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鄂博 黑色的信仰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l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从矿山通过城市的路上,白云鄂博狂奔了50年,但停留在那里的人们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离开
  
  漩涡
  
  “你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是观赏矿区最好的角度。”刘财背着双手,毕恭毕敬地站在我们身后。他认真的样子,像带着上级领导前来视察的本地干部。
  他太瘦小了,以至于我担心这里的大风随时可能把他席卷而去。
  他穿一件丝质T恤,肩膀很窄,耷拉在胸前,更显得他的弱小。左耳有明显的残疾伤痕,所以他大部分时候都用右耳对着我们。每当大风刮过,我们摇摇晃晃站立不稳时,刘财倾斜着身子,让自己迎风变成一根稻草,仿佛把根深深扎在这块黑色的石头上。尽管如此,我还是担心他会被眼前这两个黑色的“漩涡”所吞没。
  这是6月的内蒙古,草原还是枯黄的颜色。再等两个月,再多一些雨水,绿色才会在这里蔓延开来。但过去50年,绿色从未光临这座小城。在中国,白云鄂博以生产铁矿著称──黑色是这里的基调。
  1927年,一个叫丁道衡的地质学家,跟随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途经这里,偶然发现一座1700多米的山头蕴藏着巨大的铁矿。在报告里,他写道:“如能对白云鄂博铁矿进行大规模开采,它必将成为发展工业的主要矿源,并将促使中国的西北地区发达起来。”
  30年后,年轻的中国政府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决定开采此矿。在160公里之外的包头,政府修建了一座大型钢铁厂,那里紧邻黄河,水源充足。它后来成为中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而白云鄂博矿区,则成为包钢的原料基地。
  现在,当初一个简单的矿区企业,发展成五脏俱全的小城。铁矿仍然是这里的生命之源。开采已经50年的铁矿,现在变成两个大坑。
  如果从高空俯瞰,矿区这两个大坑,就像草原上两个巨大的漩涡。惟一的点缀,是几辆黄色的大型运输车和采矿机,像挣扎在漩涡里的小船。
  刘财带着我们,开车沿着坑壁的环形公路,下到坑底。没有任何人阻拦。十几米高的大型运矿车,像移动的小山从我们身边经过。
  “站在沟底,朝上望去,是观赏矿区的另外一个角度。”他啪地一下打开车门,踩着黑色的小矿石走到外面。大多数时候,刘财不太爱说话,但他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导游。
  付钱参观矿区,在白云鄂博的人看来,都是笨蛋才干的事。几天前,我在包头曾遇到一名包钢旅行社的经理。她告诉我,没有包钢集团的允许,谁也进不了矿区。
  但如果每人肯出100元的门票,她可以带我们参观矿区的每个地方。
  刘财开出的价格是30元,不用门票,只是车费。我们遇见他时,正从矿区办公大楼出来,那里的工作人员一口回绝了参观矿区的请求。刘财的黑色别克就停在大门口,他拦住我们,脸上带着一种羞怯的笑容。
  “你可以带我们进矿区?”我怀疑地盯着他。
  “没问题。”
  “可以随便走动?”
  “没问题。”
  “可以下到坑底么?”
  “没问题。”他停了一下,笑了笑说,“但是得另外付钱。”
  
  特区
  
  刘财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甚至也不打麻将。他连挣钱都很羞涩。第二天,当我再次请他载我们去另外一个矿区时,他爽快地答应了,但这次是他老婆开车过来。3个小时后,她收了我们3倍于昨天的费用。
  刘财和他的老婆,共同经营这辆黑色别克轿车。白云鄂博没有正规的出租车。刘财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业余兼任这辆车的司机。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赚到一定数额的钱,到包头买房子,把儿子供上大学。“至于未来,儿子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刘财出生于包头附近的石拐区,那里拥有大青山的煤炭资源。父母也是矿区的,正因如此,刘财在1990年考入白云鄂博的铁矿技校。在学校两年,他没怎么认真读书。那时一旦进入这所技校,就意味着拿到铁饭碗。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才刚刚开始,在白云鄂博,到处都悬挂着口号条幅,说要把这里打造成包头的经济特区。
  刘财被“特区”这两个字所吸引。特区的概念等同于深圳,而深圳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毕业那年,他爽快地留了下来。当冬天来临,矿区的夜晚最冷的时候,刘财得徒步到坑底修理机车。他说那是最令人烦闷和无奈的时候。“我拿着电筒,光线照射出去,满天的灰尘,像下雪一样。”
  18年过去,白云鄂博始终没有成为第二个深圳。
  刘财仍然是一名普通的修理工,他至今也没有去过深圳。但他找了一个做生意的姑娘做老婆。前年,他们凑钱买了这辆轿车。那可能是这里最好的出租车。刘财说,人们都愿意坐别克。“特别是黑色的,看起来富贵,有尊严。”
  在白云鄂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钱可能只是一个数字。你即便拥有很多钱,在这里也并无多大用处。人们得跑到160公里之外的包头,才能找到疯狂消费的地方。而在这里,最贴近现代也是最时髦的娱乐方式,只是去KTV唱歌。
  虽然钱没有太多地方可花,但这里的人仍然热衷于谈论它。人们最喜欢说的,是那些开私矿赚了大钱的老板。在铁矿石价格最高的年份,外地人涌入此地,用低价从牧民手上拿到土地,挖掘机一开,就是钱。
  像刘财这样的矿区职工,都没有赶上这样的机会。
  他们大多滞留在这座国有的矿区里,既没有勇气放下饭碗,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他告诉我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不认识有权力的人。“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
  
  宿命
  
  大约在两年前,我前往陕北的榆林时,途经铜川。
  那是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一个缩影。它因煤而兴,先矿后市。但如今,全市四分之三的煤矿已经停产关闭,剩下的大部分矿井也面临资源枯竭,难以为继。
  资源型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人们在突然而来的富裕面前不知所措,然后是毫无节制的疯狂发展,最后留下一座欲望被过度消耗的废墟。在包头,大多数人都如此预见鄂尔多斯,但很少有人如此谈论白云鄂博。
  沿着白云鄂博的主干道,从矿区向南走,可以清晰的看见一个城市的自我扩张。尽管这里的人口只有3万,且矿区职工占去一大半,但新成立的矿区政府,正试图在老城的南部,打造一座新城。
  一个大型广场在区政府大楼的对面落成。全新的马路比以前宽一倍,密集的路灯使得这里入夜之后灯火辉煌。这里的官员似乎有理由让自己再奢侈一些。因为在城市的西边,包钢集团刚刚开始挖掘另一个大坑。
  刘财的老婆开车带我们在西边兜圈。它的面积大约是东边矿区的两倍,我们常常迷路。从草原上吹来的大风,卷起矿上的尘土,遮住车窗,还可以听见小石子劈里啪啦打在玻璃上。风从这里吹过,再往城市而去。
  在白云鄂博,人们说再挖50年没有问题。去年,这里又多了两个项目。包钢把黄河水直接引入白云鄂博,在这里形成矿产品初加工基地。包头的选矿厂也即将搬迁至这里,到时,铁精粉也有一条管道直接输送回包头。
  无论如何,这些项目转嫁了工业污染带给包头的风险。在白云鄂博,政府根本不怕这些污染,当地的官员声称这里“环保容量大”。18000公里的草场,风速年平均每秒8米以上,人口也非常稀少。但刘财的老婆只要一出 门,就带着口罩。
  像中国其他急需发展的小城镇一样,白云鄂博表露在外的矛盾,仍然是发展和环境问题。人们渴望更多的机会致富,但却得忍受暂时的污染。但白云鄂博还有着自身的逻辑,可以抵消这种挣扎。
  这座小城的历史总共才50年,相对于四周的内蒙古牧民来说,它太新了,几乎可以随时抛弃。即便是像老孔这样在这里呆了40年的人,也很少能产生真正的归宿感。他至今仍然一口山西话,爱吃山西菜。到今年下半年,他即将搬到包头市区。儿子在包头买了一套两居室,他们都不愿自己的下一代还继续留在这里。
  从某种程度上讲,白云鄂博其实全都是外地人。人们迟早都要离开。故乡在东北,或者山西,或者陕西,反正永远不会在这里。对内蒙古人来说,“白云鄂博”的字面含义是“富饶的神山”。100年后,这座神山也许将变成更多的黑色漩涡。但从丁道衡开始,这里每一个人都明白,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总需要一些地方付出代价。只不过没有人知道,这个代价是否值得。
  那天晚上,我请刘财吃晚饭。他带我们到这里最热闹的区域,丁道衡雕像附近的一家餐厅。整个城市只有这一家川菜馆,人满为患。我们说话时,刘财不得不停下筷子,偏着脑袋,把右耳凑到我面前。
  我问他,为什么这个地方还有一座基督教堂。那是我昨天路过时偶然发现的。他把右耳收回去,停下来,想了一会儿说,“我猜,有些人需要一些心灵的寄托吧。”
  “你去教堂么?”我问他。
  “不去。”
  “那你的心灵寄托是什么?”
  刘财不再说话。有那么一会儿,餐厅嘈杂的人声湮没了我们俩之间的寂静。
  饭后,我提议再去矿区转一圈,并答应支付车费。他站起来,握着我的手,一字一句地说,“你请我吃饭,我请你参观。”
  当夜幕降临,矿区的黑色漩涡却不再那么明显。风比白天更厉害。我们又来到昨天所站的那个位置,四周传来采矿车的轰隆声,比白天更响。刘财从车里钻出来,跟在我们后面一步一步慢慢挪动。有那么一刻,我认为只要风再大一点,他就立即会从我们面前消失。
  
  有一条路
  
  周日早晨8点,我从宾馆赶去基督教堂,那里的牧师告诉我今天有个聚会。基督教堂在城市的西边,色彩艳丽的外墙上空,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一道铁门将那个世界和马路隔开。我推开门,站在院子里,听到一个女中音在高唱赞美诗。
  教堂坐满了人,他们大多是退休的矿区老职工或者家属,女人占三分之二。每个人都拿着一本红色的赞美诗歌本,身边放着一本黑色的《圣经》。一个年轻的女牧师,穿着白色长袍站在讲台上。她戴着一副眼镜,胸前刺绣着一个鲜艳的十字架。
  这是一首名叫《有一条路》的赞美诗。女牧师唱到:“这条路是被人弃绝的路,因为这路又长又窄崎岖难走。”底下的人接着唱到:“有人看了看,有人走了个头,有人走了一半,有人走十分之九。”
  教堂外,更远的西边,传来轰隆的采矿爆炸声。我低下头穿过人群,走到门外。这天阳光正好,没有风,是我到白云鄂博以来天气最好的一天。
  刘财带着他的儿子,开车来到宾馆。他们将送我们去呼和浩特。那是个大城市,儿子很兴奋。我问他叫什么名字?
  “刘宏宇。”刘财低下头,摸着他儿子的脑袋说,“宏伟的宇宙。”
其他文献
你去推销,他拒绝你,你没有任何损失,是他失去了尽早接触这么好产品的机会!    有个曾经在微软做软件的很资深的程序员在创业,有人问我看法,我说“出来卖要有卖的觉悟,以那人的经历来说可能做不到”。问的人一想,说:你认为销售会有问题?是不是学历低的这点上强一些?我什么都没说。  学历其实不是问题,心态才是问题。很多知识分子张不开口,无法叫卖,而从那个微软前程序员的创业方向来说,他要打交道的目标客户是不
期刊
实际上奸商很大程度上是傻商、蠢商,最后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企业是什么? 企业是创造利润的组织。  企业家是什么?企业家就是用心把企业做到家,用心把工作做到用户家,得到用户的满意付款后赢得应该得到的利润。  企业的目标是创造利润,但光想着赚钱怎么能行?做生意是门学问,这个学问其实老百姓都懂——一分钱一分货的交换。这儿有一个奶奶教我买鸡蛋的故事。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当时七十来岁的奶奶领着我到集市
期刊
汉王的筐里装满了蛋,电纸书顶多就是一枚天鹅蛋。孵出了天鹅固然好,如果是坏蛋靠着其他鸡蛋也能度日,然后等着下一枚天鹅蛋。市场的热点年年有,汉王的头号工程也每年都在变。这其实是撞大运心态”    “今年你能做多少?”  “我们能做2 个亿。”  这是某家著名外资VC 的董事总经理蒋先生第一次见到汉王科技高层时的对话。此时,亚马逊的Kindle 阅读器正在全球热卖。蒋兴冲冲地找到国内最早推出电子阅读器的
期刊
作为2009年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美国本土企业,OpenTable的商业模式在定义网络订餐行业的同时,也让其中国学徒们领教了中美之间“餐桌生意”的巨大不同    活下来就是奇迹。这句话放在OpenTable 身上尤为受用。对于一家在上世纪末伴随.com 泡沫而生的网络订餐公司,它已经目送了太多竞争对手的垮掉,DinnerBroker.com、Foodline.com、Ireserve.com、iS
期刊
依靠高端定位、机场通路、亲子装这三样法宝,T100在童装市场迅速崛起,它能够突破这个行业公认的5亿元人民币“天花板”吗?    在北京金源燕莎MALL 五楼,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童装店,各色童装上不是花朵就是卡通图案,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有一家店,以黑、白、红为主色调,风格简单、素净,很多年轻的妈妈不禁停步细看。这是一个叫T100 的品牌,它的许多产品,除了童装,还有同样款型放大版的亲子装,供
期刊
带领京瓷穿越无数危机、创造50年从无亏损神话的日本“经营之圣”现在带来的应对萧条之策    世界经济自去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迅速恶化,而且已经殃及实体经济,出现了全球经济同时萧条的境况。本来预测景气已落入谷底,年内将开始复苏,但是继续下滑的风险依然存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面临这样的经济萧条,我们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思考,应该怎样执掌经营之舵呢?    实际上,我经营的京瓷公司就是如此。回顾这半
期刊
主持人  李善友:酷6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  策划  周一:《创业家》高翔: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嘉宾  叶朋:百度公司首席运营官  赵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蒋蜀革: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奕:李奥贝纳维传凯普广告公司董事总经理    讨论“创新”本来就是很没有创新的事情。“中国创新”被讨论多年但是远远没有像“中国制造”那样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的企业发育时间要比
期刊
因为对海外创业者视而不见,多年来印度并未能充分享受离乡游子带来的红利,而中国则相反    2002年1月9日,印度举办了第一个年度海外印度人日。选在这一天是为纪念印度史上最杰出的“离籍印度人”。这是印度对其海外游子迟到太久的慰问。中国从海外华人的财富和才干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印度却从历史上就离弃和漠视了这些资源。直到今天,在籍印度人在印度从商、置业,甚至向自愿投身某项事业奉献时间和专业技能都非常困难
期刊
中国政府应该给国民发钱,发钱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对过去税率过高的一个修整    “家电下乡”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场运动,从政府的目的来讲肯定是刺激消费。但是“家电下乡”也好,购物券发放也好,它背后都有一个政府的逻辑,那就是让大家少储蓄,多花钱,这基于政府的假设,那就是中国民间的储蓄率太高了。  在谈刺激消费政策的这两年,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里,我经常会听到中国的官员们以及经济研究者会大谈特谈“中国
期刊
当什刹海的“天然情趣”被吧主们逐年销蚀后,他们还能向谁要生意?    提起什刹海,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想到各具特色的小酒吧。每到夜晚,什刹海周边便充斥着闪耀的灯光和即兴弹唱的音乐,各色人等汇聚在此抒意觥筹,岸上歌影霓虹,水里虚实相映,形成了京城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十年之前的什刹海与现在截然不同。这片146.7公顷的水域前有莲叶荷花,后有白杨垂柳,景致之美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身在京城之中总免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