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班级为载体,通过布贴画校本课程在班级层面的实施研究,以理性的思考和丰富的实践,分析、总结、提炼出班级布贴画教学中师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归纳出布贴画班本化教学中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使布贴画校本教学更明确地指向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贴近“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新课改的重点,受到了广泛重视。布贴画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名叫宫廷补绣,它是利用裁衣剩余的边角料制作的一种民间装饰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自学校《布贴画》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师生积极参与,举办了收集材料、制作布贴画、欣赏布贴画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广大师生对这门民间艺术已然非常喜爱。随着布贴画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学生之间绘画及制作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有的班级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笔者以班级为视角,大胆进行“校本课程班本化”教学的探索,即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班级为研究载体,充分发挥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的教育功能,通过布贴画校本课程在班级层面的教学实施研究,使布贴画校本教学更贴合班级学生实际,明确地指向班级中每一个学生。教师在充分了解班情、学情的前提下,以学定教,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及个性化发展,探索布贴画班本化教学中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努力实现班级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根本目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班级学情“总摸底”
布贴画校本课程最终着力点在于班级教学,在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班级学生构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制作材料、学生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访谈及对班级学情进行分析,通过观察、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对二(7)班学生展开布贴画学习摸底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班级95%的学生对布贴画校本课程很感兴趣;92%的学生表示特别想学习布贴画的制作技法;5%的学生自我认同感较弱,有明显的畏难倾向;65%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制作布贴画;72%的家长对学校的布贴画课程持赞同态度,能积极帮助孩子准备用具。班级整体美术造型能力在平行班中处于中等水准,其中30%的学生构图能力欠缺,20%的学生绘画及动手能力较强,是学科尖子生,8%的学生动手能力较薄弱、作业速度慢,有轻微厌学情绪。
班级教学目标的重设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掌握的知识水平情况,确定每一课时教与学双边活动需达到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与主学科教师有较大不同,一名教师需要承担多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几个班级或全年级学生统一的教学目标,而结果有可能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因此,在布贴画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实现班本化教学,教师需要对校本教材进行合理的班本化处理,考虑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学习潜能,重新设定符合班级实际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例如,二(7)班布贴画班本化教学,通过前期的调查及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构图能力存在普遍提高现象,教师及时重设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各层次学生起到定位、导向、激励的作用。
班级教学内容的选择
重设班级教学目标后,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作相应的选择。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给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否则将无法建构自己的新知识,无法掌握新内容。由于班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教师对原本统一的校本教学内容要进行必要的增减,使教学难度与“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教师既要注意班级学生的共同点,更要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使班级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布贴画的成功和乐趣,使布贴画校本教学更具有适切性,让班级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各展其长。
例如,三(4)班《动物布贴画》的教学设计,为了契合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设计了多种层次的教学活动。第一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画动物”活动,让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造型;第二层,设计面向学困生的在动物绘画基础上制作“简易动物布贴画”;第三层,设计面向优等生的用包边技法制作“精美动物布贴画”,是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内容,教师需现场示范,对学生的造型及动手能力有较高要求。以上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同,既有动物造型及基础制作技法的巩固,又有布贴画创新技法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满足了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空间。
班级教学模式的优化
目前,在多种形式并行的班级授课模式下开展个性化教学是最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基本教育目标的。个性化教学基于學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和差异教学。如:对于美术造型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在同伴和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对于各方面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凭借学习材料进行独立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还成立由两名及以上同学和教师组成的“教学协作小队”,共同参与班级授课及管理。几位教师集体备课,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分层次辅导学生,分工制作教具,共同反思教学,全面照顾学生的不同需求,切实提高班级教学效能。如:在《果蔬布贴画》这一课的作业阶段,协作小队教师及时观察和记录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的作业效果大大提升。这种协作式教学和管理使教师人才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使每位教师的特长得到有效发挥,自信心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班级教学评价的整合
我们的教学正向着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迈进,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贯穿了整个班级教学的始终,确保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教师在评价时采用了整体与个体、过程与发展、鼓励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全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部分特殊学生,运用鼓励评价的方式,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此外,我们还设置了“布贴画制作小能手”“我最喜欢的小画家”等评比。以班级为单位,采取自评、组评、师评及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增进同伴间的交往和友谊。
结语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情,设置合理的班级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以生为本,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这才是真正的班本化教学。
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十期个人课题“小学布贴画校本课程班本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十三五”个十字第Ju3212号)
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新课改的重点,受到了广泛重视。布贴画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名叫宫廷补绣,它是利用裁衣剩余的边角料制作的一种民间装饰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自学校《布贴画》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师生积极参与,举办了收集材料、制作布贴画、欣赏布贴画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广大师生对这门民间艺术已然非常喜爱。随着布贴画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学生之间绘画及制作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有的班级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笔者以班级为视角,大胆进行“校本课程班本化”教学的探索,即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班级为研究载体,充分发挥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的教育功能,通过布贴画校本课程在班级层面的教学实施研究,使布贴画校本教学更贴合班级学生实际,明确地指向班级中每一个学生。教师在充分了解班情、学情的前提下,以学定教,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及个性化发展,探索布贴画班本化教学中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努力实现班级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根本目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班级学情“总摸底”
布贴画校本课程最终着力点在于班级教学,在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班级学生构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制作材料、学生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访谈及对班级学情进行分析,通过观察、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对二(7)班学生展开布贴画学习摸底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班级95%的学生对布贴画校本课程很感兴趣;92%的学生表示特别想学习布贴画的制作技法;5%的学生自我认同感较弱,有明显的畏难倾向;65%的学生喜欢与他人合作制作布贴画;72%的家长对学校的布贴画课程持赞同态度,能积极帮助孩子准备用具。班级整体美术造型能力在平行班中处于中等水准,其中30%的学生构图能力欠缺,20%的学生绘画及动手能力较强,是学科尖子生,8%的学生动手能力较薄弱、作业速度慢,有轻微厌学情绪。
班级教学目标的重设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掌握的知识水平情况,确定每一课时教与学双边活动需达到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师与主学科教师有较大不同,一名教师需要承担多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几个班级或全年级学生统一的教学目标,而结果有可能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因此,在布贴画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实现班本化教学,教师需要对校本教材进行合理的班本化处理,考虑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学习潜能,重新设定符合班级实际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例如,二(7)班布贴画班本化教学,通过前期的调查及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构图能力存在普遍提高现象,教师及时重设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各层次学生起到定位、导向、激励的作用。
班级教学内容的选择
重设班级教学目标后,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作相应的选择。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给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否则将无法建构自己的新知识,无法掌握新内容。由于班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教师对原本统一的校本教学内容要进行必要的增减,使教学难度与“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教师既要注意班级学生的共同点,更要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使班级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布贴画的成功和乐趣,使布贴画校本教学更具有适切性,让班级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各展其长。
例如,三(4)班《动物布贴画》的教学设计,为了契合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设计了多种层次的教学活动。第一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画动物”活动,让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造型;第二层,设计面向学困生的在动物绘画基础上制作“简易动物布贴画”;第三层,设计面向优等生的用包边技法制作“精美动物布贴画”,是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内容,教师需现场示范,对学生的造型及动手能力有较高要求。以上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同,既有动物造型及基础制作技法的巩固,又有布贴画创新技法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满足了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空间。
班级教学模式的优化
目前,在多种形式并行的班级授课模式下开展个性化教学是最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的基本教育目标的。个性化教学基于學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和差异教学。如:对于美术造型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在同伴和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对于各方面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放手,引导学生凭借学习材料进行独立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还成立由两名及以上同学和教师组成的“教学协作小队”,共同参与班级授课及管理。几位教师集体备课,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分层次辅导学生,分工制作教具,共同反思教学,全面照顾学生的不同需求,切实提高班级教学效能。如:在《果蔬布贴画》这一课的作业阶段,协作小队教师及时观察和记录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的作业效果大大提升。这种协作式教学和管理使教师人才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使每位教师的特长得到有效发挥,自信心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班级教学评价的整合
我们的教学正向着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迈进,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贯穿了整个班级教学的始终,确保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教师在评价时采用了整体与个体、过程与发展、鼓励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全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部分特殊学生,运用鼓励评价的方式,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此外,我们还设置了“布贴画制作小能手”“我最喜欢的小画家”等评比。以班级为单位,采取自评、组评、师评及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增进同伴间的交往和友谊。
结语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情,设置合理的班级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以生为本,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这才是真正的班本化教学。
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十期个人课题“小学布贴画校本课程班本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十三五”个十字第Ju3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