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用一生去守望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m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樊锦诗第一次来大漠之边的敦煌莫高窟实习。之后的50年,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樊锦诗说:“开始我也没想在敦煌待一辈子,可能是命中注定吧,就得待着。待得越久,越觉得莫高窟了不起,是非凡的宝藏。”
  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一個尤为迫切的命题摆在她面前: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如何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一个大胆的构想在樊锦诗心中渐渐清晰起来——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2016年4月,“数字敦煌”上线,30個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对于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樊锦诗表示,自己是“接了一次接力棒,做了一个过程”,遗产保护仍需一代代人推动发展。
  多维解读
  1.理想与信念。理想是生命的顶端,执着追求理想即是为生命创造永不褪去的痕迹。樊锦诗将青春都奉献给莫高窟,在这条充满寂寞、充满荆棘的漫漫长路上执着追求。正如泰戈尔所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2.匠人与匠心。要让数千年前的瑰宝“容颜永驻”,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樊锦诗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如此耐心、真挚地对待前人留下的作品,这就是工匠精神。而将现实敦煌转换为“数字敦煌”,让这艺术瑰宝“活”得更久,也独具匠心。
  3.科技创新与遗产保护。用科技手段更好地保护文物,解决了文化传承中“传”的需求。建立数字档案,让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樊锦诗功不可没。她做到了将科技创新与遗产保护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保护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
其他文献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 明  □万 宽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中也写到了都城春景,请分析其与此诗在情感上的不同。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  王少府贬长沙  □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
期刊
“魏则西事件”近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身患罕见病滑膜肉瘤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学生魏则西,在辗转多家医院求治不见好转之后,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武警二院继续治疗,但在花光东凑西借的20多万元后,仍不幸离世。这名年轻人生前曾将他所受到的欺骗性搜索及治疗经历发在网上,引发了网民的强烈关注。魏则西,一位阳光少年,因为“恶”去世了!那么,“魏则西”之死,我们究竟该反思什么?  ■  1.金钱绑架。如果一个
期刊
1998年,曾任华尔街一家投行副总裁的杜聪辞职后在家乡香港成立了智行基金会,资助了河南、安徽、云南等10个省的2万多个“艾滋遗孤”读书。为此,他获得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拉蒙·麦格赛赛奖。他常在微博上“晒幸福”:他曾担心活不下来的孩子学了中医,还监督他控制血糖;以前吃不饱饭的孩子学会了烤面包,还在世界级的烤面包比赛中获了奖;上不起学的孩子毕业后回到家乡贷款创业,幫扶受艾滋病影响的老乡……他希望自
期刊
背上行囊,踏上征程,我们的生命之路布满鲜花,我们的步履永不停歇。  ——題记  完成一段学业,是自我的一次修行;完成一次旅行,是视野的一次拓展;完成一项事业,是生命的一次升华。然而,我们的生命之路怎会止于这些“句号”!人生路漫漫,修行不止,视野无疆。我们不该为步履画上“句号”,因为等着我们的还有许多未知的“问号”。  古人崇尚“学无止境”。学习,始于生命,却不应终于生命。从牙牙学语到饱读诗书,从诗
期刊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的两句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文章应当针对某些社会现实而写,诗歌应当针对某些具体事件而作。笔者之所以引用这两句话,是因为我觉得,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Ⅱ卷作文命题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形式,一改过去考场作文空洞无物、苍白无力的陈旧老套,提倡或者鼓励考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人物、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就事论事
期刊
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  弥漫的水汽,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  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鄉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  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  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  好在啊,好在还有记忆中西窗的烛光,  它摇曳在眼前,摇曳在今夜的巴蜀。  [注]2016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设置了一道9分的大题,要求是“下面是今人根据
期刊
很多国家都意识到要在母语教学中追求语文的多维度目标,制定了系统的语文标准和测评方案来实现这一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教育界日益意识到提倡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基础,其中承载了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维度的功能。这在今年的语文试题中也略见一斑。  前些年很多学校由于偏重应试教育,写作教学几乎“全线崩溃”,教的大都是“宿构”和“套作”的技巧。去年高考出现“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结果大家几乎都在
期刊
“任务驱动型作文”自2015年出现之后,在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可谓全面开花。作为一种命题提法,主要源自于英美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国内部分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學。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张开明确提出“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
期刊
周国平说:“一个不能融入现代潮流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得先准确理解“潮流”一词。所谓潮流,即社会变动或发展趋势。既然是一种发展趋势,其潮流所代表的肯定是社会多数成员的意愿,显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与时代性,恰如手机已基本取代传统书信,计算机进入各个领域,进入千家万户,全民环保意识日渐增强。  曾记否,电脑出现之初,很多人拒绝使用,包括李敖、余秋雨
期刊
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认真选材。  一、新颖生动,推陈出新  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新颖的材料往往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考场作文,阅卷老师一天要批阅很多的文章,如果遇到的文章都一个样,打的分数自然不高,如果有新颖生动的文章,阅卷老师自然会“手下留情”。  材料要新颖,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发现新生活、新事物。要做到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眾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