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只“看得见的手”推进新时代大学之治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积极回应时代之变,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共循大学之道,共克大学之痛,共创大学之治,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新时代大学之治的三个理念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全面地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贯穿其中的三个理念是我们推进大学之治实践工作中必须坚守的大方向、大逻辑、大战略。
  第一,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理直气壮用忠诚擦亮大学的社会主义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大学之治的根本保证,必须作为一条政治红线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学校党委核心作用,形成“一往无前”的战斗力、“一言九鼎”的影响力、“一呼百应”的凝聚力,使高校的方方面面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国高校的鲜亮底色。”高校必须带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导师生做马克思忠实的学生、马克思主义忠实的传人,使高校的“鲜亮底色”更足更浓更亮丽,让每一位师生都成为“鲜亮底色”的维护者、追随者、传承者。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報告中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具有风向标意义,要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自我发展、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我们推进大学之治必须遵循办大学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发展这个价值取向,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的教育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第三,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用大学之治为实现伟大复兴赋能。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推进新时代大学之治应该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势,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局之中。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统一的,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更好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新时代大学之治必须扎根中国、立足时代、面向世界,为全球提供中国规则、中国方案、中国教材,努力成为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领跑者。
  二、 新时代大学之治的五大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其蕴含的五大要素,既揭示了我们推进新时代大学之治的整体性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也从宏观层面表明了中国大学之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构建了新时代、新要求、新作为的大学之治总图景,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大学”这一问题。
  一是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原则,揭示出政治导向型的“良制之治”。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是我们的办学方向,也是最大的制度优势,绝对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推进新时代大学之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教学,即进教材、进课堂、进支部、进头脑;引导和帮助师生不断增强“四信”,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带头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按照党委“领导有方”、校长“负责到底”的要求,确定党委行政“责任田”,理顺党政工作“流程图”,规范党政议事“规则表”,做到党委领导“通畅”、校长负责“顺畅”、党政同行“流畅”,把高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揭示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的“民本之治”。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推进新时代大学之治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抓好教学科研这个第一要务,紧盯学科建设这个第一重心,激活师资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第一课程,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以提高质量为主题,揭示出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人才之治”。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推进新时代大学之治,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培养时代新人必然具有其内在的特点规律,重要的是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和治校形式,力戒一味扩规模、改校名、上专业、提规格,脱离实际,盲目攀比,求全求大。要在党委领导统揽下动员各方积极参与,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努力方向定具体、定实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新时代勇立潮头、磨炼本领,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可靠接班人。
  四是以师资队伍为保障,揭示出拥有爱心与拥有尊重的“师道之治”。办学治校、培养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在习总书记看来,这四条不能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拥有好老师的大学,应该充满爱心,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拥有好老师的大学,应该赢得尊重,因为尊重是教育的力量。拥有爱心、拥有尊重的大学,必然拥有师道尊严,应该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大学。   五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揭示出现实目标与未来方向兼顾同行的“自信之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目前,重点要在三个方面深化改革。一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二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三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通过上述改革,实现一个目标: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三项改革”“两个符合”,既是近期任务,更是长远目标,应当守正笃实,久久为攻。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提出了主攻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宗旨和治理理念的宣言,为新时代推进大学之治,提出了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是对未来发展和长远目标的高度概括。
  三、 新时代大学之治的四个途径
  从整体看,新时代大学之治的四个途径,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中国大学发展观与方法论。我们要用心领会,深刻把握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责任,更加自觉地把高校治理放到“两个大局”中去谋划和定位,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
  第一,必须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双一流”建设与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两个重磅决策。以内涵式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成为新时代化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大举措。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建校120周年同师生座谈时强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怎么走?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强调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一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这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二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谁来培养人的问题;三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第二,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必须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坚持”,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在高校干部人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考核评价、绩效分配、管理服务等方面攻坚克难,释放活力,推进大学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办学不仅是发展条件和学科实力的硬比拼,更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软较量。制度,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推进新时代大学之治,必须以依法治校为保障,以《大学章程》为龙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确保高校良性发展“有章法”。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推动学分互认、文化共兴、人心相通,为新时代大学之治設立科学的路标。
  第三,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办学校就是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校园文化,它彰显着一所大学的自信,是这所大学传承发展的内在基因。我们必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来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用校风和学风检验高校治理工作水平和成效。习总书记指出:“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而其基础在于学校办学方向和治理水平。”夯实这个基础的重要一环,就能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第四,必须着力抓好薄弱环节。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仍是一块短板,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党中央做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服务国家需求这一根本价值导向。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自身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师范教育在教育中具有“母机”作用。进入新时代,师范院校应全面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九个要求”,更好地传承师范传统,凝练师范精神,将师范类人才培养的经验和举措向非师范专业迁移、拓展、共享。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缺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要集聚服务力量,强化校地合作,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我们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构筑从严治校防火墙,以良好的党风带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坚守师范底色、打造自身亮色、提升办学成色,推进新时代大学之治行稳致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教师只有把握好数学课外作业的常见类型与内涵,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数学课外作业,才能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变厌学为乐学。  一、 实践型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实践型的活动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测量型的作业。如,在学习了《厘米和米》后,可以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下沙发、床、门等物体的高度或长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便能易学、乐学,提高学
期刊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小学音乐欣赏课引导学生接受新的音乐作品,在聆听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对音乐的想象力;促使学生开拓音乐视野,加深对音乐的认知,感受并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与历史关系。  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教师应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邮递马车》一课。不同的乐段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师
期刊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其显著特点就是“微”:时间短,5到10分钟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学生注意力集中;内容少,只讲一个知识点,学生便于掌握;容量小,方便观看,学生能自主调节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困生的辅导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学困生辅导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学困生在微课学习中,因为每周都能从简短的微课辅导中复习巩固某个知识
期刊
低年级诵读教学需要强化什么?大部分语文老师都会回答:“字词。”殊不知,教师在狠抓字词等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常常容易忽视例如课前导入、课文诵读等关乎学生深入进行情感体悟的环节设计。  低年级诵读教学为何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实践认知不够到位。特级教师周婷在对我校低年级语文老师进行有关教学环节的指导建议中多次强调: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有节奏感和情感,一定要有单元意识和课文诵读意识。
期刊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加强学生对于故事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这样做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研究和分析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视频、文字介绍或者故事讲解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文章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教师可联系《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风雨动荡的中国》等文章,让学生结合群文阅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教师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
期刊
教师在小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由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互相提问,既让学生合作,又有鼓励学生互相竞争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合作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还有利于学生们加深学习印象。同时,一些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基础不足的学生看到了其他注意力集中、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表现,不知不觉也会产生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首先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导致他们在进行文章阅读时通常采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式粗略進行文章浏览,对文章所描写的内容缺乏深入研究,自然也无法体会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表达。与此同时,他们在进行文章写作时,常常感觉无素材可写,无内容可说,也不知从何说起。  一、 注重学生在阅读中质疑的能力,在思维的过程中养成读写结合的意识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的能力,要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由课内向课外进行适度拓展延伸。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关联拓展作为一种延伸方式更是被广泛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而且常常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来呈现。但是,由于教学中关联拓展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得阅读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纵观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存
期刊
科学课上,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收集证据,形成对问题的看法,经过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培养动手能力、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科学课,尤其是女生。我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做实验时,你们小组有明确分工吗?每个人都参与了吗?如果有人没有参与,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你每次都动手做实验了吗?如果没有动手,是什么原因?从被调查的结果来看,女生不动手
期刊
在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显得格外單调。小学数学教材具有体系性、概况性以及准确性的特点,且每个课程的安排都是十分有条理的,使得其在教学中显得有些刻板。同时,由于数学教材缺少形象的字词、篇幅、句子,导致数学阅读缺少一定的新鲜感,而数学阅读对于学生也就缺少一定的吸引力,使
期刊