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育与人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rgw9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语文作为教育的支柱性课程,除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独立性与正确的思维判断性。下面浅谈这两方面的认识:
  
  1 语文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丰富的情感态度
  
  曾听说一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一篇以“感动”或“感激”为话题的作文,结果很多学生写得很差。与学生交流后,原来他们觉得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他们值得感动和感激的事,这不禁令人感到吃惊。一个十六七岁的人,至今居然没有一件让他感动和感激的事,应该说是人文学科老大哥——语文教育的失败,也是教育的失败。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浅表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是学习蕴藏于语言文字之中丰富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与人生态度;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坚韧坚强、不畏艰难的精神意志;让学生学会同情与怜悯、懂得感激与报答、知道尊重和崇敬,总之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是语文教育应有的内涵与责任。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健康的情感态度,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所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与教育性。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记载了人类思想的精华,再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与深厚,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中体悟到更多的人生道理、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情感,从而使个体的思想与情感得到提高和升华。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只选取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真切地写出了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谦让关心体贴的情感,朴实却让人感动。还有朱自清的《背影》也是如此,几十年来一直保留在语文教材中,因为它写出了在特定的家境与心境下,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相爱相怜最朴实的父子之情。还有如李密《陈情表》等等充满家庭温情与孝情的文章,在学习这些文章时,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发他们对亲人与他人的责任感、对社会使命感的深层思考,从而健全他们的人生价值与意义。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如《岳阳楼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文中范仲淹、杜甫的“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博大情怀,领会《罗米欧与朱丽叶》《孔雀东南飞》等文中主人公的忠贞纯洁爱情情感,这些富有人文情感的文章多读多悟一定会达到丰富学生情感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材中一些感情真挚的诗歌、情景交融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冲突激烈的剧本,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文中古往今来的英雄伟人、名人侠士,其高风亮节、可歌可泣的事迹,都可作为学生的人生航标,促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产生积极的人生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益,另外学生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等因素,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2 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批判思维的习惯,达到育人的目的
  
  众所周知,一个年轻人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思想方面的、工作方面的、生活方面的、交际方面的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不能依靠父母,也不能依靠老师,只能依靠自己去解决。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就承担着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的责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20年代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就是提倡教育者要善于诱导与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主动境界。这四句中的“自”字,指的就是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之后,一切能够做到自行解决,自行处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求学得知识,而不能总依赖老师。这一主张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育人观。语文学习是学生读写能力、顽强意志、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学习与做人的合一过程。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怎样才能做到这点,笔者觉得语文学习中要把握好“预习”环节,如课文的字词注音解释、段落层次划分、内容归纳概括等内容要大胆地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不要由老师越俎代庖。在课堂上也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一定要由学生去做,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肯定学生,教师主要做好启发诱导的作用。在这方面不少语文专家们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如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等教学方法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独立的教育思想。
  另外,语文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在的中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和父母传授的知识与经验,他们对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判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教育者,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对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分析其合理之处并因势利导,使学生具有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见解得到认可、扶植、发展。如对经典剧本《雷雨》的学习,传统讲解是把周朴园的形象定性为狠毒、阴险、贪婪且没有人性的资本家,而今天的讲解就要侧重从人性的复杂性、多面性的角度去认识周朴园的形象。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认为周朴园对昔日恋人鲁侍萍的怀念、歉疚的情感是真实的认识,从人性复杂的角度理解这完全是可能的,也是正确的。我们语文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看法,并深入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复杂的人性问题。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恰当地引导了他的思维正确的发展。这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才能产生“共鸣”,施教者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但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即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看待问题时从实际出发,对事物进行全面地有联系地辨证分析,防止主观、片面、孤立地看待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向正确的轨道运行,以免走入误区。
  一个学生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健康丰富的情感,加之独立的生活能力与对事情正确的理解判断力,才能保证他今后在社会上立足,并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其他文献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要经常做的工作,试题的讲评决不只是对答案。讲评课不能就题论题,对学生容易失误的试题要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深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漏、纠正错解、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上好试卷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考试后要及时批改试卷,全面评价试卷,切忌拖拉    有些教师做事拖拉现象严重,测试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情感生发点,让学生兴之所至,情之所发,言真意切,在敢说、能说、会说三步走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表达;创设语境;课内外结合;语言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规定:“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
期刊
1 课堂提问的求证性    教师的备课、讲授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能否接受,接受到什么程度,最为简便的检验方式就是课堂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及时调整教学重点,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提问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自觉思考。可惜的是,很多教师只是口头禅式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毫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勾画的美好蓝图,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两大执政理念: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国,两者缺一不可。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以人
期刊
“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生的生活感知为前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探讨、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形势下更是一种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这一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问题情境教学法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相应的提高。因此,解决好住区环境的景观问题,就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进入新世纪以后,住宅建设发展的一个耀眼亮点,就是“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理念的兴起。市场如何供给一个宜人的住宅环境成为开发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如扎兰屯市,
期刊
1 知识梳理    诗歌作品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即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景”,即写景诗中的自然景象;“物”,即咏物诗中的物象。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本身的形象和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
期刊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其原因就在于写作思路枯涩,感到无话可说,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如何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想写    作文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实事求是的表达出来,改变学生说假话、空话、套话的陋习。“人如其文”,只要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敢于表达与众不同的观
期刊
【内容摘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农村的美丽自然风光是学生作文的源泉;语文教师的写作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 阅读;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