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的德性成长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在学生的“拔节孕穗期”,道德意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育与道德行为的实践,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致力于从班级德育课程入手,探寻课程育德的核心内涵,精心建构滋养学生德性的课程,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助力德育课程的不断提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德育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品德,逐渐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关键词] 德育课程;课程养德;滋养学生德性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中第一条就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在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中强调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要求。德育课程正是面对新时代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与核心素养相适切的重要载体,致力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美好品德的“跑道”。
一、深刻体悟核心内涵
1.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体现形式,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德育课程包括直接的德育课程、间接的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个方面。直接的德育课程和间接的德育课程可以统称为显性德育课程。
简单地说,直接的德育课程是指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如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等。间接的德育课程是指以学科课程方式存在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包含的道德内容,及其构成对道德教育的影响。隐形德育课程则存在于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课程、规章制度、校风班风文化等各个方面。
2.课程养德
本文中的“课程养德”主要是指班主任依托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核心载体,通过建构滋养学生德性走向未来的课程“跑道”,实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由于课程的建构、实施与学生养成德性之间具有同质性,因此,班主任要在学生的各类课程学习生活中探寻促成学生德性发展的班本理念与路径,尤其是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班级德育课程,努力把新时代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力争让每一个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在真实的课程学习与生活中获得优良品德的养成。
二、精心建构养德课程
德育课程作为滋养学生德性成长的重要载体,是将学生德性发展与未来相连接的一条“跑道”。经过精心建构,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養德课程,接下来选择其中几个进行介绍。
1.“墨香”阅读课程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班级中一些学生非常热爱阅读,课间随处可见学生聚在一起阅读的身影。阅读,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班级中陆陆续续有学生向我反映,课间有一些同学因为聚集在一起看书,占用了过道、座位、门口等地方,使得他们的行走不太方便。
于是,我在班级开了一个简短的夕会。首先表扬了班级中在课间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同时告诉他们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最后向全班同学寻求解决方案。在经过了全班“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之后,绝大部分学生认可了创立读书角的做法。于是,热爱阅读的孩子们,课间就有了自己的一片阅读“小天地”。
由于教室的空间有限,选择哪些区域作为阅读角成了最大的难题。经过学生在教室里的实地考察和甄选,他们认为书柜与黑板中间的部分空地比较适合,既不妨碍同学们正常走动,又能满足小书虫们席地而坐的要求。但是仅仅只有这一点点地方,不能满足读书人数的要求。于是,大家又开动脑筋,将班级的座位进行了微调,将第一大组向教室内的方向平移了一些,于是,教室窗户下方又空出了一长条的地方。考虑到天气情况,夏天时可以坐在地垫上,甚至可以脱掉鞋子,盘腿聚拢坐在一起阅读;而冬天坐在地上比较凉,把地垫换为小板凳,坐在五颜六色的小板凳上看书,一样很惬意。
小学生很喜欢模仿周围小伙伴的言行,具有较为典型的从众心理。班级中从小范围的课间阅读,慢慢发展到每位学生都习惯性地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课间时,“墨香”阅读就是他们休闲充电和交朋友的好途径,追跑哄闹的人明显减少了,班级中飘着浓浓的“墨香”,学生德性正在无形中逐渐生长。
2.“雪花”剧场课程
在学校图书馆里,有一本书叫《一个小学十年努力纪》,其中就有记载,早在一百年前,本校就有这样新颖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寓意深刻的课文或故事,将其改编为剧本,并让学生通过语言、神情、动作等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德行教育就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孩子们心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小学生对于这些词语看上去基本都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很可能理解得不够透彻,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落实得不到位。因此,在班级中,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伙伴,6-8人一组,并在组内交流讨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选出一个词语,作为本组要表演的剧目主题。渐渐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丰富了:阅读相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小伙伴们凑在一起交流讨论、思考用怎样的表演将词语呈现得更好……
几个月以后,每个小组的德育儿童剧都在班级中进行了展演,每一位孩子都参与到了展演活动当中。从他们或兴奋、或紧张的表情可以看出,每位学生都非常投入。再后来,不仅仅能看到学生积极排练儿童剧的情景,也能越来越多地发现他们身上的变化,更加和谐、更加自律。儿童剧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正在慢慢展现出来。很多学生还记录下了自己在排练中的点滴心得,看得出来,这场全班100%参加的活动,在无形中为学生德性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助推力。
3.“飞花令”系列课程
“飞花令”是我们班很有特色的德育课程,学生徜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领略深厚的中华文化,感悟字里行间的底蕴与情感,促进了学生德性的有效成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和班级学生共同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没想到,他们对这种形式的学习非常喜爱,一边观看节目,一边在下面纷纷积极答题。看到一张张热情涨红了的小脸蛋,我顺势提议在班级开展“飞花令”竞赛,立刻得到了全班学生的支持。
首先是全班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可以是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相互之间分享学习资源。
一个月以后,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飞花令”的初赛,选出了前十名。比赛过程并不复杂。在比赛前一天,全班学生可以自由报名:觉得自己实力可以的,觉得自己虽然实力不太行,但是想试一试,或者锻炼自己的,都可以报名;觉得自己不敢亮相,或者还需要再学习的,可以选择当观众,参与现场的补充答题。
在初赛环节,采取随机抽签的形式,决定谁是自己的第一轮对手,老师和下面的观众同学作为裁判,由老师从题目中随机抽取出本组的“飞花令”题目。选手先背靠背猜拳,输的人先答题。每人有15秒思考和答题的时间,15秒后再倒计时5秒,再答不出来的就算输了。在两人对战中,输的一方可以拿到参与奖,然后回到座位上;而赢的一方则进入晋级区,等待下一轮的对战。两人对战结束后,可以请观众进行补充答题,答对的观众有鼓励奖。就这样用晋级战的方式,一轮一轮地比赛,最后选出前十名,颁发初赛的优胜奖。之后一个月,再进行“飛花令”的复赛,选出前三名。
对于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时不时地会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再举行‘飞花令’竞赛啊?”班级当中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也在“飞花令”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位位“小才子”“小才女”。课余时间,常常会看到学生自主进行“飞花令”竞赛的场景,一个个或是摇头晃脑,或是冥思苦想,甚是有趣。
4.班规修行课程
班级规范是一个重要的隐性德育课程,学生制定规范、执行规范和修改规范的整个过程,都是其德性养成的过程。
入学之初,我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制定了本班的班级规范。随着他们逐渐长大,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班级管理当中来,也有不少学生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建议。于是,我们进行了班规的再修改。
本次的班规再修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全班每位学生都领到了两张纸,分别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上自己希望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其实,写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规章制度,写的是自己平时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等;奖惩制度,写的是自己将会得到的奖励与惩罚。这些都与每位学生息息相关,他们在写的时候也格外认真。
学生自己制定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执行起来也会更加自觉自愿。在今后班级课程育德的过程中,班规也会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和想法,适时地进行修改,使之更好地促进班级德育隐性课程的形成与推进,更好地助力学生提升德性修养。
三、反思助力课程提升
当然,在建构养德课程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此,我会在积极的实践与不断的反思中,努力寻求各方的意见与建议,助力德育课程逐步提升,让滋养学生德性更具实效。
1.尊重每个学生,自主悟养德
课程养德,其实施对象就是班级学生,因此,学生的体验感与成长度是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德性养成的衡量指标。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以及之后,笔者借助班会、晨会、夕会、课间等时间,向班级学生个体和全体询问班级德育课程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并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优化班级德育课程。
2.联合科任老师,全科齐养德
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德育的实施者,更是班级科任老师全员育德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因此,在课程实施的同时,班主任会积极向各学科老师寻求帮助与支持,力求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也能够结合班级日常开展的德育课程进行教育教学,并邀请科任老师在本班的任课教师群中建言献策,为班级德育课程的不断提升积极出谋划策。
3.凝聚家长力量,家校共养德
家长是班主任在进行德育过程中的重要“合伙人”。在实施德育课程之初,班主任就会把相关德育课程内容与家长分享,听取家长的想法。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邀请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相关的家庭德育活动,与班级德育课程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课程育德的有效性与延伸性。
课程养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构、实施与改进班级养德课程的过程中,班主任不断协同各方力量,努力进一步优化面对新时代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与核心素养相适切的一系列直接、间接和隐性的德育课程,为学生铺设与滋养学生德性走向未来的“跑道”,最大限度发现、培育、彰显每一位学生的德性,充分挖掘、唤醒、激发每个学生的无限育德潜能。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91.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0.
许海雁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曾获得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20感动南京教育人物——最美班主任”称号。
[关键词] 德育课程;课程养德;滋养学生德性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中第一条就是“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在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中强调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要求。德育课程正是面对新时代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与核心素养相适切的重要载体,致力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美好品德的“跑道”。
一、深刻体悟核心内涵
1.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体现形式,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德育课程包括直接的德育课程、间接的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三个方面。直接的德育课程和间接的德育课程可以统称为显性德育课程。
简单地说,直接的德育课程是指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如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等。间接的德育课程是指以学科课程方式存在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包含的道德内容,及其构成对道德教育的影响。隐形德育课程则存在于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课程、规章制度、校风班风文化等各个方面。
2.课程养德
本文中的“课程养德”主要是指班主任依托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核心载体,通过建构滋养学生德性走向未来的课程“跑道”,实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由于课程的建构、实施与学生养成德性之间具有同质性,因此,班主任要在学生的各类课程学习生活中探寻促成学生德性发展的班本理念与路径,尤其是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班级德育课程,努力把新时代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融合,力争让每一个具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在真实的课程学习与生活中获得优良品德的养成。
二、精心建构养德课程
德育课程作为滋养学生德性成长的重要载体,是将学生德性发展与未来相连接的一条“跑道”。经过精心建构,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了一系列養德课程,接下来选择其中几个进行介绍。
1.“墨香”阅读课程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班级中一些学生非常热爱阅读,课间随处可见学生聚在一起阅读的身影。阅读,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班级中陆陆续续有学生向我反映,课间有一些同学因为聚集在一起看书,占用了过道、座位、门口等地方,使得他们的行走不太方便。
于是,我在班级开了一个简短的夕会。首先表扬了班级中在课间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同时告诉他们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最后向全班同学寻求解决方案。在经过了全班“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之后,绝大部分学生认可了创立读书角的做法。于是,热爱阅读的孩子们,课间就有了自己的一片阅读“小天地”。
由于教室的空间有限,选择哪些区域作为阅读角成了最大的难题。经过学生在教室里的实地考察和甄选,他们认为书柜与黑板中间的部分空地比较适合,既不妨碍同学们正常走动,又能满足小书虫们席地而坐的要求。但是仅仅只有这一点点地方,不能满足读书人数的要求。于是,大家又开动脑筋,将班级的座位进行了微调,将第一大组向教室内的方向平移了一些,于是,教室窗户下方又空出了一长条的地方。考虑到天气情况,夏天时可以坐在地垫上,甚至可以脱掉鞋子,盘腿聚拢坐在一起阅读;而冬天坐在地上比较凉,把地垫换为小板凳,坐在五颜六色的小板凳上看书,一样很惬意。
小学生很喜欢模仿周围小伙伴的言行,具有较为典型的从众心理。班级中从小范围的课间阅读,慢慢发展到每位学生都习惯性地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课间时,“墨香”阅读就是他们休闲充电和交朋友的好途径,追跑哄闹的人明显减少了,班级中飘着浓浓的“墨香”,学生德性正在无形中逐渐生长。
2.“雪花”剧场课程
在学校图书馆里,有一本书叫《一个小学十年努力纪》,其中就有记载,早在一百年前,本校就有这样新颖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寓意深刻的课文或故事,将其改编为剧本,并让学生通过语言、神情、动作等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德行教育就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孩子们心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小学生对于这些词语看上去基本都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很可能理解得不够透彻,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落实得不到位。因此,在班级中,我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伙伴,6-8人一组,并在组内交流讨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选出一个词语,作为本组要表演的剧目主题。渐渐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丰富了:阅读相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小伙伴们凑在一起交流讨论、思考用怎样的表演将词语呈现得更好……
几个月以后,每个小组的德育儿童剧都在班级中进行了展演,每一位孩子都参与到了展演活动当中。从他们或兴奋、或紧张的表情可以看出,每位学生都非常投入。再后来,不仅仅能看到学生积极排练儿童剧的情景,也能越来越多地发现他们身上的变化,更加和谐、更加自律。儿童剧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正在慢慢展现出来。很多学生还记录下了自己在排练中的点滴心得,看得出来,这场全班100%参加的活动,在无形中为学生德性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助推力。
3.“飞花令”系列课程
“飞花令”是我们班很有特色的德育课程,学生徜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领略深厚的中华文化,感悟字里行间的底蕴与情感,促进了学生德性的有效成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和班级学生共同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没想到,他们对这种形式的学习非常喜爱,一边观看节目,一边在下面纷纷积极答题。看到一张张热情涨红了的小脸蛋,我顺势提议在班级开展“飞花令”竞赛,立刻得到了全班学生的支持。
首先是全班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可以是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相互之间分享学习资源。
一个月以后,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飞花令”的初赛,选出了前十名。比赛过程并不复杂。在比赛前一天,全班学生可以自由报名:觉得自己实力可以的,觉得自己虽然实力不太行,但是想试一试,或者锻炼自己的,都可以报名;觉得自己不敢亮相,或者还需要再学习的,可以选择当观众,参与现场的补充答题。
在初赛环节,采取随机抽签的形式,决定谁是自己的第一轮对手,老师和下面的观众同学作为裁判,由老师从题目中随机抽取出本组的“飞花令”题目。选手先背靠背猜拳,输的人先答题。每人有15秒思考和答题的时间,15秒后再倒计时5秒,再答不出来的就算输了。在两人对战中,输的一方可以拿到参与奖,然后回到座位上;而赢的一方则进入晋级区,等待下一轮的对战。两人对战结束后,可以请观众进行补充答题,答对的观众有鼓励奖。就这样用晋级战的方式,一轮一轮地比赛,最后选出前十名,颁发初赛的优胜奖。之后一个月,再进行“飛花令”的复赛,选出前三名。
对于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时不时地会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再举行‘飞花令’竞赛啊?”班级当中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也在“飞花令”竞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位位“小才子”“小才女”。课余时间,常常会看到学生自主进行“飞花令”竞赛的场景,一个个或是摇头晃脑,或是冥思苦想,甚是有趣。
4.班规修行课程
班级规范是一个重要的隐性德育课程,学生制定规范、执行规范和修改规范的整个过程,都是其德性养成的过程。
入学之初,我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制定了本班的班级规范。随着他们逐渐长大,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班级管理当中来,也有不少学生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建议。于是,我们进行了班规的再修改。
本次的班规再修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全班每位学生都领到了两张纸,分别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上自己希望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其实,写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规章制度,写的是自己平时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语言规范等;奖惩制度,写的是自己将会得到的奖励与惩罚。这些都与每位学生息息相关,他们在写的时候也格外认真。
学生自己制定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执行起来也会更加自觉自愿。在今后班级课程育德的过程中,班规也会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和想法,适时地进行修改,使之更好地促进班级德育隐性课程的形成与推进,更好地助力学生提升德性修养。
三、反思助力课程提升
当然,在建构养德课程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此,我会在积极的实践与不断的反思中,努力寻求各方的意见与建议,助力德育课程逐步提升,让滋养学生德性更具实效。
1.尊重每个学生,自主悟养德
课程养德,其实施对象就是班级学生,因此,学生的体验感与成长度是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德性养成的衡量指标。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以及之后,笔者借助班会、晨会、夕会、课间等时间,向班级学生个体和全体询问班级德育课程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并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优化班级德育课程。
2.联合科任老师,全科齐养德
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德育的实施者,更是班级科任老师全员育德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因此,在课程实施的同时,班主任会积极向各学科老师寻求帮助与支持,力求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也能够结合班级日常开展的德育课程进行教育教学,并邀请科任老师在本班的任课教师群中建言献策,为班级德育课程的不断提升积极出谋划策。
3.凝聚家长力量,家校共养德
家长是班主任在进行德育过程中的重要“合伙人”。在实施德育课程之初,班主任就会把相关德育课程内容与家长分享,听取家长的想法。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邀请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相关的家庭德育活动,与班级德育课程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课程育德的有效性与延伸性。
课程养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构、实施与改进班级养德课程的过程中,班主任不断协同各方力量,努力进一步优化面对新时代以“核心素养”为标志的、与核心素养相适切的一系列直接、间接和隐性的德育课程,为学生铺设与滋养学生德性走向未来的“跑道”,最大限度发现、培育、彰显每一位学生的德性,充分挖掘、唤醒、激发每个学生的无限育德潜能。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91.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00.
许海雁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曾获得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20感动南京教育人物——最美班主任”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