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您高兴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a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接到老妈的电话,问我,过年的时候那几桌年酒,花了多少钱,并且还带着歉意地说,都是花的你的钱。我说,没有花多少钱,只要您高兴,那您高不高兴啊。老妈在电话那头说,高兴,高兴,怎么不高兴呢。我问,还有别的事吗,老妈说,没有了,就是想起来那几桌洒席花了你多少錢,问你一下。
  放下电话,突然就觉得有些伤感。老爸老妈身体硬朗,退休费够花,隔三岔五往我家里送些包好的饺子、炸好的丸子,还有他们自己种的青菜,自己养的鸡下的蛋,而我唯一可以为他们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高兴。
  又似乎,我也年近半百了,却很少让他们高兴过。
  首先,我是长女而不是长子,一出生就没有让老妈高兴过,然后又只带来了两个妹妹。在我的记忆中,老妈有意无意N多次,很失意地在我面前发出过“又没有一个儿子”的感叹。而发出这种感叹的时候,一定是因为自恃有儿子的伯妈婶婶,在老妈面前得瑟,让她觉得低人一等,或者是刁顽的舅妈们,又给她什么脸色看,让她觉得,没有儿子撑腰,是多么难过的一件事。那时年少的我又能怎么样呢,看着老妈不高兴的样子,一直默默地问自己,为什么我不是个男的。
  都说女婿是半个儿,既是半个儿,那么也可以给老妈撑一半的腰了。可是我给她找的女婿除了长相看得过去,一没有房,二没有钱,更不用说有什么权利地位,就是一无是处的老实人一个,反而给伯妈婶婶和舅妈们更加多了一个看不起老妈的条件。我感觉老妈比别人轻慢她没有儿子的时候,更加失意了。但是她没有像叹息没有儿子一样,在我面前叹息,也没有因此怠慢她的女婿,并且真的是像疼儿子一样疼爱他。直到今天,我无数次地在先生面前说,老爸老妈这一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初没有反对我嫁给他。
  结婚半年没有怀孕,每一次回娘家的时候,老妈期期艾艾的眼神,欲说还休的样子,总是让我紧张难过,于是我放弃了等单位分了新房再要孩子的计划。到了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做B超检查医生说是双胞胎。我的第一个斩钉截铁的念头,就是最好是两个儿子,至少要有一个是儿子,我要为我的老妈争口气。龙凤胎外孙的出生让老妈高兴了很久,可以说一直到我的儿子十一岁生一场大病之前,老妈都是高兴的。
  儿子生病的那一年,老妈已经六十岁了。我永远忘记不了,送我们夫妻俩带儿子到广州治病的那个初秋的早晨,老爸老妈站在路边看着我们上车,老妈那突然之间多出来的白头发,在冷冷的秋风中,显得格外的令人伤心。后来听老爸说,那些日子里,老妈常常在半夜里哭醒,为我担惊受怕。那也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所谓幸福,已经离我很远,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儿子能够活下来。现在想来,那时最最可怜的人是我的老妈,她流的眼泪一定是我的双倍还要多。
  儿子病好以后,一切慢慢地也跟着好起来。可是老妈也一天一天地老去,弯腰、驼背、眼花,还是住在那个已经住了三十多年的老房子里,那里早已被规划为拆迁区,一直也没有被拆。而我那些住在老城区的叔伯姨舅们,因为房子拆迁,都住上了小区的新房,扳指算起来,也就只有老爸老妈还住在老房子里。有一天,我听见姑妈说,老妈那些天在很着急地,到处看房子,想买新房。可是,两老的退休金,就算加上一辈子的存款,哪里够买一间像样子的新房。就算可以按揭,两老已经七十多岁了,根本不够条件。我知道,此时此刻,老妈一定又在黯然神伤,又没有一个儿子,那些叔伯姨舅们能够奔上一间新房住着的,不就是倚仗着有儿子。
  我没有商量余地地,在与我的新家相隔一条马路的小区里,以我儿子的名义买了一间房子,位置离我足够近,以后两老有什么事方便照看,面积足够两老住,不小也不大,不会为做卫生受累。其时我的先生是有些不情愿的,一是手里钱紧,二是若是为儿子备用的话,这个位置不是他的理想。但是就像老妈当初没有反对我嫁给他一样,他也没有反对为老妈买新房。
  老爸老妈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房,到处跟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显摆,房子是女婿给他们买的,房产证上写的是外孙儿的名字,里面电梯,有中央空调,有天然气的热水器,一天到晚有热水用,冬天洗衣洗菜也有热水用。老妈最高兴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伯妈婶婶和舅妈们对她说,你这比养儿子还强些。而这一年,老爸七十六了,老妈也七十一了,他们养了我二十多年,又帮衬了我二十多年,才有了真正觉得高兴的日子,便情不自禁,欢天喜地。
  这几年过年的时候,我包揽了老妈在娘家和婆家所有招待客人的酒席,不要她再像从前那样过年就像过劫,花好几天从菜场买回家,花好几天在家里做准备,又花一天在家里做成最后的成品端上饭桌,还要收拾残局,最后又花好几天吃剩菜。老爸老妈过年的那几天,就跟着他们的老兄弟老姐妹们,一家一家地吃饭喝酒,一家一家地打牌,从初一玩到初八,真正的过年。
  年过完了,老妈又开始不高兴了。先是担心我过年办酒席的钱花多了,又说她的外孙儿外孙女都是过了两个本命年的大人了,怎么都还没有找到对象,毕业两年了怎么考个有编制的工作那么难,现在的孩子们怎么都不会着急。我说,现在这日子不是蛮好的,只要您高兴,所有的事情都好说。
  为了让老妈高兴,我必须在快过半百的年纪里,加倍努力,把能够做到的事情都做好。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人生浮若梦。也许,只要您高兴,是支撑我认真努力地活着的最大理由。
  若无您高兴,我一切的好又有什么意义?
其他文献
著名音乐家小泽征尔与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对谈集《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以下简称“音乐”)。  人生总会拥有一些休闲的日子,如果你认为从来没有,那么我只好表示遗憾。我还是认为会有的,那么午后小憩之时,之后,你总得想一点事情填满时光。诚然,人生本就存在多元选择,有些成本还很低,睡懒觉,散步、发呆、冥想、打牌、翻闲书、做家务、吹大牛,都是可以想见的情形。  村上春树无疑是酷爱音乐的,音乐不仅写进
期刊
人的一生,匆匆忙忙走过去了。壮行不止,作为人生大写意的形态,被世界上所有民族动情地叙述着。  古老的欧洲征尘滚滚,军士们左手执盾牌,右手持长矛,与友军相遇时,经常发生误伤,引起冲突,便定下靠右行走的军规。  欧洲大陆硝烟散尽后,歌舞升平,宝车骏马载着标有家徽的贵族,在马路左侧高视阔步,将下层人挤到右边去。乘车的和步行的,高贵的和低贱的,泾渭分明。  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车马行人又一律靠
期刊
种子  它洒入土壤时  正遇上狂风暴雨  当阳光拨开乌云时  土地已被击溃  谁曾想到  这粒种子发芽了  春去秋来在温柔的黎明中  在彩色的摇篮里  一枚枚硕果睁开了眼睛  天堂  她离开我们很远很远了  但脑海里时常浮现  上海的早晨,密探  还有京都纪事  她饰演的一个个角色  过去对美丽的认知  太过于肤浅  直到遥望天堂里  她的倩影  才感悟到人世间  有几人堪称美丽  大师之问  大
期刊
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便可以洞悉其兴趣、爱好、财富、身份、地位。有识之士往往能透过饭局见微知著,识人用人,洞察饮食之道里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饭局是识人用人最佳场所  有的人不喜欢坐在领导身边,老是挑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  每一个
期刊
日本人清少纳言留了一本书叫《枕草子》,写的平常物事,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她忍心这样,实在有趣,我很喜欢。比如她说四时之趣,春天是拂晓好,夏天是夜里好,秋天是傍晚好,冬天呢?她说:  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但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
期刊
有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前任来找你复合,你想对他说什么?”  点赞第一的答案是:滚!  点赞第二的答案是:一个大耳刮子抽过去。  这几个答案都是出自女性网友,其实我明白,如果真的前任来找她们,也许她们招架不住几轮就会沦陷。  为什么呢?因为前任依旧能激起她们的情绪反应。  她们忘了一句话:真正的离开是悄无声息的,真正的遗忘也不是删掉所有你的回忆,而是看到你时,我的心里泛不起一丝涟漪。  有个
期刊
王思琦是一家大型醫院的医生,自从十年前来到这家医院时起,一个在别人眼里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一直折磨着她。  这天,她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医院,在一楼大厅,一群面容焦虑的病友不停询问导医,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王思琦走到自己的岗位——三楼影像科时,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人流,唧唧喳喳、高高低低的各地方言,交织在一起。看电子排号显示屏的、询问自己排队号码的、查看自己诊断时间的病友们,把影像科挤
期刊
在之前沸沸扬扬的李小璐风波中,很多人认为她和贾乃亮的感情并不势均力敌,贾的爱过于卑微,过于付出,让李不珍惜这份感情。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感情中,如果感到卑微,就如张爱玲说的,“低到尘埃里去,然后在尘埃里开出花来”,这份爱往往让人刻骨铭心,也让人忧伤绝望,这背后又是一份怎样的动力,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到这份卑微的爱中去呢?卑微的爱是否有未来?  “爱情  也许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
期刊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富有四海”。这天下的财富都是皇帝的,他要怎么花就怎么花。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按宋代的制度,内廷要造一个“熏笼”(点燃熏料驱赶蚊虫的器物),不过数十文钱,都必须经过政府的层层审批,“事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曹、本曹下本局,覆奏,又得旨,复依,方下制造”。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宋朝的立法者认为,此条例可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
期刊
程咬金是唐朝开国大将,虽然他的事迹常见诸于各种文学作品,但后人最为熟知的,却是他的“三板斧”。  关于程咬金为什么只会“三板斧”的传说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下面这个故事:  程咬金年轻时拜尤俊达为师学习斧法,却长进不大。有天睡着以后,一位神仙爷爷在梦中教会了他全套精妙斧法。醒来后,程咬金马上回忆操练,可是只耍了三招半,便被师父发现。尤俊达见程咬金的斧法一夜之间变得如此精妙,忍不住边看边高声喝彩。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