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底下的蓝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water_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夜无涯。白天蔚蓝色的天空随着夜幕的降临,在星光的点缀下变得迷蒙。
  我望着天上缓缓随风流动,渐渐隐身于云层里的上弦月,一种莫名的感觉告诉我:世上有些东西真叫人摸不透。
  今夜的天气特好,星光点点,晴空万里,有情天地真好。然而,今夜又是谁将成永恒,是星光?还是那星光底下的蓝色?当我把记忆回到一个相似的夜晚,漫步一个相似的天地时,一种曾经有过的亲切温暖着我,执意地让我相信,人们仰望的并不是一个莫名的夜晚,而是一个真实的光明的天空。一个蕴藏着蓝色,让蓝色存在的苍穹。
  这时,我的心底好像随着星光底下的蓝色泛起了一丝丝、一缕缕飘动的思绪。这思绪像梦非梦,似魂非魂地缠着我,脑子里装满的心思也在不停地晃动,晃动,晃得第六感官幻起赤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谁持彩练当空舞”,这颜色,就好像那七彩的虹,在天空中闪现,美得让人们只能在远处才能看到她的靓丽,它的风采。然而,更多的是留下难以想象的梦境般虚幻的感觉。
  前人说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我感觉自己一直醒着,醒着,清醒地看着那星光底下的蓝色。希望那记忆的长卷把我带进一个真实的世界,带进那忘不了的蓝天,就像在无垠的天地里再次碰到那穿着天蓝裙子的姑娘一样,用她那轻轻的柔情拂去我梦般的迷茫、凄清而又惆怅,让我享受了真的情怀,在原本的真实面前醉了,真正地醉了……
  我仰望着星空,一种实在的东西好像就在眼前,好像并不遥远。那星光底下真的有一片蕴藏着蓝色,而且,这天空中的蓝色很蓝很蓝,就是你心底里的那片蓝。当然,这深藏的蓝色似乎没有人说过,他能改变她!
  我喜欢这蓝色,喜欢得不在乎它的色彩鲜不鲜亮,而在乎它的存在与真实。
  其实,我也猜想,这蓝色可能并不永恒,天地里一切似乎都在变,甚至变得叫人难以相信。但是,我似乎也找不到什么更有存在意义的东西,能比这星空底下的蓝色更加永恒。尽管有时我在无意中察觉它也在变,变得黑紫,变得朦胧,朦胧得在你看它的时候,它总能把蓝色展示给你,总能跟着你走。于是,在那个时候,我总会躺下,躺在真实的天地里做起那飘云般的梦,哪怕仅仅是那么一瞬。
  因此,我得出了结论:就是你不用怀疑这星光底下的蓝色,是太阳把它的存在变成了真实,变得自然,而且蓝得那么鲜亮,那么充满情分,那么让人接受了它的温柔,那么由不得你不相信这蓝色真的喜欢你。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它知道,至少天底下还有你这样一个忠诚的朋友,清楚地在乎它的存在,它的永恒、永恒!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春暖花开时,我休假到农村老家,和母亲一起拾捣小菜园。  小菜园有几十平方米。每年母亲都要种上各种蔬菜,就像呵护孩子一样尽心。母亲讲:“种蔬菜能锻炼身体,种出的菜不打农药吃着香有营养。”渐渐地,我也被母亲的行为所感染,一有时间就从县城里回来,帮助母亲打理菜园。  母亲年轻时,在生产队劳动是把好手,还割草养猪、种自留地。由于父亲去世得早,她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好像一头牛有使不完的力气,从早到晚不知疲倦,
期刊
前一阵子,我的左眼除了睡眠,只要睁着,隔不了多久就会盈出泪花。按照习惯,我还是以忍、以拖为主,看是否能自愈。可十几天过去,泛泪的症状依然如故。无奈之下,我只好到近便的医院就诊。  病虽小,排队、挂号、候诊、检查、付款、取药等流程一样也不能少。给我看病的医生又是检视又是通泪道的,最后给我配了口服药和眼药水,叫我一周后复诊。那一周我老老实实地又是服药又是不停地点眼药水,可并未见效。一周后我如约去见了那
期刊
老家的房子,在父亲手上翻盖过两次。一次是从干打垒改建成砖垛泥墙,一次是升级成浑砖墙,屋顶虽然水涨船高地从泥巴顶变成了洋灰顶,样式却照旧是平顶屋。  第二次,哥哥建议盖成人字脊的砖瓦房,被父亲一个反问就否决了。盖成瓦房?不行不行,太轻巧了,一阵大风就掀顶了。其实,我家隔壁就是乡里的供销社大院,乌乌泱泱一大片砖瓦房,这么多年也没见被大风掀翻过房顶。  平顶屋厚重,抗风,住起来心里踏实,这只是一个方面。
期刊
十年前的夏天,我去凤翔县委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当时,我对“挂职”这个词儿有点迷惘,不知如何应对。到了县委大院,我才明白,职务虽然“挂”在名字前面,依旧要参与一些事情的。我分管了几个部门,也包抓一个乡镇的工作。也许,这就叫作作家“深入生活”吧。  我记得,是仲夏的一天早饭后,我正准备下乡,我分抓的那个乡的乡党委书记急匆匆地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坐也没坐,站在我跟前说:冯书记,出事了。我问他出了什么事,坐
期刊
那是我刻骨铭心的一天,那是我最最痛苦的一天。那一天,我娘走失了!  25年前的1990年,我的女儿还刚满周岁,正是一刻也离不开人的时候。可我和妻子都是军人,早八晚六的生活无暇照看孩子,请来的保姆突然提出辞呈,另谋高就去了。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娘请到北京,帮我带孩子。娘一生带大了十多个子孙,娘说看见小孩都感到腻味了,她不想再照看孩子了。可我的请求提出来后,娘还是满口答应了。未曾离开过故乡的娘,闻不得
期刊
史超到了延安的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说实在的,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  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儿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延安三面有城门:东、南、北各一。西边是一座山,没有城门。史超是1937年7月1日从北京回到老家徐州的,没想到几天后就发生了“七七事变”。于是,他放弃北京的学业奔赴西安,在安吴堡
期刊
对于恋爱中的人,手机太重要了,约会必备。在今天有不带手机约会的吗?没有。不带手机是玩失踪,不是约会。约会必备的利器,只有一件———手机。其他都不重要。其他,包括约会者?是的,约会者都比不上手机!天天看新闻,说是网上聊上的网友,可以没见面,可以用假名网名,一切都可以虚拟。只要有带手机,肯定能约上会面。所以,连约会对象都比不上手机重要。在今天,无论是与至爱亲朋,还是网上白马王子,要约会,必要的约会利器
期刊
哲人言:儒家养志,道家养身,禅家养心。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善莫大焉!从传统走向现代,或回眸传统反哺现代,似乎是那个特殊时代“老三届”们极具使命感的自觉担当,于是,就有了这位常在脑际萦回且愈见高大的学兄侧影……  “圈里”的老郑  大学毕业整整33年了,同学中交往甚密者不过十之二三。  原因,自是不一而足———或退休赋闲而“闭关”于世外;或原本交情不深很早即失却联络;或身居要职与百姓如我者因门
期刊
咱们在座的作家中,我是年龄最大的,我今年77岁,老人讲话嘛,有时候有老人的一套固执:人生啊、文学啊、创作啊,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就说改不掉了,也不想改,就不应该改,所以文学强调一些东西,已经是固化了,但中心意思我还是强调一点———生活对散文作家的重要性。  我先讲一件事,上个礼拜,我到了湖北随州的桐柏山,我都不知道那叫桐柏山,突然空中放了一首歌,叫《妹妹找哥泪花流》,因为这首歌我会唱,我喜欢的,是
期刊
奶奶老了,闲着也是闲着,每天早晨她总是早起打扫院里的落花。即便是没有花落的季节,奶奶依然佝偻着身子,专注地清扫院落,她总希望院里清洁如洗,每天干干净净地过。  奶奶的绰号叫“管单弦”,意思是说话唠叨、不中听,说的话别人左耳进右耳出;可她我行我素,大喊大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因为奶奶从小就患了耳聋病。  我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自然感情真挚;牙牙学语就学会了喊奶奶。人终究是要长大的,转眼我已虚度四十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