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关于时间词和空间词的研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不再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的浅析,针对时间词和空间词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不少学者在对空间词表时间的词类系统的语义演变进行详细,初步对空间词中时间义和空间义结合的系统性的原因归结为认知隐喻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空间词;时间词;演变
国内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有丰富的成果。从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空间词表时间词的研究角度首先可以分为两大角度:一是从汉语自身出发,对汉语内出现空间表时间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二是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把汉语与英语进行比较,寻找两者在空间表时间上存在的相同的机制,从而得出人类语言的共性。
具体来看,从现代汉语表时间的空间词的语言现象的角度来研究此课题的学者主要从典型的词语、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
一、现代汉语具体空间词研究现状
典型的词语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最多的,我们最容易感知到的,因此很多国内学者乐于从一些典型的词语入手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空间词表时间的研究主要也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汉语中空间词表时间的词语进行解释;二是汉语方位词或某些典型词的演变进行阐述,寻求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另外,还有学者对古汉语空间词表时间的现象进行分析。例如:
吴福祥(2007)中对“後”一词进行详细的描述,认为“後”一词本义是“行而走在人后”属于位移性动词,由此产生表示“位置在后”的空间概念,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空间词,两汉时期“後”已演变为比较典型的时间小句连词,到了魏晋时期更明显,其语义演变是从空间词到时间的演变,“後”可位于表达时间概念之后,表示时间概念,吴福祥(2007)文中总结其演变规律是位移过程→参照体之后的空间位置→某一时间之后→某种状态的开始或某种情状的实现或结束的时间之后。
方经民(1987)刘国辉(2008)、董萌(2016)等一系列学者对现代汉语“前、后、上、下、中”等词进行的研究都表明,现代汉语中存在许多空间词表时间词的词语,语言里的时空词常常是通过语法化过程或词汇化过程从其他词类或短语变化而来的,大量的表示时间的词来自空间概念。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对应。例如“上”,汉语中的“上”在甲骨文时形如“二”,表示的就是纯粹的空间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上”的解释是“丄,高也”,属于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逐渐“上”表达趋向意义,表由高处向低处移动,趋向动词,由人的隐喻认知,一切顺其自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时间序列也有着“来龙去脉”,也是空间和时间的都是具有一维性,都是具有“上下”“前后”的“流动”的特征。
二、空间词到时间词演变原因机制的研究
对于现代汉语空间词到时间词演变原因的阐述,多数学者都认为是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作用的结果,是空间隐喻在时间域上映射。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根据蓝纯(1999)中表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即以空间概念为始原域,构建其它非空间性的目标域,在文中蓝纯以“上、下”两个词为例,对此进行论述,认为二者在空间隐喻上具有相似性,可以构成相同的四个目标域,且两者的隐喻义表现几乎相同。
之后周榕(2001)也表示人们在对时间关系作推断时,的确出现了从空间向时间的范畴映现,时间的空间隐喻主要有两个隐喻的系统,一是时间在动,一是自我在动。周榕(2001)实验表明了时间的空间操作的心理真实性,为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提供了证据,还有匡腊英(2011)在文中表明:所有活动、所有事件都必须在一定时空中进行,时间对人十分重要,人们对时间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必须借助一些熟悉的具体的范畴,也就形成隐喻的生理基础——往往将空间概念投射到时间概念结构中,并且在匡腊英(2011)文中表明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具有这项共性,都有大量的空间词表示时间。
除此之外刘志纲(2007)等学者相关研究也都阐述了如下观点: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空间词形成的原因是人时空思维的原因,由于时间概念的抽象性,人们往往将认识域中最基本的空间域映射到时间概念上去理解时间,其中包含隐喻和转喻的原因,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共同特点,即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空间概念是一个实在的,具体的,所以现代汉语中出现许多的表时间的空间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表时间的空间词研究上,主流方向是对典型词语的演变路径进行阐述以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但是对现代汉语里包含表时间的空间词进行系统分类的研究不足,加之我国引进认知语言学时间较短,立足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演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现代汉语空间词表时间现象还需长期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利新.汉泰时间隐喻认知差异——以“上?下?前?后”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19(01):60-67.
[2]董萌.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下”的隐喻认知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4):41-44+66.
[3]匡腊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论空间范畴概念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1(06):158-161.
[4]徐丹.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两对空间词[J].中国语文,2008(06):504-510+575.
[5]刘国辉.汉语空间方位词“上”的认知语义构式体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2):13-17.
[6]刘志纲.论词义系统的时空转换[J].古汉语研究,2007(04):45-49.
[7]吴福祥.汉语方所词语“後”的语义演变[J].中国语文,2007(06):494-506+575.
[8]史厚敏,何芸,陆彦.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14-118.
[9]周文杰.英漢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
[10]周榕!400715重庆北碚.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2):88-93+160.
[11]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4):7-15.
[12]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参照聚合类型[J].语言研究,1987(02):3-13.
关键词:空间词;时间词;演变
国内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有丰富的成果。从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空间词表时间词的研究角度首先可以分为两大角度:一是从汉语自身出发,对汉语内出现空间表时间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二是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把汉语与英语进行比较,寻找两者在空间表时间上存在的相同的机制,从而得出人类语言的共性。
具体来看,从现代汉语表时间的空间词的语言现象的角度来研究此课题的学者主要从典型的词语、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
一、现代汉语具体空间词研究现状
典型的词语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最多的,我们最容易感知到的,因此很多国内学者乐于从一些典型的词语入手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空间词表时间的研究主要也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汉语中空间词表时间的词语进行解释;二是汉语方位词或某些典型词的演变进行阐述,寻求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另外,还有学者对古汉语空间词表时间的现象进行分析。例如:
吴福祥(2007)中对“後”一词进行详细的描述,认为“後”一词本义是“行而走在人后”属于位移性动词,由此产生表示“位置在后”的空间概念,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空间词,两汉时期“後”已演变为比较典型的时间小句连词,到了魏晋时期更明显,其语义演变是从空间词到时间的演变,“後”可位于表达时间概念之后,表示时间概念,吴福祥(2007)文中总结其演变规律是位移过程→参照体之后的空间位置→某一时间之后→某种状态的开始或某种情状的实现或结束的时间之后。
方经民(1987)刘国辉(2008)、董萌(2016)等一系列学者对现代汉语“前、后、上、下、中”等词进行的研究都表明,现代汉语中存在许多空间词表时间词的词语,语言里的时空词常常是通过语法化过程或词汇化过程从其他词类或短语变化而来的,大量的表示时间的词来自空间概念。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对应。例如“上”,汉语中的“上”在甲骨文时形如“二”,表示的就是纯粹的空间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上”的解释是“丄,高也”,属于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逐渐“上”表达趋向意义,表由高处向低处移动,趋向动词,由人的隐喻认知,一切顺其自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时间序列也有着“来龙去脉”,也是空间和时间的都是具有一维性,都是具有“上下”“前后”的“流动”的特征。
二、空间词到时间词演变原因机制的研究
对于现代汉语空间词到时间词演变原因的阐述,多数学者都认为是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作用的结果,是空间隐喻在时间域上映射。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根据蓝纯(1999)中表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即以空间概念为始原域,构建其它非空间性的目标域,在文中蓝纯以“上、下”两个词为例,对此进行论述,认为二者在空间隐喻上具有相似性,可以构成相同的四个目标域,且两者的隐喻义表现几乎相同。
之后周榕(2001)也表示人们在对时间关系作推断时,的确出现了从空间向时间的范畴映现,时间的空间隐喻主要有两个隐喻的系统,一是时间在动,一是自我在动。周榕(2001)实验表明了时间的空间操作的心理真实性,为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提供了证据,还有匡腊英(2011)在文中表明:所有活动、所有事件都必须在一定时空中进行,时间对人十分重要,人们对时间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必须借助一些熟悉的具体的范畴,也就形成隐喻的生理基础——往往将空间概念投射到时间概念结构中,并且在匡腊英(2011)文中表明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具有这项共性,都有大量的空间词表示时间。
除此之外刘志纲(2007)等学者相关研究也都阐述了如下观点: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空间词形成的原因是人时空思维的原因,由于时间概念的抽象性,人们往往将认识域中最基本的空间域映射到时间概念上去理解时间,其中包含隐喻和转喻的原因,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共同特点,即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空间概念是一个实在的,具体的,所以现代汉语中出现许多的表时间的空间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表时间的空间词研究上,主流方向是对典型词语的演变路径进行阐述以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但是对现代汉语里包含表时间的空间词进行系统分类的研究不足,加之我国引进认知语言学时间较短,立足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演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现代汉语空间词表时间现象还需长期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利新.汉泰时间隐喻认知差异——以“上?下?前?后”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19(01):60-67.
[2]董萌.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下”的隐喻认知探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4):41-44+66.
[3]匡腊英.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论空间范畴概念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11(06):158-161.
[4]徐丹.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两对空间词[J].中国语文,2008(06):504-510+575.
[5]刘国辉.汉语空间方位词“上”的认知语义构式体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02):13-17.
[6]刘志纲.论词义系统的时空转换[J].古汉语研究,2007(04):45-49.
[7]吴福祥.汉语方所词语“後”的语义演变[J].中国语文,2007(06):494-506+575.
[8]史厚敏,何芸,陆彦.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4):114-118.
[9]周文杰.英漢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
[10]周榕!400715重庆北碚.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2):88-93+160.
[11]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4):7-15.
[12]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参照聚合类型[J].语言研究,1987(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