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争鸣 国乐飘香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古筝艺术源远流长,积累有大量的传统曲目。但随着时代发展,生活于当下的听众不再满足于欣赏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传统筝曲。近年来,由作曲家演奏家组成的古筝音乐创作群体创作了一大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古筝新作,其创作技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现象。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都有自己的新作品。不同流派的筝曲创作上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并将地域音乐特色融入当代筝曲创作之中,探索出了属于古筝这件乐器的自我艺术表现空间,使这件古老乐器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古筝;音乐创作;多元音乐文化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华夏传统乐器,古筝艺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沿革与发展,每一个时期都涌现出新的作品,每个时期的这些新作品与传统筝曲相比,都是既联系又超越,既继承又变化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乐创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筝曲新作,与传统曲目相比,这些作品中不仅具有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特征,同时还运用现代音乐技术和西方音乐载体,探究出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和民乐创作手段相结结合的多元音乐文化特征的古筝音乐创作。
  一、对中国现代筝曲创作地域特色、内容特色的认识
  近年来,古筝音乐创作呈现出诸多新特征,一些作品在强调民族特色,时尚风格的同时更多地关注音乐创作的地域特色,如:黄枕宇、周望作曲的《西部主题畅想曲》是一首典型的新疆风格韵味的古筝作品。乐曲风格浓郁、粗犷有力、具有强烈的舞蹈音乐特征。在创作中,在保留新疆音乐特征基础上,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都做了夸张的处理。李萌作曲的《红水河狂想曲》是一部室内乐作品,此曲是专为一架左面七声、右面五声的多声弦制古筝与两件低音乐器而创作,是作者借对家乡广西自然风光与山水景色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在音调上运用了象征广西铜鼓的敲击节奏和印度音乐元素,通过古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水的千变万化,呈现了充满力量、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表现了一种原始的情绪和率直风格。徐晓琳作曲的《黔中赋》的创作取材于贵州地方音乐,以贵州民歌素材为基础,并运用了很多现代创作手法。此曲突出了贵州民歌轻吟慢唱的韵味,表现了贵州地区特有的粗犷、奔放的舞姿及原始的山野风情,描绘了贵州地区的自然风貌。李萌作曲、谢鹏编配的多声筝与钢琴《铜鼓舞》是一首融合多种艺术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歌、有舞、有乐,还有模仿铜鼓的敲击声,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年代充满感情的回望。
  借鉴古代音乐文化元素,启发创作灵感,汲取其精华、发挥其中国音乐神韵的再创造之特长。以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去展现悠远纵深的中华文化的博大、宽广,以及苍凉与悲壮,用音乐将人们拉伸到无尽的艺术想象空间。此类作品在现代筝曲中所占比重较大,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古代音乐文化较好的与现代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如:叶小刚作曲的筝曲《三迭》源于中国古代音乐。此曲以“三迭”的结构,用三个不同的变奏手法对主题进行多面呈现,在乐曲的顿挫之间,将创作者的音乐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叶小刚作曲的另一首筝曲《林泉》是当代中国古筝曲中的代表性作品,该曲继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秀美和内在的气质,同时融入现代音乐的技法和审美需求。作者以浓淡相宜的手法为听者展开了一幅形态各异的山水画卷,用特定的音乐语言描绘了水生于泉、聚于溪、汇于海的动静强弱的多变形态。黄枕宇、周望作曲的《声声慢——筝与钢琴》其创作灵感来自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同名词作,作品力图借助古筝营造中国历史古典文化中某些人文传统氛围。乐曲兼有古筝传统风韵及当代乐风之特征,在借助词作蕴意的表达上开拓创新发挥古筝音乐发展内在潜能。庄曜作曲的《箜篌引》是根据唐代诗人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诗意而创作的筝曲。原诗中充满浪漫主义的神奇描绘,此曲创作手法独具匠心,大胆借鉴古琴音乐表现手段,以音响的意境去还原诗的意境。
  还有一些古筝作品其创作源头来自于现代歌曲或器乐曲旋律,通过古筝器乐化处理,使其成为富有古筝特色的乐曲。如:著名作曲家李焕之作曲,古筝演奏家何宝泉改编的《春节序曲》就是一首典型的改编曲。它采用我国民间秧歌音调、节奏、旋法以及陕北民歌素材创作完成。乐曲旋律明快、优美、民族风格浓郁,表现了人们在节目里欢腾热闹、载歌载舞的场面。此曲充分发挥蝶式筝既能演奏传统五声旋律,又能在乐曲进行中快速转调的特点,是蝶式筝的代表性曲目。李萌作曲的《月色清明》是由“月色”和“大漠放歌”两部分组成。此曲是为七声弦制或多声弦制古筝而作,通过月色诗意的场景,表现了望月怀乡、对月怀人的情怀。其中,“月色”是以王洛宾先生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素材,用婉约柔美的旋律和富有律动的节奏,表达了一种清新典雅与华丽交织的意境,描绘出一片月色清幽宜人的夜景。“大漠放歌”的音乐再次出现了第一部分的主题,但风格产生了多样的变化,在流动的旋律与节奏的映衬下,西域风格音调的出现,让人能够产生诸多的激情与冲动,而当这段音乐过后,音乐变得轻柔而徐缓,在透过旋律音调能够使人感受到惆怅与感伤的情绪,最后乐曲在寓意深长的意境中结束。还有一首也是李萌作曲的《长歌行》则是一首大型的带钢琴伴奏的古筝曲。“行”原本是汉乐府歌曲的一种音乐体裁,作者受“古为今用”创作理念的启发,结合广西睦边壮族民歌《天上月亮带星星》的素材创作出这部作品。音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此曲的创作更多加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据作者介绍“音乐从曲折的寻梦开始,生命的活力和悲情的成分不断增长,最后音乐又出现冥想,好像作者获得了与天地对话、与逝去的亲人们的对话及缘回。”这里《天上月亮带星星》这首民歌对全曲音乐风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二、现代筝曲创作技法多元化的呈现
  我国古筝艺术源远流长,积累有大量的传统曲目。但随着时代发展,现有的作品已不能满足当代人对其审美需求,生活于当下的听众不仅需要欣赏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传统筝曲,也更需要具有时尚特征的古筝新曲新作。近年来,我国作曲家在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和运用国外近现代作曲技法,形成了新时期我国现代音乐创作的新特征。而这些新特征在古筝音乐创作都有所体现,并获得丰硕的成就。近年来古筝创作领域有一批新作得以出现,与以往筝曲改编偏重相比,这些作品创作性更强。从已有古筝现代作品来看,多已突破了传统筝曲的创作模式,广泛借用西方现代作曲手法,再融合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音乐上多追求自我表现,形成了多样性的风格特征。具体表现如:其一,现代筝曲创作在运用民族音乐素材上与传统的筝曲创作存在诸多差异,其中以不再直接引用传统音乐的音调最为突出,取而代之是对中国音乐审美需求的追求。以中华文化神韵的“寂静”时空去营造表现意境,大胆借鉴中国古琴音乐的表现手段,去延伸古筝创作艺术表现手法。其二,继承古筝声腔化音调写作传统,追求传统线性旋律优美特征,深化古筝音乐创作器乐化、技巧多样化的拓展,强化音响紧张性的运用,以此来推动音乐的张力、动力、结构力,以此扩大和增强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其三,融多种音乐创作技法为一体,将古筝传统手法置于现代音响的氛围之中,或将现代思维融入传统古筝“声腔化”线性音调之中,使两者相互依托,相互映衬。形成具有多元特性的“复风格”、“新风格”古筝音乐。   从对现有的古筝作品分析来看,大多数音乐作品都体现出上述的一些创作特征。作曲家王建民创作的《幻想曲》是以云贵地区的民歌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筝曲。作品借鉴苗族飞歌的音乐风格特色,以一个核心音调为基础,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混合调式,旋律在全曲运动框架中形成大小调明暗色彩的对比,体现了鲜明的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在结构上则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散—慢—中—快—散”渐变原则,进而加强了作品结构的民族特色。而这种融古代音乐结构、民歌素材、现代作曲技法的创作手法,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语言,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求得平衡,在探索性与可听性之间找到了切回点。
  李元华作曲的《猫嬉》是一首带有抽象性、时间性、探索性的现代古筝新作。由古筝演奏家赖宜洁首演于2003年,据作者本人介绍此曲创作借鉴了摹拟戏剧表演场景,以他豢养的两只猫的行为启发了完成乐曲创作,充分发挥音乐的想象作用。将猫的四维空间位移的行为延伸到古筝音乐表现之中,聚合了时间与空间在艺术表现上的联系。此曲采用不定量记谱,给予演奏更多发挥的自由空间,这就更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诠释此曲。依据音乐风格的安排,此曲用三个段落A—B—Al。A、A1段采用不定量记谱,以秒数为音乐时间单位计算,符号、线条等为古筝弹奏的位置与指法指示。演奏时,放弃了音高明确记谱,按照声音符号或线条提示演奏。中段B与前后部分形成对比采用五线谱记谱,有明确音高、节奏等提示,并加入念词。念词是有音高的“吟诵”。此曲绝妙之处在于视觉空间转化为听觉空间,符合艺术之间转接的内在规律。
  由樊慰慈作曲的《趣·梦·乱》是一首融多种音乐风格、多种创作技法为一体探索性作品。创作借助标题音乐构思,以《趣·梦·乱》模糊词命名。乐曲运用动机多重组合外加扩充发展而成。乐曲分为序奏、快、慢、快四段。简短而激动的散板序奏是以“乱”的主要动机发展而成,赋予全曲头尾呼应的效果。“趣”以客家山歌素材为基础,奏出轻松愉快的旋律,并辅以爵士蓝调音阶的变化半音,形成一种五声的人工调式(D—#F—G—bB—#c—d)。“梦”的主体为抒情的慢板,经过不同的半音处理,可成为日本传统音乐常用的“琉球调式”(D—#F—G—B—#c—d),或新疆木卡姆的音阶排列(D—#F—G—A—#c—d)。虽只有一音之差,却与前后段调式色彩形成强烈的反差。“乱”由舞蹈般激情跳跃的节奏动机构成,融入复调式与不规则节拍的音乐语汇,并加入多段在节奏或调式上带有对比的插句。尾声部分则引用序奏动机,进而发展成一段技巧绚烂的华彩乐段以结束全曲。
  总之,现代筝曲的创作正在日趋成熟,在继承传统音乐精华,借鉴现代音乐创作理念,古筝音乐创作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从建国初期试探性改编,到现在全新的实验性创作,仅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现代筝曲的创作技法便得到快速的发展。从简单的以音高旋律为主的写作,到和声、曲式、节奏、节拍、织体、音响等多种音乐元素并用的写作手法。达到了从纯汉族音乐风格到少数民族、西方传统音乐、西方流行音乐、西方现代音乐的多元共存局面。
  三、结语
  中国当下民族器乐创作已进入多元音乐文化氛围之中,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民族化音乐风格和乐器技术语言特征。其中对民族音乐中各种乐器在音乐表现的拓展则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民族器乐创作中的古筝音乐创作更是如此,由作曲家演奏家组成的古筝音乐创作群体在创作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自由,敢于并乐于挖掘古筝内在的具有表演繁难技术的作品越来越多,一大批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古筝新作不断涌现。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都有自己的新作品。不同流派的筝曲创作上各有千秋、各有特色、独具风骚,并将地域音乐特色融入当代筝曲创作之中,探索出了属于古筝这件乐器的自我艺术表现空间,使这件古老乐器焕发出新的活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当下古筝音乐创作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表现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其音乐形态的发展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需要和审美情趣而变化。各种纯艺术的、商业的、传统的、前卫的、组合的、协奏的、重奏的、独奏的、舞台表演的、背景音乐的等等已成为古筝艺术发展方向,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作为华夏文化的古筝艺术正在超越自己,融入于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李萌编.中国现代筝曲集萃(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李萌编.中国现代筝曲集萃(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华乐出版社编辑部编.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8.4.
  [4]上海音乐出版社编.中国古筝名曲荟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1993.
  [5]王安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艺术音乐创作的影响[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符丽琴(1977—),女,浙江松阳人,硕士,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东方音乐和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这位二十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深受俄罗斯民族风格影响,虽然他在宏观上跨越多种音乐风格,但其作品大多倾向于浪漫主义风格。如果提到俄罗斯音乐,除了柴可夫斯基之外,当属拉赫玛尼诺夫,他的音乐语言深入内心,更是一位热衷擅长于摸进技法的作曲家,在他大量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在他这一生的三个时期中,第二交响曲的传统保守风格和自身经历给这首作品渗透着丰富的配器戏剧效果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本文通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评述和介绍性的文章,笔者就声乐专业长期缺乏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进而导致被同行认为是“最简单的专业”这一评论,评述并介绍了石惟正教授《声乐学基础》这本书籍的问世在声乐理论、声乐研究和声乐教育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该书在写作目的和书籍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石惟正;《声乐学基础》;特色评述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大种类,是人类文化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表演又因乐
期刊
【摘要】“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地位”是莫扎特歌剧的创作原则。因此他的歌剧创作是以富于个性的咏叹调和富于戏剧性的重唱为基础。在歌剧《费加罗婚礼》中,莫扎特就十分巧妙地把重唱、宣叙调和咏叹调综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来表现复杂的戏剧情节,幽默与悲哀、愤怒与诙谐在这部歌剧中都得到了完美体现。本文以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婚礼》为切入点,根据部分片段的演唱技巧、剧情的矛盾冲突等表演因素说明莫扎特歌剧的魅力之所在,借此
期刊
【摘要】广场舞满足了现代人们的身心健康需求,顺应了社会潮流,近几年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靡全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现场访谈等方法,对广场舞在福州地区的现状调查进行分析,希望为今后福建省广场舞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福建;广场舞;现状;分析  “有广场的地方就有广场舞,有广场舞的地方就有广场舞大妈”相信这句话对大家并不陌生,同时这句话也反映出当前广场舞盛行的现状:大妈是广场舞的主力军,
期刊
【摘要】在儿童的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家长、琴童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像卧式钢琴的三条琴腿,缺一不可。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没有钢琴陪练经验的家长来说,对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练琴习惯往往不知所措。本文从识谱能力的培养、视奏能力的培养、制定合理的练琴计划、如何学会练琴四个方面帮助家长在儿童学琴初期,建立起良好的独立练琴习惯。  【关键词】钢琴教学;独立性;识谱;视奏  引言  钢琴的启蒙教育较早,一般在学龄
期刊
【摘要】目标-定制教学法,是以学生就业、创业为主要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对应的学习档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地方院本科音乐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该得到不断探索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目标;定制;教学法  在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学中,我们提出目标-定制教学法,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以学生就业、创业为主要目的,根据学生
期刊
【摘要】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核心是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从分析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入手,从音乐促进学生的文化底蕴;用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用音乐完满学生的心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利用音乐的旋律,展现学生多彩青春,让学生焕发青春活力的论题。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个性;培养  高中音乐教学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与鉴赏能力,借助音乐元
期刊
【摘要】近年来,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受到大众普遍青睐,充分展示了流行音乐和通俗唱法的强大魅力。本文阐述了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重点涉及了通俗唱法中气声唱法和喊唱唱法的运用技巧,并讲解了基本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通俗唱法;发声技巧;气声;喊唱  《中国好声音》是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联合浙江卫视,借鉴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类音乐表演节目。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集文学、音乐、表演等学科为一体。民族唱法在形式多样的声乐艺术中是最为讲究“以情带声、以声带情”的,换而言之,民族声乐更重视“二度创作”。本文通过《再见了大别山》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曲式结构、音乐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探究民族声乐中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民族声乐;《再见了大别山》;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是演唱者将声乐作品搬上舞台的过程,也是词作家和
期刊
【摘要】音乐创作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高级阶段,只有在拥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才可开展。因此针对少年儿童的音乐创作教育一直受到忽视。本文笔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孩子们拥有的纯净的心灵和童心未泯的天性反倒是最适于开展音乐创作教育的。笔者从“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中得到启发。认为利用释放孩子的天性开展音乐创作教育应该像诗句中描绘的那样,要在云与水中汲取智慧。  【关键词】音乐创作教育;天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