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体系,它指导我们以全球化的文化视野,去看待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肯定世界上所有的音乐文化及其文化价值,尤其关注各民族音乐背后隐藏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在高校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创新音乐教育理念、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对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丰富学生文化内涵,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音乐教育师资的现代化水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普通高校
  引言
  多元文化音乐,即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 in music education],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词汇。它衍生自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论及音乐课程内容规划的多元性。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家班克斯(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属于不同文化、人种、宗教、社会阶层的集团,学会保持和平与协调互相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共生”。[1] 多元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或教育的理念,也是一项教育改革的运动。从政治和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多元文化教育是指所有的学生,无论其所属的种族、性别、社会阶层或文化特征,都必须享有接受学校教育的均等机会,多元社会教育应该使这些具有相异于主流文化特征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更加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机会。
  对大部分亚洲国家而言,音乐的多元文化教育是让音乐的学习从一贯的西方古典音乐扩展到本土音乐文化的学习。许多学者认为,音乐原本就是多元的,各民族都拥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因此,音乐科目更应该落实其多元文化特性。[2]在我国,由于百余年来受西方音乐中心论的严重影响,音乐教育领域相当一部分学者仍坚持以西方音乐为标准,对本民族音乐、地域音乐缺乏深刻的认识,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高等学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概述
  目前,我国有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质性建设仍处在萌芽阶段,且较多地集中在中小学教学领域,这一理念还尚未延伸至高等教育领域。著名音乐学教授管建华在《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尽管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经加进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但在中国高等院校却普遍没有开设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课程,大多数院校既缺乏中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也少见世界多元文化的课程,音乐教育体系基本上仍然是以欧洲音乐体系为基础。中国高等院校的音乐课程改革远远没有跟上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3]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音乐教育照搬西方模式而导致的结果。正如杜亚雄在中国传统音乐前沿课题研讨座谈会时所说:“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在20 世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重洋轻中,只注意学习外国传统音乐,不重视本民族音乐传统。对外国音乐的学习仅限于欧洲音乐,对欧洲音乐的学习又主要学西欧几个国家的17、18、19世纪的专业创作音乐,即从巴赫到德彪西这一小段。由于不能全面兼收并蓄包括母语音乐文化在内的人类各种音乐文化的成果,固步自封,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和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4]
  这些现象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在强调音乐教育的同时, 却轻视甚至忽视了人文教育。我国的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长期被规范为“以德育、美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当我们把音乐的价值上升为人类交流、理解、合作的重要形式时,就会注重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将音乐作为文化,或从文化中去理解音乐,而不只限于对音乐知识技术的掌握。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亟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音乐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构思
  学前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很重视学前教育,各级政府更是将发展学前教育视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基地,从教师教育层面上讲,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水平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前教育师资水平的质量和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前提。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的改革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体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音乐技能,而是通过对多元文化音乐的传承与反思促进音乐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注重双向或多向音乐文化遭遇时,对学生心理、情感的多种影响,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培养模式,形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满足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需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受并体验多元文化音乐
  在目标设计中可将中西方审美标准、习惯、心理特点等基本知识与本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民间歌谣、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及少数民族戏剧等的学习一起纳入教学实践范畴,充分给予学生多元文化音乐的情感熏陶和情绪体验,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和审美情趣。
  2.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音乐
  对不同文化音乐的了解与尊重是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平等的重要前提。在目标设计中加强对本民族音乐的表演,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的概念,认识到不同的文化音乐都具有不可剥夺的存在理由和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逐步形成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最终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领会不同文化音乐的内涵。
  3.喜爱并表现多元文化音乐
  音乐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与学,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在课程目标设计中可让学生穿戴不同民族的服饰,大胆表现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艺术表现和艺术感受,喜爱并乐于接纳多元文化音乐。
  (二)创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由于专业课时少、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等原因,必须依据学科特点,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主线,将音乐学科各课程优化整合为4个课程模块,即声乐课程、器乐课程、舞蹈课程和艺术综合课程。
  1.声乐课程
  声乐课程包含视唱练耳、声乐基础理论与演唱技术、声乐作品鉴赏与分析、幼儿歌唱教学、合唱与指挥等内容。由于独唱、合唱与视唱练耳等内容具有相关性,在突出声乐技术训练以及在较好掌握音准、节奏和表演技能的基础上,向多元文化方面扩展。
  2.器乐课程
  器乐课程包括器乐基本知识与作品鉴赏、钢琴演奏技术与理论基础(含即兴伴奏,侧重幼儿歌曲的即兴伴奏与编配)、电子琴(合奏、分析、编配与组织)、幼儿打击乐(合奏、分析、编配与组织)等内容,通过器乐基本知识、作品鉴赏与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融合,为器乐合奏的分析、编配、组织奠定基础。
  3.舞蹈课程
  舞蹈课程包括舞蹈基础理论、作品鉴赏、中国舞基本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外国代表性舞蹈、幼儿舞蹈、音乐游戏与创编等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多元文化与本民族音乐舞蹈,侧重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外国代表性舞蹈可根据课时的实际,选两、三种进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幼儿舞蹈与音乐游戏。
  4.艺术综合课程
  艺术综合课程包括幼儿园音乐、语言、美术的综合教学设计与实践,计算机与幼儿音乐、舞蹈音乐的创编、乐谱打印、音乐教育软件的应用和制作等。目的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音乐、舞蹈、美术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创新能力。
  (三)创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由于内容相对固定,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地域特点,适当进行课程内容的延伸拓展、重组融合等技术处理,有效地渗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使内容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以文化多元、平等、融合、创新为原则,注重课程内容选择在地域文化与异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与幼儿园文化等方面的统一。
  1.地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统一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几百年来,藏族、回族、蒙古族文化以及陕西、青海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与独立的“文化场”。独特的地域特点,蕴涵着独特的地域文化,需要在教学中提炼并动态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多元文化音乐的氛围中热爱自己生活的“文化场”。
  2.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统一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内容还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反映。教学中教师可动态的选择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中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的部分,加工整理展现给学生。例如:在声乐教学中多增加一些少数民族歌曲、舞蹈及民间戏曲等,使学生乐于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会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样当他们面对社会时才会更自信,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3.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与幼儿园文化的统一
  依据学校自身发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与幼儿园文化特色,可有选择地编创一些从易到难、动态性较强、适宜幼儿园文化的优秀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民族器乐等校本音乐课程内容,以丰富多元文化音乐实践内容。
  (四)构建基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实施,并不是要另设一门世界民族音乐学科或少数民族音乐学科,也不是将所有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资源都纳入现有的课程中,而是将各民族的文化精华或特色融入现有的课程中,实施课程“互融平台”,反映音乐文化多元的观点,以此来发展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与态度。
  1.贯通课程领域,体现课程特点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首先打通与舞蹈、琴法课程领域,形成“音乐与舞蹈”课程互融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将音乐和美术、书法、手工等艺术课程领域融合起来,形成“音乐与美术”互融平台;最后再贯通教育学、心理学和儿童家庭教育等教育课程领域,即把音乐课程与教育心理学课程密切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并渗透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形成“音乐与教育”互融平台。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课程互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奥妙,从而获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熏陶,激发艺术潜能、提升综合素质。
  2.结合省域特色,体现“本土”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要想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通过“本土化”来完成对外来的多元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相互沟通、融合。只要我们找准切入点, 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科学家合理的反映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课程中,推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本土化进程。
  3.发展电化教育,强化资源共享
  电化教育的发展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方法提供了非常便捷的途径,如在教学中可以将难度较大的节奏或节奏型、音程与和弦或者和声与复调等教学难点通过电教媒体显示在教学屏幕上,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教学难点的音像效果。这样既有利于难点的解决,同时这种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教学设计,还可以达到引人入胜、节时省力的效果;
  三、总结
  基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是世界文化多元化进程中高校师生遭遇多元文化音乐思潮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我省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目前我省社会经济方面的现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实施中还是存在着许多没有解决的困难,这就需要学校、音乐教育机构及其他一切相关领域的共同努力。为此,高校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吸纳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养分,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广泛了解世界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认同感,推进我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军.世界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9(3):72.
  [2]洪美枫.独中新音乐课程之趋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概念、实践与挑战[J].独中教育通讯,2010(45):22.
  [3]管建华.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音乐,
  2005(2):7.
  [4]王逸群.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分析[J].大众文艺,
  2012(24):239.
  作者简介:蔡兆梅(1972—),女,甘肃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广场舞满足了现代人们的身心健康需求,顺应了社会潮流,近几年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靡全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现场访谈等方法,对广场舞在福州地区的现状调查进行分析,希望为今后福建省广场舞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福建;广场舞;现状;分析  “有广场的地方就有广场舞,有广场舞的地方就有广场舞大妈”相信这句话对大家并不陌生,同时这句话也反映出当前广场舞盛行的现状:大妈是广场舞的主力军,
期刊
【摘要】在儿童的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家长、琴童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像卧式钢琴的三条琴腿,缺一不可。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没有钢琴陪练经验的家长来说,对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练琴习惯往往不知所措。本文从识谱能力的培养、视奏能力的培养、制定合理的练琴计划、如何学会练琴四个方面帮助家长在儿童学琴初期,建立起良好的独立练琴习惯。  【关键词】钢琴教学;独立性;识谱;视奏  引言  钢琴的启蒙教育较早,一般在学龄
期刊
【摘要】目标-定制教学法,是以学生就业、创业为主要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对应的学习档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地方院本科音乐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该得到不断探索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目标;定制;教学法  在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学中,我们提出目标-定制教学法,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以学生就业、创业为主要目的,根据学生
期刊
【摘要】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核心是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从分析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入手,从音乐促进学生的文化底蕴;用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用音乐完满学生的心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利用音乐的旋律,展现学生多彩青春,让学生焕发青春活力的论题。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个性;培养  高中音乐教学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与鉴赏能力,借助音乐元
期刊
【摘要】近年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受到大众普遍青睐,充分展示了流行音乐和通俗唱法的强大魅力。本文阐述了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重点涉及了通俗唱法中气声唱法和喊唱唱法的运用技巧,并讲解了基本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通俗唱法;发声技巧;气声;喊唱  《中国好声音》是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联合浙江卫视,借鉴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类音乐表演节目。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集文学、音乐、表演等学科为一体。民族唱法在形式多样的声乐艺术中是最为讲究“以情带声、以声带情”的,换而言之,民族声乐更重视“二度创作”。本文通过《再见了大别山》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曲式结构、音乐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探究民族声乐中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民族声乐;《再见了大别山》;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是演唱者将声乐作品搬上舞台的过程,也是词作家和
期刊
【摘要】音乐创作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高级阶段,只有在拥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才可开展。因此针对少年儿童的音乐创作教育一直受到忽视。本文笔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孩子们拥有的纯净的心灵和童心未泯的天性反倒是最适于开展音乐创作教育的。笔者从“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中得到启发。认为利用释放孩子的天性开展音乐创作教育应该像诗句中描绘的那样,要在云与水中汲取智慧。  【关键词】音乐创作教育;天性;
期刊
【摘要】我国古筝艺术源远流长,积累有大量的传统曲目。但随着时代发展,生活于当下的听众不再满足于欣赏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传统筝曲。近年来,由作曲家演奏家组成的古筝音乐创作群体创作了一大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古筝新作,其创作技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现象。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都有自己的新作品。不同流派的筝曲创作上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并将地域音乐特色融入当代筝曲创作之
期刊
【摘要】陆正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诗词及性别文化研究。出版学术著作有《歌词学》、《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翻译著作《音乐符号》、《音乐-媒介-符号》。陆正兰老师所著的《歌曲与性别-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一书,分内外篇,共十二章:分别从歌曲的文本性别和文化性别,阐述了当代歌曲中特殊的性别性。性别性是人为与意的区分,在流行歌曲文化中最为体现。且在中国当代文化版图上
期刊
【摘要】自2004年起,我国就刮起了音乐选秀的风潮,一时间音乐选秀节目成为众人欢迎喜爱的节目,而继湖南台推出《超级女声》之后,各大电视台也相继推出音乐选秀节目,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浙江的《中国好声音》,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开创了以往电视收视纪录,并因此在电视媒体中大受观众追捧,使我国的音乐选秀节目迅速发展起来。正所谓有利总有弊,失误具有双重性,由于管理不规范,发展的方向不明确,使其在发展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