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实现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资源。以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运行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进站(企)锻炼、学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助企兴农服务、职业素质拓展等“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动物医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动物医学类专业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6年度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00000216053);江苏省201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立项课题“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SGJSZ2017248)
  作者简介:朱其志,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6-0046-0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办〔2015〕36号)明确提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要求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然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跨界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提升育人质量的根本途径。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必须符合产教融合要求才能实现内涵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教育过程中吸引企业、行业、产业的指导参与能力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单纯从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出发,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1]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农业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动物医学类专门人才必须要有过硬的生产技术技能、职业精神和态度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实践证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实现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资源。因此,农业高职院校如何立足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农业专门人才,是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四能递进、六位一体”运行机制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平台依然存在重建设轻应用、功能重复叠加且不衔接等问题,在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上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研究表明,打造多样化产教深度融合基地并实施利益驱动的运行机制,有助于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这一突出问题。[2]作为农业院校中的优秀代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载体和模式,按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要求,以培养动物医学类专业人才“职业认知能力、疫病检测能力、疫病诊治能力、疫病防控能力”四大能力为目标,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专业建设理事会指导下,充分整合动物解剖标本馆、动物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教学动物医院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现代牧业、上海新农、常州康乐等校外实践基地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将课程与实训平台对接,重构“平台+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进站(企)锻炼、学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助企兴农服务、职业素质拓展等六大功能相生相伴,共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的教育目标,形成了动物医学类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四能递进、六位一体”运行机制,见图1。
  二、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课程对接平台,建立“平台+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根据行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动物医学临床诊疗技术”、“动物内科病”等10多门核心课程“搬进”实训平台,构建“平台+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多元评价制度,双师共同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学生毕业即能上岗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同时,也提高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
  (二)教师进站驻企,建立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机制
  依托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凤凰人才工程”等,每年选派一批教师进驻实训平台进行锻炼,通过师徒结对、顶岗实践、合作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途径培养青年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了一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技能和创业管理经验的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学团队教科研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三)定期举办技能竞赛,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培育机制
  依托实训平台每年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根据专业岗位能力目标设计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合作企业对竞赛进行赞助,奖励优秀选手,并签订协议预先录用,组建“双师”教练团队共同指导学生,通过竞赛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承办了2013年首届江苏省动物防疫员防疫技能竞赛以及2014年和2016年连续两届全国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师生志愿团队在服务中做贡献、长见识。
  (四)实施“凤凰学子”引领计划,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
  实施“凤凰学子”创新创业引领计划,每年遴选10名勇创新、想创业、学业优的“凤凰学子”,配备导师指导,个性化、全程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依托实训平台项目,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研发项目、企业技术项目与职业拓展课程融合,教师带领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在大学生中培养科技创新和实践技能拔尖人才。
  (五)实施“平台+团队”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助企兴农服务机制
  以实训平台为依托,实施“平台+团队”科技服务模式,教师聚焦企业技术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培训企业员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共同组建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服务团队,深入滨海、姜堰等地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让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科技服务项目相结合,在服务“三农”中培育学生知农、爱农、惠农意识。   (六)组建社团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建立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依托实训平台与企业共建社团,实施“科普基地开放月”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制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社团考核办法、社团“双师”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巩固专业思想以及爱农意识,让专业活动融入社团,让社团成为创造专业活动的舞台。
  三、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启示
  (一)建立实训平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是关键
  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运行机制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组建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专业建设理事会,整合优化实习实训资源,引企入校建设“校中厂”;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合作办企建设教学动物医院。同时,在实训平台共同建设“学院技师工作站”和“企业教师工作站”,实现驻站“双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实施实践教学与管理、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服务、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和顶岗实习,形成实训平台“四能递进、六位一体”长效运行机制。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了学生培养与企业用工一体化,为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难题;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保障了实训平台资源动态完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二)构建“平台+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核心
  课程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这是实现高职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或者创业的有效途径。[3]以现代兽医人才应具备的“四大能力”为目标,重构动物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原有“动物检疫检验技术”、“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基础上,依托平台开发“动物疫病检测技能训练”、“猪场管理实务”课程;同时,将“专业体验”、“创业实训”等素质拓展课程等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接平台功能重新构建了“专业认知、疫病检测、疫病诊治、疫病防控”四大课程群,形成了“平台+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全程理实体一体化教学,丰富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的内涵。
  (三)搭建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载体是根本
  搭建有效载体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实施“凤凰学子”引领计划,依托平台资源开发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组建竞赛团队参加比赛,推动专业技能、职业资格与职业岗位有机结合;依托平台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中申报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组建大学生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养殖户帮助解决生产难题,在科技服务中巩固专业思想以及爱农意识;对接实训平台成立学生社团,开展专业认知及科普教育活动,在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实现了动物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培养了一大批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琳.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4):134-135.
  [2] 朱國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91-93.
  [3] 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6-79.
  [责任编辑 李 漪]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组织认同的结果变量为出发点,基于当前高校派遣制教师群体归属感不强、流失率较大等现象,从离职率、自我发展、工作满意感三个维度比较组织认同研究视角下积分制管理的激励效果,得出积分管理制度在控制该校派遣制教师离职率、促进派遣制教师自我发展和提高工作满意感方面具有显著激励作用的结论,提出进一步挖掘组织认同的前因变量——积分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师;积分;激励;派遣制;组织
期刊
摘 要:基于产业调研,确定药学专业群对应的典型职业岗位群。围绕岗位应用能力,优化重组“共享+专有”的专业群课程,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新的专业群课程结构有效促进了专业间的协调融通,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要的契合度,适应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群;课程重构;职业岗位群  作者简介:申海进,男,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执业中药师,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经济大潮亟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成立的背景入手,提出“入园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该模式的发展定位、功能和组织结构,提出要打造四个平台和三大功能。最后,从七个方面包括打造电子商务特色人才培养专业链、培训标准、应届毕业生电商管培生培养、电商专业技能培训、电商师资队伍、电商政策研究和电商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
期刊
摘 要:“间离”不仅是进行戏剧革新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是构成“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要素之一。职业学校译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间离”手法分析学情、处理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设计、掌控课堂、反思课堂,从而释放并提升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课堂学习力。以《神的一滴》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如何运用“间离”打造译文阅读课堂,释放提升译文阅读课堂学习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译文阅读;课堂学
期刊
摘 要: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服装结构制图”课程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将课程知识融于任务实践中,使任务之间知识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将学生按照其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等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利用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微课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省道确定与省道转移”为例,从思路、背景、目标、策
期刊
摘 要: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应当形成四点共识: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统领;思政教育不是“专人教育”而是“人人”教育;课程思政不是强加思政内容而是有效融入;课程评价、教书育人两者都要“硬”。同时,结合“经济管理基础”课程知识和能力点,提供了有效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的品德、为人处世、团队合作、创新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共识思考;思政案例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拥有多种生源的学生已是普遍现象,这些学生在人文素养状况、对人文素养的认识以及对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为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需要在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完善课程体系、打造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多管齐下的实践和努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生源多元化  作者简介:徐玉华,女,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期刊
摘 要:将高职院校置于书院制背景下,就其如何充分发挥书院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研究,并提出具体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模式,即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辅导模式、活动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书院制  基金项目: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书院制’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GXSZ16025)
期刊
摘 要: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日常教学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至关重要的课题。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的实施路径需要从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培养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置、教学手段运用、课程考核方案以及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与专业相符合的职业素质。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微课、MOOC、手机移动终端等各种教学平台不断走进课堂,教学效果也因之提高。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少教师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应用水平也不够,形成大量的“伪信息化”教学现象。通过案例对比的方式,分析了“伪信息化”教学现象的成因,从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信息化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中职;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