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小学中年级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47312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中年级学生喜欢涂鸦,甚至画的内容有时让你看不懂。但是,作为美术老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
  关键词:小学;美术;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小学中年级美术课程以体验、参与为原则,在各种材料的辅助下,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因此,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既是教学的原动力,也是教学的目标。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美术课程内容的丰富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
  小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有限,对课堂的关注度和集中注意力的程度也有限。然而,小学生具有人类最初的天性,即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性的思维。针对小学生这一认知特点,只有增加美术课内容的厚度和广度,促使教师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小学美课堂的教学质量。专业的小学美术老师在开展教学的准备工作时,除了针对课本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规划,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拓展、丰富授课内容。例如:利用模型实物、利用数字化等等进行教学。尽量把传统枯燥的美术课程变成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手动起笔来,除了纸张上的绘画,还可以利用包装盒、废纸等,按照实物,如以汽车、飞机、房屋、森林等为参照物,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成简单的实物模型。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观能动性。美术不仅仅在于绘画,还在于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正是学生生活中欠缺的,需要培养的。
  (二)美术课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师生在教室里进行的,这样的传统教学形式使得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如何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大自然,培育美术情趣和美术兴趣,这需要教师的灵活运用。例如,学生想要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是在枯燥的教室里让学生绞尽脑汁也无法想象出春天的美景。这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到操场、到室外,甚至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观察天空、大地、花鸟、树木、鱼虫这些具体的事物,从中领略到美术所要表达的内容。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往往比较直接,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会很主动地表達,这就需要老师从旁做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体会。
  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认知和创造力的基础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是需要高素质全面人才的社会。怎样培养祖国未来的人才,要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为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独立人格的根本途径。不断开拓思维,不断深入研究美术课堂,以美术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主观表达的能力。在艺术上,天才是百分之一的,但是努力是要百分之九十九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审美的认知,无论是中国古典美术和西方经典作品的赏析,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中国画的唯美,西方油画的朦胧美等等,碑刻、雕塑、陶瓷、蜡染等等,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丰富美术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多听、多看、多动手,去欣赏、去参与,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丰富学生的美术审美厚度和广度,虽然不能短时期培育出绘画大师、陶艺大师,但是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育播种,中国未来艺术人才的创造力是值得期待的。
  美术教学课程内容种类繁多,但是中国艺术源远流长,是具有几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是因为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并且代代相传。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审美情趣,从美术课堂开始,从传承祖国优秀传统美术开始。中国的绘画、刺绣、陶瓷、彩绘、服饰等等,都是经过几千年艺术的洗礼,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展的。
  三、美术课程的设置促进了小学生的美术兴趣
  小学阶段的教学是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力去维护课堂秩序。如何维护课堂教学,管理严格会让学生失去对学科的兴趣,管理松散无法维持课堂教学,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就要丰富课堂,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让学生爱上美术。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这时候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带学生欣赏美的艺术,让学生感受美的韵味。
  结语
  对于中年级孩子来说,兴趣比较容易激发,但却不容易保持。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根据地情、校情、班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种乐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将兴趣变成乐趣,这是美术教师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尚可.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3]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的传承是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当中,很多文化都是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进行传播,利用朗朗上口的音乐形式广为流传,从而能够促进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当中,对于文化的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项目,而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教师就需要合理的应用文化的载体来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因此,本文就以民族音乐为载体,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文化
期刊
摘要:古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初中语文古诗文鉴赏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初中古诗词鉴赏策略的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可以说全国范围内都在开展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活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下的教学发展需要,在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里面,都在尝试着用新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学习成绩来评判学生的教学方式渐渐势微,教育工作者逐渐将目光转向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其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旨在培养学生特定的听力技巧,并让学生运用这种特定的听力技巧来欣赏音乐作品。因此,教师需要收集大量的音乐资料,但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需求,教师也就必须根据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这方面,将信息技术与小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期,我研读了语文课标和教学纲要,参加了青年教师群内讨论,发现有太多的同龄老师,无论是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成绩上,都走在了我前面,深深的危机感袭来,抬头仰望不如低头实干,总结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经验,我准备从多个环节入手,打造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堂。  纲要一再强调,改变传统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实施过程,改变课程评价功能……说到底,就是传统的课堂只关注学生的成绩,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比较明显,学校需要以培养一技之长的人才为核心目标,着重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最非常关键,这一点对学生的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担,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实现顺畅的表达,为学生的社会实践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构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职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三水,也作淼城,有西江、北江和绥江三江汇流之意,也因此为世人称道。其位于岭南名镇佛山的西北部,该地河川众多,水道密布。三水思贤滘是珠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冲积平原最早形成和起源之地,在历史上多次受到水灾的侵袭,现如今三水人民把苦难蜕变成荣耀,从“湾区之源”的新定位出发,写好三水“水文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三水智慧。  在滔滔水流的北江旁,在巍峨屹立的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具大的挑战,培养學生的数学认知和数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还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部过程,并且发挥其分辨功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数学能力。为此,本文深刻剖析了小学生数学认知和数学能力的建构过程,并提出一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数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认知;数学能力 
期刊
摘要:《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作为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最重要的咏叹调之一,非常受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喜欢。本论文对歌剧《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故事背景及木兰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通过近年来对民族歌剧唱段的学习,总结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关键词:木兰诗篇;民族歌剧;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第1章 歌剧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概述  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中国本土的展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系,阐明了创新整合纵横信息码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纵横在线移动学习与语文素养提升研究的建议和对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课题实验的开展,为我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带来了契机。在开
期刊
摘要:初中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方面,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体育工作,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体育活动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至关重要了。让其初中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能力,能够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进一步发展,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初中体育显然不能够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学需要,所以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