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写作教学正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鉴赏教学与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鉴赏;作文教学;情景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情境教学与文章鉴赏都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见手段,但如何提高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实现对情境教学与鉴赏教学的有效运用却需要一定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文鉴赏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鉴赏课文,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各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异性较大,因此在鉴赏教学中,鉴赏作品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鉴赏作品,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浪费教学时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而鉴赏课文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由众多教育专家、学者一同进行编写,充分考虑了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能力水平,不仅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教材,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鉴赏作品。因此,教师在鉴赏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赏析,分析课文的词汇运用、文章结构安排等方面的写作技巧,并要求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进行应用。例如在学习《少年閏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鉴赏,重点关注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等句子,学习文中对人物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的技巧。
(二)鉴赏范文,帮助学生自我完善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问题。但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在作文点评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够全面、不够具体的问题,学生无法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不足,写作训练的效率较低,实际效果也不够明显,甚至会在多次写作训练中范同样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或优点进行总结,并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之后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赏析。在赏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朗读,让其他同学谈谈这篇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的建议。同一年级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差异,因此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赏析,无论是作者自身还是其他同学,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更加全面的自我审视,并在之后的写作中发挥长处、完善不足,实现自我提升。
(三)开展课外阅读鉴赏,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生无论是在词汇积累方面,还是在写作方法的掌握上,都相对较少,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鉴赏教学中就不能局限于课文与学生作文的赏析,还要搜集更多形式不同、内容丰富的课外优秀文章作为赏析作品。通过对课外文章的赏析,学生能够学到教材课文中未曾涉及的写作知识以及对写作方法不同的运用形式。同时,通过对课外文章的赏析,学生会积累到更多的素材,在写作时内容会显得更加丰富、充实。此外,课外文章的鉴赏过程也是学生自身感受的表达过程,教师在进行鉴赏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再让学生熟悉不同的鉴赏角度,这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迅速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速度,文章结构也会更加清晰。
二、小学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联系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写作是作者对自身感受的表达与总结,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也必须明确这一点,如果没有真实的感受,学生在写作时就会产生无从下笔的感觉,文章内容也会显得空洞,因此在进行写作练习之前,教师要保证学生对内容有自身切实感受,并形成自身观点,而情境教学则正是实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教材的课文,经过阅读赏析与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而真实的感受,这时再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表达出自身感受,写作思路也会更加流畅。例如在《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廉颇对蔺相如的行为以及蔺相如的应对态度,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中,想象如果自己是蔺相如会怎么做。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从而总结出与他人相处时应宽容的道理,这时再以宽容为题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就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因此很难对一些抽象的道理或事物产生切身感受,因此,进行写作教学时,还要注意联系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经历或生活感悟,这样写作时就会带有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学生会对俞伯牙与钟子期间的友情感到敬佩,而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并结合自己与好朋友间的事迹、经历写出读后感,这样学生就会进入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作文情境之中。
三、结语
总之,无论是鉴赏教学还是情境教学,都是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际效果为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胡丹红.基于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30).
作者简介:汤丽丽,女,1979年生,江西省萍乡人,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鉴赏;作文教学;情景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情境教学与文章鉴赏都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见手段,但如何提高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实现对情境教学与鉴赏教学的有效运用却需要一定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文鉴赏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鉴赏课文,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各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异性较大,因此在鉴赏教学中,鉴赏作品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鉴赏作品,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浪费教学时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而鉴赏课文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由众多教育专家、学者一同进行编写,充分考虑了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能力水平,不仅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教材,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鉴赏作品。因此,教师在鉴赏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赏析,分析课文的词汇运用、文章结构安排等方面的写作技巧,并要求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进行应用。例如在学习《少年閏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鉴赏,重点关注如“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等句子,学习文中对人物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的技巧。
(二)鉴赏范文,帮助学生自我完善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问题。但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因此在作文点评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够全面、不够具体的问题,学生无法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不足,写作训练的效率较低,实际效果也不够明显,甚至会在多次写作训练中范同样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或优点进行总结,并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之后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赏析。在赏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朗读,让其他同学谈谈这篇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的建议。同一年级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差异,因此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赏析,无论是作者自身还是其他同学,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更加全面的自我审视,并在之后的写作中发挥长处、完善不足,实现自我提升。
(三)开展课外阅读鉴赏,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生无论是在词汇积累方面,还是在写作方法的掌握上,都相对较少,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鉴赏教学中就不能局限于课文与学生作文的赏析,还要搜集更多形式不同、内容丰富的课外优秀文章作为赏析作品。通过对课外文章的赏析,学生能够学到教材课文中未曾涉及的写作知识以及对写作方法不同的运用形式。同时,通过对课外文章的赏析,学生会积累到更多的素材,在写作时内容会显得更加丰富、充实。此外,课外文章的鉴赏过程也是学生自身感受的表达过程,教师在进行鉴赏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再让学生熟悉不同的鉴赏角度,这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迅速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速度,文章结构也会更加清晰。
二、小学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联系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写作是作者对自身感受的表达与总结,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也必须明确这一点,如果没有真实的感受,学生在写作时就会产生无从下笔的感觉,文章内容也会显得空洞,因此在进行写作练习之前,教师要保证学生对内容有自身切实感受,并形成自身观点,而情境教学则正是实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教材的课文,经过阅读赏析与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而真实的感受,这时再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表达出自身感受,写作思路也会更加流畅。例如在《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廉颇对蔺相如的行为以及蔺相如的应对态度,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中,想象如果自己是蔺相如会怎么做。同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从而总结出与他人相处时应宽容的道理,这时再以宽容为题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就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因此很难对一些抽象的道理或事物产生切身感受,因此,进行写作教学时,还要注意联系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经历或生活感悟,这样写作时就会带有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学生会对俞伯牙与钟子期间的友情感到敬佩,而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并结合自己与好朋友间的事迹、经历写出读后感,这样学生就会进入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作文情境之中。
三、结语
总之,无论是鉴赏教学还是情境教学,都是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际效果为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胡丹红.基于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30).
作者简介:汤丽丽,女,1979年生,江西省萍乡人,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