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这无疑对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从事幼师岗位的大多是毕业于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幼师生的年龄偏小,其中女性偏多,在校就读期间可能会遭受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进而产生心理问题。为了幼师生的健康成长,也为他们能肩负起教育第一棒的重任,本文探讨了幼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是当前中职的热门专业,也是大部分女生的首选专业。所以,一直以来学前教学专业都是女生居多,男生寥寥无几。
(一)社会因素
幼师生毕业后大部分人会从事幼师工作。当前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幼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产生了彷徨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二)学校因素
因为幼师生将来面对的是淘气的幼儿,所以个人的耐心和细心非常重要。在中职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美术、钢琴、舞蹈等知识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责任心、爱心等幼师必备的品质。教师的诸多要求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擅长的才艺不同,在学习不同课程时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一些教师却不关注学生的差异,直接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部分幼师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产生沮丧心理。
(一)学习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部分幼师生来说,进入中职院校、选择学前专业并不是他们的自主选择,而是家长替他们做出的选择。因此,在学习一些基础学科知识时,学生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在面对手工、舞蹈等充满趣味的课程时,学生也仅会在接触之初略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生会消极对待每门课程。此外,中职院校的专业都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学生毕业后即使想脱离幼师岗位,也难以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这就导致学生的未来发展受限。种种原因导致幼师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味自我否定,认识不到自身的价值。
(二)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与教师、同学的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师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困惑找不到合理的发泄渠道,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易怒,喜怒无常。教师是学生最信赖的人,而在教学中,教师主观认为幼师生可以处理好自己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由家庭生活中的被家人宠爱到在学校的无人问津,学生很难适应这个心理落差,导致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三、幼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打好预防针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前专业都设有心理课,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跟着教材走,从而忽略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心理知识用于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想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掌握自医的方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专业的心理知识,让学生懂得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搜集幼师生心理问题的真实案例,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主人公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如此,学生就能由案例联想到自己,从而选择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设置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学生性格迥异,抗压能力也各不相同。有些幼师生在学习了心理知识后,能运用有效的手段自医,而有些学生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却束手无策。为此,教师就需要设置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部分幼师生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也因为惧怕别人的有色眼光,不愿意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定期到心理咨詢室与教师谈心。这样既有利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日解决心理问题,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全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防患于未然,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三)开展线上心理教育,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面对心理教师时,很多幼师生会严防死守,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开展线上心理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论坛,教师可以在论坛中开辟出专门的版块,让学生匿名寻求帮助,而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要及时给予帮助。
(四)学科渗透,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懵懂的儿童,在岗位工作中,幼师不仅需要教授幼儿知识,还需要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学科中都涵盖着丰富的心理知识。当前,对幼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由心理教师肩负,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授学生知识,不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错误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为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深挖教材中所涵盖的心理知识,并以此为基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只有每位教师都认识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自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才能在全面的熏陶中,排解掉不良情绪,从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五)开展户外活动,促进幼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部分幼师生陷入电视剧、小说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为了将学生从虚拟的世界中拉出来,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教师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学前教学专业联合举办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也能扩宽自己的交友范围,体会到真实生活的乐趣所在。此外,在户外互动中,学生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从而敞开心扉,让阳光照进内心,驱逐心底的阴霾。
幼师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个人学业,也关系着未来的岗位发展。因此,对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对幼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仅需要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面对面咨询、线上咨询等服务,还需要注意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心理知识,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幼师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聊城幼儿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是当前中职的热门专业,也是大部分女生的首选专业。所以,一直以来学前教学专业都是女生居多,男生寥寥无几。
一、幼师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幼师生毕业后大部分人会从事幼师工作。当前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幼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产生了彷徨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二)学校因素
因为幼师生将来面对的是淘气的幼儿,所以个人的耐心和细心非常重要。在中职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美术、钢琴、舞蹈等知识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责任心、爱心等幼师必备的品质。教师的诸多要求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擅长的才艺不同,在学习不同课程时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一些教师却不关注学生的差异,直接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部分幼师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产生沮丧心理。
二、幼师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习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部分幼师生来说,进入中职院校、选择学前专业并不是他们的自主选择,而是家长替他们做出的选择。因此,在学习一些基础学科知识时,学生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在面对手工、舞蹈等充满趣味的课程时,学生也仅会在接触之初略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生会消极对待每门课程。此外,中职院校的专业都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学生毕业后即使想脱离幼师岗位,也难以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这就导致学生的未来发展受限。种种原因导致幼师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味自我否定,认识不到自身的价值。
(二)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与教师、同学的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师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困惑找不到合理的发泄渠道,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易怒,喜怒无常。教师是学生最信赖的人,而在教学中,教师主观认为幼师生可以处理好自己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由家庭生活中的被家人宠爱到在学校的无人问津,学生很难适应这个心理落差,导致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三、幼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打好预防针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前专业都设有心理课,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跟着教材走,从而忽略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心理知识用于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想让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掌握自医的方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专业的心理知识,让学生懂得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搜集幼师生心理问题的真实案例,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主人公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如此,学生就能由案例联想到自己,从而选择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设置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学生性格迥异,抗压能力也各不相同。有些幼师生在学习了心理知识后,能运用有效的手段自医,而有些学生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却束手无策。为此,教师就需要设置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部分幼师生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也因为惧怕别人的有色眼光,不愿意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定期到心理咨詢室与教师谈心。这样既有利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日解决心理问题,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全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防患于未然,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三)开展线上心理教育,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面对心理教师时,很多幼师生会严防死守,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开展线上心理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论坛,教师可以在论坛中开辟出专门的版块,让学生匿名寻求帮助,而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要及时给予帮助。
(四)学科渗透,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懵懂的儿童,在岗位工作中,幼师不仅需要教授幼儿知识,还需要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许多学科中都涵盖着丰富的心理知识。当前,对幼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由心理教师肩负,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授学生知识,不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错误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为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深挖教材中所涵盖的心理知识,并以此为基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只有每位教师都认识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自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才能在全面的熏陶中,排解掉不良情绪,从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五)开展户外活动,促进幼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部分幼师生陷入电视剧、小说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为了将学生从虚拟的世界中拉出来,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教师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学前教学专业联合举办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也能扩宽自己的交友范围,体会到真实生活的乐趣所在。此外,在户外互动中,学生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从而敞开心扉,让阳光照进内心,驱逐心底的阴霾。
幼师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个人学业,也关系着未来的岗位发展。因此,对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对幼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仅需要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面对面咨询、线上咨询等服务,还需要注意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心理知识,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幼师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聊城幼儿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