打造资源库,在考评方案上结合“自我体验”和“实践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
期刊
摘 要:无论何时何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域传播都是备受瞩目的焦点。本文通过文献调查与实地调研的方式,以黔西北彝族自创的“口头歌”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其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这种具有本民族自身特色的传播方式,不仅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为有力,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地的传播呈现了“网络状”的传播效果,无形中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地的影响力。因此,探讨这种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相较于传统的文化扶贫模式,互联网因自身特点和优势,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方法和路径。本文从“互联网+”“文化贫困人口”文化需求的精准识别与建档立卡入手,探讨了“互联网+”观念、技能和市场帮扶,研究了“互联网+”文化供需实时对接的动态管理,以期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究,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精准扶贫;“互联网+”;扶贫路径  中
期刊
摘 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和其他学说融通起来,秉承经世致用的原则,发挥思想文化对人的规范作用,并把这种思想文化的教化与国家治理相结合,逐步形成在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这对汉代的政治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研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意义非凡。本文首先从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董仲舒政治思想形成的条件,从神权、伦理、治国这些角度深入挖掘,剖析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客观评析董仲舒的功与过,既突出其政治思想的
期刊
摘 要: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艺术工学作为部分设计类大学提出的一种学科概念,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艺术工学体系。我国的环境设计专业是从环境艺术专业转型升级设置的,为了寻找从艺术教育向环境工学教育转型的经验,本文以日本艺术工学类大学为调查对象,针对中日各四所艺术设计类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基础造型、感性科学等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对教学成效进行反思,发现日本艺术工学教育使学生拥
期刊
摘 要:面对基础设施公司、跨国公司等主体,继续将其视为私主体已不能完整归纳其性质,亦无法有效规制其行为。本文从相关主体法律行为的特质出发,将此类主体与传统意义上的民事主体进行了区分,在尊重公法规定的基础上,尝试论证宪法基本权利条款与国际法人权规则调整私主体法律行为的可能性,从而为基础设施公司、跨国公司等特殊主体法律行为的规制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工具,以加强对人权的保护。  关键词:法律行为;基础设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