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而引起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再加上社会消极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如不及时引导,这些因素往往会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因此,人们认为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危险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不仅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机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且身心、生活意识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他们对异性的兴趣增强了,思维、情感、情绪、欲望等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出现了朦胧的初恋意识与手淫行为,对这一人生极为重要的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应将“性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全面正确地贯彻教育方针,这也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地一项重要内容。
一、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性心理和性心理健康。性心理是指围绕性特征、性欲望和性行为而展开的所有心理活动,是由性意识、性感情、性知识、性体验、性观念等结构而成的。它是建立在个体脑组织、内分泌和性器官的成熟以及性法律、性伦理道德、性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性社会环境基础之上的,它的发育、演变,要经历性角色、性取向、性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性心理健康是指通过丰富和完善的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社会角色,他们的性心理健康就是指性心理发展符合正常程序,男女青少年有正常的性情感趋向,能接受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观念,对性情感的调适与个人学业前途相协调。
(二)性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用有关人类性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使人们在性问题上有高尚的感情,保持正常的两性交往;有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懂得恋爱、婚姻的真正意义。对于中学生而言,就是指在他们不断走向性成熟的过程中,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和环境因素,纠正他们性意识中的偏差,引导他们的性意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教育。主要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
1.性生理教育。对性生理知识的了解,是青春期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者应根据青少年性成熟时间的不同及男女性别的差异,各有侧重地进行性生理知识的教育。
首先使青少年了解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现实的和正确的体象意识,了解生理发育渐趋成熟将引起性器官发生变化,如女孩乳房隆起,臀部变宽,皮下脂肪丰满,月经来潮;男孩长胡子,声音变粗,有时会出现遗精等。引导他们不要为自己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由此伴随而来的正常生理变化,如月经来潮和遗精感到害羞和不安,让他们认识到人体上的生理变化有如花开花落一样正常,无须大惊小怪。其次,要让青少年了解有关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男孩在初次遗精后就有生育能力的可能性;女孩月经初潮后若有性行为就有怀孕的可能性。再次,应注意青春期性卫生保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保持性器官清洁卫生的行为习惯,比如,要经常清洗外生殖器,同时还要了解性病、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避孕方法等。
2.性心理教育。通过教育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心理的一般特征和性意识的发展特点。几乎所有的男女学生在青春期都有接近异性的欲望,但男女性别在两性性意识的发展上存在一定差异,女孩往往在若干方面比同年龄的男孩更早地表现出对于异性的兴趣。青少年在性成熟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异性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有性欲和性冲动,彼此向往、爱慕与追求,要让青少年了解,这些都是性心理的重要表现,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是日后建立美满婚姻生活的心理基础。但性心理知识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掌握性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因为他们毕竟年幼,自控能力较差,过早的谈情说爱甚至出现性行为,既不利于他们学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3.性道德教育。根据青少年特殊的心理表现,引导他们将对异性的向往升华为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感,教育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这是性教育的关键。人类与动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社会道德、社会文明,性道德是人类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要使青少年理解人类与动物的性行为存在本质的区别,让青少年学会将性道德与自己的人格统一起来。教育他们正确处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某些欲望,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处理好与同性、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缺乏性道德观念的青少年往往会做出一些不正当的行为。
例如,有些怀孕女孩除了缺少有关的性知识外,还因为同伴老是嘲笑她们还是处女,没有吸引力而涉足性。也就是说,她们还不能够用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来判断来自朋友或同伴的压力或嘲讽,而盲从他人的意志涉足性,甚至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可见,全面而深入的性道德教育是预防性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一步。其中,值得注意的还有,笔者在做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有些平常在老师眼中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存在较严重的性心理障碍,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一些必要宣泄性冲动的方式。
性生理、性心理与性道德教育三者应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同步进行。性生理是青春期教育的生物学基础;性心理是青春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性道德是青春期教育的伦理学基础。三者结合构成青春期性教育的总体。
二、中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每年有2000万人进入性成熟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10-20岁)的数量达到3亿以上。然而,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性看成是洪水猛兽,人们谈“性”色变,加之时下性教育思想的误区,全社会性观念的改变和媒体的影响,使得一大部分处于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中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在独立意识和性意识的逐渐萌发中,得不到科学的指导,行为出现偏差,而成为“危险人群”。
(一)性教育思想误区。学校之所以长期性教育不利,与家长的错误认识有关。这种性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无师自通论”。当代中学生的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不能传授性知识。因为性知识是不需要传授的,当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不必给予教育。2.“封闭保险论”。有些家长认为,中学生处在青春期,还是不成熟地孩子,经验少,阅历简单,加之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性知识懂得越多越容易出事,性知识了解越少,思想越封闭越保险。3.“简单无用论”。这种观点认为对性知识无须过多的了解,因其内容简单,而且对青少年成长无益。4.“淫秽教唆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把性知识挂在嘴上讲无异于传播黄色、淫秽事物,容易引起青少年想入非非,步入邪道。
(二)全社会性观念的改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换,人们的思想正经历这一系列新旧观念的碰撞。性观念是碰撞的焦点之一,这一碰撞在青少年这一群体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现代媒体传播方式已与国际接轨,各类信息有如波涛 汹涌而至,一些流行方式改变了中学生的性观念。一项对成都600名中学生的性观念调查显示:对婚前性行为,有187人赞成,占接受调查人数的37.1%,有37.8%的中学生认为可以发生性行为,甚至有7.8%的学生同意只要给好处,就可以发生性行为。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时下各种媒体,例如,杂志、小说、报纸、电视几乎到了无性不成书、无爱不成戏的地步,尤其是色情网站、黄色录像更给人以直接的感观刺激。据统计,自1982~1992年的10年间,我国公开出版的性学书籍达216种(不包括文艺作品),从数量上超过了过去三百年的总和。在冲破某些“禁区”的同时,不健康的内容也充斥其中。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对115名18~25岁的死刑犯的研究种发现,他们中92%受过黄色录像的影响。据最新调查资料,香港每月发行“不良刊物”逾200万册,有40~70%的中学生约5077.&受此种刊物日浸月染,超过8成的中学生都曾接触过报纸的色情内容,其中近半数人则是每天都在接触。受访者接触色情内容的三大媒介中,除报纸外,还包括光盘及互联网,而且电脑媒介已超越了传统杂志及漫画,成为香港中学生接触色情内容的主要途径。台湾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曾说过:青少年要从色情作品中去学习性的知识,这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三、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对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协调起来,从各个方面,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对青少年施以良好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逐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性教育观念,在学校真正营造一个科学的性教育环境。具体表现为:
(一)性知识的普及要具体和可操作。从学校角度来讲,对中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向学生传授性知识,在传播性知识的过程中要驻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富有针对性。
比如,对初中低年级学生进行性生理教育时可通过画展、录像、电视等,使中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等生物特点,消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对中学高年级则侧重于对性伦理知识、性道德知识的传授,使其了解道德意识观念是人必须遵守的,也就是说,当人性成熟之后,需要学生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其中最有力的“工具”就是人的道德观念与道德意识。或进一步说,学生必须懂得性行为的发生要伴随一定的道德意识或应以一定的道德感为前提。学生道德的养成需要老师从鼓励和提高道德思考开始。
(二)学校的性教育要“疏堵”有致。由青春期发育导致的性意识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在把中学生引导到正常的健康的性活动方面(如展现自身性别魅力、把握适当的异性交往分寸、合理的性宣泄等)。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中学生在缺乏正确思想认识的情况下,出现不符合社会要求或不道德的行为,甚至违法犯罪,对中学~SUfi性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防止后一种现象的发生。为达此目的,学校的性教育必须讲究“疏”而有向,“堵”而有方。“疏”即“引导”,“堵”即“阻止、禁止”。也就是说学校的性教育一方面要起到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杜绝、阻止学生向不良方向发展,特别是当今网络时代,网络世界千姿百态,网络内容五花八门,如果不加以引导,很难保证中学生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邪路,而“堵”正是要起到这样一种作用。它要能够阻止一些不良因素进入中学生的视野。
(三)健康感情的培养。进入了青春期的中学生喜欢与人相处,渴望被人关注。因为他们这时性意识开始觉醒,有了一定的性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与异性交往中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满足被人特别是异性喜爱的成就感,释放性心理能量。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二之后,就要注重健康高尚情感的培养。
1.培养开朗、活泼、积极、乐观的心态。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天性活泼,“少年不识愁滋味”,天真烂漫,这样的心态应该获得更好的珍惜培养。教育者要通过开展符合他们的特点的寓教于乐的活动,使他们的这种健康心态得以保持,同时使他们的性心理能量获得释放。当他们产生了与这些良好心态相反的情感时,要善于做好开导工作,打开他们思想感情上的“结”,并且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使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借以回复到良好的心态中。
2.区分友情与爱情,珍视纯真友谊。友情也叫友谊,它是相同兴趣、爱好或者性格相似的人,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事业基础上,以友爱为出发点,指向共同的目标而缔结成的一种彼此关心、相互帮助和情感依恋的关系。爱情,则是男女两性个体之间以性爱为基础,以结婚为目的,需要双方通过理智、道德、意志的调整来实现,需要负法律和社会责任而建立起来的排他性的感情。要教育学生正确区分他们的不同,教育学生在自己尚未具备合适的基础时,不要轻易发展那毫无结果的感情,而要大力发展更利于自我成长的,出于直觉和同情、互敬和互助的纯洁无暇的友谊,并且珍视这种友谊,使之“地久天长”。
一、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性心理和性心理健康。性心理是指围绕性特征、性欲望和性行为而展开的所有心理活动,是由性意识、性感情、性知识、性体验、性观念等结构而成的。它是建立在个体脑组织、内分泌和性器官的成熟以及性法律、性伦理道德、性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性社会环境基础之上的,它的发育、演变,要经历性角色、性取向、性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性心理健康是指通过丰富和完善的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社会角色,他们的性心理健康就是指性心理发展符合正常程序,男女青少年有正常的性情感趋向,能接受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观念,对性情感的调适与个人学业前途相协调。
(二)性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用有关人类性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使人们在性问题上有高尚的感情,保持正常的两性交往;有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懂得恋爱、婚姻的真正意义。对于中学生而言,就是指在他们不断走向性成熟的过程中,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和环境因素,纠正他们性意识中的偏差,引导他们的性意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教育。主要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
1.性生理教育。对性生理知识的了解,是青春期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者应根据青少年性成熟时间的不同及男女性别的差异,各有侧重地进行性生理知识的教育。
首先使青少年了解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现实的和正确的体象意识,了解生理发育渐趋成熟将引起性器官发生变化,如女孩乳房隆起,臀部变宽,皮下脂肪丰满,月经来潮;男孩长胡子,声音变粗,有时会出现遗精等。引导他们不要为自己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由此伴随而来的正常生理变化,如月经来潮和遗精感到害羞和不安,让他们认识到人体上的生理变化有如花开花落一样正常,无须大惊小怪。其次,要让青少年了解有关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男孩在初次遗精后就有生育能力的可能性;女孩月经初潮后若有性行为就有怀孕的可能性。再次,应注意青春期性卫生保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保持性器官清洁卫生的行为习惯,比如,要经常清洗外生殖器,同时还要了解性病、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避孕方法等。
2.性心理教育。通过教育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心理的一般特征和性意识的发展特点。几乎所有的男女学生在青春期都有接近异性的欲望,但男女性别在两性性意识的发展上存在一定差异,女孩往往在若干方面比同年龄的男孩更早地表现出对于异性的兴趣。青少年在性成熟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异性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有性欲和性冲动,彼此向往、爱慕与追求,要让青少年了解,这些都是性心理的重要表现,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是日后建立美满婚姻生活的心理基础。但性心理知识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掌握性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因为他们毕竟年幼,自控能力较差,过早的谈情说爱甚至出现性行为,既不利于他们学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3.性道德教育。根据青少年特殊的心理表现,引导他们将对异性的向往升华为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感,教育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这是性教育的关键。人类与动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社会道德、社会文明,性道德是人类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要使青少年理解人类与动物的性行为存在本质的区别,让青少年学会将性道德与自己的人格统一起来。教育他们正确处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某些欲望,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处理好与同性、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缺乏性道德观念的青少年往往会做出一些不正当的行为。
例如,有些怀孕女孩除了缺少有关的性知识外,还因为同伴老是嘲笑她们还是处女,没有吸引力而涉足性。也就是说,她们还不能够用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来判断来自朋友或同伴的压力或嘲讽,而盲从他人的意志涉足性,甚至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可见,全面而深入的性道德教育是预防性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一步。其中,值得注意的还有,笔者在做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有些平常在老师眼中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存在较严重的性心理障碍,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一些必要宣泄性冲动的方式。
性生理、性心理与性道德教育三者应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同步进行。性生理是青春期教育的生物学基础;性心理是青春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性道德是青春期教育的伦理学基础。三者结合构成青春期性教育的总体。
二、中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每年有2000万人进入性成熟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10-20岁)的数量达到3亿以上。然而,两千多年的封建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性看成是洪水猛兽,人们谈“性”色变,加之时下性教育思想的误区,全社会性观念的改变和媒体的影响,使得一大部分处于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中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在独立意识和性意识的逐渐萌发中,得不到科学的指导,行为出现偏差,而成为“危险人群”。
(一)性教育思想误区。学校之所以长期性教育不利,与家长的错误认识有关。这种性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无师自通论”。当代中学生的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不能传授性知识。因为性知识是不需要传授的,当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不必给予教育。2.“封闭保险论”。有些家长认为,中学生处在青春期,还是不成熟地孩子,经验少,阅历简单,加之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性知识懂得越多越容易出事,性知识了解越少,思想越封闭越保险。3.“简单无用论”。这种观点认为对性知识无须过多的了解,因其内容简单,而且对青少年成长无益。4.“淫秽教唆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把性知识挂在嘴上讲无异于传播黄色、淫秽事物,容易引起青少年想入非非,步入邪道。
(二)全社会性观念的改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换,人们的思想正经历这一系列新旧观念的碰撞。性观念是碰撞的焦点之一,这一碰撞在青少年这一群体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现代媒体传播方式已与国际接轨,各类信息有如波涛 汹涌而至,一些流行方式改变了中学生的性观念。一项对成都600名中学生的性观念调查显示:对婚前性行为,有187人赞成,占接受调查人数的37.1%,有37.8%的中学生认为可以发生性行为,甚至有7.8%的学生同意只要给好处,就可以发生性行为。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时下各种媒体,例如,杂志、小说、报纸、电视几乎到了无性不成书、无爱不成戏的地步,尤其是色情网站、黄色录像更给人以直接的感观刺激。据统计,自1982~1992年的10年间,我国公开出版的性学书籍达216种(不包括文艺作品),从数量上超过了过去三百年的总和。在冲破某些“禁区”的同时,不健康的内容也充斥其中。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对115名18~25岁的死刑犯的研究种发现,他们中92%受过黄色录像的影响。据最新调查资料,香港每月发行“不良刊物”逾200万册,有40~70%的中学生约5077.&受此种刊物日浸月染,超过8成的中学生都曾接触过报纸的色情内容,其中近半数人则是每天都在接触。受访者接触色情内容的三大媒介中,除报纸外,还包括光盘及互联网,而且电脑媒介已超越了传统杂志及漫画,成为香港中学生接触色情内容的主要途径。台湾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曾说过:青少年要从色情作品中去学习性的知识,这是文明社会的耻辱。
三、学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对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协调起来,从各个方面,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对青少年施以良好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逐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性教育观念,在学校真正营造一个科学的性教育环境。具体表现为:
(一)性知识的普及要具体和可操作。从学校角度来讲,对中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向学生传授性知识,在传播性知识的过程中要驻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富有针对性。
比如,对初中低年级学生进行性生理教育时可通过画展、录像、电视等,使中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等生物特点,消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对中学高年级则侧重于对性伦理知识、性道德知识的传授,使其了解道德意识观念是人必须遵守的,也就是说,当人性成熟之后,需要学生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其中最有力的“工具”就是人的道德观念与道德意识。或进一步说,学生必须懂得性行为的发生要伴随一定的道德意识或应以一定的道德感为前提。学生道德的养成需要老师从鼓励和提高道德思考开始。
(二)学校的性教育要“疏堵”有致。由青春期发育导致的性意识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在把中学生引导到正常的健康的性活动方面(如展现自身性别魅力、把握适当的异性交往分寸、合理的性宣泄等)。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中学生在缺乏正确思想认识的情况下,出现不符合社会要求或不道德的行为,甚至违法犯罪,对中学~SUfi性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防止后一种现象的发生。为达此目的,学校的性教育必须讲究“疏”而有向,“堵”而有方。“疏”即“引导”,“堵”即“阻止、禁止”。也就是说学校的性教育一方面要起到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杜绝、阻止学生向不良方向发展,特别是当今网络时代,网络世界千姿百态,网络内容五花八门,如果不加以引导,很难保证中学生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邪路,而“堵”正是要起到这样一种作用。它要能够阻止一些不良因素进入中学生的视野。
(三)健康感情的培养。进入了青春期的中学生喜欢与人相处,渴望被人关注。因为他们这时性意识开始觉醒,有了一定的性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与异性交往中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满足被人特别是异性喜爱的成就感,释放性心理能量。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二之后,就要注重健康高尚情感的培养。
1.培养开朗、活泼、积极、乐观的心态。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天性活泼,“少年不识愁滋味”,天真烂漫,这样的心态应该获得更好的珍惜培养。教育者要通过开展符合他们的特点的寓教于乐的活动,使他们的这种健康心态得以保持,同时使他们的性心理能量获得释放。当他们产生了与这些良好心态相反的情感时,要善于做好开导工作,打开他们思想感情上的“结”,并且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使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借以回复到良好的心态中。
2.区分友情与爱情,珍视纯真友谊。友情也叫友谊,它是相同兴趣、爱好或者性格相似的人,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事业基础上,以友爱为出发点,指向共同的目标而缔结成的一种彼此关心、相互帮助和情感依恋的关系。爱情,则是男女两性个体之间以性爱为基础,以结婚为目的,需要双方通过理智、道德、意志的调整来实现,需要负法律和社会责任而建立起来的排他性的感情。要教育学生正确区分他们的不同,教育学生在自己尚未具备合适的基础时,不要轻易发展那毫无结果的感情,而要大力发展更利于自我成长的,出于直觉和同情、互敬和互助的纯洁无暇的友谊,并且珍视这种友谊,使之“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