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3岁起,陈光标开始卖冰棍、贩水果。年龄渐大拉得动架子车的时候,他又带着几个同学做起了贩粮的买卖,并逐渐尝到了致富的甜头。17岁那年,他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在艰苦的环境中显现出非凡的经商才能。
改变自己的命运
陈光标出生在江苏泗洪县农村,小时候家境贫困,饥饿夺走了他哥哥和姐姐的命。直到10岁,他才第一次吃上肉,当时他一边大嚼,一边“哇哇”地大哭。
苦难的经历,过早地唤起了他“靠自己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从13岁起,陈光标开始卖冰棍、贩水果。年龄渐大拉得动架子车的时候,他又带着几个同学做起了贩粮的买卖,并逐渐尝到了致富的甜头。17岁那年,他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在艰苦的环境中显现出非凡的经商才能。
但在经商的同时,陈光标从没有荒废过学业。他只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做生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成绩。1985年,陈光标顺利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他被分到了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每个月几百块钱,住在集体宿舍里。虽然有了在家乡人看起来很有面子的城里人身份,但陈光标很快便发现自己并不能适应这种慢吞吞的节奏。他断然离职,“扑通”下海。
可几个月下来,陈光标并没找到创业的机会。看着渐渐瘪下去的口袋,他站在南京街头,紧咬牙关,每天都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放弃”。1992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陷入困境的陈光标重获生机。这天他到药店闲逛,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仪器反复询问,他就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这是一个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学针灸推拿专业的陈光标不由灵机一动:这个探测仪好是好,就是没有直观性,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那一定会大受欢迎。决定了就干。几天后,他从同学和朋友那里募集到3000元“风险投资”,在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对探测仪进行改造。新仪器研制成功后,不仅患者可以从显示器上看到检测结果,而且获得了国家专利,但是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为了宣传这个新仪器,他抱着样机在南京街头摆起了地摊。白天,他在路边为行人检测身体,每检测一人收2元钱。晚上,就睡在邮电局的走廊上,清早到公共厕所里刷牙、洗脸。三个月后,陈光标挣了1.8万元,于是就开始生产销售他的新仪器。通过做电视广告,他先后打开了江苏和安徽的市场,半年时间就卖出了5000多台。从此,陈光标的事业渐入佳境。1996年,他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把探测仪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吃苦精神,这个穷小子很快就“炼”成了千万富翁。
改变垃圾的命运
到了2000年,治疗仪器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次,他从一位搞建筑物爆破的朋友那里得知,建筑拆除这一行隐藏着巨大商机。一是拆房公司从旧建筑拆出的钢材、木材、塑料等,都能卖个好价钱;二是按照有关部门规定,每拆除1平方米旧建筑,拆房公司还能从开发商那里拿到几十元补贴。因此,拆房公司获利丰厚,只要能揽到活,哪怕开发商不给钱,白干都乐意。听了朋友的介绍,陈光标眼前一亮。他赶快查阅相关资料,又吃惊地了解到,上海近年来每年拆除旧房数百万平方米,但专业的拆房公司却不多,如果再放眼全国想一想,这一行的市场潜力有多大啊!
2001年初,陈光标转行涉足拆房业。第二年,通过竞标拿到一个大工程——拆除南京市一个老展览馆。这幢看起来破旧不堪的老建筑,简直就是一座隐形的金矿。拆出的旧钢材最为抢手,回收公司派车派人随时在工地“恭候”,有多少收多少。旧木材全部卖给了木材厂,一转手就变成了整齐的板材、漂亮的家具。再加上拆下来的电线、电缆、塑料等,总共卖了400多万元,刨去成本,陈光标净赚285万元。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一直让陈光标乃至政府部门头痛:能回收的都回收了,堆积如山的混凝土碎块、砖瓦灰石怎么办?在拆房公司眼中,这些都是“赔钱货”,因为清理这些垃圾,每一吨需要付20元的清运费。如果按拆除一个10万平方米的建筑算,将产生8万吨垃圾,清运费就高达160万元!
随着城市改造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约产生5亿吨这样的建筑垃圾,其中95%都要拉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由此,陈光标产生了一个大胆念头:国家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如果我能把建筑垃圾转化为生态建材,既能解决“垃圾围城”的难题,又可以变废为宝,岂不一举两得!但是,这事想想容易,实践起来就难了。他做过多种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2004年去德国考察时,陈光标才惊喜地发现了他寻觅已久的“神奇武器”。那是停放在拆迁工地上的一台庞然大物——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在它的面前,不管体积多大的建筑垃圾,眨眼之间都能被它“嚼”成一堆颗粒!当地技术人员介绍说,这种颗粒可以用作铺路。陈光标激动不已,当即以300万元一台的价格,从柏林引进了10台这种设备。
接下来,陈光标开始向修路单位推销他生产的建筑垃圾颗粒,起初,客户半信半疑,试用了之后才了解到这种环保建材的妙处,纷纷向他下了大订单。原来,以前铺设路基时用的是碎石子,每吨的价格为130~140元,而用陈光标提供的新型材料,每吨才30元!此外,碎石子都是从山上开采的,取材的同时就在破坏生态环境,而采用陈光标的产品做路基,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很环保,客户自然喜出望外。
2004年,为保护土地资源,国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许多砖厂陷入了困境:要么关门,要么改用替代原料:石粉、沙子、石灰、粉煤灰等制砖,但这些原料不易找到且成本很高。这时,头脑灵光的陈光标放出了一条喜讯:用建筑垃圾也能生产出经久耐用的砖块,并且是环保型的!
原来,禁止挖土烧砖的规定刚一颁布,陈光标就开始改进他的机械设备。经过一番努力,他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除了能生产小颗粒外,还能吐出细碎的粉末。正愁找不到生产原料的砖厂老板们,对陈光标的“雪中送炭”惊喜不已,试用过后,几乎没怎么讨价还价,就直接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从此,陈光标卖出去的一车车粉末变成了各种形状、各种用途的砖,经相关部门检测,这些新型建材不仅环保,而且使用寿命长,重量还比传统砖轻了20%。
如此一来,陈光标就几乎把所有的建筑垃圾都变成了宝,建筑垃圾的再生使用率一下子就从可怜的5%提升到了90%!此后,许多环保砖厂开始追着陈光标要生产原料,公路施工单位的催货电话也令他应接不暇。
2005年2月,陈光标创办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开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随后,他又将拆除房屋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移植到废旧汽车、家电、生产设备等方面。他接到的拆除工程越来越大,北京长安街扩宽项目中的拆除工程、发生火灾的央视大楼拆除工程都是陈光标的公司做的,北京奥运会的赛道也是用他的产品铺设而成的。
帮助更多人改变命运
不断扩展的市场,为陈光标带来了巨大收益,他的财富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自创立黄埔公司起,他每年都拿出企业总利润的50%投向慈善事业,很快就成了令人赞叹的中国慈善界的NO.1。
奉献社会他如此慷慨,个人生活他却非常节俭。这些年来,陈光标去机场时,只要不是陪同重要客人,他都是乘坐出租车。他说,这样比用专车省油、低碳。2010年春天,他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信息:“10年前我骑车上下班,10年后,从今天起,继续严格要求自己——骑车上下班。一来可强身健体;二来可以降血压、降血脂,对身体大有裨益;最重要的是可以为低碳生活节能减排,造福子孙后代。欢迎广大网友监督:发现我陈光标乘车上下班,一次奖励2万元。”从那以后,他果真每天蹬着自行车上下班。
截至2010年底,陈光标已累计向社会捐出善款13.6亿元,直接受助人口达70余万。他获得的荣誉数不清,他拥有1500多本荣誉证书,收到了4000多条哈达、2000多面锦旗……而他本人最看重的是2010年10月29日在“胡润百富企业家峰会”上获得的“中国低碳第一人”的荣誉称号。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再生资源利用事业,本身就是一种慈善,而且是“为地球、为子孙后代着想的大慈善”!
有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间,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处理”位居第二。如今,尽管陈光标的公司已成为拥有3700多名员工、业务做遍全国的大企业,其个人资产也达到50多亿元,但他仍不满足,最近又不惜重金从国外聘请专家团进驻“黄埔”,力图通过技术攻关,把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提高到100%,从废墟中提炼出更多的“金子”,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改变自己的命运
陈光标出生在江苏泗洪县农村,小时候家境贫困,饥饿夺走了他哥哥和姐姐的命。直到10岁,他才第一次吃上肉,当时他一边大嚼,一边“哇哇”地大哭。
苦难的经历,过早地唤起了他“靠自己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从13岁起,陈光标开始卖冰棍、贩水果。年龄渐大拉得动架子车的时候,他又带着几个同学做起了贩粮的买卖,并逐渐尝到了致富的甜头。17岁那年,他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在艰苦的环境中显现出非凡的经商才能。
但在经商的同时,陈光标从没有荒废过学业。他只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做生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成绩。1985年,陈光标顺利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他被分到了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每个月几百块钱,住在集体宿舍里。虽然有了在家乡人看起来很有面子的城里人身份,但陈光标很快便发现自己并不能适应这种慢吞吞的节奏。他断然离职,“扑通”下海。
可几个月下来,陈光标并没找到创业的机会。看着渐渐瘪下去的口袋,他站在南京街头,紧咬牙关,每天都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放弃”。1992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陷入困境的陈光标重获生机。这天他到药店闲逛,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仪器反复询问,他就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这是一个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学针灸推拿专业的陈光标不由灵机一动:这个探测仪好是好,就是没有直观性,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那一定会大受欢迎。决定了就干。几天后,他从同学和朋友那里募集到3000元“风险投资”,在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对探测仪进行改造。新仪器研制成功后,不仅患者可以从显示器上看到检测结果,而且获得了国家专利,但是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为了宣传这个新仪器,他抱着样机在南京街头摆起了地摊。白天,他在路边为行人检测身体,每检测一人收2元钱。晚上,就睡在邮电局的走廊上,清早到公共厕所里刷牙、洗脸。三个月后,陈光标挣了1.8万元,于是就开始生产销售他的新仪器。通过做电视广告,他先后打开了江苏和安徽的市场,半年时间就卖出了5000多台。从此,陈光标的事业渐入佳境。1996年,他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把探测仪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吃苦精神,这个穷小子很快就“炼”成了千万富翁。
改变垃圾的命运
到了2000年,治疗仪器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次,他从一位搞建筑物爆破的朋友那里得知,建筑拆除这一行隐藏着巨大商机。一是拆房公司从旧建筑拆出的钢材、木材、塑料等,都能卖个好价钱;二是按照有关部门规定,每拆除1平方米旧建筑,拆房公司还能从开发商那里拿到几十元补贴。因此,拆房公司获利丰厚,只要能揽到活,哪怕开发商不给钱,白干都乐意。听了朋友的介绍,陈光标眼前一亮。他赶快查阅相关资料,又吃惊地了解到,上海近年来每年拆除旧房数百万平方米,但专业的拆房公司却不多,如果再放眼全国想一想,这一行的市场潜力有多大啊!
2001年初,陈光标转行涉足拆房业。第二年,通过竞标拿到一个大工程——拆除南京市一个老展览馆。这幢看起来破旧不堪的老建筑,简直就是一座隐形的金矿。拆出的旧钢材最为抢手,回收公司派车派人随时在工地“恭候”,有多少收多少。旧木材全部卖给了木材厂,一转手就变成了整齐的板材、漂亮的家具。再加上拆下来的电线、电缆、塑料等,总共卖了400多万元,刨去成本,陈光标净赚285万元。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一直让陈光标乃至政府部门头痛:能回收的都回收了,堆积如山的混凝土碎块、砖瓦灰石怎么办?在拆房公司眼中,这些都是“赔钱货”,因为清理这些垃圾,每一吨需要付20元的清运费。如果按拆除一个10万平方米的建筑算,将产生8万吨垃圾,清运费就高达160万元!
随着城市改造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约产生5亿吨这样的建筑垃圾,其中95%都要拉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由此,陈光标产生了一个大胆念头:国家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如果我能把建筑垃圾转化为生态建材,既能解决“垃圾围城”的难题,又可以变废为宝,岂不一举两得!但是,这事想想容易,实践起来就难了。他做过多种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2004年去德国考察时,陈光标才惊喜地发现了他寻觅已久的“神奇武器”。那是停放在拆迁工地上的一台庞然大物——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在它的面前,不管体积多大的建筑垃圾,眨眼之间都能被它“嚼”成一堆颗粒!当地技术人员介绍说,这种颗粒可以用作铺路。陈光标激动不已,当即以300万元一台的价格,从柏林引进了10台这种设备。
接下来,陈光标开始向修路单位推销他生产的建筑垃圾颗粒,起初,客户半信半疑,试用了之后才了解到这种环保建材的妙处,纷纷向他下了大订单。原来,以前铺设路基时用的是碎石子,每吨的价格为130~140元,而用陈光标提供的新型材料,每吨才30元!此外,碎石子都是从山上开采的,取材的同时就在破坏生态环境,而采用陈光标的产品做路基,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很环保,客户自然喜出望外。
2004年,为保护土地资源,国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许多砖厂陷入了困境:要么关门,要么改用替代原料:石粉、沙子、石灰、粉煤灰等制砖,但这些原料不易找到且成本很高。这时,头脑灵光的陈光标放出了一条喜讯:用建筑垃圾也能生产出经久耐用的砖块,并且是环保型的!
原来,禁止挖土烧砖的规定刚一颁布,陈光标就开始改进他的机械设备。经过一番努力,他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除了能生产小颗粒外,还能吐出细碎的粉末。正愁找不到生产原料的砖厂老板们,对陈光标的“雪中送炭”惊喜不已,试用过后,几乎没怎么讨价还价,就直接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从此,陈光标卖出去的一车车粉末变成了各种形状、各种用途的砖,经相关部门检测,这些新型建材不仅环保,而且使用寿命长,重量还比传统砖轻了20%。
如此一来,陈光标就几乎把所有的建筑垃圾都变成了宝,建筑垃圾的再生使用率一下子就从可怜的5%提升到了90%!此后,许多环保砖厂开始追着陈光标要生产原料,公路施工单位的催货电话也令他应接不暇。
2005年2月,陈光标创办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开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随后,他又将拆除房屋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移植到废旧汽车、家电、生产设备等方面。他接到的拆除工程越来越大,北京长安街扩宽项目中的拆除工程、发生火灾的央视大楼拆除工程都是陈光标的公司做的,北京奥运会的赛道也是用他的产品铺设而成的。
帮助更多人改变命运
不断扩展的市场,为陈光标带来了巨大收益,他的财富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自创立黄埔公司起,他每年都拿出企业总利润的50%投向慈善事业,很快就成了令人赞叹的中国慈善界的NO.1。
奉献社会他如此慷慨,个人生活他却非常节俭。这些年来,陈光标去机场时,只要不是陪同重要客人,他都是乘坐出租车。他说,这样比用专车省油、低碳。2010年春天,他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信息:“10年前我骑车上下班,10年后,从今天起,继续严格要求自己——骑车上下班。一来可强身健体;二来可以降血压、降血脂,对身体大有裨益;最重要的是可以为低碳生活节能减排,造福子孙后代。欢迎广大网友监督:发现我陈光标乘车上下班,一次奖励2万元。”从那以后,他果真每天蹬着自行车上下班。
截至2010年底,陈光标已累计向社会捐出善款13.6亿元,直接受助人口达70余万。他获得的荣誉数不清,他拥有1500多本荣誉证书,收到了4000多条哈达、2000多面锦旗……而他本人最看重的是2010年10月29日在“胡润百富企业家峰会”上获得的“中国低碳第一人”的荣誉称号。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再生资源利用事业,本身就是一种慈善,而且是“为地球、为子孙后代着想的大慈善”!
有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间,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处理”位居第二。如今,尽管陈光标的公司已成为拥有3700多名员工、业务做遍全国的大企业,其个人资产也达到50多亿元,但他仍不满足,最近又不惜重金从国外聘请专家团进驻“黄埔”,力图通过技术攻关,把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提高到100%,从废墟中提炼出更多的“金子”,让城市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