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下瑶族长鼓舞的本真性传承和保护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6100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华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是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特有的用于庆祝丰收、乔迁、婚庆祭祀的一种群众性舞蹈,以其独特的身体运动符号承载起丰富而厚重的瑶族文化。本文选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这一角度,通过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从江华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形态演变等方面,探讨长鼓舞主客体的能动性和结构性,总结出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在本真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瑶族长鼓舞传承和保护的建议,以期能给研究传统民间舞的学者们提供参考和帮助,为保护传承我国优秀的非遗舞蹈文化做出努力和贡献。
  关键词:非遗;江华瑶族长鼓舞;本真性;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3-0137-03
  瑶族长鼓舞是湖南江华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体现瑶族人民生活,抒发情怀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显著的瑶族特色与地方特色,于2008年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围绕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从非遗的“本真性”出发,处理传承与保护的关系,以期更好地发展江华瑶族传统长鼓舞文化。
  一、江华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发展与形态演变
  (一)传说中孕育,现实中生长
  江华瑶族长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盘王意外去世,其子女制作长鼓,希望能将死去的盘王之魂召唤回家在民间。这是江华民间最广为流传的说法。
  长鼓舞脱胎于起源很早的祭盘王仪典及一些巫术活动中的舞蹈,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中有:“昔楚国南郢文邑,沅湘之间,其俗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1]其中“沅湘”指的就是湘西,即古时候瑶族居住的地方。在阮湘,无论大小年节,都有其独特的祭祀活动,或因水患而拜河神,或因瘟疫而求巫师,每祭祀,必起舞。现如今,长鼓舞已成为瑶族民间重要的群众性文娱活动。
  瑶族是山地民族,山间劳作是瑶族人民生活的重要方式。瑶族长鼓舞的动作是从日常劳作的动作中提炼与升华得出的,包含了弹、稳、扭、蹲等动作。江华瑶族长鼓舞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
  (二)虚与实相生,阴与阳兼容
  江华瑶族长鼓舞通过舞台表演展现了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表达了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虚象与实象的有机融合。长鼓舞中再现瑶族人民日常的劳作生活,这是实象;长鼓舞的表演者利用长鼓舞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爱,这是虚象。虚象和实象结合,使长鼓舞作品更具艺术性。
  江华瑶族长鼓舞动作力度对比强烈。在舞蹈时,动作的旋转速度较快,运动幅度也较大。通过双手敲击出鼓点,与动作科学配合,长鼓舞在表演中呈现出一种动作张弛有力、节奏明快的特点。从舞蹈美学的角度分析,瑶族长鼓舞的磅礴气势展示了阳刚之美,而在空中舒展、飞跃等姿态则体现了阴柔之美。长鼓舞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作出弓点步蹲、八字蹲等蹲的姿态,更能展示瑶族长鼓舞民族特点,展现阳刚之气,给人感觉沉稳。而在“屈膝”“弓腰”等动作中,依靠表演者身体曲线的柔和美,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江华瑶族长鼓舞虚象与实象交织,从表演中显现出浓厚的民族艺术气息,在其节奏韵律中展现阳刚与阴柔之美。观众在欣赏瑶族长鼓舞时,舞者将表演中的虚实与阴柔等情感、物像借助肢体展现的动态美衍生至观众身上,实现双方情感上的输出与交流,共同感知美、享受美。
  二、江华瑶族自治县对瑶族长鼓舞的本真性传承和保护现状
  在舞蹈中,“本真性”可以理解为原生态舞蹈中的自然存在,无需修饰,其性质可以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世界日益丰盈,瑶族长鼓舞被舞蹈专家、学者从民间挖掘搬上舞台,成为舞台艺术。瑶族长鼓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变化不失去本真性——不将原汁原味的瑶族长鼓舞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造,而是基于瑶族长鼓舞动律、特色等,将长鼓舞风格、动作呈现更鲜明,更贴近时代生活。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传承者和瑶族长鼓舞的研究学者们基于本真性,一方面遵循传统,遵守规则;一方面在自身有限的知识体系上对长鼓舞进行舞蹈的再创造。在国家文艺政策的支持和实行的具体保护措施下,江华县瑶族长鼓舞以欣欣向荣的态势不断地向前发展着。
  (一)尊重传承中主体地位的“能动性”
  主体的能动性指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在这里指长鼓舞的表演创作可以由传承人、舞蹈演员、欣赏者、专家学者进行合适的创造与改变。
  美国社会学家曼德华·希尔顿说过:“传统依靠自身是不能自我再生或自我完善的。只有活着的、求知的和有欲求的人类才能制定、重新制定和更改传统。”[2]瑶族长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变化、传承、创新是传承者在面对政治、时代、体制、市场、文化等各种复杂语境的考验中,不断地顺应环境变化去完成的。在传承人、舞蹈演员、欣赏者、专家学者等多重身份的影响下,江华瑶族长鼓舞从过去的单一演奏方式,变成现在具有丰富表演技巧的演奏方式;从传统而原始的表演,发展为富有美感的表演。瑶族长鼓舞的传承者一方面通过学习,吸收和运用瑶族长鼓舞的规定动势和相对稳定的瑶族社会文化内涵,体现长鼓舞知识体系制度性和结构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传承人们通过在各种文化场合中进行长鼓舞的表演,获得对瑶族长鼓舞新的文化解读和诠释,赋予其新的艺术知识内容,突破了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结构和知识张力,给予了瑶族长鼓舞多层次的含义,体现了瑶族长鼓舞在不同表演者能动性作用下丰富的一面。
  (二)重视传承中客体真实的“结构性”
  民间艺术必须拥有结构的稳定性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甚至说,标准化是美的前提[3]。江华瑶族长鼓舞具有固定技艺和程式,并不是只会打就可以,其在表演中是必须被呈现出来的,否则,只会让熟悉长鼓舞的观者无法接受。正如当老一辈传承人在向年轻的传承人或者表演者、欣赏者、专家学者等传授鼓技和程式化动作时所说,“平莲花的鼓(应该)是这样”“剪刀脚(应该)是那样上步”……这样口传身授的方式就是传承者对于结构的主动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长鼓舞的发展态势。   主体主动尝试认知,并在自我认知中对客体有了了解,进行接纳与吸收,最后进行自我创造。这都取决于主体对客体的“结构性”认知。
  “本真性”的内在基于真实,真实一方面源于艺术本身既有的结构性条件,易于传承;另一方面,真实源于生活在时代下的艺术从业者对于艺术的再创作。他们将真实融入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使表演能在结构的框架内变得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江华瑶族长鼓舞的传承者对长鼓舞的再创造,一方面是结构上的尊重传统,遵循规律;另一方面是传承人们基于真实、基于结构的再创造。现代语境中,江华瑶族长鼓舞真正做到了基于本真性上的主体与客体的有效互动。
  (三)创造活态发展的传承环境
  活态的传承方式,主要是指在表演中传承[4]。现今,传统的文化传播与发展模式,越来越不符合消费者需求。媒体的传播与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介不断出现,给传统媒体和传统文化构成极大的冲击。在面临发展瓶颈的当下,舞者要学会运用好媒介,帮助舞蹈在表演过程中传承,增强其传播效果,进一步建立传播受众与舞蹈传播者之间的有效链接,加速原生态瑶族长鼓舞的商业发展。
  (四)建立开放互动的对话系统
  湖南江华一带地区民间舞蹈、民间文化资源、民俗资源比较丰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地域风格。借助现有的旅游资源,长鼓舞的影响力不断加强。政府在风景名胜区建立了长鼓舞表演基地,组织长鼓舞团队轮流定期进行表演,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长鼓舞艺术。将传统的长鼓舞文化与当地特色旅游业紧密结合,使游客在欣赏怡人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认识长鼓舞。瑶族长鼓舞也成为本地经济贸易、商业交往、旅游开发等经济活动中,对外展示的地方特色品牌。
  三、对瑶族长鼓舞的本真性传承和保护的建议
  瑶族长鼓舞作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需将传承与保护放在同一高度上,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打造特色瑶族民族舞蹈文化旅游品牌和区域特色文化示范区的同时,处理好传承与保护的关系,让江华瑶族传统非遗舞蹈更具魅力,提高观赏性。构建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和保护策略是江华瑶族传统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吸纳多维人才,保证高质传承
  吸纳多维人才,保证江华瑶族长鼓舞高质量传承。通过政府对非遗保护政策的扶持,建立江华非遗瑶族长鼓舞研究部门,招募专业的艺术文化研究者及人才,进一步推动瑶族长鼓舞的理论研究发展。加强江华瑶族长鼓舞的应用研究,理论和实践一手抓,通过实地调研整理完整的文字资料,专业艺术人才加入打造高品质舞台作品,并进行展演。把瑶族长鼓舞引入高校课堂和社区,积累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增强长鼓舞后续发展的生命力。
  (二)纳入艺术课程,完善学科体系
  将长鼓舞知识纳入学校艺术课程中,完善学科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校园长鼓舞培训机制,将长鼓舞列入舞蹈、体育、美术等学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校园中给学生们传授瑶族长鼓舞知识与技巧,稳健推进长鼓舞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长鼓舞非遗的重要性,充实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长鼓舞相应的情感领悟。使学生体验到长鼓舞魅力,在参与过程中产生一种自内而外的情感愉悦。
  (三)借助现代科技,丰盈传承形式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进行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丰富长鼓舞的传承形式。非遗舞蹈的原生态传承,强调保持江华瑶族长鼓舞的独特魅力。因此人们在传承非遗舞蹈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非遗舞蹈的本质特征,保留江华瑶族长鼓舞当中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可以借助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制作精彩视频吸人眼球,呈现江华瑶族长鼓舞的民族特色。这种方式既适合民间舞蹈传播与发展,又开启了新的传播商业模式,让非遗舞蹈展现“原生态”的风采,让更多的受众无延时地认识“非遗”,在一定程度上给瑶族长鼓舞提供了面向大众甚至面向世界的舞台。
  (四)尊重真实完整,传承特色风貌
  充分尊重瑶族长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的真实与完整。在非遗语境下传承长鼓舞,不能只一味地盲目追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也不能为了迎合现代文明的诉求,盲目求快,要在充分尊重瑶族长鼓舞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基础上,传承瑶族长鼓舞的特色风貌。可以在社区、校园等公众场合举办瑶族长鼓舞知识讲座,向人们介绍、讲解、观察、体验原生态瑶族长鼓舞,在听众了解了长鼓舞的来源及历史后,与讲解员进行换位,让听众来讲述,激发人们学习长鼓舞的兴趣。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下,江华瑶族自治县针对瑶族长鼓舞的实践举措呈现出了对其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的努力,尤其是在开放互动的氛围中,对传承者主体地位的认同和尊重,重视长鼓舞真实的结构,紧跟时代,创造在活态中发展的传承环境,都对其传承和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是值得被推广和借鉴的。
  本文在遵循非遺舞蹈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保护和发展对策,把蕴含其中的信念、理想与精神气质表现出来[5],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留下来、传下去。
  参考文献:
  [1] 胡玲梅. 瑶族长鼓舞的审美艺术特色[J]. 黄河之声,2011(04):68-69.
  [2] 曾涛. 民间传承:关于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2):85-88.
  [3] 邓燕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传承与保护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4] 田二林.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以湖南省古丈县田家洞村为例[J]. 艺术评鉴,2019,4(16):23-26.
  [5] 王霄冰. 从《祭孔乐舞》看“非遗”的舞台表演及其本真性[J]. 民族艺术,2014,4(04):134-139.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湖南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保护”(项目编号:XSP21 YBZ142)。
  作者简介:郭贝贝(1980—),女,博士在读,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丁天智(1999—),女,硕士在读,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
其他文献
摘 要:缺乏生命意义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本文从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探讨了大学生精神困境形成的根源及症状,并且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引导大学生找寻自我价值感,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由、选择和责任,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启发大学生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及理解。通过这一系列的策略减少大学生精神困境带来的负面影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第三方评估以其客观性、中立性、专业性等特点,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第三方评估的运用时间较短,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实际问题,但其仍不失为发展、健全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手。本文结合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的相关经验,采用经验总结法,分析、研究第三方评估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不断完善第三方评估,不仅能使其成为发展、健全我
期刊
摘 要:混沌理论是一门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处于混沌状态的机制、现象、特征的科学,为人们认知心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新范式。危机干预因事关生命、受社会的关注度高,逐渐成为心理健康研究中的一个独立领域。本文在混沌理论视角下,梳理了混沌理论的定义及内容,分析了传统心理危机干预观,提出了基于混沌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以期用更发展、更全局、更长程的理念开展干预,更好地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复原力,强化心理韧性,提高
期刊
摘 要: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图书馆服务平台是图书馆空间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产物,文章从图书馆空间再造视角梳理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缘起、发展和现状,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产生背景、核心基础和开放性架构以及现状,探讨不同阶段的空间理论对图书馆的作用和影响。空间生产理论是现代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理论基础之一,图书馆空间是能够生产的重要资源,通过信息服务和知识交流,图书馆的空间会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发展
期刊
摘 要: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关注的话题之一,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本文通过探讨健康文化的内涵,结合1949年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实践,探索新时期健康文化建设与传播的思考以及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建设与发展新的健康事业、健康文化的思路,以期构建健康文化大环境,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实现全面健康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建设;传播;思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随着21世纪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变得更加开放多元,新形势下,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暴力恐怖风险、政治安全风险、校园稳定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等时有发生,传统的高校安全管理理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工作的新要求,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亟待新的变革。本文梳理了新时期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对此提出几项变革措施,以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面对学业、情感等一系列事情,会产生焦虑、失眠、抑郁、暴躁等心理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POMS量表,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练习,以特定造型性动作为依托,进行练习前和练习后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舞蹈运动后大学生的心境有较大的改善,改善了大学生焦虑、紧张、急躁、情绪低沉等心境状態。本研究从舞动治疗的视角解释大学生心境改善的原因,肯定了舞动治疗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改善
期刊
摘 要:人性是民法制度的建构基础和合理性判断标准,从东西方文明在人性认识方面的显著分殊出发,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国民法典制定中的争议问题。以人性恶为基础建构的民法制度,一定程度上能与各国各时代的市场经济相兼容。主体平等、私法自治、权利保障是中国民法典的基本制度和精神。马克思主张具体人性理论,强调考察特定历史时空条件下的人性认识,协调民法的普遍性与地域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善,揭示出以人性恶为基础的民
期刊
摘 要:高校科研管理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本文从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经过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对比联系,探寻“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高校新的科研管理模式的建立——即将企业中的新型管理模式“移植”到高校科研管理实际工作中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精益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005-03  在国
期刊
摘 要:学生骨干是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如何在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中实现学生骨干的角色行为规范化,是当前高校思考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高校心理危机四级预警体系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就学生骨干在实际工作中角色行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如何规范学生骨干的角色行为,从思想观念更新、体系机制建设、制度优化和人文关怀等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完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