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表示,中国在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工业产业升级过程中,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显得尤其重要,重点领域企业在掌握核心技术、增强优势领域竞争力的过程中,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开始凸显,品牌化道路成为企业发展的又一发力点。
2016年7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导,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工信部工业品牌培育专家组主办的“2016年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表示:“‘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自2012年启动试点以来,已经有6500多家企业参与开展了试点工作。未来,努力打造民族品牌,将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品牌培育是大势所趋
国际研究数据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时,市场竞争将由原有的价格竞争,转向为包括质量、技术、文化和服务等在内的品牌竞争,消费需求也将由物质性消费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追求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享受型品牌消费转变。早在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与消费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规划中,都把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也先后就“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和“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出台了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等重点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业企业品牌培育”正是推进“精品制造”的一大系统工作,据记者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航天综合技术研究所的专家组,通过企业品牌的构建,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形成竞争新优势、提升企业带给顾客的价值感受。
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宏观体现,更是企业作为各个产业的的个体竞争力的体现。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梁丽涛表示,培育品牌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客观要求。培育品牌需要一套科学的系统工程,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涉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创新等众多因素。
品牌力量有助企业长青
据“2016年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经验交流会”主办方透露,为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作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之间进行的品牌先进理念和交流品牌培育经验的分享,有助于提高企业质量和品牌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2年开始,每年都按照程序,遴选核定一批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目前已核定示范企业251家。此次“2016年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经验交流会”上,76家企业被工信部核定为2015年“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并授予示范企业标牌,沙南生表示:“希望通过坚持品牌培育试点,进行企业间的示范引领,实践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工业品牌培育道路。”
参与到品牌培育工作的工信部品牌培育专家组组长周宏宁表示,品牌培育研究小组选取了1819家“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做了规模分布研究,其中中小型企业约占总数的78%,可见处于上升期的企业群体更加关注品牌培育工作。
针对2012启动的“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的统计,经过三年的品牌培育,企业的主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平均从17.8%提高到31.4%,工业增加值率从21.8%提高到26.2%,顾客重复购买销售占比从43.4%提高到60.2%。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溢价程度以及品种档次结构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等指标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
创新、标准、拓宽企业视野
谈到中国的民族企业品品牌现状,沙南生坦言,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但商标不等同于品牌,中国的品牌群体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问题不是企业品牌数量不够,而是品牌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缺乏知名度高、美誉度好且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好品牌。面对这样的现状,培育企业品牌可以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的难题。
作为2012年第一批的工信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代表,民营港资企业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江国梁告诉《中国名牌》,除去手表的奢侈品属性,近年来罗西尼的品牌培育工作着力在手表的文化属性方面。罗西尼表业利用了自身的地域地理优势,创新将钟表生产厂区和科普钟表文化、钟表博物馆、游览观光有机地结合,形成了珠海罗西尼表业产业园区。
产品自身的标准化生产是品牌的基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标准管理部主任曲胜杰坚信,树立品牌更离不开优质的产品质量,而标准是产品质量的目标依据,格力电器坚持以顾客需求和社会责任为导向的标准领先战略,制定严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生产全过程覆盖标准体系。
在“中国制造”不容小觑的今天,具有活力的中国民族企业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对此,周宏宁建议,企业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品牌培育工作需要从科学角度来分析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分析数据,有助于企业进行系统科学地内部协同改进工作,同时也才能向外界彰显企业自身的品牌实力。
2016年7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导,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工信部工业品牌培育专家组主办的“2016年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表示:“‘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自2012年启动试点以来,已经有6500多家企业参与开展了试点工作。未来,努力打造民族品牌,将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品牌培育是大势所趋
国际研究数据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时,市场竞争将由原有的价格竞争,转向为包括质量、技术、文化和服务等在内的品牌竞争,消费需求也将由物质性消费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追求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享受型品牌消费转变。早在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与消费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规划中,都把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也先后就“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和“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出台了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等重点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业企业品牌培育”正是推进“精品制造”的一大系统工作,据记者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航天综合技术研究所的专家组,通过企业品牌的构建,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形成竞争新优势、提升企业带给顾客的价值感受。
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宏观体现,更是企业作为各个产业的的个体竞争力的体现。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梁丽涛表示,培育品牌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客观要求。培育品牌需要一套科学的系统工程,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涉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创新等众多因素。
品牌力量有助企业长青
据“2016年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经验交流会”主办方透露,为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作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之间进行的品牌先进理念和交流品牌培育经验的分享,有助于提高企业质量和品牌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2年开始,每年都按照程序,遴选核定一批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目前已核定示范企业251家。此次“2016年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经验交流会”上,76家企业被工信部核定为2015年“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并授予示范企业标牌,沙南生表示:“希望通过坚持品牌培育试点,进行企业间的示范引领,实践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工业品牌培育道路。”
参与到品牌培育工作的工信部品牌培育专家组组长周宏宁表示,品牌培育研究小组选取了1819家“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做了规模分布研究,其中中小型企业约占总数的78%,可见处于上升期的企业群体更加关注品牌培育工作。
针对2012启动的“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的统计,经过三年的品牌培育,企业的主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平均从17.8%提高到31.4%,工业增加值率从21.8%提高到26.2%,顾客重复购买销售占比从43.4%提高到60.2%。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溢价程度以及品种档次结构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等指标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
创新、标准、拓宽企业视野
谈到中国的民族企业品品牌现状,沙南生坦言,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但商标不等同于品牌,中国的品牌群体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问题不是企业品牌数量不够,而是品牌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缺乏知名度高、美誉度好且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好品牌。面对这样的现状,培育企业品牌可以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破解产业转型升级的难题。
作为2012年第一批的工信部“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代表,民营港资企业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江国梁告诉《中国名牌》,除去手表的奢侈品属性,近年来罗西尼的品牌培育工作着力在手表的文化属性方面。罗西尼表业利用了自身的地域地理优势,创新将钟表生产厂区和科普钟表文化、钟表博物馆、游览观光有机地结合,形成了珠海罗西尼表业产业园区。
产品自身的标准化生产是品牌的基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标准管理部主任曲胜杰坚信,树立品牌更离不开优质的产品质量,而标准是产品质量的目标依据,格力电器坚持以顾客需求和社会责任为导向的标准领先战略,制定严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生产全过程覆盖标准体系。
在“中国制造”不容小觑的今天,具有活力的中国民族企业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对此,周宏宁建议,企业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品牌培育工作需要从科学角度来分析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分析数据,有助于企业进行系统科学地内部协同改进工作,同时也才能向外界彰显企业自身的品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