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有面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爱吃面食的北方人慕名來江南,出发前最大的担心,除了听不懂云里雾里的吴侬软语,就是能否适应鱼米之乡的饭食。殊不知,江南人对面的热爱一点儿也不亚于北方人,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如果举办城市面食博览会,南京的皮肚面、镇江的锅盖面、常州的银丝面、江阴的刀鱼面、苏州的羊汤面、昆山的奥灶面……哪一个不是结棍(吴语:厉害)的狠角色?来过江南,如果没有品尝水乡的面,倒是一件人生憾事。
  无锡人更是无面不欢,不仅浇头繁多,吃面也是最认真的。真正的美味讲求大道至简,看似最简单的一碗面,蕴含着无穷的变化,就连一小块生姜都能被演绎得出神入化—只需切成细丝用陈醋浸泡,挑一筷子入口,一丝辣、一丝酸,与顺滑的面条和丰腴的高汤缠绵,从舌尖蔓延,在口腔中弥散,滋润到喉头,刹那间活色生香,怎一个“羡”(吴语:好得很)字了得?
  有道是“南式面条重汤,北式面条重面”。无锡的面条只有拌面、汤面两种,拌面有热拌面和凉拌面之分,用酱油、麻油、味精、白糖、葱花拌制,并奉送一小碗面汤润口;汤面则有红汤、白汤之分,加酱油者为红汤,不加酱油者为白汤。浇头丰俭由己,姜丝、辣菜、三鲜、雪菜肉丝、酱鸭、爆鱼、脆鳝、鳝糊、焖肉、面筋、素鸡、糖醋排骨等都是无锡人的心头好。然而,无锡人向来有“一碗面,半碗汤”的说法,面条和浇头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只有面汤才能决定一碗面的格局。
  几十年前,无锡人皮夹子空瘪,市场上副食品匮乏,进面馆多半只会点一碗最便宜的清汤光面,美其名曰“阳春面”,外观上平平淡淡、清清爽爽,却有“一阳初动,万象春回”之意。由于没有浇头衬托,阳春面反而是最见面馆师傅功力的。毕竟,清汤不是清水,汤汁独自撑起一碗面的灵魂,上好的阳春面必定有上好的高汤。各家面馆的高汤都有自己的秘密配方,有的用大骨,有的用鳝骨,有的用螺蛳,有的用鸡架,加上蔬菜和香料,文火慢慢熬出高汤。无锡人常用“鲜掉眉毛”形容汤汁美味,故而面不可多,以免喧宾夺主。所用葱花必是去除葱白的细香葱,胡葱、京葱难当大任。盛在青花瓷碗里的阳春面,面条宛如西施的发髻般纹丝不乱,汤面泛起点点金黄的油星,碧绿的葱花漂浮其间,和洁白的面条相映成趣,仿佛江南水乡那一抹淡淡的青山绿水。
  花开常有时,只待有缘人。无锡人爱面更懂面,老克勒(吴语:生活精致的人)去面馆点餐,不会报切口是要被人笑话的。按面汤多寡可分为宽汤(汤多)、紧汤(汤少),按有无佐料可分为重香(多放葱、蒜)、免青(不放葱、蒜),按面熟程度可分为立直(滚边)、断生(一滚)、健面(二滚)、透面(煮得较透),按浇头配置可分为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重面轻浇(面多浇头少)、面浇(浇头置于面上)、底浇(浇头置于面底)、过桥(浇头单独用小碟盛放)等。时间是美食最大的敌人,无锡人吃面向来都是人等面,不会让面等人,师傅捞面出锅时要在笊篱里抖三抖,确保装碗不拖水,不泼汤,上桌后客人要趁热吃下。因为江南的面通常加入碱水以增加韧劲,面汤煮久了会变混浊,有些嘴刁的客人往往赶在清晨面馆开门时享用清爽滑溜的“头汤面”,而且指定要现切的葱、蒜,隔夜的不香。有如此要求高的客人,无锡的面能不尽善尽美吗?
  在无锡人眼里,吃面是一桩大事情,没有什么食物比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更能温暖人心。平常的日子里,侬本多情的无锡人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你肚子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但见老倌(吴语:老公)挽上戒指婆(吴语:老婆),拉上佬小(吴语:孩子),牵上细狗(吴语:小狗),踱进面馆下了单,末了不忘加句“奥扫(吴语:快点)”,老板不管手头有事没事,都会本能地应答:“来哉!”
  须臾,一碗面端上桌,氤氲蒸汽打开脸上每一个毛孔,举起筷子,轻轻提,深深吸,慢慢咽,在哧溜声中面碗见了底,美好的一天在大汗淋漓中开启。说到底,吃吃白相相(吴语:玩玩乐乐)同样是幸福人生,一碗面也是可以把人生装满的。
其他文献
01  和朋友看完《小妇人》,晚上快十点的时候骑车回家。  前面两个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速度不快,特意保持并行状态,一起唱着《精忠报国》:“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我身后一个大爷骑着“二八大杠”,突然加入合音:“来贺—” 02  买早点时,卖包子的阿姨一边给我装包子、打豆浆,一边和儿子视频。  “让你少玩手机听见没?坏眼睛的,懂吧?”  “妈,你啥
期刊
新西兰孤悬南太平洋,早年间植被茂盛,食物丰富,没有猛兽和毒蛇的袭扰,非常适合鸟类栖息繁衍。久而久之,许多鸟类翅膀退化,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18世纪后期,欧洲殖民者大举开发新西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还带来了牲畜放牧。无翼鸟不会飞也跑不快,猎捕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连殖民者带来的猪、狗、猫之类的也会偷袭幼鸟,不到200年,大部分无翼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绝种了。  在所有无翼鸟中,几维鸟体型最小,只有2公
期刊
我是四川成都人,从小喜欢画画。我父母本来认为艺术这条路太小众了,不好走,但架不住我喜欢,就花大价钱请了老师辅导。我也不负众望,考上本地的一所艺术院校,后来又读了动画专业的研究生,现在在一家影视培训基地当老师。  我父母的感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不过是搭伴过日子吧。我爸在农村长大,小时候过得很苦,他总觉得给家人充裕的物质生活才算尽到责任,所以拼命挣钱。学艺术特别烧钱,我上大学时,有些额外的课程一
期刊
漢代宫苑中的鞠城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据《史记·苏秦列传》《战国策·齐策》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中就有蹴鞠运动。  东汉有位名叫李尤的人曾为一座完工的“鞠城”题写铭文,是为《鞠城铭》。所谓鞠城,是专门进行蹴鞠运动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足球场。鞠城为长方形,面积约为半个足球场大小,多为露天建造,外有矮墙,以方便捡球。  汉代蹴鞠已是
期刊
闲时喜欢翻看《西游记》,有时爱看神仙,有时爱看妖精,这一回看的时候突然让两桌素席吸引了。一桌是花果山众猴设宴送猴王出海:“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另外一桌是唐太宗办御宴招待唐僧,“烂煮蔓菁,糖浇香芋”“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当然,后一桌里的食物描绘得更为精确,毕竟是“人”吃的。况且这些素菜,如今也常见。  请客是好事,但如果菜不佳,骨多肉
期刊
特别推荐:卢米埃尔!冒险开始  导演:蒂耶里·福茂  类型:纪录片  戛纳电影节总监蒂耶里·福茂从“现代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早期拍摄的数量惊人的短片中,精心挑选出108部,组成了这部长约90分钟的短片合集。这些影片在现代4K技术的修复下重新焕发光彩。有机会重温这些短片,令人热泪盈眶,这是超越时空、最有温度的历史。在那个朴素如诗的年代,卢米埃尔兄弟以惊人的直觉记录下生活的吉光片羽。此后,电影开始了
期刊
马平川:父母家里装了网络,我和他们视频通话。我住在小房子里,每天早出晚归,家里无暇收拾,显得挺拥挤。当母亲看到我坐的沙发旁边包着一堆东西时,就问我那是什么。我说是冬天的厚棉被,没地方放,就堆在沙发靠墙的一边。我在北京多年,还是这样的境况,面对父母有些尴尬。没想到父亲说:“北京房价那么高,你们能有自己的房子已经很好了。家里拥挤些没关系,温暖就行了。”我顿时心里敞亮了。  惢:当年我还在上大学,男朋友
期刊
暮色四合,晚归者最大的安慰,莫过于一碗热汤;  离家千里,游子的思乡之情,具象为“鲈鱼莼菜”;  經典纪录片那么多,最深入人心的,当属《舌尖上的中国》;  看过一本书,内容早忘了,书名叫《爱,就是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  有人开玩笑说,每一个老祖宗留下来的节日,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什么”。  我们对食物的追求由来已久,深深刻在骨子里。  这追求是江南无锡的一碗面,浇头丰俭由己,浓汤“鲜掉
期刊
晓黎开了家店,主营业务是卖三种桌子:餐桌、办公桌、书桌。  这和她的经历有关,她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桌子不过是这三种。  在晓黎的记忆中,家里总是高朋满座,但即便是年夜饭,也是十几个罐头草草拼就。“父母走南闯北,我们经常搬家。”晓黎回忆道,“钥匙总挂在我的胸口,父母不在家,我就领着弟弟妹妹,带着搪瓷缸子,去食堂排队等候。”  晓黎一直渴望有一张完美的餐桌。  这餐桌,包括父母亲手做的饭菜,以及围坐在
期刊
射以演武:彎弓搭箭惊鸿起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一直是战争中的决定性武器。据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2.8万多年前的山西峙峪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石镞,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弓箭。到了商代,射箭成为贵族子弟必学的一门功课,步射和骑射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动。西周时期,由于战争频仍,射箭训练更是扩展到民间。很多奴隶平时耕作,农闲时训练,战时则是士兵。习射画像砖 东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攻伐的事件时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