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谁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tert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一直没有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切实解决德育为谁的问题。“德”是生命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德育是满足生命个体的生存发展需要,中小学德育是帮助支持学生自我塑造和建构思想灵魂和精神小屋。中小学要进行阳光式德育,开展春风式育德。
  关键词:德 德育 中小学德育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课题编号:XJK06BDY001
  
  中小学德育,首先必须解决德育为准的问题,只有这样,中小学德育才能走出低谷,走向阳光普照,春风骀荡的高地。
  德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德”从行从横目之形,意为张望路途,人看清路而有所得。“德”初文为“直”,其基本含义是没有偏差的垂直生长。“德”从植(直)从心,意即把心思放端正。“德”的意象根植于种子形象,即生命旺盛蓬勃。古人对“德”的解读蕴含着德的最原始的最纯真的意义。其一,德在外在表现上是具体的实际的,有张望路途的真实体验,有垂直生长的行为状态,旺盛蓬勃的种子形象。其二,德属于人的精神领域,端正心思是德的核心内涵。在宏大的生命世界里浓缩生命存在发展的基本价值,从具体生命活动中提练生命存在发展的普遍依据。其三,德唯一的指向是人的生命,人类的生存、共存和永存。种子是生命的象征,种子形象即生命形象。其四,德是生命个体生存发展的自身需要,探途看路是生命的自觉行为,垂直生长是生命的追求渴望,发芽吐叶是生命的基本功能。以此来观照中小学德育,它最少存在两大问题,其一,德的异化,中小学德育寻求德与政治的同化,推行高度统一的德,走上了一条准政治化的道路。如小学生就超前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政治思想是首位考量。其二,德的虚置,中小学德育追求大而全的“德”,热衷于政治思想的灌输,却忽视德的基座夯实,表面上德为人首,实际上分数第一。中小学德育应回归“德”的本真,还“德”的原生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帮助支持学生把心思放端正,让学生在探途看路中而有所得。
  德育就是育德,德育就是中小学学校根据学生思想精神建设的需要,努力创设积极育德的氛围和环境,支持帮助学生育好自我之德。德育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其一是主体性原则,中小学德育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其二是层次性原则,德育的出发点归宿点是学生,中小学德育应根据学生成长发展不同时期的知识水平、心理需求和内心能力来实施德育,保持整体性和阶段性,连贯性和层递性的和谐统一。其三是实践性原则,德育过程是情感体验、体认和体悟的过程,中小学德育要走一条开门德育的道路,让学生自我建构德的意义,自觉践行德,做到知行统一。然而,现行的中小学德育是教学生育德,施教是为贯彻落实某种既定的思想精神,按施教者的意愿铸造学生的思想构件,打磨学生的精神坯胎。如感恩教育,爱心教育,和谐教育等,不分学龄年龄,强势推进,不问学生需求意愿,强力移植。德育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健康有序,关注学生赖以成长发展的依据及其价值意义,人的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小学德育应从这里着力,对人要尊重,学会尊重,对自然要敬畏,学会敬畏,对社会要合作,学会合作,对自身要超越,学会超越。围绕学生做事为人处世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中小学学校是德育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在设计、组织、管理中必须树立两个基本的德育理念,第一是辩证统一的多元主体观。从德育整体看,学生是德育主体, 而且是唯一主体。套用一句话就是学校德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育德层面看,学生群体中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主体,生命个体有选择和调控自我行为的自由和能力,学校德育是为了一切学生,要尊重并相信每个生命个体育德的自由和能力。第二是多元价值观,德是生命个体对客观世界认知后所持的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价值选择和认定。客观世界丰富多彩,其价值体现也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小学德育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而是大有君临天下之势,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学校是德的拥有者,学生接受德育、学生就拥有了德。另一方面无视生命个体的存在,借学生群体的共同需要来否定学生个体的特殊需要,只允许一种价值观念的存在,而排斥挤压其它价值观的形成与建立,如三月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五月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六月的争当共产主义接班人活动。七月的向党献礼活动,十月的祖国前进我成长活动。去年如此,今年仍然如此,年复一年,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在反反复复强化同一价值观念,用一个模子复制学生的思想精神。中小学德育要坚持育德是学生自我完美、自我超越的必需,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地盘上自己做主做自己的事。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育德的黄金时期,是学生思想精神的奠基阶段。德是生命的灵魂,灵魂塑造应是学生当仁不让的责任。德是育出来的,学生要坚守“我要育德,我在育德,我能育德”的育德态度,积极努力地完美人性,超越人格,实现自我,在育德过程中,一方面要具有协同意识,在做事为人处世上有积极的社会适应,和谐的意识统一,能动的自我调控,另一方面要培养抗拮意识,对自我生命的生存发展产生贬损挤压的外压力量有抗击意识和能力,加强德的辨析和批判,提高学生对德的真假美丑的辨析和批判能力,这是中小学德育的当务之急。
  中小学德育长期低效,检讨中小学德育势在必行。德育为谁,德育谁为,这是最根本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中小学要实现阳光式德育和春风式育德。
  阳光普照,万物生长,阳光并不因为某个生命体的渺小而吝啬阳光,也并不因为某个生命体的强大而馈赠阳光,万物自由在地吸取阳光,产生光合作用,使自己旺盛蓬勃生长,并不因为阳光的慷慨而贪婪地攫取阳光,也不因为阳光的强烈而盲目地拒绝阳光,阳光为万物创造生长的条件,提供生长的能量,万物为生长吸收能量,发生光合反应。中小学德育应为学生积极育德创设氛围和环境,提供德的阳光,学生有自由吸收阳光的权力和能力,只有这样,中小学德育才能形成良好的内部循环机制。
  春风骀荡,百花齐放,只有在春风里才有万紫千红的美景。中小学德育要像春风一样,润物无声,让百花齐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是春天的色彩,同样也应是中小学德育的色彩,生命色彩的多样性才显出生命的美丽,学生在德育的春风里育德,生命之花的绽放才会更加妩媚。
其他文献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意识的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都对科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概括和创新性研究,只有在素质教育的环竟中实现。当前,学校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成份,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也欣喜地看到我国正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实施素质教育,广大教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也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课改大跨步地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每一个教师当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要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首先得让他对这门学科有兴趣。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  一、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被提出,实施起来效果的确不错,尤其是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现在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
期刊
摘要:新的课堂教学新课改已启动,对美术课堂教学已涉及到新的尝试和探索,应怎样上好一堂课,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创新求变,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健词:传统美术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传统美术教学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对某种事物产生的积极情绪。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一次偶然的成功。因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那么,怎样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呢?    一、 更新教师的评价观。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现象。首先是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理解、尊重不够。老师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的思想不够深刻,情感不够
期刊
话题作文是海,但好些学生在写作时却无法下笔、无话可说,使话题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简单的理解,就是让学生的同一个谈话中心下,1、叙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2、或者是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甚至是以话题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虚构故事,阐述自己的见解,讲述自己的感受。因此它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写作:内容宽泛,文体自由,
期刊
摘要: 语文来源于生活,把语文由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更新语文,又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扮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本文从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挖掘生活因素;培养实践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语文生活化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
期刊
在当前新课改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面对学生的困惑,老师也感到无法入手,只能眼巴巴的干着急,每次学生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写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的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
期刊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而学校图书馆是目前小学生可利用的最大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于提供学生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有着重要的价值。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使图书室真正成为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重要渠道,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