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blove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满智慧与挑战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活泼健康成长的气息。但当我听了一些公开课或观摩课后,我有一种较强烈的感觉,就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一种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呢?下面就此谈我的困惑和思考。
  
  思考之一:自主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
  
  有一些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实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如:有的老师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看书,“你喜欢哪一部分?”“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真可谓非常 “自主”,但没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没的检查和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来问题,大家讨论交流,学生一时兴起争着发言,只顾自我表现,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没有心思探究知识的奥妙,有些问题的解释很不严密准确。课堂是“开放”了,学生是“自主”了,但基本的“游戏规则”没有了,教师成了旁观者,教师在课堂上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人,学习效果适得其反。我认为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
  还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教师要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这也是仅从字面上理解自主学习。一节课讲多讲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自主学习与讲多讲少并无本质联系,如:教师在讲台上分析,学生在独立思考,这难道不是自主学习吗?学生在自己读书、活动,不一定有所思,有所悟,并不等于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有时,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表现出形式会有较大差别。
  要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往的学习中,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成了复印知识的容器,因此新课改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和探究知识。但自主学习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自主学习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堂上当学生充满兴趣地争辩、探究时,教师就要适当引导,避免活动盲目和课堂秩序混乱,也就是需要在“开放”、“自主”与“秩序”、“责任”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建立恰当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意识。
  总之,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应加强,但“加强联合会 ”的理念变化了。以前考虑过多的是如何教,现要则要研究学生是如何学的,即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乐学,这就是立足于学的自主学习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切实加强学生的责任感,这才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之所在。
  
  思考之二:探究应选择适当内容
  
  接受学习是保守的,导致课堂上探究学习被泛化,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有的教学内容是没有探究的必要性,有的内容是学生不具备探究的条件。如:有的教师连三角形名称和国土面积之类的知识也组织学生探究,这既浪费了时间表,又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还有的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搞探究,特别是农村学校,往往条件所限,教师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去“探究“,那么就使探究变成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实际上,许多知识的学习还是从直接了解结论开始的,还有许多知识往往是一些事实和陈述记录,难以观察、探究,运用听讲、阅读、理解和训练等接受性学习方式往往更有效。但在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时,要注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避免原来那种机械灌输和训练的负面影响。
  
  思考之三:合作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变得频繁了。但有的教师把构建新的教学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如: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交流当作法宝,有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没有被唤起,便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导致少数优秀学生当“讲师”,多数学生当听众或陪衬,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还有的所谓合作,就是教师拋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室里一片嗡嗡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的合作一二分钟,学生还没有进入讨论状态就宣布结束,然后请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 这些代表一般是固定的好学生),虽然很热闹,但没有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合作流于形式。还有的问题并不困难,学生个人完全可以独立解决,却偏偏让学生合作交流,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讨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只是从形式上接受了新的理念,没有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旨在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要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参与者的身份到学生中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执导。特别是要耐心帮助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被人尊重的感受,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思考之四、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
  
  在新课改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成了新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似乎新课程离不开多媒体,不注意“因材选媒”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教改走向了误区。我听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中,很多都使用了多媒体。这让农村的教师羡慕不已,同时不禁又让我对有些课堂上运用的多媒体教学作用产生一些困惑。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与学的程序被硬性固定下来,整堂教学被鼠标牵着走,课件成了电子黑板,这实质上是机械灌输;有的教师的课件制作得很精美,精彩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欣赏”画面上;有的教师过早进行多媒体演示,把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掩盖了,人机对话取代了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
  因此,现代教学媒体仅仅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好的多媒体应有利于使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将难以观察、体验的现象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给学生留有探究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性和情感体验,切不可为了体现 “现代教学”一味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而忽视了学生自我操作、实验和品味、喧宾夺主。
  
  思考之五:一味赏识的评价是不够的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赏识、表扬作为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的激励方法,受到教师们的重视,而对批评这一基本教育方法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不少教育家们也呼吁要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其实,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在一些课堂上,常常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随意性到夸大其词:“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你是最棒的”……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习以为常,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深究。其实,学生一般能区分出表扬的故意与否,对符合实际的批评多数能客观对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对学生的错误明确地加以匡正,使模糊的概念得以澄清,对学生学习上的不良表现不作简单的批评,而是对学生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注意理解学生的烦恼和痛苦,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和惩罚,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一味批评或赏识都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不论是采取何种评价,都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把握一定分寸,使评价符合实际,让学生心悦诚服,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去扬长避短,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驱动器”。
  (作者单位:232001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孙庙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道德教育是《大教学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讨《大教学论》中的德育思想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评述德育在《大教学论》中的地位,指出《大教学论》中的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功利主义的德育观,以期全面系统地把握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并进而能对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有所启发。   [关键词]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德育思想    杨·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在教育发
期刊
有人说,能否成功上大学,就看“考一半,填一半” 做得好不好,此话对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性并没有言过其实。人们通常所说的高考志愿,是指考生在选择拟报的高校与专业时,按规定向招生部门和高校,就自己的决定所表达的书面意见。反过来说,填报志愿的主要内容就两项:选学校和选专业。那么,应该怎样选择高校和专业呢?    首先,要定准位    自己的成绩是重点大学层次呢,还是一般本科层次或高职高专层次。定位确定以后
期刊
新学期伊始,我刚接了一个新班,马上要与学生见面了,心里颇有些激动。我向教室走去,却一眼发现教学门外蹲着一位女同学,低着头,手指在地上胡乱地划着。我很诧异,其他同学都已经在教室埋了,为什么她却蹲在外面?于是吃惊地看着我。那一瞬,我不由一怔,马上明白了她为什么不进教室的原因。原来,她的右边额头靠近眼框处长了一个拇指大小的肉瘤!这使她的五官显得不和谐,大概是怕同学取笑而不进教室。  象这样因为自己的容貌
期刊
基础不同,目的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我们缘何千人一面,以同一个模本打造?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回炉,重新打磨,对人,我们还能重新“回炉”打磨吗?  构建人文校园,营造良好班风学风,寻找校园文化新的生长点,加速学校人文精神的养成,以民主合作而不是严格管理或彻底分权的方式,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逐步形成学习、研究、创新与合作交流的机制与氛围,让教师自然成长,自觉优化教育行为,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互动,体现因材
期刊
一、备学生——构建可以机动的分层教学对象    义务大纲指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等各不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如何实行”因材施教“呢?这要视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我对一个教学班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并由弱到强将他们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各方面情况都会发生变化,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对各层次学生作出必要的调整,以保护学生的
期刊
课余时间,我们常听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更难管。”对学生的管理,其实就是班级的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层集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这个场所中充满生机和活气,学生“活”起来了,学习有兴趣,成绩提高快,学生就好管。如何让学生“活”起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班主任要做学生“活”起来的表率    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是班级的领导核心。班主任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
期刊
生态环保问题是21世纪的核心问题,焦点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濒危物种灭绝,酸雨与沙漠化,这一切都直接关系着人类当今与未来的生存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形成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共识,人类才能最终拯救自身。然而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精神抑郁,两性对抗,人伦的沦丧,爱的缺乏形成了对人类的又一致命杀手。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教育何去何从?我有幸一直在中学任教,常常为当前的教育现状感到忧心,虽然力量微
期刊
【摘要】对教师的评价,关系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内部的管理,关系到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进步,是学校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长期以来,各个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各持已见,各行其事,结果是既有取得成功而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上台阶的。又有做法不当而适得其反,打击或挫伤教师积极性乃至影响到学校内部管理的,因此,如何搞好教师评价制度是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探索
期刊
从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品尝了酸甜苦辣的滋味,然而体会却是美好而深刻的。  记得刚踏上讲台的那年,碰上了让我好不难堪的事情,我阴差阳错地担任了我侄儿的班主任。侄子生性顽劣,加之我两个哥哥的孩子中只有他是个男孩子,家里娇生惯养,事事宠着他,使他变得霸道刁蛮。一次,他把一个学生打得头破血流。我一气之下,当众给了他一巴掌,恶狠狠地训斥了他几句。谁知他竟和我顶撞起来。我带着受伤的学生看完医生时,他却逃
期刊
一、农村初中女学生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农村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尤其是初中学生家长外出的比例最大,这样,就导致了孩子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无人关心,无人管理的现状。  初中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发育日趋完善。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有的女生因皮下脂肪增厚,体重增加,肌肉力量相对减弱而对完成体育课的相关动作缺乏信心;二、有的因腼腆害羞或个人趣味爱好不合而不愿意参加活动;三、由于部分农村小学不注重体育课,有的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