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的点燃理性的烛照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yun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我收到了张庆老师寄来的快件,是他的一本新著《爷爷教我写作文》。我十分欣喜,倍感亲切,犹如见到先生慈眉善目的笑靥。仔细地一字一句阅读着,认真地思考着,感动、感佩、感奋。于是,情不能抑,草就了如下的读后感言。
  有一种教育叫熏陶
  写作,是一种诚实的劳动。
  教孩子写作文是件大事,也是件十分艰难的事。张庆老师不仅是大学者,而且是好老师、好爷爷。年纪老了,他不是含饴弄孙闲享清福,而是谆谆教导熏陶孙辈,一边引导孩子读《论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做人、作文的知识营养;一边诱导孩子关心生活、注重思考,从中撷取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好作文的能力和技巧。
  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因此,熏陶便是教育的高策。
  多年前,我们在一起编教材,张庆老师就有这样一句名言镌刻在我们的心上,他说:“学语文如同熏锅底,是潜移默化的积累;写作文好比布云彩,云厚了,自然会下雨。”他还说,“多布云彩慢下雨,多长筋骨少长肉。”风趣幽默的话语,蕴含着博大的哲思、深刻的至理。
  《爷爷教我写作文》就践行着这种理性的哲思。他与孩子一起玩,提醒孩子学会观察,“处处留心皆文章”;指导孩子认真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教育孩子学会比较,由“走马观花”变成“下马凝神”,形成重点思考;引导孩子动手动脑,拆开模具,发掘“零件”的功能和作用;他和孩子一起品尝菜肴,让孩子学习做菜技巧,懂得把菜谱传授给他人;他与孩子一起背诵《弟子规》,结合生活实际,写好读书心得;他用一些敏感的话题,启迪孩子仗义执言,学会“亮观点,摆事实,讲道理”;他鼓励孩子上网搜集资料,自己动手编课本剧,做一本习作成长册……点点滴滴地熏陶,踏踏实实地渐进,让孩子从中悟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课本剧的不同写法的诀窍,得到了写作的佳径好路,走上成长的宽阔大道。
  有一种指导叫提醒
  迷蒙时的提醒会启开心智,混沌时的点拨能照亮心扉。写作指导重在提醒。提醒就是一种智慧的点燃,一种理性的烛照。点亮心灯,烛照前行。
  张庆老师带着孙儿去赶庙会,见到了一个吹糖人儿的老人,很好奇,就停下来欣赏老人高超的技艺。
  按常规,观察,记忆,依顺序录下,便写成作文了。
  张庆老师却不是这样,他在把一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方法教给孙儿的同时,还适时地作了更深刻的提醒——
  “一篇好的作文总不能就事论事吧,一定有一个好的立意。你从老爷爷的高超手艺中悟到了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锈花针!”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知道该怎么写了!”孩子这句兴奋的话,是被点醒的。醒了心扉,就会写出好的作文。立意,是作文之本。意在笔先,方能行文。立意要新,立意要深。张庆老师提醒孩子,要把这些牢牢切记在心。鼓点变了,孩子的舞步也跟着变得轻松愉快。
  有一种灌输叫涵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一棵树是完全依靠自己成长的。一个人,无论平凡,还是杰出,总要得到许多浸润、帮助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要靠涵泳,也要靠灌输。而灌输不是死压、硬填,而是要靠唤起兴致去自觉吸收,自我积累。内化了的知识,才是真正的习得。
  逛公园,张庆老师让孙儿抄下“铁牛”诗,记下有关的历史掌故和传说;读《弟子规》,让孙儿在背诵熟记的基础上,去对照现实加深对文言古句的理解;看“煮书”条幅时,跟孙儿对话,交流读书心得,深化多读书的意义;联系学过的《爱如茉莉》,一家人讨论着电视剧中“细节”感人的力量……如此等等,灌输融在兴致中,如涵泳泅渡,一点一点又一点,加深加深再加厚。“谁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
  有一种思索叫品味
  作文离不开思索,思索离不开品味。
  品味故事,理解含义,孩子懂得了“舐犊情深”“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品味古诗,理解意境,孩子明白了“情景交融”“以景抒情”“诗情画意”;品味生活,理解沧桑,孩子了解了“时代变迁”“岁月更替”“社会发展”;品味文字,理解意蕴,孩子比较出“手法的多样”“内容的多彩”“表达的多元”。
  《爷爷教我写作文》这本书中,教孩子品味的精彩片段太多了:
  品味画片,让孩子懂得“画龙点睛”之妙;品味古籍,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品味中华瑰宝,让孩子知道“有舍才有得”,“舍得相当”之理;品味坐飞机的经历,让孩子不忘第一次的新鲜感受;品味秋天的树叶,让孩子记住“观察要五官并用”;品味“小荷”,让孩子掌握写小论文的基本方法……
  品味就是碰撞,就是思考。
  碰撞的火花就是灵感,灵感的前方就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写作新天地。
  思考的结果就是深刻,深刻的表达才是作文的愿景。
  
  有一种成长叫积淀
  物质上可以一夜暴富,但写作很难一夜成名。
  知识文化,写作水平,只能靠一点一滴的积累,经年累月的积淀。
  写作是一条河,汩汩流淌离不开源泉。这源泉就是常识、知识,就是文化、文明,就是生活、人生。
  孩子学写作不是一日之功,不会一蹴而就。
  心灵的成长需要耐心,写作的功力需要韧性。
  张庆老师教作文一靠智慧,用点亮心灯引导孩子;二靠耐心,用重点辅导熏陶孩子;三靠热忱,用情感逻辑诱发孩子。清亮,亮得人气;淡泊,爽得简明。《爷爷教我写作文》是作者的生命之光、生命之舞、生命之果,是张庆老师人生的一种思维标识,一种精神标杆。诚如朱家珑先生评价所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感动于张庆先生病休期间为儿童写书捐书之善举,谨致敬意,衷心祝愿先生思想之树常青。”
  积淀来自于积习、积累。
  积习,是长期养成的习惯。积累,是聚集增多经验。古人说:“安者非一日而安也,皆以积渐,然不可察也。”荀子言:“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靡,顺也,顺其积习故能然。”积累沉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知识、经验、智慧、情感、技能、才艺等等都是写作的必然财富。积云成雨,积愫成情,集腋成裘,积涓成河,积羽也会沉舟,积微定能成著,张庆老师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积累的习惯,培养孩子蓄势待发的能力,真是大智大略,大德大惠。
  “站稳一个点,走直一条线,画好每个面,织牢一个体”,这便是作文的过程。把握住“立意、细节、语感”三个关键词,便能写好作文——这是我读张庆先生《爷爷教我写作文》这本书最实在的领悟和收获。
  (马培文,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
其他文献
老师们,大家好!第三届“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是我们中心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型赛事。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衷心欢迎并且感谢参赛的各省、市、自治区选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老师。  2009年初,按照教育部的工作部署,我们设立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研究项目。“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是这个项目的重大实践推广活动。一晃到现在已经第三届了,至今共有全国31个省
期刊
在第三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智范先生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赛场15位选手的知识素养现场答题环节作了精彩点评,他旁征博引,把对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的理解与广博的知识贯穿到答题评析中,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一、 课堂教学方面  方教授在点评选手的知识答题时指出,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要遵循引导学生而不要牵引学生,严格要求但不要压制
期刊
各位老师好,刚才听到各位老师、各位选手的朗读展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大赛,我觉得老师们整体水平还是很高的,所以我打分最低也是9.0分。总体来看,我们参赛老师普通话的功力都很好,当然有一些个别字音,如“华罗庚”中姓氏的读音等方面还有一些误读,但总体来看,我们这些年的普通话普及还是很有成效的。老师们没有太大的差距,只是个别的音可以听出来。  第二点是,有的老师声音也不错,在他们朗诵的过程中,我们看到
期刊
在第三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南京审计学院赛场上,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佟乐泉教授担任了现场答题环节的点评专家。他纵横捭阖的点评,既生动幽默,又睿智激情,让与会教师在笑声与掌声中,汲取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佟教授为15位参赛选手的现场答题点评,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 评价要注意全面  佟教授说,老师们在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既要注意到它的主要方面,也要顾
期刊
现在上第四节课,执教人:高林生,课题:三十分钟的提效课怎样上。先来几句开场诗:春分已过,清明将至,紫金山下,玄武湖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是一年春好处,三日看尽教改花。儿句开场诗话罢,说我今天的话题。  三十分钟的课怎么上?两个词:清楚、简约。所谓“清楚”的含义有三:目标清楚、内容清楚、流程清楚。第一部分,目标和内容清楚。基本要求和内容清晰、落实。所谓基础目标有四条:一是识字包括生字
期刊
这15位选手的字写得都不错,比以往都有进步,这是我们大家努力的结果。我们是如何评价这些字的呢?首先是正确,不能写错别字。遗憾的是今天有选手太紧张了,写了错字。其次是要流畅。因为不够流畅,有的选手就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稍微写快一点就好了。第三就是美观。美观是很高的要求。粉笔字作为硬笔书法的一种,同样是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书法水平的。有的人评价字说,字要写得瘦、写得硬才通神,杜甫就有这个说法。苏东坡是
期刊
【教学片段】  师:哪位小朋友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一会就画成了。  师:你们从这两个“一会儿”,读出了什么呀?  生:画画很认真。  生:画画很快。  师:对,很娴熟。这里还有两个词语呢?“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读一读,说说你理解的意思。(生读)  生:大画家在纸上用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就是用笔轻轻细细地描。  师:王老师请你看一幅图,能说一说哪一幅
期刊
最后一堂课是《北京的春节》,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之中。现在素养大赛已经成为全国小学语文老师欢乐的节日。我们看到许多青年才俊脱颖而出,非常高兴。  10年的新课程,我们的老师们跟新课程共同成长,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全国小学语文老师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成长的精彩,很高兴。  现在,我就本次大赛讲三点体会、一点希望:  第一个体会,课堂表现素养。课堂教学集中体现了小学语文老师的素养,而提高课堂教学
期刊
建国以来,每一次语文教育改革的讨论,总要涉及到语文学科性质和任务的定位,甚至对“语文”两个字怎么讲都争论不休。据顾黄初先生说:“叶氏在1949年讨论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名称的时候,建议将‘国语’‘国文’的旧名一律改成‘语文’。‘语’,指口头语言;‘文’,指书面语言。”不少人不大赞同这个“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解释;也有的说,“语文”应该是“语言、文章”;还有的说,“语文”应该是“语言、文学”;有人
期刊
未曾想做教师的我,转眼间在小语天地里工作了15年。从一个磕磕绊绊的师范生,到如今成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的获得者,其中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一家教育媒体的记者追问我。我想,可能缘自一位数学老师的“点燃”。  1992年9月,我通过南京晓庄师范自主招生考试,迈进了教育门槛。据说当时南京市教育局为解决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问题,特招了我们这些男生。由于文化基础底子薄,第一学期结束,代数和化学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